中药学——止血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学——止血药
1. 定义
凡制止体内外出血为主要作用,用于治疗各种出血证的药物称为止血药。
2. 分类、特点及适应证
1)凉血止血药
性能特点:味多苦、甘,性寒凉,入心、肝经。
功效:清泄血分之热而止血。
应用:血热妄行所致之出血病证。
2)化瘀止血药
性能特点:味多苦,性温或寒,入肝经。
功效:既能止血,又能化瘀,具有止血不留瘀的特点。
应用:瘀血内阻,血不循经之出血病证。
3)收敛止血药
性能特点:味多涩,性多平,入肝、脾经。
功效:收敛固涩而止血。
应用:内无实邪之各种出血证。
4) 温经止血药
性能特点:味多辛,性温热,入肝、脾经。
功效:温里散寒,益脾阳,固冲脉而统摄血脉,温经止血。
应用:脾不统血,冲脉失固之虚寒性出血。
3.配伍应用
原则:必须根据出血的病因、病机、部位,选用药性功能相宜的止血药。
1)血热妄行而出血者,宜配伍清热泻火、凉血止血药;
2)阴虚火旺、阴虚阳亢而出血者,宜配伍泼滋阴降火、滋阴潜阳药;
3)瘀血内阻,血不循经而出血者,宜配伍香行气活血药;
4)虚寒性出血者,宜配伍益气健脾,温里助阳药;
5)下部出血者,宜适当配伍升举之品;
6)上部出血者,宜适当配伍降气之品。
4. 使用注意
1)凉血止血药和收敛止血药,易凉遏敛邪,有“止血留瘀”之弊,故出血兼有瘀滞者不宜单独使用。
2)对实热方盛或有瘀滞的出血证,不宜用收敛性强的止血药。
3)出血过多,气随血脱者,当急投大补元气之药,以挽救气脱危候。
4)止血药是否炒炭,应视具体药物而定,不可一概而论。
5. 各类药功效
第一节凉血止血药
小蓟凉血止血,散瘀解毒消痈。
地榆凉血止血,解毒敛疮。
槐花凉血止血,清肝泻火。
侧柏叶凉血止血,化痰止咳,生发乌发。
白茅根凉血止血,清热利尿。
第二节化瘀止血药
三七散瘀止血,消肿定痛。
茜草凉血,祛瘀,止血,通经。
蒲黄止血,化瘀,利尿通淋。
第三节收敛止血药
白及收敛止血,消肿生肌。
仙鹤草收敛止血,截疟,止痢,解毒,补虚。
棕榈炭收敛止血。
血余炭收敛止血,化瘀,利尿。
第四节溫经止血药
艾叶温经止血,散寒止痛,调经,安胎;外用祛湿止痒。
炮姜温经止血,温中止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