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梯安装工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载货电梯安装工艺
编制:
审核:
批准:
陕西黄山科技工程有限公司
目录
第一章一般规定
第二章安装前的准备工作
第三章电梯导轨的安装
第四章轿厢架及轿厢的安装
第五章曳引机的安装
第六章曳引绳
第七章层门有关部件的安装
第八章电器部分的安装
第九章安装完毕后的井道清理
第十章电梯的试车调整
第一章一般规定
本说明书适用于用驱绳轮曳引装置拖动的电梯。
本说明书中的安装方法是电梯的通用安装方法,有关具体的安装要求均在本说明书中有较详尽的说明。
当安装的井道机房土建布置情况与本公司电梯安装井道机房布置图不一致时,请及时与本公司有关技术人员商量,采取特殊的安装方法。
本说明中的安装质量与技术要求,符合有关电梯的专业标准(《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GB7588-2009》、《电梯技术条件GB/T10058-2009》、《电梯试验方法GB/T10059-2009》、《电梯安装验收规范GB/T10060-97》)及本公司的企业标准《交流调频调压调速乘客电梯Q/BAYOA 001-1999》中的有关规定。
本公司电梯安装后系统的调试工作必须由本公司指定人员进行,无关人员一律不得擅自进行调试。
注:电梯安装依照电梯运行速度的不同可分为以下三类:
A类2m/s及以上电梯
B类大于1m/s小于2m/s的电梯
C类1m/s及以下的电梯
第二章安装前的准备工作
劳动力组织
一般由四至六人组成安装小组,其中需有熟练钳工和电工各一名负责安装调试。
此外,根据安装进度,尚需临时配备一定人数的木、泥、焊、起重、脚手架工等,以保证安装的顺利进行。
机械与电气部分的安装,可采用平行作业,由安装小组组长制定作业计划。
明确要求,统一安排。
安装前清点、核对工作
安装前应由安装负责人员会同用户代表根据装箱单,核对所有的零部件及安装材料,并了解该电梯的型式及控制方式。
根据电梯的土建总体布置复核井道留孔、牛腿、底坑深度、顶层高度、提升高度、层站数、层门型式、井道内净平面尺寸(宽×深),若发现差错应通知有关部门及时更正。
安装人员必须遵守的安全作业守则
安装人员必须遵守的安全作业守则:工作时必须戴安全帽,系安全带及工具袋等。
在井道内避免上、下同时作业,凡进行带电作业时,必须两人以上进行。
检查脚手架
脚手架应安全稳固,其承载能力不得小于2500N/m2,脚手架的型式可采用单井字式,三吨以上的大型电梯可采用双井字式。
脚手架布置见(图2-1)。
木制脚手架
A.必须用铅丝捆扎。
B.横梁的间隔应为850~
900mm,层门入口处的横梁按
图2-2的要求架设。
C.在各层横梁上,铺设两块以
上的脚手板,各层应交错排
列,脚手板伸出横梁约50mm,
且两端应与横梁捆扎牢固。
竹制脚手架
A.当井道内使用电焊时,其附
近蔑子捆扎连接处应用? 直
径的铅丝捆扎牢固,防止竹蔑
起火燃断。
焊接中及工作完毕后,应特别注意井道各处有无起火之隐患。
B.横梁之间的间隔应为 850~900mm ,脚手架间隔为 1700~1800mm ,层门入口处的横梁按图2-2要求架设。
C.在各层横梁上铺满竹笆,且两端应与横梁捆扎牢固。
图2-1 单井字式脚手架平面图
注:图上所注尺寸均为最小值
1:层门地坎外端面;2:轿厢导轨中心线;3:对重导轨中心线
图2-2 单井字式脚手架立面图
为便于上下攀登,在脚手架某一侧的各层两横梁之间增加梯级,其间隔为 300~400mm 。
自顶层楼板以上的脚手架的架设,应当考虑安装轿厢时便于拆除。
脚手架架设完毕,须经安装人员全面仔细的检查,方可使用。
井道内焊接
在井道内焊接时,应设有灭火措施。
安装施工照明(客户提供)
应采用不高于 36伏的安全电压。
每台电梯井道应单独供电,在底层井道入口处附近设置电源开关。
井道内应有足够的亮度,并根据需要在适当的位置设置手灯插座。
顶层和底坑应设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电灯照明,其他层次也均应备有照明。
机房照明电灯数量应为电梯台数× 2或以上。
施工所需要的动力电源应送到机房内和工地施工场地,确保施工使用。
轿顶应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电灯照明。
第三章 电梯导轨的安装
制作样板架:
根据本电梯布置图上注明的尺寸用不易变形的干木料制成,四面
刮
平并要求绝对平直,必要时亦可用角钢制成,木板规格与建筑提升高度有关,见下表:(样板架平面示意图见图3-1)。
表3—1
注:建筑越高,木板的厚度应相应加大,或者用角钢制作。
图3-1 样板
架平面示意
图
A:轿厢宽;
B:轿厢深;
C:对重导
轨架距离;
D:轿厢架
中心线与对
重架中心线
的距离;
E:轿厢架中心线至轿底后沿尺寸;F:开门净宽;
G:轿厢导轨距离;
1:铅垂线;2:对重中心线;3:轿厢架中心线;
4:联接铁钉;
注:图中的G、C尺寸为布置图上标注的导轨端面间距加两倍的
导轨高加5~6mm间隙。
样板架上标出轿厢架中心线、门中心线、门口净宽线、导轨中心线,各线的位置偏差不应超过。
在样板架放铅垂线的各点处,用薄锯条锯个斜口,其旁边钉一铁钉,作为悬挂固定铅垂线之用(见图3-2)。
图3-2 铅垂线悬
挂
L :木条宽;H :木条厚;
1:铅垂线;2:锯口;3:铁钉;
样板架的安置和悬挂铅垂线
在机房楼板下面 500~ 600mm 的井道墙上,水平地凿四个 150× 150mm 的孔洞,用两根截面大于 100× 100mm 刨平的木梁,托着样板架,两端放入墙孔中,用水平仪校正水平后固定(见图3-3)。
图3-3 样板架安置示意图
1:机房楼板;2:样板架;3:木梁;4:固定板架铁钉; 在样板架上标记悬挂铅垂线的各处,用~直径的钢丝挂上 10~20kg 的重锤,放至底坑,待铅垂线张紧稳定后,根据各层层门、承重梁,校正样板架的正确位置后钉牢固定在木梁上。
固定铅垂线。
在底坑距地 800~1000mm 高处,固定一个与顶部样板架相似的底坑架,等铅垂线慢慢稳定后,确定了正确的点时,用U 形钉将铅
垂线固定于底坑样板架上(见图3-4),最后重新测量一下尺寸是否正确。
样板架的安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A.按照井道内的实际净空尺寸来安置;
B.水平度不应超过 5mm。
C.顶底部样板架间的水平偏移不应超过 1mm。
导轨支架距离
每根导轨至少应设有两个导轨支架,其间距不应大于。
壁侧支架膨胀螺栓孔的具体尺寸按营业设计的电梯土建总体布置图定。
1:撑木;
2:底坑样板架:
3:铅垂线:
4:木楔;
5 : U形钉;
6:重锤;
图3-4 底坑样板架
若砖墙结构应事先与本公司取得联系,按技术部门特殊施工要求定。
核对导轨支架与导轨连接板之间的距离,不得互相干涉。
导轨支架的安装
导轨架焊接于井壁预埋件上,其间距应不大于,根据导轨架上压板螺栓孔距刻以校正用中心线及校正线,且钉以标志(见图3-5),安装时以此两刻线对准铅垂线,以校正每个导轨架的安装水平,然后再行焊接。
为便于校对,导轨架与铅垂线间隙应为1mm。
导轨架安装要求:
导轨架的水平度偏差A(如图3-6)不应超过5mm。
焊缝应致密平整,无裂纹、夹渣缺陷,周边(或双面)焊接牢固。
图3-5 导轨架的刻线
1:用中心线冲钉标记;2:压板螺栓孔距中心刻线;3:用中心线冲钉标记; 4:校正刻线;5:铅垂线;6:压板螺栓孔; A:导轨架压板螺栓孔间距;B:实际铅垂线距离;
图
3-6 导轨架的不水平度
1:导轨;2:水平线;3:导轨架;
导轨的安装
: 安装方法:
根据导轨架铅垂线安装底坑槽钢,其不水平度不应超过2/1000。
拆除导轨架垂线,按图3-7,距各列导轨中心端面5mm 处,从样板架上悬下铅垂线,准确地固定在底坑 的样板架上。
以此铅垂线为准,初校导轨。
3、 导轨的连接处应搽洗 图
3-7导轨初校铅垂线
干净,导轨与接轨板用螺栓连接牢 1.铅垂线 固,导轨压板略微压紧,待校正后
再行紧固。
(有接轨键时先接上接轨键,再连接接轨板。
) 导轨安装要求:
左右导轨的接口不应在同一高度上。
当电梯撞顶、蹲底时,各导靴均不会越出导轨。
导轨工作面应无磕碰.毛刺和弯曲现象。
轿厢导轨的直线度要求不大于1/6000。
两导轨的内表面距离L (见图3-8)的偏差在整个井道上应符合表3-2的规定。
图3-8 两导轨顶面间距离L
表3-2 两导轨间距离偏差
轿厢两导轨的侧工作面对铅垂线的偏差每5米不应超过毫米,对重两导轨的侧工作面对铅垂线的偏差每5米不应超过1毫米。
轿厢或设安全钳的对重导轨接头处的全长上不应有连续的缝隙,局部缝隙A 不应大于毫米 (见图3-9), 导轨接头处台阶用直线度为300的平直尺或其他工具测量,应不大于,如超过应修平,修光长度为150mm 以上;不设安全钳的对重导轨接头缝隙不得大于1mm ,导轨工作面接头处台阶应不大于,如超差亦应校正。
导轨应用压板固定在导轨架上,不得焊接或螺栓连接。
导轨接头处的台阶A不应大于毫米,可用300毫米钢尺靠在导轨表面并用塞尺检查(见图3-10)。
导轨接头处的台阶应按(图3-11)规定的长度修光。
导轨的校正:
在顶部样板架上轿厢与对重中心点处各悬下一根铅垂线稳固在底坑样板架上,用特制大导轨卡板校正导轨的平行度和相对位置。
导轨防锈油的去除:
导轨定位结束后,要按以下规定去除防锈油。
防锈油的去除标准见表3-3
去除防锈油的时间
A.轿厢架组装时,利用安全钳使轿厢停在导轨上时,要完全除去安全钳夹持部分上下1米(共2米)范围内的防锈油。
B.速度为s的轿厢侧导轨及采用渐进式安全钳的对重侧导轨要在低速运转开始前去除防锈油。
防锈油的去除方法
使用表4-7所示的去油剂,用回丝擦去导轨表面的防锈油。
禁止使用稀释剂、汽油、氯化物类溶剂。
表3-3 防锈油的去除标准。
表3-4
图3-9 导轨接头处的图3-10 导轨接头处的台阶
局部缝隙 1:导轨;2:300毫米钢尺;
图3-11接头处的修光长度
第四章轿厢架、安全钳、轿厢的安装
轿厢架及轿底安装:
轿厢架是在井道内行程的最高层(或者最高层的下一层)安装,安装前,先将该层门口处的脚手架拆除,在层门地坎对面的墙壁上平行地剔两个250×250毫米的孔洞,孔距与门口宽度相似,用两根截面尺寸不小于200×200毫米的方木或者金属梁,一端插入墙孔,一端支架与楼板上,校正两根横梁的平行和水平后,两端固定(如图7-1)。
图7-1 轿架安装梁的布置
用人力或手动葫芦将轿厢架之下梁放于该支承梁上校正水平,使之与导轨顶面和导靴两端间隙一致。
然后将轿厢底放到轿厢架下梁上,并在支承梁与底盘型钢间垫好,使底盘保持水平,校正底板上平面的水平度偏差,使之不超过2/1000(如图7-2)。
将轿厢架两侧立柱竖立起来并与下梁、底盘用螺栓连接牢固,这时立柱须保持垂直。
把轿厢架上梁升起,与两侧立柱上端用螺栓连接紧固,校正上梁水平度,使轿厢架上梁水平度不大于1/960,同时校正立柱垂直度,要求两立柱在整个高度上的垂直度误差不应超过毫米,且立柱不应有扭弯力矩。
拉杆用螺母紧固,在下梁接耳处应拧上两螺母,并旋紧。
调整拉杆使导靴吻合良好,导靴不得有偏斜切割导轨的现象,并使各拉杆的松紧度力求一致。
对于带有动滑轮的轿厢架,在安装时必须校正滑轮水平方向间隙一致,在A、B、C、D处(图7-3)测量偏差不得大于表7-1的规定。
图7-2 轿厢底的放置
1:导轨;2:轿厢底;3:下梁;4:木楞;5:垫铁6:最高层(或最高层的下一层)楼平面;G:导轨距;
表7-1
滑轮轴端的油杯内必须压入足够的黄油,并旋上
油杯盖。
将限位开关碰铁连接在立柱上,碰铁可以任意
装在四根立柱的其中一个(只要不与其他部分相
干涉即可),并用铅线校正垂直。
带有自动开关门机机构的电梯,应把装该机构
的架子装好,并校正水平。
安装轿厢:
先用吊链将轿顶悬挂在上梁下边,把四周轿厢
壁组装成单扇后与轿顶和底盘固定好,并用靠尺校正垂直,轿厢壁接口
处平直,凡带有夹条和图7-4
护脚板的均要与轿厢壁紧密相靠。
轿厢前壁的铅
垂度不大于1/1000。
将轿厢其他附件(例如:扶手、整容镜、Array照明灯、操纵盒、轿厢指示灯等)均可装好。
安装轿厢门:
对于自动开关的封闭门,先把吊门导轨安装于
自动门机器架上并校正导轨与轿门地坎门槽之垂
直度(如图7-5),要求门导轨两端的高度误差不
超过±毫米。
然后安装开关门杠杆,门导靴等。
安装轿顶上梁检修按钮等??
不论轿厢架还是对重架在安装导靴时,应使所有
的四个导靴严格地位于同一垂直平面内,以免轿厢
架对重架歪斜。
第五章曳引机安装
曳引机安装:
根据承重梁布置方式的不同,曳引机的安装也将采用不同的方式。
承重梁安置在机房内高出地面的两个钢筋混凝土台阶上时的曳引机安
装:
参照曳引机生产厂家随机附带的安装说明书将曳引机与机座相连,用螺栓紧固,并将减振橡胶按图纸连好。
置曳引机(带座)于机房承重梁上,在机房的曳引机上方固定一直径为毫米的水平铅丝(见图9-1)在该铅丝上悬挂两铅垂线来校正与井道样板架上标注的轿厢架与对重中心点的连线,使水平铅线的垂直投影与两中心点的连线重合。
对于1:1绕法的曳引机,根据曳引绳中心计算的曳引轮直径D C P长度,在水平铅丝上距离轿厢中心垂线D C P处悬挂另一铅垂线,用来安置曳引机。
对于2:1绕法的曳引机安装,参阅图9-1A。
调整曳引机座在承重梁上的位置,使之对准安装用的两条安装用铅垂线。
用铅垂线和水平仪校正曳引机的中心线和水平度,用螺栓将曳引机减振橡胶紧固。
承重梁安置在楼板下面时,曳引机的安装:
制作混凝土底座,应根据曳引机底盘每边大出25~40毫米制作一混凝土底座,要求底座表面平整,厚度一致,一般厚度在250~300毫米之间,并预留出曳引机的地脚螺栓孔。
混凝土底座下面布置防震橡胶垫,其布置参考具体的安装图。
该种承重梁的布置形式的曳引机安装尚有其他方法,如用金属底板安装等,具体依安装图。
9. 1. 3承重梁安置在楼板上面时曳引机的安装:
将曳引机底盘的钢底板与承重梁焊接或者螺栓连接,在钢板上面按安装图要求布置防震橡胶。
9. 2曳引机安装要求:
9. 2. 1 曳引机的安装偏差在前后(向着对重)方向不应超过?2毫米;在左右方向不应超过?1毫米。
9. 2. 2 曳引轮水平内的扭转(见图9-3 A、B之差值)不应超过?毫米。
9. 2. 3 在曳引轮轴方向和蜗杆方向的水平偏差均不得超过1/1000。
图9-1 曳引机安装 图9-1A 曳引机的安装 (1:1绕法) (2:1绕法)
1:水平线;2:木楞;3:至对重中 1:木楞;2:水平线;3:轿厢 心点铅垂线;4:曳引轮;5:铅垂线; 中心线;4:曳引轮;5:对重中 6:至轿厢铅垂线;7:样板架; 心线;6:样板架;7:反绳轮; A :曳引轮节径;B :轿厢、对重中心距
图9-3 曳引轮在水平面内的扭转
第六章 曳引绳
曳引绳应符合《电梯用钢丝绳 GB8903-88》中的规定。
曳引绳的长度L,可根据电梯安装实际,按电梯总体布置图所示的高度计算而得,亦可用?2毫米铅丝在井道中实际测出。
但均要考虑曳引绳受力后的伸长量。
测量方法:用?2毫米直径的铅丝由轿架上绳头组合起始,经过机房曳引轮,导向滑轮至井道对重绳头组合处,张紧后作好标志,再加上加工余量500毫米以及如图7-2所示的高度H,即为度量钢丝绳的尺度。
即:L=轿厢至对重绳头组合度量尺度+500+H
钢丝绳的使用:
装卸、搬运和保管方面的注意事项:
无论造滚筒、绕线架或其他任何场合,在装卸搬运时,都不得从高处落下。
如果万一落下,钢丝绳就会产生外伤、压痕和变形等问题,使寿命缩短。
不得在小石子或钢材等凹凸不平的物体上滚动或拖曳,否则会带来钢丝绳的外伤和变形等问题,使寿命缩短。
在工地保管钢丝绳的场合,应该不使钢丝绳沾上雨或水,而且避开直射的阳光。
钢丝绳不得直接放在地面上,而且不应在钢丝绳上放置其他重物。
这是为了防止钢丝绳的腐蚀,以及防止钢丝绳发生外伤和钢丝绳的所涂油的变质。
解开钢丝绳时应注意的事项:
用滚卷筒的场合:
正确的解开方法:滚筒的中心通入管子,然后将管子固定,转动滚筒,将钢丝绳从下侧笔直地拉出。
把钢丝绳从上侧拉出和不用滚动的解开方法都是错误的。
如果把钢丝绳从上侧拉出,则滚筒转得快时,就会打圈,容易发生扭折。
另外,如使滚筒直接放在地上将钢丝绳拉出,钢丝绳会变形,使用时会引起股线不分断裂,缩短钢丝绳的寿命。
不用滚筒的场合:
正确的解开方法:将钢丝绳装在能旋围的架子上,然后将钢丝绳笔直地拉出来。
如果不用架子,而直接由内部解开的话,那么,钢丝绳容易发生扭折,造成股绳破断而缩短钢丝绳的寿命。
在没有旋转架的情况下,必须用手一面维持钢丝绳的绕圈形状,一面将钢丝绳放出来。
第七章层门有关部件的安装
层门地坎的安装:
地坎定位:
地坎和建筑的中心基准线的安装误差,前后、左右、上下均应在?1以内。
地坎安装位置的允许误差值由表13-1规定。
表13-1
A :同一层最大地坎间隙与最小地坎间隙之差,在JJ 间应为?。
B :层门地坎同轿厢地坎的最终间隙为2502
mm 。
C :表中和图中JJ 为开门宽度尺寸。
D :琴钢丝表示轿厢地坎外沿。
安装层门地坎
地坎的安装参照层门安装图中,层门地坎的安装。
地坎安装时,一般地坎平面较地平面(抹灰之后的地平面)高出5~10毫米,然后与地平面抹成1/100~1/50的斜度。
校正地坎水平后,用混凝土灌注抹平,最后再核对一次,待混凝土硬结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一般阴干的时间为2~3天)。
图13-1A 地坎左右水平度 图13-1B 地坎前后水平度
图13-1C 地坎间隙
1:琴钢丝;2:层门地坎
门套的安装 位置要求。
门套上框架安装时的水平度误差应?1/1000。
门套直框架安装时垂直度应?1/1000,如图13-2所示。
施工方法: 固定:
用钢筋与墙部的钢筋(或地脚螺栓)和门套的装配支撑件进行焊接固定,如图13-3所示。
?A —B? 左右歪斜:
?C —D?
前后歪斜:?G —H?
上面水平:?E —F?
图13-2 门套框架安装要求 安装焊接时应注意:
考虑到焊接可能会变形,因此要按图13-3要求,将钢筋弯成弓形后再焊接,不让焊接变形直接影响门套。
2:门套支撑件;
3:钢筋;
4:墙;
5:钢筋(或地脚螺栓);
图13-3门套固定
门套周围混凝土的灌注:
A:层门侧:以不影响墙壁抹灰加工为准,填入混凝土。
B:井道:以不影响门的开关为准,填入混凝土。
C:层门门框浇灌混凝土时应注意由于浇灌挤压导致门套立柱变形,因而先把门套立柱之两地脚板处,局部用混凝土浇灌,硬结后再从底部起约600以内,从顶部起200以内充分灌注水泥,其余部分灌注水泥仅仅使得看不到内部。
层门上坎架罩的安装:
层门上坎架罩的定位:
按照样板架挂线定出层门出入口中心.门导轨的位置.层门上坎罩前后方向歪斜及从地坎面算起的安装高度。
与出入口中心位置允差:
层门上坎架罩中心与出入口中心偏差应在?1之内。
前后的倾斜允差:
在层门上坎架罩上.下端,应为?1mm。
层门上坎架罩的混凝土灌注。
按照层门上坎架罩安装图,固定上坎架罩。
安装层门框架角铁及吊门导轨:
层门框架两边立柱用弯尺和立式水平仪校正垂直,吊门导轨保证水平后用木楞支固,将各地脚螺丝用混凝土浇灌堵死,然后再重新校对一遍,待混凝土硬结后再进行下步工序。
A:旁开门吊门导轨与地坎槽调整:
在吊门导轨两端和中间分三点同时校正,如图13-4所示。
B:中分门吊门导轨与地坎槽调整:
在吊门导轨两端和中间分三点同时校正,如图13-5所示。
图13-4 图
13-5
旁开门吊门导轨安装 中分门吊门导轨安装
门导轨上面到地坎上面之间要平行,在门导轨两端的高度误差不超过?毫米。
层门的安装:
吊门导轨校正好后安装层门,先把吊门滚轮连接在层门上端。
在吊门滚轮与层门上端连接处,用垫组来调整地坎平面与层门之间隙不得超过6毫米(如图13-6)所示。
安装门导靴:门导靴有弹性活导靴与无弹性死导靴之分。
门导靴的安装要使门扇对地坎槽取中,不得有歪斜和抗劲现象。
要求:
A :层门安装好后用手推拉轻滑,每扇层门不得超过300克阻力。
B :层门与层门门框的间隙要均匀,旁开门式的两扇门之间隙在开启后间隙要均匀不得超过6毫米。
C :中分门式开门的层门当关闭后两扇门之平面误差不得超过1毫米,门
缝要直且均匀并不得超过A?毫米(A 值由层门安装图给定),如图13-7。
图13-6 图13-7 地坎与层门间隙 中分门门扇误差
然后将吊门滚轮下边偏心挡轮与导轨下端面之间隙调整至毫米。
如图13-8。
13.5.4 根据门的不同结构型式,安装杠杆或者钢丝绳.滑轮后用手推拉,
如有噪音.冲击.不轻快,再进行调整并保证层门边与层门门框,层门边与层门边相重叠,重叠量不超过下列值,见表13-2。
表13-2
机房内:
、
安装控制柜:
根据布置图位置来安装,该柜校正垂直水平后,将地脚螺栓用混凝土浇灌稳固。
(也可以在楼板上筑混凝土台阶将地脚螺栓固定)控制柜要离墙壁600?700毫米,以便操纵和检修。
安装电源控制开关箱
靠近机房出入门口处、距楼板平面约米高处的墙壁上安装电源控
制
第八章 电器部分
开关箱。
机房布线槽、敷线
根据图纸上规定的线数多少,选择线槽并作好焊通地线。
接线前先用试铃或欧姆表校线,并各栓上线号,然后按接着线板上的号进行压线。
压线要平直清楚,线头要干净,不得有支出或与线槽有短接现象。
井道电器元件
14.2.1 电线槽安装
安装方法
将线槽装于厅门口距导轨间距S而靠近召唤箱的墙壁上(见图14-1)自顶层楼板而。
距墙30毫米处悬下铅垂线,并在底坑稳固。
根据悬下铅垂线的正确位置在井道墙上钻孔,埋入膨胀螺栓,将线槽固定,线槽固定位置根据中间接线盒位置而定。
在各层召唤箱、层楼指示灯等对应的水平位置的电线槽上,根据导线数量选择恰当的开孔直径,用金属软管接头连接穿入金属软管,测量各楼层高度按照接线图所需导线根数,将导线放入电线槽内。
各层楼指示灯、召唤箱、厅门机械电气联锁装置的导线,在电线槽内连接可靠,连接处应连接可靠,连接处应标注线号。
井道中间接线盒也用电线槽连接。
电线槽的安装要求:
A 电线槽应平整,无扭曲变形,内壁无毛刺,接口应平直,接板应严密,槽盖应齐全,盖好后应平整,无翘角。
B安装后应横平竖直,其水平和垂直偏差应不大于长度的2/1000,全长最大偏差不大于今20毫米。
并列安装时应使槽盖便于开启。
C 出线口应无毛刺,位置准确。
金属软管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A 不得有机械损伤和松散。
B 安装应尽量平直,弯曲半径不应小于管外径的4倍。
C 固定点均匀,间距不大于1米,不固定的端头长度不大于米。
D 与箱盒、设备连接处宜使用专用接头。
E 安装在轿厢上应防止振动和摆动,与机械配合的活动部份,其长度应满足机械部分的活动极限,两端应可靠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