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种植技术现状分析与方法探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大豆种植现状
大豆俗称黄豆,是较为重要的一种粮食作物,在全国各地都有种植。
安徽省的大豆主产区在淮北,有着悠久的种植历史。
大豆是喜光、喜温、需水较多的养地作物。
然而,在最近几年里,由于受到旱、涝、高温等自然灾害的影响,使得大豆产量有所降低。
大豆和玉米种植比较效益相差较大,市场没有吸引力。
淮北地区大部分土壤为砂姜黑土,这种土中所含的有机质一般在1.2%~1.5%,无法满足大豆高产对有机质的需求。
近几年大豆“综合性倒青”,导致大豆产量低而不稳,甚至出现大面积绝收。
大豆生产机械研发推广滞后,不能满足高产优质大豆生产需要。
多种原因导致淮北地区大豆种植面积大幅缩减。
虽然采取“轮作补贴”财政措施,成效仍不显著。
必须千方百计解决好大豆生产中遇到的突出问题,才能提高大豆的种植效益。
根据多地高产经验,结合近年试验、示范当通过以下途径解决当前大豆生产遇到的技术难题。
二、方法探讨
1、整地与施肥
(1)选择土壤
大豆是一种对土壤条件要求并不是很高的粮食作物,绝大多数土壤都可以作为大豆的种植地,如沙壤土、黏土等,土壤的pH值应当以7.5左右为宜。
为提高大豆的产量,可将排灌良好、土层深厚且土壤肥沃的地块作为首选。
沙姜黑土地种植大豆时,保证有良好的排水灌溉系统,做到涝能排、旱能灌,满足大豆对水的要求。
(2)精细整地
当选择的种植地前茬为小麦时,基本上不需要整地,可以直接对大豆进行板茬免耕播种。
为实现大豆优质、高产的种植目标,应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并结合前茬作物,合理选择整地方法,为大豆生长发育创造良好的立地条件。
推荐采用耕翻、耙地等措施进行精细整地,土壤的翻耕深度以25cm~30cm左右为宜,并在翻耕后,将土壤耙细,改善土壤环境。
通过对土壤进行翻耕,可以起到疏松土层和掩埋秸秆、杂草的作用,翻耕之后,位于下面的土层会转换到上面,土壤本身的空隙也会随之增多,有助于透气性的提升。
(3)足施基肥
土壤有机质含量丰富是大豆高产条件之一。
在整地的过程中,为使土壤变得更加肥沃,并增加其中的有机质含量,应当足量施放基肥。
推荐使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在翻耕整地时,对肥料进行施用,以每公顷20000~30000kg为宜。
除有机肥之外,还应施入适量的过磷酸钙和硫酸钾,前者的施用量控制在每公顷350~550kg左右,后者控制在每公顷150~300kg左右。
由于大豆的幼苗在发育阶段对养分的需求量比较大,所以应当在播种前,向种植地内每亩增施15-15-15氮磷钾肥复合肥15公斤,这样有助于促进幼苗发育,并在较短的时间内使茎干形成木质化,从而增强幼苗的抗病能力,降低病害的发生几率,为优质、高产创造条件。
2、选种与播种
(1)优选良种
想要实现大豆优质、高产的种植目标,除了要选择适宜的地块之外,还要对大豆品种进行优选,这是因为不同品种具有不同的结荚习性,并且对种植条件的要求也有所差别。
所以要选择最适宜淮北当地的大豆品种,这对于稳产、高产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可将生育周期在100天左右、抗病虫害能力强、抗倒伏、环境适应性强、单株产量高、种子纯度在98%以上的品种作为首选。
通过安徽省相关部门审定,并符合上述条件的大豆品种有中黄13、圣豆30、中黄37等等。
(2)种子筛选
在对大豆进行播种前,应当对种子进行精挑细选,种子中的小粒、秕粒、病虫粒、破损粒会被去除;最好是选择通过精选机精选的种子,这样便可使种子的发芽率得到保障。
(3)药剂拌种
播种前,可采用相应的药剂进行拌种,如杀菌剂、硼砂、硫酸锌、根瘤菌等等。
通过药剂拌种能够大幅度提升种子的活力,有助于促进发芽率的提高,可使出苗变得更加整齐,从而达到苗全苗壮的目标。
(4)适时播种
淮北地区在夏季对大豆种植时,要对播种时间进行合理确定,以6月10日之前为最佳,最晚不宜超过6月20日。
播种方式以板茬机条播。
条播的行间距可以控制在40cm,株距控制在15cm;播种深度应控制在3.0~5.0cm,不宜过深,以免影响种子出土。
播种量控制在每公顷70~75kg左右。
播种前应当对土壤的水分进行检测,看是否达到最大持水量的70%。
为实现大豆高产的目标,可进行合理密植,根据地块的实际情况对植株的密度进行确定。
(5)病虫害防治
淮北地区大豆最为常见的病害为花叶病,虫害为食心虫。
针对花叶病应当选取抗病害能力强的大豆品种,降低发病几率。
发病初期可以选用病毒A可湿性粉剂丙唑.戊唑醇进行防治;食心虫可以用杀虫灯进行诱杀,也可使用白僵菌,或是投放赤眼蜂进行预防,虫害高发期时,则可选用适宜的化学药剂进行防治。
(6)科学灌水
大豆需水较多,“旱谷涝豆”是有科学道理的。
研究证明,大豆每生产一公斤干物质消耗600~1000公斤水。
大豆不同生长期的需水量不同。
夏大豆苗期土壤含水量应为最大土壤含水量的65%~70%,水分过多容易造成过度生长,“脚高”,容易造成倒伏;水分过少易造成缺苗断垄,“老苗”,花荚期是大豆需水的临界期,以保持土壤最大含水量的80%为宜。
花荚期淮北地区极易出现高温干旱,旱涝转换极快。
大豆灌水极易被忽视,往往出现持续干旱,被迫浇灌“救命水”,大豆受到的伤害已无法逆转。
要保证大豆高产需水,淮北地区必须在排灌基础设施和灌溉技术上“补短板”。
综上,在淮北地区对大豆进行种植的过程中,除要了解当前的技术现状之外,还应掌握正确的种植方法,包括整地、施放基肥、优选良种、种子处理、适时播种、田间管理等,为大豆健康生长提供条件,从而确保优质、高产目标的顺利实现。
(作者单位:235100安徽省淮北市濉溪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Z a
i p e i j i s h u
大豆种植技术现状分析与方法探讨
彭龙腾
14
--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