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赏维厄当为中提琴创作的作品——以随想曲和挽歌为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1
SONG OF YELLOW RIVER 2023
/ 15和谐谑曲;
5、Viola Sonata in B-Flat Major Op.36 (1863) 降B 大调中提琴奏鸣曲。

四、维厄当中提琴随想曲与挽歌作品的具体分析(一)c 小调无伴奏随想曲——致敬帕格尼尼Capriccio in C Minor for Viola Solo, Op.55 Hommage a Paganini 是一套六首作品中的最后一首,前五首是小提琴独奏,这一首为中提琴做的作品,在维厄当去世后以不同的作品编号出版。

这首随想曲的创作灵感来自帕格尼尼的24首小提琴无伴奏随想曲,是他致敬意大利小提琴家尼古拉·帕格尼尼的作品,维厄当试图将帕格尼尼的技巧和音乐风格融入中提琴的演奏中,这首中提琴无伴奏随想曲充满了技巧性和表现力,要求演奏者具备高超的技巧和音乐表现力,是维厄当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提琴无伴奏作品中的经典之作[4]。

在乐曲开头的标记“Lento, con molta espress ione”,完美地设置了乐曲的气氛。

开头的一段5小节为整部作品提供了素材,在达到最后柔和的拨弦音之前逐渐达到高潮。

全曲有大量的柱状和弦,用类似钢琴演奏记谱,这给弦乐器演奏者的二度创作留下了更大的空间,根据演奏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演奏手法可有不同的处理。

例如演奏三和弦,可以先演奏下方两个音的双音,再演奏上方两个音的双音。

也可以是先低音的单个音,再每两个音形成和声最后停止在高音的单音。

在演奏七和弦的四个音时,可以从最低音往最高音形成不同的排列组合[5]。

乐曲开头的第一个主和弦八度转位,在乐曲中出现了七次,每一次的演奏方法和所表达的情感都不尽相同。

笔者在演奏时的处理方法是,最开始出现的两三次,先用分解和弦从低音向高音依次单音出现。

接下来出现时因为乐句的发展,使用从低音到高音双音演奏和弦,最后停留在最高音作为旋律。

最后一次出现时,在乐曲的高潮部分,使用从低到高音快速地过渡双音演奏和弦,使音乐旋律更为饱满,音质音色更为浑厚。

同时在运弓时使用U 型弓走向的运弓方式,使得演奏过程中达到优美舒缓的音乐呈现效果。

整首作品仅有37 小节,5+4+4+4+4+4+12,但却从第一个和弦就吸引着听众的心绪。

曲子开始的第一小节就展示了维厄当的技巧性要求,要求中提琴手快速地弹奏大量的音符和连弓,以展示帕格尼尼式的华丽与神秘。

一开始的5小节是这首随想曲的主要动机,这一动机经过4次的变化发展,逐渐将曲子引向高潮,中提琴
手需要通过连续的音阶、琶音和弓法来展示其极限的技术能力。

在曲子的中间部分,维厄当采用了一段充满张力的旋律,以突出曲子的高潮和戏剧性。

在这段旋律中,中提琴手需要运用各种技巧来展示其极限的技术能力和表现力。

这段旋律同时也是对帕格尼尼作品的致敬,展示了帕格尼尼曲目中常见的快速音符和复杂的弓技。

最后,曲子以一个高亢的音符结束,展示了维厄当对帕格尼尼的敬意和对中提琴的技巧性要求。

在乐曲中部,26小节和27小节的半音,以及27和 28小节的双音难度极高,但如同华彩旋律将曲目带入高潮,令人浮想联翩。

这几个小节对于左右手的技术要求是极高的,琶音、半音的音阶音准,六十四分音符的节奏处理,和弦与单音的转换,以及大量的六度和声和变化音。

最后10小节一气呵成,曲终以两个柔和的和弦拨奏戛然而止,回味无穷。

这首作品风格以及作品结构,与巴赫无伴奏的萨拉班德舞曲相似,适合在教堂等宗教场所演奏,庄严肃穆。

这首作品对中提琴演奏技巧的要求以及情感的表达尤其考验演奏者的技术,更能展现演奏者的个人风格。

这是中提琴作品中绝对的杰作,是中提琴浪漫派独奏作品的一个很好的例子。

在2020年第27届奥地利勃拉姆斯国际音乐比赛中,这首作品被列为中提琴第一轮比赛可选作品之一。

(二)为中提琴和钢琴创作的《挽歌》
Elegie in F minor for Viola (or Cello) and Piano, Op.30,是维厄当在圣彼得堡为沙皇尼古拉斯一世做小提琴乐手期间创作的作品之一。

1846年在波兰裔俄国伯爵Mateusz Wielhorski(1794 - 1866)的紧急召集下,维厄当接受了在圣彼得堡的职位的,于1846年9月和他的妻子钢琴家约瑟芬·埃德一起搬到俄罗斯帝国的首都。

按时间顺序,这首《挽歌》是维厄当为中提琴所作的第一部作品。

后来,他又为中提琴创作了其他作品,其中包括他的钢琴和中提琴奏鸣曲作品OP.36。

维厄当将他的《挽歌》第一版献给了伯爵,这位天才大提琴家后来与维厄当、李斯特、克拉拉·舒曼和安东·鲁宾斯坦一起公开演出。

Mateusz 伯爵和他的弟弟,作曲家Michail Wielhorski,是俄罗斯音乐界的重要人物,他们组织的音乐会都是由李斯特、Berlioz 和Wieniawski 等著名音乐人物参加的[6]。

1852年2月21日,维厄当在圣彼得堡组织了一场告别音乐会,随后的一个月,他又在莫斯科举办了一场
72
作曲理论与作品分析
告别音乐会,《挽歌》也在节目中出现。

1852年9月,他终于辞去了公职。

两个月后,他开始了周游列国的旅程,直到1853年3月,除了法国首都,他还去了波尔多、亚眠和马赛。

据《巴黎音乐报》报道,1853年3月3日,为中提琴和钢琴而创作的挽歌《Elegie op. 30》在巴黎的萨尔赫茨音乐厅演出,这也是他首次在俄罗斯以外的地方公开演出。

1853年3月25日,在巴黎的音乐会上,维厄当再次演奏了《挽歌》,结束了他的巡回演出。

作曲家以深沉的音乐情感演奏这首乐曲,使人可以被它的音乐轻轻催眠,整个过程中弥漫着一种柔情而又难以定义的忧郁。

之后,他将这首曲子改编成中提琴的版本,于1854年的头几个月由出版商约翰·奥古斯特·安德烈在奥芬巴赫出版。

这首作品被认为是维厄当最优秀的室内乐作品之一。

它典雅而内敛的音乐语言,深情而富有感染力的旋律,令人心神交融,回味无穷。

《挽歌》的乐章结构简洁明了,由三个部分组成:行板(Andante con moto)、中板(Moderato)和终曲(Allegro moderato ma con fuoco)。

这三个部分将大量的旋律和情感展现了出来,同时保持了乐曲的统一性和完整性。

整首作品以中提琴为主旋律,悠扬的旋律充满了哀伤和痛苦,表达了生命和死亡之间的无法挽回的悲剧感。

同时,维厄当巧妙地使用了弦乐四重奏的编配方式,使得中提琴与其他乐器之间的对话更加生动和自然[7]。

《挽歌》开头部分,钢琴的前奏以节奏明确的八分之一音符和弦交织,如同沉重的脚步,以1分钟50到60拍的速度进行,第七小节ben sostenuto 中提琴以一种安静而持续饱满的声音,在弱奏音响下,开始唱出庄重,如沉思一般的f 小调主题,表现力较强,为整首乐曲营造平静伤感的情感 ,演奏时为了保持第一句音色统一,应当注意避免换弦出现的音色差异,适宜采用G 弦深沉而温暖音色进行演奏,G 弦高把位的音色更富有表现力。

每一小节第四拍的上弓弓法,对于演奏者右手运弓的速度与力度的控制,要求很高。

通过弱p 力度记号、庄严的音乐表情,不断调整演奏力度,丰富音乐色彩。

第10到第11小节的跨小节连线七拍的G,演奏时要求做到先渐强后渐弱,同时控制左手的揉弦,使用先慢后快先松后紧的揉弦,弓子与琴弦接触点逐步从靠近指板的位置向琴码移动,逐渐增强力度,在第4到5拍达到最强,揉弦幅度进一步扩展,运弓至弓中部,紧接着弓子由琴码又逐渐接近指板,运弓到弓尖部分避免
压弓,回到弱奏,在演奏过程中设置合理的弓段弓速,中弓段稍加弓速,营造渐强的音响效果,增强音乐表现的方向性[8]。

通过绵长的旋律线条,保持《挽歌》音乐律动感持续,演奏音符时,左手提前准备下一个音符的手指,运用两根手指利多的转接保持揉弦一致,换音过程中,揉出下一个音符。

要紧接着后面的小符点音符,乐句进行到第18小节的第三拍,接下来在高音谱号上高八度的旋律,则给那阴郁和伤感的性格带来了一种欣慰的宽慰。

第30小节三连音音阶的下行模进,呼应了第18小节的旋律,充分展示了中提琴A 弦到C 弦的音域特色。

紧接着31小节至39小婕发展了前面的乐句,并且在40小节用一个华彩慢起渐快的手法充分展现伤心欲绝、如泣如诉的情绪,接着与钢琴相呼应,中提琴在C 弦上长音伴奏ben sostenendo,安静而持续的声音伴随钢琴唱出如同天堂回音的副部旋律。

第48小节中提琴再次以华彩炫技的形式结束了第一段的演绎。

第一主题的引用之后,挽歌是短暂的,而不是像通常非常困难的作品。

作曲家以深沉的音乐情感,使听众可以被它的音乐旋律轻轻催眠,整个过程中弥漫着一种柔情而又难以定义的忧郁。

第51小节进入一种对于过往的美好回忆,速度略快,旋律更为流动,小符点的节奏,如同回忆童年时的天真可爱,A 弦与C 弦的音色对比,令人浮想联翩。

第62小节中提琴与钢琴的对唱,温暖柔情。

65小节在高音谱号上的降D,是全曲的最高音,但是音乐迅速进行到C 弦上的又一段模进音阶似的华彩,再次展现51小节的小附点节奏,更有依依不舍的情绪。

在一段挣扎之后。

90小节用高八度的音区再现了主题。

第112小节开始的尾声coda 部分是全区最高潮,也是技术难点最大的乐段。

雄壮华丽的风格,是那么的优雅而辉煌。

十六分音符的六连音,交织着三和弦和七和弦,对于音准和节奏的稳定,以及和钢琴的配合要求极高。

对尾声三和弦、七和弦进行分解,基于音区与音乐力度的变动,演奏过程中,促进音乐达到情绪高点。

标注高亢、有力con forza 的音乐节奏,通过与钢琴正拍的推动,使得演奏过程中,营造类似云开雾散阳光照亮大地的氛围。

这乐段适当增加弓速,及时改变弓弦的接触点,更适合于营造明亮、有活力的氛围,带动听众的情绪,增强音乐表现的歌唱性与戏剧性。

[9]
结 语
以上两部中提琴作品,展现了亨利·维厄当(Henri Vieuxtemps)的创作风格:
73
SONG OF YELLOW RIVER 2023
/ 151、技巧性:维厄当是一位出色的小提琴家,他的作品充满了技巧性的要求和挑战,他为中提琴创作的作品展示了中提琴的各种技巧和表现力。

他的作品中经常出现快速的音阶、琶音、颤音和双音等技巧性的乐句,要求演奏者具备高超的技巧和灵活的手指。

维厄当的作品推动了中提琴技术的发展。

他在作品中运用了许多高难度的技巧,如快速的音阶、大跨度的音程跳跃和特殊的弓法。

这些技巧要求演奏者具备高超的技术水平和灵巧的手指运动,促使中提琴演奏家不断提升自己的技术能力。

2、情感表达:维厄当的作品充满了浓厚的情感和表达力。

他善于通过音乐来表达各种情绪,如激情、温柔、忧伤和欢乐等。

他的作品中经常出现富有表情和情感的旋律,通过音乐的语言来传达他的情感和思想。

而中提琴丰富的表现力以及女中音的音色,尤其被他喜欢和欣赏。

维厄当的作品拓宽了中提琴的音乐表达能力。

他在作品中运用了丰富的和声、复杂的技巧和特殊的演奏效果,使中提琴能够展现出更广阔的音乐语言。

他的作品涵盖了各种风格和情感,从浪漫主义到现代主义,从悲剧到幽默,展示了中提琴的多样性和表现力。

3、优美的旋律:维厄当的作品中经常出现优美而富有感染力的旋律。

他善于创作出令人难以忘怀的旋律,这些旋律充满了诗意和优雅,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维厄当的作品为中提琴独奏提供了重要的演奏素材。

他的作品丰富了中提琴独奏曲目的数量和质量,为中提琴演奏家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挑战。

他的作品不仅在演奏会上广泛演奏,也成为中提琴教学和研究的重要参考。

4、形式的探索:维厄当在作品中尝试了多种形式和结构,如奏鸣曲、协奏曲、独奏曲等。

他善于运用变奏曲、主题与变奏、回旋曲等形式,通过对主题的变化和发展来丰富音乐的层次和结构[10]。

综上所述,维厄当的作品风格充满了浪漫主义的情感和技巧要求,他的音乐作品以其旋律优美、技巧华丽、气势恢宏、结构新颖而又颇有法国浪漫主义色彩而闻名于世。

展示了他作为一位杰出小提琴家和作曲家的才华和创造力,他的音乐作品也对19世纪的音乐发展和推广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作品中对于中提琴技术的提高和发展,更好地展示中提琴特有的音色和音域,A 弦G 弦高把位的柔美,C 弦低音区的深沉,都在他的作品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同时,也为中提琴技术的进一步
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也更好地推广了中提琴。


参考文献
[1] 拉阿本,廖叔同译.古今杰出小提琴家[M].人民音乐出版社,1982. 
[2] 卡尔·弗莱什,姚念赓,冯命紧译.小提琴演奏艺术[M].人民音乐出版社,1961. 
[3] 韩里.欧洲弦乐艺术史[M].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4. 
[4] 张蓓荔,杨宝智.欧洲弦乐史[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5] 刘婉璐.浅析维厄当《第五小提琴协奏曲》第一乐章[J].黄河之声,2023,(05):42-46.
[6] 黄嘉慧.维厄当《第五小提琴协奏曲》的钢琴伴奏探析[J].黄河之声,2022,(03):51-53.
[7] 杜牧天.在小提琴上吟诗、歌唱 亨利·维厄当的三首小提琴协奏曲[J].音乐爱好者,2021, (12):67-69.
[8] 郑文雅.《维厄当第四小提琴协奏曲》第一乐章演奏分析[J].当代音乐,2017,(02):71-73.
[9] 张鑫.维厄当《第五小提琴协奏曲》的演奏研究[J].戏剧之家,2014,(08):149-150.
[10] 范一琦.维厄当《bB 大调中提琴与钢琴奏鸣曲》(Op.36)第一乐章的演奏分析[D].西安音乐学院, 202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