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游天姥吟留别》统编版 上课用课件 1-2课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资料链接
东海仙山——瀛洲
瀛洲,是虚构的仙境之地。最早见于《列子》。
传说海上有五山:岱舆、员峤、方壶、瀛洲、蓬莱。据《列子•汤 问》:“其山高下周旋三万里,其顶平处九千里。山之中间相去七万里 ,以为邻居焉。其上台观皆金玉,其上禽兽皆纯缟……所居之人皆仙圣 之种;一日一夕飞相往来者,不可数焉。而五山之根无所连箸,常随潮 波上下往还……”后来岱舆、员峤二山漂流到北极,沉到大海中,只剩 下方壶(方丈)、瀛洲、蓬莱三山了。
梦游天姥吟留别
整体 梦游原因
思路
第1段
梦游经过
第2段
具体 天姥山巍峨神秘 内容
月 夜 飞 渡
山 中 奇 景
洞 中 景 象
梦 醒 嗟 叹
梦游感悟
第3段
古来万事东流水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因语而梦悦,但隐隐感觉还有点其他说不出的东西。
梦 游 天 姥 吟 留 别 李 第白二课时
唐代:张九龄《望月怀远》: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五代:李煜《浪淘沙》: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宋代:苏轼《江城子》: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宋代:苏轼《念奴娇》: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宋代:范仲淹《苏幕遮》: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宋代:辛弃疾《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宋代:秦观《鹊桥仙》: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宋代:岳飞《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 宋代:朱熹《劝学诗》: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元代:徐再思《水仙子》: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 梦三更后。
深入探究
1.诗人为什么花如此多的笔墨来描写梦境?对表现主题有什么 作用?
梦中仙境象征诗人追求的理想境界。写仙境的美妙是为了反 衬现实的丑恶。写自己对神仙世界的向往正是为了表明对黑暗 现实的厌恶。也就是说,诗歌的前后是一致的,都是在写诗人 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只是诗歌的前半部分用梦的形式曲折地表 达出来,而后半部分诗人则是直抒胸臆,直接唱出:“且放白 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 开心颜?”
霓 为衣兮/风 /为马,云之君兮 /纷纷 而/ 来下。
湖月/ 照/ 我影,送我/至/剡溪。
虎/鼓瑟兮/鸾 /回车,仙之人兮 /列 /如麻。
谢公/宿处/今/尚jī 在,渌水/荡漾/清猿lù/啼。
luán
zhuó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半壁/ 见/ 海日,空中/闻/天鸡。
míng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 /暝。 yǐn
天姥山高大神秘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度镜湖 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洞天石扉,訇然中开。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读课文: 读对字音 读准节奏 理解意思
因,依据。尚:还。渌:清澈。清:凄
清。暝:昏暗。殷:震动。栗、惊:使
动用法。“使……战栗,使……震惊”
海客谈瀛洲, 烟涛微茫信难求; 越人语天姥, 云霞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 势拔五岳 掩 赤城。 天台四万八千丈, 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度镜湖 月。 雨:下雨。 澹澹:水波微微荡漾的样子。
留别:说明本诗写作目的。
另名《别东鲁诸公》或《梦游天 姥山别东鲁诸公》
写作背景简介
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由于道士吴筠的推荐,李白奉诏来到京城 长安。他本想能够施展才能,有所作为, 但玄宗只把他看作词臣,并不 重用。李白不肯与权贵同流合污,又因醉中命宠臣高力士脱靴,得罪京 城权贵,受到排挤,使他只居住了一年多便被“赐金放还”。“由布衣 而卿相”的梦幻就此破灭。离开长安后,与杜甫、高适游山东,在兖 (Yǎn)州话别,准备南游吴越,临行作本诗,借以表白心情。本篇作于 李白在长安受排挤出京第二年,借梦游,表示自己对现实的不满和反抗.
信:实在。求:寻访。 或:有时。睹:看见。 语:谈论。 横,遮断 。 拔:超出。
洞天石扉,訇然中开。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且:暂且。 须:等到。 安:怎能 事:为……做事,侍候 使:让
传说瀛洲在会稽海外70 万里的地方,方圆4000 里,上有神芝仙草 。有高千丈的玉石山,山中有泉水,泉水像酒一样,味道甘甜,喝几升 就会醉,可以使人长生不老。瀛洲上有仙人,那里的风俗类似吴地,地 理风貌则和中原很像。
•谢公其人
谢灵运(385— 433),南朝宋诗人,中国文学史上山水诗派的创 始人。他博览群书,才能出众,然而仕途多舛,最后只得寄情山水。当 时,江南特别是剡东一带的自然山水风光深深吸引了他,于是他“出郭 游行,或一日百六七十里,经旬不归”“以文章赏会,共为山泽之游, 时人谓之四友”“寻山陟岭,必造幽峻,岩嶂千重,莫不备尽”,开始 游历山水的生活。
梦游过程
世间行乐亦如此, 古来万事东流水。 别君去兮何时还? 且放白鹿青崖 间, 须行即骑访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使我不得开心颜?
梦游感悟
梦游之后的感悟
性格傲岸,不事权贵
入梦之因
梦境
出梦之叹
高大 神秘
安能 摧眉折腰
读课文: 整体感知 想象画面 理清思路
游记的一般结构思路:开头交代游玩的缘由,时间,地点,人物,概述向 往的心情或者点出写作对象的总体特点;正文部分叙述游历经过,描述沿途 景物;结尾写出自己的独特感受。
2、大胆的夸张,丰富的想象。
3、语言精炼清新,长短句式参差多变,四言、五 言、六言、九言交错运用、节奏有缓有急,富有音 乐美,具有极强的表现力。
主题归纳
《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诗人借游仙诗的形式,托 梦言志,通过梦幻中的美好仙境与黑暗现实的对比, 表明了自己蔑视权贵、傲岸不屈、与宫廷生活决裂 的态度,表达了追求个性自由的思想感情。
——
教学目标
1.鉴赏诗歌中描绘的景物,感受诗歌描绘 的意境。
2.理解诗歌丰富而复杂的思想感情,体会 李白傲岸不屈,蔑视权贵的人格精神。
独学思考
《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给我们描绘了一幅绮丽美 好的梦中之景,请仔细研读诗文,说一说诗歌描绘 了梦境之中的哪几幅画面?分别有怎样的特点?
【学法指导:仔细研读诗文第二自然段内容, 概括画面并赏析】
列:通“裂” ,”列缺“即闪电。中:从中,名词作状语。悸: 因惊惧而心跳。恍:猛然惊醒的样子。觉:睡醒。向:先前。
读课文: 整体感知 想象画面 理清思路
海客谈瀛洲, 烟涛微茫信难求; 越人语天姥, 云霞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 势拔五岳 掩 赤城。 天台四万八千丈, 对此欲倒东南倾。
梦游原因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世间行乐亦如此, 古来万事东流水。 别君去兮何时还? 且放白鹿青崖 间, 须行即骑访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使我不得开心颜?
②夸张的手法。诗人大胆地运用夸张手法来写想象中的事物 ,塑造想象中的形象。在夸张的描写中,融会着诗人的感情。 例如,对天姥山横空出世的形象的描写,正蕴含着诗人对天姥 山的景仰和向往之情。
4.“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是全诗的诗眼, 对其表达的思想,看法不一,有人认为是消极避世、向往自由 ,有人认为是蔑视权贵、讥讽现实。请结合诗人经历本诗内容 加以分析。
感情热烈,性格豪爽,想象丰富,语言 清新自然,较多地运用浪漫主义的表现 手法,借助非现实的幻想来表现激情。
评价
继屈原之后,我国古代最伟大的浪漫
主义诗人。
题解: 《梦游天姥吟留别》
梦游:说明内容的虚实。
天姥:所梦内容。
吟:古诗体式, 多有悲愁慨叹之意,形
式活泼,不拘一格,主要表 现在诗句节奏的多变。也由 诗人情绪决定。

huǎng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 /层巅。 忽/魂悸/以魄动,恍 惊/ 起 而/ 长嗟。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dàn 惟 /觉时之/ 枕席,失/向来之 烟/ 霞。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hōng
jiào
洞天/石扉,訇然/中开。
青冥/浩荡/不见/底,mí日ng月/照耀 /金银 /台。
梦 游 天 姥 吟 留 别 李 第白一课时
——
导入
你学过的哪些诗歌里有“梦”字?
请说说带“梦”的诗句:
唐代:李白《行路难》: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唐代:白居易《琵琶行》: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唐代:李商隐《锦瑟》: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唐代:李商隐《端居》: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 唐代:杜牧《遣怀》: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唐代:韦庄《台城》: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读课文: 读对字音 读准节奏 理解意思
yíng yǔ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 /难求;
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 /可睹。 mǔ 天姥 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 /掩 /赤城。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 /东南 倾/ 。
tāi
读课文: 读对字音 读准节奏 理解意思

shàn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 飞/ 度/镜湖/月。
梦有千千结,心似千丝网
教学目标
1.知人论世,了解李白及其诗歌的思想内 容和艺术特色。
2.吟咏诵读,整体感知,理清思路,在诵 读中体会诗歌丰富的想象和天马行空的行 文气势,感受浪漫主义诗歌的风格。
李白名片
姓名 简历
风格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素有“诗仙”之称。
25岁始在各地漫游,结交名流,希望由布衣一跃而 为卿相,实现“济苍生”“安社稷”的抱负。较广泛 地接触现实,认识到朝廷的腐败、官僚贵族的奢侈腐 朽,写出不少抨击黑暗现实的诗篇。
梦境

洞天仙境
着屐登山
月夜飞渡

现实
壮美雄奇 凄清幽静
神奇壮丽 和睦陆离
魂归枕席
憎恨现实

苦闷惆怅




现实
入梦缘由: 特点:雄峻巍峨

手法:夸张、衬托


姥 吟
梦中见闻: 浪漫主义笔调


局限性
梦后感慨 进步性
艺术特色:
1、全诗运用对比手法,从现实(浑浊、冷酷)到 梦境(美妙、欢乐),又回到现实。
读课文: 读对字音 读准节奏 理解意思
世间/行乐/亦 /如此,古来 /万事 /东流 水/ 。 别君/去兮 /何时/还?且放 /白鹿 青/ 崖 间/ ,须行 即/ 骑 访/ 名/ 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 /权贵,使我 不/ 得 开/ 心颜?
点拨 这首诗多次换韵,所押的韵有“ou”“u”“enɡ”“üe”“i”“inɡ”“ɑn”“ɑi”“ɑ”等。
“暝投剡中宿,明登天姥岑。”谢灵运的两句诗点出了自己的行程 :早晨从居住地出发,急匆匆地赶一天的路程,晚上宿在剡中,第二天 一早登天姥岑。为了方便爬山,他特制一种前后齿可装卸的木屐。上山 去其前齿,下山则去其后齿。因称这种特制的木屐为“谢公屐”,亦称 “灵运屐”,省称“谢屐”。
《梦游天姥吟留别》 李白
2.《梦游天姥吟留别》富于浪漫主义色彩,这种浪漫主义色彩 在诗中是如何体现的?
①丰富的想象。诗人生动地描写了想象中的天姥山惊险奇丽 的景象。写熊咆龙吟,写雷电霹雳,写空中楼阁,写霓衣风马 ……写得活灵活现,令人惊心动魄。诗人用想象世界的美好反 衬现实世界的丑恶,用自己在想象世界中的游历表示自己不肯 与现实中的权贵们沆瀣一气。
李白虽消极避世,却又不像陶渊明式的完全置身于世外;他 讥讽现实,却又不像屈原那般愤世嫉俗。总的来说,李白的思 想集“儒、道、侠”于一体,既有儒家的积极用世,又有道家 的消极避世,还有侠客的仗剑豪情,但他追求个性自由、蔑视 权贵的精神是显而易见的。李白在被权贵排挤压制后,看透了 朝廷及官场的黑暗,他意识到自身的个性难与权贵为伍,更不 愿过摧眉折腰、阿谀逢迎的奴性生活,因此他高呼“安能摧眉 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绝尘而去,浪迹名山大川之 间,活出自己率性、自由的人生风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