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GIS_RS的南方丘陵区农村_省略_源系统脆弱性评价_以衡阳盆地为例_邹君

合集下载

基于P-S-R模型的湘南红壤丘陵区土地生态安全研究——以衡阳市为例

基于P-S-R模型的湘南红壤丘陵区土地生态安全研究——以衡阳市为例
第 1 4卷第 3期 2 0 1 3年 6月
南华 大学学报 ( 社会 科学版) J o u ml o f U n i v e r s i U o f S o u t h C h i n a ( S o c i l S c i e n c e E d i i t o n )
该 区域 2 0 0 1 -2 0 1 0 年的土地 生态安 全综合指数进行 了计算 。结果表 明, 衡 阳市 1 0 年 中土地 资源生态安全一直处于 I 】 当 界安 全
与较不安全水 平, 其中2 0 0 2年和 2 0 0 3年 处于较不安全状 态, 其余年份 均为 I I 盏 界 安全状 态。整体 上 来说 , 衡 阳市近 1 0年 来土 地资源生 态安全状 态不容乐观。土地生 态安全状 况的改善 主要依赖 于对 土地 生态环境 的治理 , 现 阶段 土地 的 生态压力依 然
严峻。
[ 关键词 ] 土地 生态安 全 ; 湘南红壤 丘陵 区; 指标体 系; P — S . R模型 ; 衡 阳市
[ 中图分 类号] X 8 2 6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 号] 1 6 7 3 — 0 7 5 5 ( 2 0 1 3 ) 0 3 — 0 0 0 5 — 0 6
( 2 0 0 1 -2 0 1 0年 ) 的动 态评 价研 究 , 旨在 为 当地政 府 科学 、 合理 的利 用土 地提 供决 策参 考或 政策 性建议 。

研 究 区域概 况
本 研究 以位 于 湖南省 南部 红壤 丘 陵 区的衡 阳市
作为研究 区域 ( E 1 l 0 。 3 2 1 6 ” ~1 1 3 。 1 6 3 2 , N 2 6 。 0 7 0 5 一 2 7 。 2 8 0 2 ) , 来 研 究 其 土 地 生态 安 全 问题 。该

基于GIS技术分析水资源脆弱性

基于GIS技术分析水资源脆弱性

基于GIS技术分析水资源脆弱性刘硕;冯美丽【期刊名称】《太原理工大学学报》【年(卷),期】2012(043)001【摘要】On the basis of remote sensing and GIS technology and the research results of water resources vulnerability, the concept and implications of water resource vulnerability were deeply examined. Yangqu County was taken as an example to study the evaluation system of water resource vulnerability. With the Delphi method,the water resource vulnerability of Yangqu County was assessed and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water resources of Yangqu County were generally vulnerable. And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water resource vulnerability of Yangqu County was obtained that the value of east part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west part,and the value of the middle part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north part and south part. The result provided scientific basis for the water exploitation and protection in Yangqu County.%基于GIS技术,应用水资源脆弱性理论,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山西省阳曲县的水资源脆弱性进行综合评价和分区评价研究.依据水资源脆弱性的特性及其变化规律,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确定评价方法;综合评价利用特尔菲法确定研究区的定级因素、因子以及指标权重;利用综合指数法计算出水资源的脆弱度;并依据分区单元分值对其水资源脆弱性级别进行了初步划分.结果表明,阳曲县水资源脆弱性分布呈现东高西低、中间高南北低的特点.【总页数】6页(P77-82)【作者】刘硕;冯美丽【作者单位】太原理工大学矿业工程学院,太原030024;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北京10087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24;X52【相关文献】1.基于GIS与RS的南方丘陵区水资源系统脆弱性动态演变特征研究——以衡阳盆地为例 [J], 邹君;刘红利;郑文武;韩青2.基于GIS的大凌河流域水资源脆弱性评价 [J], 张颖3.基于物元分析与GIS的沧州市水资源空间分布与脆弱性评价 [J], 卞海彬4.基于GIS的大凌河流域水资源脆弱性评价 [J], 张颖5.基于GIS的贵阳市水资源脆弱性动态演变研究 [J], 穆瑾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基于GIS的衡阳市生态环境脆弱性研究

基于GIS的衡阳市生态环境脆弱性研究

第16卷第4期2009年8月水土保持研究Research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Vol.16,No.4Aug.,2009 基于GIS的衡阳市生态环境脆弱性研究3王鹏,赵莹,田亚平(衡阳师范学院资源环境与旅游管理学系,湖南衡阳421008)摘 要:从研究衡阳市生态环境形成的客观条件入手,研究了衡阳市的7个县或县级市生态环境脆弱性4个方面的影响因素,确定了8个评价指标,利用层次分析法,得到评价指标对应的相对权重,并通过一定的评价模型得出各个评价单元相应的生态环境脆弱性量化值。

评价结果将其生态环境分为5类:极端脆弱区(衡阳县)、严重脆弱区(衡南县和祁东县)、中等脆弱区(衡东县)、轻度脆弱区(常宁市)和潜在脆弱区(衡山县和耒阳市),并借助GIS软件得出了衡阳市生态环境脆弱性综合评价图。

最后,针对评价结果提出了衡阳市生态环境管理的对策。

关键词:脆弱性;生态环境;层次分析法;GIS;衡阳市中图分类号:X1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3409(2009)0420024206Study on the Vulnerability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H engyang City B ased on GISWAN G Peng,ZHAO Y ing,TIAN Ya2ping(Department of Resources,Envi ronment and Tourism M anagement,Hengy ang N ormal Universit y,Heng y2ang,H u’nan421008,China)Abstract:Based on t he objective conditions which has formed Hengyang ecological environment,t his paper st udied t he impact of t he four factors of t 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vulnerability about t he seven counties or county-level cities of Hengyang city,and determined eight evaluation indicators,use t he analytic hier2 archy p rocess,indicators t he relative weight s of corresponding evaluation,and t hrough t he evaluation model,obtaining all quantitativ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vulnerability of t he evaluation unit s.Evaluation result s divided t 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to five group s:extreme f rail area(Hengyang County),serio us f rail area(Heangnan County and Qidong County),medium f rail area(Hengdong County),mild f rail area (Changning City)and latent f rail area(Hengshan Co unty and Leiyang City),and made t he Hengyang eco2 logical environment f rail comp rehensive evolution map.Finally,t he Hengyang ecological environment management measure was p roposed in view of t he measured result s.K ey w ords:vulnerability;ecological environment;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GIS;Hengyang city 万物生生不息,人类文明在延续和发展,这些均依赖于生态环境,然而世界各地的自然生态系统并非都是健康、可持续发展的[1]。

基于GIS的景观生态脆弱性评价研究

基于GIS的景观生态脆弱性评价研究

基于GIS的景观生态脆弱性评价研究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越来越明显。

为了实现可持续性发展,需要从生态角度对城市的发展进行规划和管理。

景观生态脆弱性评价作为城市生态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践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通过分析基于GIS的景观生态脆弱性评价的研究进展,探讨其在城市生态规划中的应用价值。

一、GIS技术在生态评价中的应用GIS(地理信息系统)是一种对地理信息进行数字化存储、处理、分析、显示和传输的先进技术。

GIS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支持城市生态规划的制定和管理,还可以为生态评价提供有效的数据和分析方法。

对于景观生态脆弱性评价而言,GIS技术可以有效地提高评价的精度和可信度。

通过GIS技术,可以清晰地表现自然资源的分布、土地利用变化等信息,实现对不同地区的生态情况进行比较和分析。

另外,GIS技术还可以将生态评价结果与城市规划和管理进行集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二、景观生态脆弱性的定义和评价指标体系景观生态脆弱性通常被定义为自然景观和人为景观环境的稳定性和弹性,即生态系统对外部干扰的敏感性和响应能力。

景观生态脆弱性评价的指标体系通常涉及景观结构、生态功能、土地利用变化等因素。

其中,景观生态脆弱性的景观结构指标包括景观连通度、景观分异度、土地利用类型和覆盖度等。

生态功能指标则包括信息生境、生态位、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景观风险防控等因素。

而土地利用变化指标则涉及土地类型结构变化、土地利用转移强度和土地利用变化稳定性等方面。

三、景观生态脆弱性评价方法景观生态脆弱性评价方法通常可以分为基于统计学方法和空间分析方法两种类型。

其中,基于统计学方法的景观生态脆弱性评价主要使用指标统计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和灰色关联度分析法等方法。

这些方法主要通过对预设的评价指标进行计算和分析,以确定景观生态脆弱性等级。

与此相比,基于空间分析方法的景观生态脆弱性评价主要依赖GIS技术的支持。

在该方法中,首先需要将评价指标和空间数据转化为数字数据,并通过GIS系统进行空间分析。

基于GIS的丘陵地区农村居民点发展评价研究——以江西会昌晓龙乡为例

基于GIS的丘陵地区农村居民点发展评价研究——以江西会昌晓龙乡为例

基于GIS的丘陵地区农村居民点发展评价研究——以江西会昌晓龙乡为例郭昌晟;游细斌;付远方【摘要】农村居民点整理是低效建设用地整理的主要内容之一.以会昌晓龙乡为例,运用生态位理论建立农村居民点发展评价体系,采用熵权TOPSlS法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通过加权Voronoi图对晓龙乡农村居民点进行发展评价,确定各农村居民点的整理方式,并对整理后的农村居民点布局进行优化.结果表明:研究区农村居民点发展实力低级地区占很大比例,乡域空间分布类型表现为随机型,村尺度表现为集群型,居民点的发展实力等级呈现出以河流和交通干道为中心向周边边远山区递减的趋势.【期刊名称】《赣南师范学院学报》【年(卷),期】2016(037)006【总页数】5页(P99-103)【关键词】农村居民点整理;熵权TOPSIS;加权Voronoi图;生态位理论;山地丘陵地区【作者】郭昌晟;游细斌;付远方【作者单位】赣南师范大学地理与规划学院,江西赣州341000;赣南师范大学地理与规划学院,江西赣州341000;赣南师范大学地理与规划学院,江西赣州341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301.23我国新型城镇化不断前进的过程中,低效建设用地的整理可以缓解日益增长的建设用地需求与耕地保护之间的关系.农村居民点整理是低效建设用地整理的主要内容之一,农村居民点整理首先要进行农村居民点发展评价,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优化布局.对农村居民点整理的研究,就研究方法而言,主要有GIS空间分析、AHP、Voronoi图等.如孔雪松[1]、郜红娟[2]、朱雪欣[3]、曲衍波[4]、张娟锋[5]借助GIS空间分析技术划定农村居民点发展实力;窦晓璐[6]利用SPSS软件进行因子分析确定村庄的发展条件;朱亮[7]、纪亚洲[8]、聂小清[9]利用层次分析法生成人居环境适宜性评价图;李云强[10]、刘仙桃[11]、钟紫玲[12]、关小克[13-14]和李鑫[15]采用Voronoi图Cv值和景观特征指标相结合的分析方法,研究了地形、公路及河流等环境因素对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特征的影响;邹亚锋[16]、刘超[17]运用加权Voronoi图确定农村居民点影响力;陈伟[18]运用两步移动搜索(2SFCA)算法确定迁并村的拆迁范围和迁移方向;杜挺[19]、刘玉[20]基于熵权TOPSIS进行县域经济评价和空间分析[18-19];周婧[21]、张佰林[22]基于参与式农村评估方法探讨了农户兼业行为与居民点用地形态变化的关系[20];杨俊[23]制作了农村居民点整理时序图.空间尺度上,目前主要集中于县域及以上尺度空间,对微观尺度关注较少.如朱亮、杜挺、刘玉研究了省域的农村居民点整理[7,19-20],曲衍波、张娟锋、刘仙桃、关小克的相关研究集中在北京市区[4-5,11,13-14],贫困山区县研究有郜红娟、钟紫玲、周婧[2,12,21],平原县市占有很大比例[1,3,6,8,10,14,16,18],微观尺度的研究仅有聂小清、刘超、张佰林、杨俊等[9,17,22,23].这些研究极大地推动了我国农村居民点整理的理论发展和应用.然而,南方丘陵地区,低山丘陵多,农村生产空间极为有限,县域内农村居民点整理存在显著差异,因此,在微观尺度上对农村居民点发展进行评价,可以丰富农村居民点整理的理论基础和方法,指导农村居民点整理.本文以江西会昌县晓龙乡为例,在乡域微观角度上,运用生态位理论建立农村居民点发展评价体系,采用熵权TOPSIS法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通过加权Voronoi图对晓龙乡农村居民点进行发展评价,确定各农村居民点的整理方式,并对整理后的农村居民点布局进行了优化.1.1 研究区概况晓龙乡位于会昌县西部,赣州市东南部(图1).境内多为丘陵河谷盆地地形,山地丘陵占总面积的73.28%,主要分布在北部和东部.最大河流安远江南北向穿境而过,在北部形成上罗水库,晓龙河在晓龙集镇处自东向西汇入安远江.过境交通主要有会昌县城-晓龙乡-高排乡县道,晓龙乡-安远长沙乡县道和晓龙乡-于都靖石乡乡道.属亚热带季风型气候,湿润温和,四季分明[24],盛产优质稻、脐橙、烟叶、红薯.全乡总面积131.43 km2,辖晓村村、老屋下村、高兰村、庙背村、田尾村、里田村、倒圳村、桂林村、塘头下村、上保村10个村委会和晓龙1个居委会,75个村小组[25].近年来,位于原中央苏区的会昌县迎来苏区振兴发展的重大契机,然而,会昌县的山地丘陵割裂了城乡之间的有机发展,阻碍了区域发展.晓龙乡开展居民点整理工作,实行迁村并点工作,把一些偏远山区的居民点迁往集中居住区.这种举措将使建设用地进一步集中,与此同时把更多的剩余劳动力转移到第二、三产业.乡村土地利用结构的调整,可以为区域发展解决部分建设用地指标,同时转移部分人力资源.1.2 数据来源1.2.1 空间数据研究采用的空间数据主要有GIS基础数据、地形数据、行政区边界,其中GIS基础数据来源于晓龙乡MapGIS格式土地利用规划,地形数据来源于会昌县10 m 间距等高线,乡行政区边界来源于会昌县总体规划图,村行政区边界来源于晓龙乡村庄布点规划图.1.2.2 属性数据属性数据中的社会经济数据来源于晓龙乡村庄布点规划(2012~2030年)、晓龙乡2013年统计报表.除了地形因素外,影响农村居民点现状分布的因素还有各居民点之间的区位联系、居民收入水平、居民生产生活风俗和交际活动.群落中生物所处地位和所起作用为生态位(niche),是研究区域为居民提供的生态环境和文化经济因素的加总[26].生态环境因素关乎农民的生计,文化经济因素制约着农民的幸福富强.考虑到现有居民点基础和影响支配力在居民点评价中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本文根据生态位态势理论,建立评价指标体系.根据晓龙乡实际情况,针对南方丘陵地区这一特定地域选取对居民点发展具有重大影响的主导限制因素,体现在苏区振兴发展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所选取的指标应具有差异较大、相关性较小、可定量的特征.按生态位发展态势分类,选取如下指标,构建农村居民点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见表1).其中地形位指数平均了高程和坡度属性值,综合体现地形影响了建设的难易程度,其计算公式如下[10]:式中:T为地形位指数;分别代表空间任一栅格高程值和晓龙乡平均高程值;分别代表空间任一栅格坡度值和晓龙乡平均坡度值.地形位指数越大,该地高程越高、坡度越陡,反之该地高程越低、坡度越缓.3.1 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特征把MapGIS格式晓龙乡土地利用规划图文件转换后加载到ArcGIS 9.3中,提取农村居民点,生成Voronoi图[11](见图2).统计斑块数、用地比例、密度、平均面积、Cv值(标准差/平均值×100%)、斑块总面积,得到晓龙乡各村居民点空间分布表(见表2).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有集群型(Cv值大于64%)、随机型(Cv值33%~64%)和均匀型(Cv值小于33%)3种,其中集群型往往与水源、耕地、林场或县乡道等特定资源的靠拢分布有关,均匀型分布则体现了自然、经济条件和人民生产生活的相似性,随机型分布表明居民点分布与自然、经济条件和人民生产生活的相关性并不明显. 由表2可知,基于Voronoi图的晓龙乡域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Cv值为37.41%,其空间分布类型表现为随机型.这是因为晓龙乡地处赣南低山丘陵地区,七分半山一分半水一分田的特定地形格局,在交通便利、水源充足的地区固然有聚集居民点,但在偏远甚至人迹罕至的地区也有零星居民点.里田村、塘头下村居民点斑块数和斑块总面积最少,村庄规模较小.上保村、庙背村、桂林村用地比例、密度、平均面积较大,土地集约利用有较大空间.晓龙村斑块数、用地比例和密度比较大,这与集镇在全乡社会经济的中心地位直接相关.晓村村、庙背村都是紧邻集镇的村,是未来集镇拓展空间,集镇的辐射作用初步显现.老屋下村、高兰村、倒圳村、塘头下村用地比例、密度、平均面积较低,可以在集聚的前提下扩大居民点规模.而作为个体的11个村的Cv值绝大部分都大于100%,呈现集群型分布.用自然断点分级法把Cv值分5类得到晓龙乡Cv值分布图(见图3).村域尺度上沿交通干道和水域的居民点Cv值较高,形成向优良经济和自然条件集聚的趋势.在大分散、小集中的格局下,形成了中心村带动基层村的布局模式.3.2 基于加权Voronoi图的居民点发展评价晓龙乡等高线要素经过式(1)计算得到地形位图(见图4).通过表1指标体系建立晓龙乡11个行政村的判断矩阵(指标正逆为负的取倒数).计算各指标的熵值和权重(表4)、晓龙乡11个行政村的指标值与最优解)和最劣解)的欧氏距离以及与最优解的贴近度Ci,并对得分进行排序(表5)[19].表4中指标层中Xj项指标最优解和最劣解之间的差值越大时,变异程度较大,其熵值较小,预示该项指标将为谋划者提供更多选择依据,从而权重越大.指标熵值大小和权重大小是成反比的.在指标权重中,人均纯收入和地形位指数所占权重最大;公服设施用地面积、人均耕地面积增长率、乡村劳动力资源占比增长率所占比重较小.从权重值大小可以看出,自然地形优劣和居民收入水平在竞争力中占有最大权重.表5是在熵权分析的基础上按照TOPSIS法计算的各行政村综合得分Ci.其中,越小,越大,发展竞争力越好,综合得分Ci越高.考虑了村庄生产发展的综合性,以Ci作为权重,计算农村居民点得到加权Voronoi图[17].3.3 农村居民点布局优化在ArcGIS 9.3中按表4指标权重加权求和(指标正逆为负的取倒数),和晓龙乡村庄居民点加权Voronoi图进行空间叠加.用自然断点分级法进行重分类,将全乡分为高发展实力级、中高发展实力级、中发展实力级、低发展实力级、不适宜发展5个层级,结合以上分析,得出晓龙乡农村居民点整治分区规划图和晓龙乡农村居民点布局(见图7、表6).高发展实力级居民点占总面积15.36%,主要集中在倒圳村和田尾村,处于西北-东南河谷交通干道沿线.这两个村拥有自己特有的脐橙和红薯产业,相对其他村更能集聚劳动力.中高发展实力级居民点占总面积14.07%,主要集中在集镇所在地晓龙村,其规模较大,交通通达度较好,人口集聚度较强,具备较好经济规模和辐射功能,但空间受限,只能在晓龙河与安远江汇流处集中建设.中发展实力级居民点占总面积27.82%,主要集中在中部河谷地区的庙背村、晓村村,邻近交通干道的老屋下村、里田村.整治过程中,集镇应与其统筹发展,延伸集镇市政基础设施,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增强集镇吸引力,扭转人口流失趋势.低发展实力级居民点占总面积24.31%,主要集中在西北和东北的上保村、桂林村、高兰村部分地区.此区域山林偏多,农业增收手段有限.整治过程中应当充分听取当地村民意见,选取集中建房点,实现集聚化现代农业.不适宜发展级居民点占总面积18.44%,主要集中在北部的塘头下村和高兰村部分地区.该地区地形复杂,地质灾害频繁,提倡有计划地迁出至周边发展条件较好的居民点,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实现自然资源高效利用.本文结合生态位态势理论,以会昌县晓龙乡为例,通过建立农村居民点发展评价模型,计算乡域内农村居民点生态位态势,从而评价居民点发展实力.依据计算结果,将全乡农村居民点分为5类,分别是高发展实力级、中高发展实力级、中发展实力级、低发展实力级、不适宜发展级居民点.从整体上看,全乡居民点发展不够理想,不适宜发展、低发展实力级面积为56.14平方公里,占全乡面积42.75%,发展实力低级地区占很大比例.乡域空间分布类型表现为随机型,村尺度表现为集群型.受南方丘陵地形影响,在空间分布上有明显的地形分异和交通导向特征,居民点空间分布形成中心村带动基层村“大分散、小集中”的空间格局,居民点的发展实力等级呈现出从沿河和交通干道地区向周边边远山区递减的趋势.乡村聚落拆迁安置需谨慎,农民宅基地和土地承包权属都要考虑进整治中.农业生产中耕作距离的远近制约着农民增产增收.农业机具、管理模式现代化将进一步遏制“空心村”的形成.同时,应加强对村民现有的居住习惯、生活方式及社交范围的研究.面对纷繁复杂的农村居民点改迁利益面,今后研究应多样化评价指标体系,更加贴近地域实际,把村民社会文化生产生活习俗纳入规划考虑因素.† 通讯作者:游细斌(1975-),男,湖南岳阳人,赣南师范大学地理与规划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区域发展与城乡规划.【相关文献】[1] 孔雪松.基于农户意愿的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测算与优化[J].农业工程学报,2010,26(8):296-299.[2] 郜红娟.基于GIS的岩溶山区农村居民点用地适宜性评价[J].水土保持研究,2015,22(2):200-203.[3] 朱雪欣.基于GIS的农村居民点区位评价与空间格局优化[J].农业工程学报,2010,26(6):326-331.[4] 曲衍波.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综合修正与测算——以北京市平谷区为例[J].地理学报,2012,67(4):490-503.[5] 张娟锋.基于四维驱动力的农村居民点整理模式分析——以北京市通州区为例[J].地理研究,2012,31(10):1815-1823.[6] 窦晓璐,李韦,冯长春.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区位选择——以河南省武陟县为例[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4,33(6):39-44.[7] 朱亮.三峡典型区农村居民点格局及人居环境适宜性评价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1,20(3):325-330.[8] 纪亚洲.基于GIS技术与AHP方法的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评价——以江苏省新沂市为例[J].江苏农业科学,2015,43(2):432-437.[9] 聂小清.基于GIS的梅岭镇农村居民点用地适宜性评价[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13,35(1):204-208.[10] 李云强,齐伟等.GIS支持下山区县域农村居民点分布特征研究——以栖霞市为例[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11,27(3):73-77.[11] 刘仙桃,郑新奇,李道兵.基于Voronoi图的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以北京市昌平区为例[J].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2009,25(2):30-33.[12] 钟紫玲.基于Voronoi图与景观指数法的山区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J].水土保持研究,2014,21(2):211-215.[13] 关小克.平谷区农村居民点用地的时空特征及优化布局研究[J].资源科学,2013,35(3):536-544.[14] 关小克.北京市农村居民点整理分区及整理模式探讨[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0,29(3):114-118.[15] 李鑫.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测算与布局优化研究——以江苏省江都市为例[J].地理科学,2013,33(2):150-155.[16] 邹亚锋.加权Voronoi图在农村居民点优化中的应用研究[J].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12,37(5):562.[17] 刘超,杨海娟等.基于微观视角的农村居民点发展评价与布局优化——以陕西省重点示范镇沙河子镇为例[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4,33(6):147-152.[18] 陈伟.GIS支持下的县域农村居民点布局优化研究——以河北大厂县为例[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13,29(2):80-83.[19] 杜挺.基于熵权TOPSIS和GIS的重庆市县域经济综合评价及空间分析[J].经济地理,2014,34(6):41-46.[20] 刘玉.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的分区评价——以河北省为例[J].地理研究,2010,29(1):145-152.[21] 周婧.贫困山区农户兼业行为及其居民点形态——基于重庆市云阳县568户农户调查[J].地理研究,2010,29(10):1767-1778.[22] 张佰林.农村居民点功能演变的微尺度分析——山东省沂水县核桃园村的实证[J].地理科学,2015,35(10):1272-1278.[23] 杨俊.基于村尺度的山区农村居民点用地现状及其整理时序研究[J].经济地理,2013,33(5):140-157.[24] 会昌县志(1986-2009)[M].西安:三秦出版社,2009:53.[25] 会昌年鉴(2013卷)[Z].会昌县政府,2014:248-249.[26] 罗小龙,甄峰.生态位态势理论在城乡结合部应用的初步研究——以南京市为例[J].经济地理,2000,20(5):56.。

基于GIS的半干旱生态脆弱区土地整治综合效益评价

基于GIS的半干旱生态脆弱区土地整治综合效益评价

基于GIS的半干旱生态脆弱区土地整治综合效益评价
杨乐;王菲
【期刊名称】《安徽农业科学》
【年(卷),期】2024(52)10
【摘要】科学评估土地整治综合效益对于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改善农村居民生产生活质量以及进一步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以半干旱生态脆弱区永昌县为例,采用熵权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其进行土地整治综合效益评价。

结果表明:构建的模型可以准确体现各准则层指标的空间分布特征;整体土地整治综合效益评价中,综合效益等级为“优”,土地整治中生态效益对整体的提升作用最大。

构建的土地整治综合评价体系可对研究区低效用地的整理整治,提升耕地质量,优化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提供借鉴。

【总页数】6页(P190-194)
【作者】杨乐;王菲
【作者单位】济南市勘察测绘研究院;山东广和地理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205
【相关文献】
1.基于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的土地整治综合效益评价r——以韩城市下峪口土地整治项目为例
2.西部生态脆弱区土地整治项目效益评价——以青海省德令哈市怀头他拉镇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为例
3.基于GIS的生态脆弱移民区土地资源承
载力评价——以红寺堡区为例4.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生态脆弱区综合整治及实施路径5.陕北生态脆弱区土地综合整治前后耕地变化及其效益分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基于GIS技术与DRASTIC模型的民勤盆地地下水脆弱性评价

基于GIS技术与DRASTIC模型的民勤盆地地下水脆弱性评价
中心, 兰州 7 3 0 0 5 0
2 . 石 家 庄经 济 学 院 水 资 源 与环 境 学 院, 石家 庄 0 5 0 0 3 1
摘 要: 在研 究 区地 下 水 资源 评 价 的基 础 上, 系 统分 析 了其 地 质 与 水文 地 质条 件 , 选 取 了对 研 究 区地 下 水脆 弱 性 影
第5 l 卷 第6 期
2 0 1 5年 1 2月
兰 州 大 学 学 i 报 ( 自然科 学版) J o u r n a l o f L a n z h o u Un v e r s i t y( Na t u r a l S c i e n c e s )
V 0 l 1 . 5 1 N o . 6
A bs t r a c t : Ba s e d o n t h e e v a l u a t i o n o f g r o u n d wa t e r r e s o u r c e s i n t he s t u d y a r e a ,i t s g e o l o g i c a I a n d h yd r o g e o l o g i c l a
产 污 水 渗漏 的污染 . 关 键 词: 地 下 水脆 弱 性 ; DRAS TI C模 型; 地 理 信 息系 统 技 术; 民勤盆 地

含 水
层 介 质 较好 、包气 带 中无 厚 层黏 性 土 分布 等 的 影 响, 地 下 水脆 弱 性 总体 较 高, 易 遭 受农 业 种植 、生 活 污 水 及工 业 生
De c. 2 01 5
文章编号: 0 4 5 5 — 2 0 5 9 ( 2 0 1 5 ) 0 6 — 0 8 8 2 - . 0 6
基 于 GI S 技 术 与 DRAS T I C模 型 的 民勤 盆地 地 下 水脆 弱性 评价

衡阳盆地土地适宜性评价

衡阳盆地土地适宜性评价

衡 阳盆地 位 于 湖 南 省 中南 部 , 江 中游 , 理 湘 地
坐 标 为 东 经 1 03 6~ 1 31 2, 纬 2 。72 l。21 ” 1 。63” 北 6O 4

2 。82 包 含 衡 阳 市 城 区 和 衡 阳 县 、 东 县 、 72 4 , 衡 衡
评 价方法 和人工 智 能建模 法I 。南 方丘 陵 区是我 国 7 ] 农业 生产 发展潜 力 最 大 的地 区 之 一 , 也是 生 态 脆 弱
第 3 2卷 第 3期
20 11 年 6月
衡 阳 师 范 学 院 学 报
J u n l fHe g a g No ma i e st o r a o n y n r lUn v r iy
NO. 3Vo132 .
Jn u e.2 1 01
衡 阳盆 地 土 地 适 宜 性评价
度 _ ] 目 前 , 地 适 宜 性 评 价 的 研 究 已 广 泛 展 _ 。 1 土 开[ ] 并 呈 现 如 下 特 点 : 是 评 价 内 容 以 农 用 地 适 3 , 一 宜 性 评 价 为 主 , 集 中 在 农 林 牧 业 的 土 地 利 用 评 价 且 上 ; 是 评 价 方 法 以 定 量 为 主 , 为 基 于 GI 的 二 分 S
性 整 体 较 高 。根 据 评 价 结 果 ,在 土 地 管 理 中应 该 大 力 开展 山 区植 树 造 林 , 并 加 强 耕 地 和 建 设 用 地 不 适 宜 区域 还
林 ,以 实现 土 地 资 源 可持 续利 用 。 关 键 词 :土 地 适 宜性 ;空 间分 析 ; 南方 丘 陵 区 ;衡 阳 盆 地 中 图 分 类 号 :P9 2 6 文 献 标 志 码 :A 文章 编 号 :1 7 一 3 3 2 1 ) 3 0 8 — 5 6 3O 1 ( 0 1 0 — 0 00

基于GIS与遥感技术的脆弱环境与自然资源评价的技术方法与实践

基于GIS与遥感技术的脆弱环境与自然资源评价的技术方法与实践

基于GIS与遥感技术的脆弱环境与自然资源评价的技术方法与实践引言:随着全球环境问题日益凸显,脆弱环境与自然资源的评价成为了保护和可持续利用这些资源的关键。

而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与遥感技术的评价方法,能够提供全面、准确的数据支持,为决策者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将探讨基于GIS与遥感应用于脆弱环境与自然资源评价的技术方法与实践。

一、GIS在脆弱环境评价中的应用1. 脆弱环境的概念与特征脆弱环境是指对外界干扰较为敏感,容易受到破坏和破坏后难以恢复的环境。

其中包括生态脆弱、地质脆弱和社会脆弱等方面。

通过GIS技术,可以对脆弱环境进行精细化划定,并识别其中的敏感因素与脆弱特征。

2. 脆弱环境评价指标的构建脆弱环境评价需要依靠一系列准确的指标来衡量。

在构建指标体系时,需要考虑环境脆弱性、生态功能、地质风险、社会脆弱性等方面的因素,并运用GIS技术来处理、分析和展示这些指标。

3. GIS在脆弱环境评价中的应用实践GIS提供了强大的空间数据处理与分析功能,可以将多源数据进行整合,构建脆弱环境评价的空间数据库。

通过空间分析,可以对敏感环境、潜在风险区域进行识别和定量评价。

同时,GIS还可以生成可视化的环境指标图层,为政府部门和决策者提供科学依据。

二、遥感技术在自然资源评价中的应用1. 自然资源评价的意义与方法自然资源评价是指对地表资源进行全面、系统的调查与评估,以为决策和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遥感技术在自然资源调查中具有快速、高效、经济的优势,可以获取大范围的地表信息,并提供多时相观测数据,为自然资源的动态变化提供监测手段。

2. 遥感数据在自然资源评价中的应用遥感数据可以提供多维度、多时相的地表信息,包括土地利用/覆盖、水资源、植被覆盖、土壤类型等。

通过遥感影像的解译与分类,可以识别地表资源的类型与分布,从而进行评价与监测。

3. 遥感与GIS的结合在自然资源评价中的实践遥感与GIS的结合,可以为自然资源评价提供全面的数据支持和空间分析能力。

南方丘陵区农业生态系统适应能力及其驱动因子——以衡阳盆地为例

南方丘陵区农业生态系统适应能力及其驱动因子——以衡阳盆地为例

南方丘陵区农业生态系统适应能力及其驱动因子——以衡阳盆地为例周松秀;田亚平;刘兰芳【摘要】全球变化背景下的适应性研究引起了广泛关注.南方丘陵区是典型的水稻农业区,研究其农业生态系统适应性尤为重要.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衡阳盆地农业生态系统适应能力进行了定量研究,分析不同适应能力区的适应性主要驱动因子.结果表明:适应能力的分布规律为衡阳市区最高,各县域适应能力呈现出盆地中部低、四周高的分布规律.不同适应能力区适应性驱动因子各异,高适应能力区主要驱动因子是经济条件,水热配合条件和灌溉设施是较高适应能力区的主要驱动因子,低适应能力区的主要驱动因子是人口规模和水土保持,热量和地形条件是极低适应能力区的主要驱动因子.高适应能力区因以农药和化肥的施用量为主要驱动因子具有短暂性,较高适应能力区以良好的水热配合条件和灌溉设施作为驱动因子具有可持续性,因而较高适应能力区的发展潜力超过高适应能力区.【期刊名称】《生态学报》【年(卷),期】2015(035)006【总页数】12页(P1991-2002)【关键词】农业生态系统;适应能力;驱动因子;主成分分析;衡阳盆地【作者】周松秀;田亚平;刘兰芳【作者单位】衡阳师范学院资源环境与旅游管理系,衡阳 421002;衡阳师范学院资源环境与旅游管理系,衡阳 421002;衡阳师范学院资源环境与旅游管理系,衡阳421002【正文语种】中文适应性研究是全球变化背景下现代生态学研究的热点问题[1],并逐渐成为全球变化与区域响应研究的焦点[2]。

地理学界认为适应性是为响应某种压力或驱动作用而采取或经历的一种偏离原来状态的行为[3-4],是人们努力减少全球变化的不利影响,同时合理利用现存环境的调整过程[5],适应能力是适应性研究的重点[6],即社会-生态系统对敏感和风险的消化程度和对既定的人类社会经济行为的馈赠能力。

尽管生态系统过程遵循Tilman的资源竞争平衡理论,但是生态系统对环境变化的适应性因区域尺度不同适应性方式和机制各异[7]。

基于RS与GIS的长江三角洲生态环境脆弱性综合评价

基于RS与GIS的长江三角洲生态环境脆弱性综合评价

* 责任作者,黄玫(1968 - ) ,女,贵州兴仁人,副 研 究 员,博 士,主 要
of waste water per capita, per capita exhaust emissions,
从事气候变化与生态系统研究,huangm@ igsnrr. ac. cn
amount of chemical fertilizer, land use change, waste
XU Qing-yong1,2 ,HUANG Mei2 ,LU Pei-ling1 ,LI Ren-qiang2
1. 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Beijing 100083,China 2. Key Laboratory of Ecosystem Network Observation and Modeling,Institute of Geographic Sciences and Natural Resources
the eco-environmental vulnerability of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收稿日期: 2010 - 05 - 28
修订日期: 2010 - 09 - 10
基金项目: 国家“十 一 五 ”科 技 支 撑 计 划 项 目 ( 2008BAK50 B01 ,
第 24 卷 第 1 期 2011 年 1 月
环境科学研究 Research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Vol. 24,No. 1 Jan. ,2011
基于 RS 与 GIS 的长江三角洲生态环境脆弱
性综合评价
徐庆勇1,2 ,黄 玫2* ,陆佩玲1 ,李仁强2
1. 北京林业大学林学院,北京 100083 2.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生态系统网络观测与模拟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101

基于P-S-R模型的湘南红壤丘陵区土地生态安全研究——以衡阳市为例

基于P-S-R模型的湘南红壤丘陵区土地生态安全研究——以衡阳市为例

Ecological Security of Land Resources in Red Soil Hilly Region in Southern Hunan——A case study
based on P-S-R model
作者: 王鹏[1];况福民[1,2];邓育武[1,2];田亚平[1,2];符跃鑫[1,2]
作者机构: [1]衡阳师范学院资源环境与旅游管理系,湖南衡阳421002;[2]衡阳师范学院出版物刊名: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页码: 5-10页
年卷期: 2013年 第3期
主题词: 土地生态安全;湘南红壤丘陵区;指标体系;P-S-R模型;衡阳市
摘要:针对衡阳市土地资源的特点以及问题,在国内关于区域生态安全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基于"压力-状态-响应"框架模型,构建了一套土地资源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赋权法确定指标权重,运用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综合模型对该区域2001—2010年的土地生态安全综合指数进行了计算。

结果表明,衡阳市10年中土地资源生态安全一直处于临界安全与较不安全水平,其中2002年和2003年处于较不安全状态,其余年份均为临界安全状态。

整体上来说,衡阳市近10年来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状态不容乐观。

土地生态安全状况的改善主要依赖于对土地生态环境的治理,现阶段土地的生态压力依然严峻。

南方丘陵区农业生态环境脆弱性的驱动力分析

南方丘陵区农业生态环境脆弱性的驱动力分析

第30卷第7期2011年07月地理科学进展PROGRESS IN GEOGRAPHYV ol.30,No.7收稿日期:2011-02;修订日期:2011-05.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971067);湖南省人文地理学重点建设学科资助项目湖南省地理科学特色专业资助项目;湖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支持计划项目。

作者简介:周松秀(1968-),女,本科,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资源与环境管理。

E-mail:zhousongxiu@通讯作者:田亚平(1958-),女,博士,教授,主要从事自然地理学教学与研究。

Email:typnj@938-944页南方丘陵区农业生态环境脆弱性的驱动力分析——以衡阳盆地为例周松秀,田亚平,刘兰芳(衡阳师范学院资源环境与旅游管理系,衡阳421008)摘要:生态脆弱性已成为当前全球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的热点问题。

南方丘陵区是典型的生态脆弱区,因此,首先,本文给出了农业生态环境脆弱性的概念,并分析了其脆弱性的内涵。

然后,以衡阳盆地为例构建南方丘陵区农业生态环境脆弱性的评价指标体系,包括自然、社会、经济因素3个方面13个具体指标,以县域为评价单元,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研究。

最后,在主成分分析基础上,分析了南方丘陵区农业生态环境脆弱性的驱动力。

结果表明:研究区脆弱性有4大驱动力,自然环境背景和经济发展状况是首要驱动力,农民生活水平和农业水利设施状况次之;从驱动力类型来看,胁迫型脆弱性驱动力为主要驱动力,结构型脆弱性驱动力为次要驱动力,落后的社会、经济生产方式是农业生态环境脆弱性的强大驱动力。

关键词:农业生态环境;脆弱性;驱动力;主成分分析;衡阳盆地1引言生态脆弱性已成为当前全球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的热点问题。

生态脆弱性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系统变化分析、系统自身的敏感性与外部扰动的潜在影响,人地系统的适应性等[1]。

从研究区域来看,国内最早始于牛文元[2]和朱震达[3]对生态交错带脆弱性的研究,之后学者对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3-6]、喀斯特岩溶地区[7-8]、湿地[9]、黄河流域脆弱带[10]以及南方红壤丘陵区[11-12]等典型生态脆弱区的研究十分活跃,并取得了不少成果。

南方丘陵区生态水资源库脆弱度评价——以湖南省为例

南方丘陵区生态水资源库脆弱度评价——以湖南省为例

南方丘陵区生态水资源库脆弱度评价——以湖南省为例邹君;王亚力;毛德华【摘要】以南方生态水资源库为研究对象,提出生态水资源库脆弱性概念,分析了其脆弱性成因和主要表现.从脆弱性成因角度构建了包含10个具体指标的南方丘陵区生态水资源库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以湖南为研究案例,运用模糊物元评价模型对85个县级评价单元的生态水资源库脆弱度进行综合评判.结果表明,全省生态水资源库脆弱性等级以中等脆弱为主,其中,微脆弱等级3个,占总评价单元的3.5%,中等脆弱等级70个,占总评价单元的82.4%,强脆弱12个,占总评价单元的14.1%.脆弱度空间分布存在"西部大于东部,南部大于北部"的总体分布态势.其中,以湘西北、湘西南和湘南所构成的外部环形地带和以长沙、衡邵盆地为中心的中东部地带为全省两个比较明显的高脆弱区(带).【期刊名称】《生态学报》【年(卷),期】2008(028)008【总页数】10页(P3543-3552)【关键词】生态水资源库;南方丘陵区;脆弱性;模糊物元模型;湖南省【作者】邹君;王亚力;毛德华【作者单位】湖南师范大学资源环境科学学院,长沙,410081;衡阳师范学院资源环境与旅游管理系,衡阳,421008;湖南师范大学资源环境科学学院,长沙,410081;湖南师范大学资源环境科学学院,长沙,41008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1431 问题的提出我国北方省份绝大部分属于资源型缺水的严重缺水区,而南方则为丰水区和部分工程性缺水的脆弱区[1]。

因此,它们在水资源研究、水资源开发利用和管理等方面均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

资源型缺水的严峻事实催生了北方地区在水资源承载力[2]、生态环境需水量[3]、水资源合理配置[4]、地下水资源脆弱性[5]、气候变化的水资源区域响应[6]等方面的丰硕研究成果。

而总量上不存在缺水问题的南方丘陵区[7],其水资源研究主要集中在季节性干旱形成的微观机理及其防治对策[8~11];生态系统内部水分循环、水分运移和“五水”界面转换等微观水分运移问题[12~15];微观试验研究成果运用到水资源的宏观管理[7,16]以及基于气象台站和社会经济统计数据的水资源开发利用[17]、区域和流域水资源管理[18]、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19]、水资源安全[20]和洪涝灾害[21]等宏观水资源管理研究。

基于GIS的关中地区自然灾害脆弱性评价

基于GIS的关中地区自然灾害脆弱性评价

基于GIS的关中地区自然灾害脆弱性评价高蕾【摘要】为政府部门开展城市防灾减灾工作及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利用陕西省关中地区2015年自然灾害灾情数据,采用数理统计分析方法对该区域自然灾害特征进行分析,并对其灾害脆弱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的受灾人口和农作物受灾面积是影响自然灾害脆弱性的直接因素,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是影响自然灾害脆弱性的间接因素;关中地区自然灾害脆弱性具有明显的空间分布差异性,北部的渭南和咸阳是自然灾害脆弱性等级较高地区,南部的西安是自然灾害脆弱性较低地区.%The natural disaster characteristics in Guanzhong area were analyzed by the statistical analysis method based on the data of natural disaster situation in 2015 and the disaster vulnerability was evaluated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urban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mitigation,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Results:The disaster-affected population and disaster-affected crops area are tWo direct factors influencing natural disaster vulnerability and the direct economic loss caused by disasters is an indirect factor influencing natural disaster vulnerability.There is an obvious difference in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natural disaster vulnerability in Guanzhong area.The natural disaster vulnerability of Weinan and Xianyang regions in northern Guanzhong is relatively high but the natural disaster vulnerability of Xi'an City in southern Guanzhong is relatively low.【期刊名称】《贵州农业科学》【年(卷),期】2018(046)001【总页数】3页(P117-119)【关键词】自然灾害;脆弱性评价;关中地区;陕西【作者】高蕾【作者单位】宝鸡文理学院地理与环境学院,陕西宝鸡721013;陕西省灾害监测与机理模拟重点实验室,陕西宝鸡72101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9随着人类社会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防灾减灾的物质实力和技术手段得以大幅提升,然而自然灾害发生的强度和频率却没有减弱[1-2]。

变化环境下珠三角城市群水资源脆弱性评价

变化环境下珠三角城市群水资源脆弱性评价

变化环境下珠三角城市群水资源脆弱性评价林钟华;刘丙军;伍颖婷;彭思涵【摘要】变化环境下珠三角城市群水资源系统面临着气候变化与高强度人类活动多要素、多风险共同干扰,其水资源系统脆弱性呈现多维性、多变性与不确定性.基于VSD概念框架,构建了基于暴露度、敏感性和适应能力维度的水资源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对1985-2015年珠三角城市群各城市水资源脆弱性演变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珠三角城市群水资源脆弱性演变可划分为3种类型:深圳、东莞和中山市水资源脆弱性逐年上升,广州、佛山和珠海市水资源脆弱性趋于稳定,肇庆、惠州和江门市水资源脆弱性逐年下降.2)各城市水资源敏感性和适应能力演变相似,水资源暴露度演变差异较大:水资源脆弱性上升的城市受社会经济发展胁迫最大,其人均本地水资源数量仅为国际水紧张警戒线的19%,水资源脆弱性稳定的城市受社会经济发展胁迫程度中等,其人均本地水资源数量为国际水紧张警戒线的42%,水资源脆弱性下降的城市受社会经济发展胁迫最小,其人均本地水资源数量达国际水紧张警戒线的1.8倍.【期刊名称】《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8(057)006【总页数】9页(P8-16)【关键词】水资源脆弱性;VSD概念框架;珠三角城市群【作者】林钟华;刘丙军;伍颖婷;彭思涵【作者单位】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 广东广州510275;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 广东广州510275;华南地区水循环与水安全广东省普通高校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华南地区水安全调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广东广州510275;广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广东广州510030;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 广东广州51027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V213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伴随着高速度、大规模的开发利用,区域资源与环境的负荷与日俱增,人类对水资源耦合系统的干扰和调控逐渐变强,导致水资源耦合系统脆弱性呈现多维性、复杂性和不确定性,自然和人为因素相互作用下的水资源耦合系统脆弱性研究逐渐受到重视[1]。

中国南方湿润区水资源脆弱度评价及其管理--以湖南省衡阳市为例

中国南方湿润区水资源脆弱度评价及其管理--以湖南省衡阳市为例

中国南方湿润区水资源脆弱度评价及其管理--以湖南省衡阳市为例邹君;傅双同;毛德华【期刊名称】《水土保持通报》【年(卷),期】2008(28)2【摘要】从自然脆弱性、人为脆弱性、承载脆弱性3个方面选取11个评价指标,构建了湖南省衡阳市水资源脆弱度评价指标体系。

采用5级100分制方法对指标数值进行量化,运用综合指数法进行定量评价,其中指标临界值的确定主要参考南方8省各指标的极值。

从评价结果来看,衡阳市水资源为强脆弱。

其中,少雨期干旱指数、多年平均降水量、人口密度和人均GDP对水资源脆弱性贡献最大。

因此,可以通过采取水资源管理措施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控制人口增长,加强水利工程建设,完善水资源管理等措施来降低水资源的脆弱性。

【总页数】5页(P76-80)【关键词】水资源;脆弱性;衡阳市;综合指数法【作者】邹君;傅双同;毛德华【作者单位】湖南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衡阳师范学院资源环境与旅游管理系【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V211.1【相关文献】1.中国南方水资源脆弱区农业水资源管理方略探讨--以衡阳盆地为例 [J], 邹君;谢小立2.2008年中国南方低温雨雪冰冻灾害承灾体分类与脆弱性评价——以湖南省郴州市交通承灾体为例 [J], 高廷;徐笑歌;王静爱;李睿3.南方丘陵区生态水资源库脆弱度评价——以湖南省为例 [J], 邹君;王亚力;毛德华4.农业旱灾脆弱性评价及生态减灾研究——以湖南省衡阳市为例 [J], 刘兰芳;关欣;唐云松5.基于GIS和SPSS的亚热带稻区抗旱能力评价——以湖南省衡阳市为例 [J], 刘兰芳;唐丽亚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研究区域农业环境脆弱性评析

研究区域农业环境脆弱性评析

研究区域农业环境脆弱性评析本文作者:周松秀单位:衡阳师范学院资源环境与旅游管理系农业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区概况湘中丘陵盆地为一连绵起伏的盆地,分布着许多次级的小起伏盆地,其中较大的盆地有长沙盆地、株洲盆地、攸县盆地、衡阳盆地、邵阳盆地等。

衡阳盆地为较典型的丘陵盆地,具有代表性。

衡阳盆地(111°32'16″~113°16'32″E,26°07'05″~27°28'24″N)位于湖南省中南部,湘江中游,总面积为15310km2。

衡阳盆地地貌类型以岗、丘为主。

气候为大陆性特征较为明显的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全年雨量丰沛,但季节分配不均,4~6月降雨量占全年降水量的44%,且多暴雨;7~9月降雨较少,只占全年降水量20%,期间蒸散量均超过降雨量,常有规律性的干旱。

旱涝灾害频繁发生,往往形成前涝后旱、周期交替、危害叠加的气象灾害。

植被覆盖较差,森林覆盖率为43%,紫色土地区森林覆盖率仅为10%左右,远低于湖南省森林覆盖率55%的平均水平,土壤侵蚀严重,每遇暴雨易造成山洪地质灾害。

衡阳盆地人类开发历史悠久,人口众多。

《湖南统计年鉴2009》数据显示,2008年全区人均GDP为14858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为5617元,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52.9%,农村生活水平尚处于温饱状态。

一方面,农业气象灾害和山洪地质灾害给研究区的农业生产造成巨大损失,影响农业产量和质量,使农业生产呈现出波动性和不稳定性。

另一方面,该区农村生活水平落后,因其生存生活需要而对土地资源进行掠夺式开发利用,人类活动不断地对生态系统进行干预,使生态系统自我调节和自我恢复的能力逐渐减弱[17],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减弱,农业灾害频繁。

因而,该区是我国农业生态环境脆弱性较严重的地区之一。

评价指标的选取农业生态环境脆弱性包括由自然因素引起的结构型脆弱性和由人为因素引起的胁迫型脆弱性,两者相互作用,彼此叠加。

基于GIS和RS榆林地区生态安全动态综合评价的开题报告

基于GIS和RS榆林地区生态安全动态综合评价的开题报告

基于GIS和RS榆林地区生态安全动态综合评价的
开题报告
1. 研究背景和意义
随着人口增长和城市化发展的加速,生态系统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榆林地区作为一个重要的生态屏障,其生态环境质量的状况直接关系到
黄土高原生态安全的整体性和人民群众的生存和发展状况。

近年来,为
了保障生态安全,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各级政府和科研机构对榆林地区
的生态环境进行了多方位、多角度地调查和研究,但是由于涉及面广、
数据多、空间复杂度高,传统的调查方法已经无法满足当前对生态安全
评价的需求。

因此,GIS和RS技术成为了研究生态安全动态综合评价的有效手段。

2. 研究内容和方法
本研究将利用GIS和RS技术,综合分析榆林地区的生态环境质量状况,重点研究以下问题:1)生态环境质量的空间分布特征;2)影响生态安
全的主要因素分析;3)生态安全评价模型构建和动态预测。

具体研究方法包括:遥感影像解译、生态环境参数提取和分析、GIS空间分析、层次分析法评价模型构建和动态预测等。

3. 预期研究成果
本研究旨在通过生态环境参数提取和分析,借助GIS和RS技术,实现对榆林地区生态安全动态综合评价,具体成果包括但不限于:
(1)生态环境质量的空间分布图;
(2)生态安全评价模型构建和动态预测结果;
(3)生态环境质量变化趋势的预测和预警;
(4)针对生态环境问题提出保护和恢复建议。

4. 研究意义和应用价值
本研究旨在利用GIS和RS技术,建立完整、全面、细致的生态安全评价模型,加深对榆林地区生态环境质量状况的认识,提高生态安全保障水平,推进当地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同时具有较强的政策决策参考价值和社会应用推广价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表 1 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水资源脆弱性权重
Table 1 Vulnerability weights of different kinds of land
土地利用类型 建设用地 水田 望天田 水浇地 旱地 其他 林地
权重 0.90 0.75 0.56 0.45 0.31 0.24 0.09
3.7 人类活动指数 传统方法将水资源承载脆弱性理解为人类活
收稿日期:2013-01-02;修订日期:2013-12-22 基金项目:国家自科基金项目(41271533)、南阳师范学院启动项目(12B43)和湖南省人文地理重点学科建设项目资助。 作者简介:邹 君(1973-),男,湖南邵阳人,博士,教授,主要从事水资源方面的研究。E-mail:zoujun4@
需求强度,因此,该指数不但能够完全表达传统评 价方法中的水田比重指数所包含的水资源系统的 脆弱性内涵,而且,能够表达的信息将更加全面, 这也正是运用 GIS 与 RS 方法的优越之处。
土地利用指数是根据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对水 资源的依赖性差异,通过专家打分和层次分析法, 确定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水资源脆弱度权重(表 1)。研究区土地利用指数分布如图 8 所示。
摘要:采用 GIS/RS 的方法,以衡阳盆地为研究对象,构建由年降水量,少雨期干旱指数,坡度指数,土壤蓄水能力
指数,植被覆盖指数,土地利用指数,水源可获得性指数和人类活动指数 8 个具体指标组成的基于 GIS/RS 方法的
水资源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对衡阳盆地农村水资源脆弱性进行定量评价。结果表明,衡阳盆地农村水资源系
地理科学
34 卷
图 3 衡阳盆地少雨期干旱指数空间分布
Fig.3 Drought index from July to September
3.4 植被覆盖率 衡阳盆地处在 TM 影像的第 123 轨道和 124 轨
道以及第 41 行和 42 行之间,至少需要 3 幅影像才 能覆盖整个区域,因此难以获取研究区同一时间
图 5 衡阳盆地土壤蓄水能力空间分布
Fig.5 Water saving capacity of soil in Hengyang Basin
3.5 水源可获得性指数 该指数的含义是指某区域距离河流、湖泊和
水库等水源地的远近。理论上讲,离水源地越近, 其水资源的保证程度则越高,因此,水资源的脆弱 性就越低。用该指数取代笔者前期传统评价方法 中的单位国土面积蓄水量和有效灌溉面积比重两 指标能够更加准确地表达评价区水资源保证程度 的高低。
1 研究区概况
衡阳盆地位于长江流域湘江中下游地区,大 致与湖南省衡阳市所辖的行政区域相当。四周为 海拔 800~1 300 m 的中低山所包围,向内逐渐过渡 为海拔 500 m 以下的低山丘陵,素有“衡阳红色盆 地”之称。土壤以地带性红壤和紫色土占主导地 位,植被覆盖较差。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多 年平均降水量 1 336.9 mm,季节性干旱现象比较严
然后,对各评价指标进行数字化和图层编辑
处理,生成 8 个主题数据层;最后,采用线性模型和
加权求和模型将 8 个主题图层的相应网格值进行
迭Hale Waihona Puke 运算,输出衡阳盆地农村水资源系统脆弱度
空间分布图。迭加运算的数学表达式为:
VEWRS(i,j)= X(1 i,j)×w1+ X(2 i,j)×w2 +…+ X(8 i,j)×w8
的数据。考虑到植被覆盖率的时间变化不明显,
对本研究结果影响不大。经过反复筛选,最终选 择最为清晰的 2001 年 12 月 29 日 p123r41、1999 年 12 月 24 日 p123r42 和 2002 年 1 月 5 日 p123r42 等 3 幅 TM6 影像。为了消除影像在时间上的差异性, 对原始影像进行了直方图配准,并应用衡阳盆地 1:50 000 地形图进行了影像的几何校正。然后反 演出 NDVI 值,最后根据下式计算植被覆盖率。
8期
邹 君等:基于 GIS/RS 的南方丘陵区农村水资源系统脆弱性评价
1011
重。水资源总量 107.4×108 m3,人均占有量约为 1 350 m3,为全省平均水平的 54%。衡阳为湖南农业 大市,经济发展相对落后,2011 年三次产业比重为 17.3:48.3:34.4 点。人口 794.15×104 人,其中,乡村 人口 419.89×104人。衡阳盆地是湖南第二大商品粮 基地,农业以种植业特别是粮食生产为主,林牧渔业 欠发达。随着用水需求的增长,水资源将成为制约 当地区域经济特别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
一般来说,对于水源周围 1 km 范围内的农田, 其农业生产用水是可以得到保证的,生活取水也 容易。因此我们对河流、湖泊和水库区域建立半 径为 1 km 的缓冲区,并将区内的水源可获得性指
8期
邹 君等:基于 GIS/RS 的南方丘陵区农村水资源系统脆弱性评价
1013
数设置为 1;然后,将数据转换成 GRID 格式,在 ArcInfo Grid 模块下,计算各栅格距离水源的距离;最 后,采用极值标准化方法将其转换成水源可获得性 指数。离水源越近,指数值越大,越接近 1;反之,则 指数值越接近 0。计算结果如图 7 所示。
图 8 衡阳盆地土地利用指数空间分布
Fig.8 Land use index in Hengyang Basin
图 7 衡阳盆地水源可获得性指数空间分布
Fig.7 Water availability index in Hengyang Basin
3.6 土地利用指数 土地利用状况反映人类经济系统对水资源的
统脆弱度的空间分布总体表现为“南北低、中间高”的分布态势,北部的衡阳县、西部的祁东县和中部的衡南县是
全区水资源脆弱性最高区域,而南部的常宁、耒阳和东北的衡东县是全区水资源脆弱性低值区。基于 GIS/RS 的
水资源脆弱性评价方法与传统研究方法所得结果具有较好的相似性,但是,相对于传统的评价方法,GIS 方法的
动给水资源系统带来的压力,因此,选择人口密度
和经济发展方面的指标来进行定量表征[8~10]。基于 GIS 和 RS 的水资源系统脆弱性评价,承载脆弱性 评价指标将用人类活动指数替代上述系列指标。 该指数反映人类活动的强度,同样能够表征水资 源系统承载脆弱性大小。人类活动强度越大,水 资源系统的承载脆弱性越大。人类活动强度包括 工 业 活 动 强 度 、农 业 活 动 强 度 和 交 通 活 动 强 度 。 工业活动集中发生在城镇区域,对周边区域有辐 射作用;农业活动发生于耕地分布区域,对周边区 域存在辐射作用;交通活动发生在道路交通沿线, 对道路两边的区域存在辐射作用。因此,分别模 拟城镇、耕地和交通线路的人类活动强度,然后采 用空间插值、地形校正和空间叠加操作,获得区域 人类活动强度指数。
2 研究思路与数据来源
2.1 研究思路 以前期相关研究成果为基础,结合 GIS 的特点
与数据的可获得性,本文主要采用 GIS 空间分析方 法对衡阳盆地农村水资源系统的脆弱性进行定量 评价。其研究思路是:
首先,依据南方地区农村水资源脆弱性的概 念内涵,兼顾数据的可获得性,仍然从自然脆弱性 (NV)、人为脆弱性(HV)和承载脆弱性(BV)3 个方 面选择 8 个指标作为基于 GIS 的衡阳盆地农村水 资源系统脆弱性(VEWRS)评价指标体系(图 1)。
fg =(NDVI - NDVI0)/(NDVIg - NDVI0) (2) 其中:fg 为植被覆盖率,NDVI0为无植被覆盖区域 NDVI 值,取研究区 NDVI 最小值,NDVIg为高植被覆 盖区 NDVI 值,取研究区 NDVI 最大值。衡阳盆地 植被覆盖率计算结果如图 6 所示:
图 4 衡阳盆地坡度
第34卷第 8期 2 014 年 08 月
地理科学
SCIENTIA GEOGRAPHICA SINICA
Vol. 34 No. 8 Aug., 2 0 1 4
基于 GIS/RS 的南方丘陵区农村水资源系统脆弱性评价
——以衡阳盆地为例
邹 君,郑文武,杨玉蓉
(衡阳师范学院资源环境与旅游管理系,湖南 衡阳,421002)
其中,(i,j)表示各主题层第 i 行,第 j 列的网格单元; wi 表示相应主题因子的权重。VEWRS(i,j)值越大 说明脆弱度越大,反之则反。 2.2 数据来源
本文的数据来源有:降水和蒸发等统计数据 来源于衡阳境内各气象站点观测数据;土壤类型 图来源于衡阳市农业区划图集;土壤蓄水能力来 源于前人研究成果[11];植被覆盖率、人类活动指数、 土地利用类型和水系分布等来源于 TM 影像;人口 和经济发展数据来源于 2010 年衡阳市统计年鉴。 除植被覆盖率外,所有遥感影像均来自 2009 年不 同时间段的 TM 影像。
概念内涵及其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7]。笔者近 年来就南方丘陵区地表水资源的脆弱性概念及其 定量评价做了初步探讨[8~10],采用传统的综合指数 法对衡阳盆地地表水资源系统的脆弱性定量评 价。这些成果以县域为最小评价单元,对衡阳盆 地和湖南省的地表水资源系统的脆弱性进行评价 和分级,每个县域只有一个脆弱度结果,评价结果 粗略。基于此,本文拟在前期研究工作的基础上, 采用基于 GIS 与 RS 的新方法和新技术,以更为精 细的评价单元对衡阳盆地农村水资源系统的脆弱 性进行定量评价。
(1)
3.2 坡度指数 利用美国空间信息情报局(NGA)提供的 3 弧
秒(90 m)分辨率的 DEM 影像,采用 3 次卷积算法 对存在少量缺值点或区进行插值,最后生成坡度 图像(图 4),并将其空间分辨率差值为 30 m。 3.3 土壤蓄水量指数
采用 1∶5 万土壤图作为底图,数字化并建立
1012
Fig.4 Slope in Hengyang Basin
投影坐标系,得到 Coverage 格式的土壤类型分布 图。根据何福红等人[11]的研究成果,对不同的土壤 类型赋予相应的土壤蓄水能力,最终得到衡阳盆 地土壤蓄水能力分布图(图 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