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第6单元第29课在萧红墓前的五分钟讲演课件(新版)苏教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 板书设计 11. 本课主旨
12. 本课突出艺术特色归纳
13. 拓展延伸 14. 教材习题讲解
15. 课后作业布置
1. 感知课文内容,分析课文的基本结构、中心。(重点) 2. 学习写作演讲稿。(难点) 3. 感受萧红的“年轻人”精神。(重点)
来自《点拨》
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 贞,笔名沫若,四川乐山人。杰出的文 学家、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 家、社会活动家,我国卓越的无产阶级 文化战士,是继鲁迅之后中国文化战线 上又一面光辉旗帜。1921年出版的第一 部诗集《女神》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具 有突出成就和巨大影响的一部新诗集。 它确定了郭沫若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新 诗歌奠基人的地位。还著有《虎符》《 棠棣之花》《蔡文姬》等历史剧。
一位文坛的革命女青年,以她的才华在中国文学史上 留下了深深的足迹,她就是萧红。他的去世让许多人惋惜 不已,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悼念她的演讲。
29 在萧红墓前的五分钟讲演
演 讲 稿
1. 学习目标
2. 作者简介
3. 背景透视 4. 文体知识
5. 检查预习
6. 听读课文
7. 整体感知
8. 句段品析 9. 疑难探究
3.雄辩:强有力的辩论。
4.成见: 对人或事物所抱的固定不变的看法(多指不好的)。
5.如饥似渴:形容要求非常迫切。 例句:贫困人家的孩子一旦 得到读书的机会,便会如饥似渴地吸收书本里的知识。
部分来自《点拨》
6.打抱不平:帮助受欺压的人说话或采取某种行动。 例句:一 向见义勇为、爱打抱不平的王大伟,今天受到校长表扬,说 他协助民警叔叔抓住了一个坏人。
部分来自《点拨》
3.第七段单独成段有何作用? 【答案】本题可运用中间句(段)作用分析法进行分 析。用一个设问句独立成段,承上启下,引起读者 注意和思考,引出对“年轻精神的品质”的阐述。
部分来自《点拨》
4.作者在论述“年轻精神”的三个特征时,各自采用 了怎样的结构? 【答案】本题可运用文章结构分析法进行分析。每 一个特征都是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都是 第一句提出论点,中间几句进行论证,最后一句进 行总结。
来自《点拨》
萧红,在鲁迅先生培养下成长起来的现代女作家。幼 年丧母,寂寞的童年使她养成孤独、矜持、倔强的性格。 1932年开始文学创作,1935年出版小说《生死场》,奠定 了她在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抗战爆发后,从日本回国参 加抗日战争。1942年病逝于香港,葬在靠近海边的浅水湾。 她身上有着年轻人所应有的精神品质。为了纪念这位年轻 卓越的女作家,1948年,一大批民主、革命的文化人在萧 红的墓前举行集会,郭沫若在会上作了五分钟的即兴讲演。
部分来自《点拨》
5.第⑪段中作者运用了怎样的论证方法?有什么好处? 【答案】本题可运用对比论证作用分析法进行分析。 对比论证,把具有“三种年轻精神的特征”的人与失 掉了“三种年轻精神的特征”的人进行对照比较,这 样不仅可以表现出鲜明特征,还可以显示讲演者的爱 憎情感,表现讲演词的思想倾向,鲜明突出地表现主 题。
部分来自《点拨》
2.仔细阅读第⑤段和第⑥段,这两段运用了怎样的论 证方法?分析其作用。 【答案】本题可运用对比论证作用分析法进行分析。 对比论证。第⑤段从反面论述,第⑥段从正面论述。 这两段形成正反对比,在对比论证中鲜明地向读者提 出“一个人的年轻不年轻,并不是专看生理上的年 龄,而主要的还是看精神上的年是在特定的情境和主体的诱发下, 自发或被要求立即进行的当众说话,是一种不凭借文 稿来表情达意的口语交际活动。讲演者事先并没有作 任何准备,而是随想随说,有感而发。
一 读一读字音
nì 人溺己溺
bēn 奔跑
shì 舐干
bèn 投奔
部分来自《点拨》
魔法记忆:记少余多法。“奔”只在表示“急走、跑”“紧赶, 赶忙”“逃跑”或“姓”时读“bēn”;其余读“bèn”。
请同学们朗读课文,并在课本上及时做好旁 批和圈点。体会作者感情,感受文章自然的风格。
圈点要求
1.划分文章部分、层次分别用双竖线、单竖线。 2.认为用得好的词语用方框。 3.关键语句(或写得好的语句)用波浪线。 4.有疑问的地方,用问号标注。
1.作者赞美和痛斥的各是怎样的人? 【答案】 赞美:具有年轻精神品质的人。 痛斥:思想僵化,逆潮流而行的人。
部分来自《点拨》
6、怎样理解“使自己年轻,使中国年轻”的含义? 【答案】“使自己年轻”是对年轻人自身的要求,要求年 轻人成为真理的追求者、博爱的实践者和勇敢的战士,这 讲的是“自己修身”。“使中国年轻”是要年轻人明确自 己“修身”的目的,是为了“治国”,是为了使中国摆脱 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三座大山的压迫, 建立自由民主的新中国,并使新中国繁荣富强,屹立于世 界民族之林。这一句话是鼓励年轻人要树立远大的理想。
二 写一写字形
反jié( 诘 ) 雄biàn( 辩 )
部分来自《点拨》
雄biàn( 辩 ) 明biàn( 辨 )是非
魔法记忆:因义辨字法。表示“辩解,辩论”时用“辩”;表 示“辨别、分辨”时用“辨”。
三 记一记词义
部分来自《点拨》
1.反诘: 反问。
2.理直气壮:理由充分,因而说话做事有气势或心里无愧,无所畏惧。
7.人饥己饥、人溺己溺:把别人挨饿看作自己挨饿,把别人被淹 没看作自己被淹没。比喻设身处地,急他人所急,替他人着想。
8.精神: 人的意识、思维活动。精神、精力辨析:“精神”主要 指人的意识、思维活动和一般心理状态。如:他有着舍己为人 的精神。还可以指宗旨和主要意义,如:我们要领会先哲们的 精神内涵。“精力”指精神和体力。如:他一直是精力充沛的 人。
部分来自《典中点》
部分来自《典中点》
2.作者认为,什么是年轻人? 【答案】 一个人的年轻不年轻,并不是专看生理上的年龄, 而主要的还是看精神上的年龄。
部分来自《点拨》
1. “太好了,我的五分钟讲演哪好改变计划了,让我把 年轻人引申来说一下吧。”?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 用? 【答案】本题可运用中间句(段)作用分析法进行分 析。这句话紧承上文内容,自然地引出下文对年轻人 的论述,起过渡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