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上册数学微课教学设计-九加几 西师大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年级上册数学微课教学设计-九加几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九加几的计算方法,能熟练地进行九加几的计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观察力和合作意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内容
1. 教学重点:九加几的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理解九加几的计算过程,熟练进行计算。

3. 教学准备:九加几的微课视频、教具、学具。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利用九加几的微课视频,引导学生观察九加几的计算过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探究(10分钟)
(1)教师引导学生用教具进行九加几的计算,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计算方法。

(2)学生分组讨论,交流九加几的计算心得,加深对计算方法的理解。

3. 巩固(10分钟)
(1)教师出示九加几的计算题目,学生独立完成。

(2)教师挑选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点评,指出错误和不足,引导学生正确进行计算。

4. 应用(10分钟)
(1)教师出示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购物找零等,让学生运用九加几的计算方法解决。

(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解决问题的过程和心得。

5. 总结(5分钟)
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九加几的计算方法和注意事项。

四、课后作业
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九加几的计算方法。

2. 观察生活中的九加几问题,与家长分享解决过程。

五、教学评价
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合作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了解学生对九加几计算方法的掌握程度。

3. 家长反馈: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学习情况,鼓励家长参与学生的学习过程。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九加几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观察力和合作意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为今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探究(10分钟)”环节。

在这个环节中,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理解和掌握九加几的计算方法。

这是本节课的核心部分,直接关系到学生是否能够熟练地进行九加几的计算。

详细的补充和说明:
1. 观察九加几的计算过程
在探究环节中,教师首先引导学生观察九加几的计算过程。

通过观察,学生可以发现九加几的计算规律,从而更好地理解计算方法。

教师可以出示九加几的计算题目,让学生观察并找出其中的规律。

例如,9 3=12,9 7=16等。

学生通过观察可以发现,九加几的计算结果比九大,而且计算过程中十位上的数字保持不变,个位上的数字相加。

这样的观察有助于学生理解九加几的计算方法。

2. 操作九加几的计算
在观察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用教具进行九加几的计算。

操作是帮助学生巩固计算方法的有效手段。

教师可以让学生用计数棒、计算器等教具进行九加几的计算,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计算方法。

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用计数棒表示9,然后加上3根计数棒,让学生观察计数棒的数量变化,从而理解9 3的计算过程。

通过操作,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感受九加几的计算方法,加深对计算过程的理解。

3. 交流九加几的计算心得
在探究环节中,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交流九加几的计算心得。

交流是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提高计算能力的重要途径。

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每个小组成员分享自己观察和操作九加几的过程,讨论计算心得。

例如,学生可以分享自己是如何观察九加几的计算规律的,是如何用教具进行计算的,以及计算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解决方法等。

通过交流,学生可以相互借鉴、相互学习,共同提高九加几的计算能力。

4. 巩固九加几的计算方法
在探究环节之后,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进行九加几的计算练习,巩固计算方法。

教师可以出示一些九加几的计算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

例如,教师可以出示9 4、9 6、9 8等计算题目,让学生进行计算。

在学生完成计算后,教师可以对学生的作业进行点评,指出错误和不足,引导学生正确进行计算。

通过巩固练习,学生可以加深对九加几计算方法的理解,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总之,在探究环节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九加几的计算方法。

通过观察、操作、交流和巩固练习,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九加几的计算过程,熟练进行计算。

这样的教学设计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探究环节中,教师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以确保学生能够有效地理解和掌握九加几的计算方法:
5. 引导学生发现九加几的规律
在观察九加几的计算过程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发现并总结九加几的规律。

例如,当九加几时,如果个位数相加超过10,就可以向十位进1,而个位则是相加后的剩余数。

这样的规律可以帮助学生更快地完成计算,并减少错误。

教师可以通过具体的例子,如9 7=16,来解释这个规律,让学生通过多次练习来加深印象。

6.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计算过程
在交流九加几的计算心得时,教师应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计算过程。

这不仅能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理解程度,还能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师可以提问学生:“你能告诉我你是怎么计算9 6的吗?”并鼓励学生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出来。

这样的交流有助于学生内化计算方法,并能够清晰地表达出来。

7. 提供不同层次的练习题目
在巩固九加几的计算方法时,教师应提供不同层次的练习题目,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可以从简单的题目开始,如9 2、9 3等,逐渐增加难度;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提供一些更具挑战性的题目,如9 8、9 9等。

通过分层练习,每个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难度下进行练习,从而提高计算能力。

8. 及时反馈和纠正错误
在学生进行九加几的计算练习时,教师应密切观察学生的操作,并及时提供反馈和纠正错误。

对于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出现的常见错误,如进位错误、个位相加错误等,教师应耐心指导,帮助学生找到错误的原因,并教授正确的计算方法。

及时的反馈和纠正能够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计算习惯,避免以后在类似的计算中出现同样的错误。

9. 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创设一些与生活相关的情境,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应用九加几的计算方法。

例如,教师可以设计一个购物找零的情境,让学生计算购买物品后找回的零钱。

这样的实际问题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实用价值,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通过上述的探究环节,学生不仅能够掌握九加几的计算方法,还能够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数学学习的自信心。

教师在这个环节中的引导和指导作用至关重要,需要精心设计教学活动,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探究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