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物理下学期期中试题B卷(2021年整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北省冀州市2016-2017学年高二物理下学期期中试题B卷
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河北省冀州市2016-2017学年高二物理下学期期中试题B卷)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河北省冀州市2016-2017学年高二物理下学期期中试题B卷的全部内容。

河北省冀州市2016—2017学年高二物理下学期期中试题B卷
时间:90分钟满分:110分
本试卷分第一卷(选择题)和第二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注意事项:
1.答第I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相对应的位置上。

2。

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不能答在本试卷上,否则无效。

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其中1—11小题为单选题, 12—-20为多选题,多选题选不全者得2分)
1.如图所示,用细线将一块玻璃板水平地悬挂在弹簧秤下端,并使玻璃板贴在水面上,然后缓慢提起弹簧秤,在玻璃板脱离水面的一瞬间,弹簧秤读数会突然增大,主要原因是( ) A.水分子做无规则热运动
B.玻璃板受到大气压力作用
C.水与玻璃间存在分子引力作用
D.水与玻璃间存在万有引力作用
2.下列有关温度的各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温度低的物体内能小
B.物体的温度低,其分子运动的平均速率也必然小
C.0℃的铁和0℃的冰,它们的分子平均动能相同
D.物体做加速运动,由于速度越来越大,因此物体分子的平均动能
越来越大
3、如图所示为伽利略设计的一种测温装置示意图,玻璃管的上端与导热良好的玻璃泡连通,下端插入水中,玻璃泡中封闭有一定量的空气。

若玻璃管内水柱上升,则外界大气的变化可能是( )
A .温度降低,压强增大
B .温度升高,压强不变
C .温度升高,压强减小
D .温度不变,
压强
减小
4、如图所示为0。

3mol 的某种气体的压强和温度关系的p —t 图线。

p 0表示1个标准大气压,则在状态B 时气体的体积为( )
A 。

5。

6L B.3.2L C 。

1。

2L D.8.4L
5.一个质点做简谐运动,其振动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中正确的是( )
A .振动周期为4 s
B .振动频率为0.25 Hz
C .经过5 s 质点通过的路程为20 cm
D .5 s 末质点的位移为零
6.据科学家预测,太阳风暴的破坏力远超过“卡特里娜”飓风。

太阳风暴袭击地球时,不仅会影响通信,威胁卫星,而且会破坏臭氧层。

臭氧层作为地球的保护伞,是因为臭氧能吸收太阳风暴辐射中( )
A .波长较短的紫外线
B .波长较长的可见光
C .波长较短的可见光
D .波长较长的红外线
7 .在天然放射性物质附近放置一带电体,带电体所带的电荷很快消失的根本原因是( )
A .γ射线的贯穿作用
B .α射线的电离作用
C .β射线的贯穿作用
D .β射线的中和作用
8.已知氢原子的基态能量为E 1,激发态能量为E n ,,其中n =2,3…。

用h 表示普朗克常量,c 表示真空中的光速.能使氢原子从第一激发态电离的光子的最大波长为( )
A.— 3E14hc
B 。

- E12hc C.— E14hc D 。

—E19hc
9.若元素A 的半衰期为4天,元素B 的半衰期为5天,则相同质量的A 和B ,经过20天后,剩下的元素A 、B 的质量之比m A ∶m B 为( )
A .30∶31
B .3∶30
C.2∶1 D.1∶2
• 10、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木块位于光滑水平面上,在木块与墙之间用轻弹簧连接,开始时木块静止在A位置.现有一质量为m的子弹以水平速度v o射向木块并嵌入其中,则当木块回到A位置时的速度v以及此过程中墙对弹簧的冲量I的大小分别
为( )
A。

,I=0
B. ,
C. ,
D。


11、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其状态沿如图8所示的圆周变化,则该气体体积变化的情况是( )
A.沿a→b,逐步减小 B.沿b→c,先逐步增大
C.沿c→d,逐步减小 D.沿d→a,逐步减小
12.如图所示,甲分子固定在坐标原点O,乙分子沿x轴运动,两分子间的分子势能E p与两分子间距离的变化关系如图中曲线所示。

图中分子势能的最小值为-E0.若两分子所具有的总能量为0,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乙分子在P点(x=x2)时,加速度最大
B.乙分子在P点(x=x2)时,其动能为E0
C.乙分子在Q点(x=x1)时,处于平衡状态
D.乙分子的运动范围为x≥x1
13.如图甲所示,把一个曲率半径很大凸透镜的弯曲
表面压在另一个玻璃平面上,让单色光从上方射入,这时可以看到亮暗相
间的同心圆,如图乙所示.这个现象是牛顿首先发现的,这些同心圆叫做牛顿环,为了使同一级圆环的半径变大(例如从中心数起的第二道圆环),则应 ( )A.将凸透镜的曲率半径变小
B.将凸透镜的曲率半径变大
C.改用波长更短的单色光照射
D.改用波长更长的单色光照射
14.将一单摆向左拉至水平标志线上,从静止释放,当摆球运动到最低点时,摆线碰到障碍物,摆球继续向右摆动.用频闪照相机拍到如图所示的单摆运动过程的频闪照片,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摆线碰到障碍物前后的摆长之比为3∶2
B.摆线碰到障碍物前后的摆长之比为9∶4
C.摆线经过最低点时,线速度不变,半径减小,摆线张力变大
D.摆线经过最低点时,角速度变大,半径减小,摆线张力不变
15.如图所示,一束复色光从空气中沿半圆玻璃砖半径方向射入,从玻璃砖射出后分成a、b两束单色光,则()
A.玻璃砖对a光的折射率为
B.玻璃砖对a光的折射率为1。

5
C.b光的频率比a光的大
D.b光在玻璃中的传播速度比a光的大
16.如图所示是光电管的原理图,已知当有频率为ν0的光照到阴极K时,电路中有光电流,则( )
A.若换用频率为ν2(ν2<ν0)的光照射阴极K时,电路中一定没有光电流
B.若换用频率为ν1(ν1>ν0)的光照射阴极K时,电路一定有光电流
C.若将变阻器滑动头P从图示位置向右滑一些,仍用频率ν0的光照射,则电路中光电流一定增大
D.若将变阻器滑动头P从图示位置向左滑过中心O点时,其他条件不变,则电路中仍可能有光电流
17.下列四幅图涉及到不同的物理知识,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A.图甲:普朗克通过研究黑体辐射提出能量子的概念,成为量子力学的奠基人之一
B.图乙:玻尔理论指出氢原子能级是分立的,所以原子发射光子的频率也是不连续的
C.图丙:卢瑟福通过分析α粒子散射实验结果,发现了质子和中子
D.图丁:根据电子束通过铝箔后的衍射图样,
可以说明电子具有粒子性
18.如图所示是用光照射某种金属时逸出
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随入射光频率的变化图
线,(直线与横轴的交点坐标4.27,与纵轴交点
坐标0。

5).由图可知()
A.该金属的截止频率为4。

27×1014 Hz
B.该金属的截止频率为5.5×1014 Hz
C.该金属的逸出功为0。

5eV
D.该图线的斜率表示普朗克常量
19、木块长为L,静止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有A、B两颗规格不同的子弹以速度相反的V A、
V B同时射向木块,A、B在木块中嵌入的深度分别为d A、d B,且d A〉d B,(d A+d B)〈L,木块一直保持静止,如图所示,则由此判断子弹A、B在射入前:( )
A。

速度
B. 子弹A的动能等于子弹B的动能
C。

子弹A的动量大小大于子弹B的动量大小
D。

子弹A的动量大小等于子弹B的动量大小
20、如图所示,光滑地面上有P、Q两个固定挡板,A、B是两挡板连线的三等分点.A点有一质量为m2的静止小球,P挡板的右侧有一质量为m1的等大小球以速度v0向右运动.小球与小球、小球与挡板间的碰撞均没有机械能损失,两小球均可视为质点.已知两小球之间的第二次碰撞恰好发生在B点处,则两小球的质量之比m1:m2可能为( )
A.3:1 B.1:3 C.1:5 D.1:7
二、实验题(共14分)
21、(4分)用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分别测一工件的长L和直径d,读数如图所示,则工件的长L= mm,直径d= mm 。

22.(10分)某同学设计了一个用打点计时器探究碰撞过程中不变量的实验:在小车甲的前端粘有橡皮泥,推动小车甲使之做匀速直线运动。

然后与原来静止在前方的小车乙相碰并粘合成一体,而后两车继续做匀速直线运动,他设计的具体装置如图所示.在小车甲后连着纸带,打点计时器打点频率为50Hz,长木板下垫着小木片用以平衡摩擦力。

(1)若已得到打点纸带如图所示,并测得各计数点间距并标在图上,A为运动起始的第一点,则应选__(本空涂在答题卡21题处_)_____段计算小车甲的碰前速度,应选__(本空涂在答题卡22题处_)_______段来计算小车甲和乙碰后的共同速度.
A、AB
B、BC
C、CD
D、DE
(2)已测得小车甲的质量m甲=0。

40kg,小车乙的质量m乙=0.20kg,由以上测量结果可得:碰前m甲v甲+m乙v乙=__________kg·m/s;碰后m甲v甲′+m乙v乙′=________kg·m/s。

(3)通过计算得出的结论是。

三.计算题(共36分,要求必须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主要的计算步骤和明确的答案)23.(10分)气缸长为L=1m(气缸的厚度可忽略不计),固定在水平面上,气缸中有横截面积
为S=100cm2的光滑活塞,活塞封闭了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当温度为t=27℃,大气压为p0=1×105Pa时,气柱长度为L0=0。

4m。

现缓慢拉动活塞,拉力最大值为F=500N,求:(1)如果温度保持不变,能否将活塞从气缸中拉出?
(2)保持拉力最大值不变,气缸中气体温度至少为多少摄氏度时,才能将活塞从气缸中拉
出?
24、(12分)如图所示为波源O振动1。

5s时沿波的传播方向上部分质点振动的波形图,已知波源O在t=0时开始沿y轴负方向振动,t=1.5s时它正好第二次到达波谷,问:(1)何时x=5。

4m的质点第一次到达波峰?
(2)从t=0开始至x=5。

4m的质点第一次到达波峰这段时间内,波源通过的路程是多少?
25.(14分)一轻质弹簧,两端连接两滑块A和B,已知m A=0.99kg ,
m B=3kg,放在光滑水平桌面上,开始时弹簧处于原长。

现滑块A被水平飞来的质量为m c=10g,速度为400m/s的子弹击中,且没有穿出,如图所示,试求:
(1)子弹击中A的瞬间A和B的速度
(2)以后运动过程中弹簧的最大弹性势能
(3)B可获得的最大动能
高二物理期中答案
A 卷1-5、D C A D C 6—10、C
B
C C B 11—15 C B
D BD AC AC
16-20 BD AB AC BD ABD
B卷1—5、C C A D C 6—10、A B C D B 11-15 C BD BD BC AC
16—20 BD AB AD AD ABD
21 L= 61。

70mm d=6。

702mm
22 (1)B D (2)0。

420 0.417
(3)在误差允许范围内,碰撞前后两个小车的mv矢量和是相等的.
23解:(1)设L有足够长,F达到最大值时活塞仍在气缸中,设此时气柱长L2,气体p2,根据活塞受力平衡,有:p2=p0-F/s=5×104pa (2分)
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T1=T2)有p1SL0=p2SL2(2分)
解得:L2=0.8m 所以,L2〈L,所以不能将活塞拉出. (1分)
(2)保持F最大值不变,温度升高,活塞刚到缸口时,L3=1m,此时的压强为P2=P3,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3分)
得:T3=375K
∴t3=102℃. (2分)
11
24 (1)11。

7s 时 (2)1。

95m
解析: (1)由图知λ=60cm =0。

6m (1分)
由题知t =141T ,所以T =54t =1。

2s (1分)
设1。

5s 波传播的距离为x ,
因此波速v =t x =T λ
所以x =T λt = 1.20.6×1.5m =0.75m(1分) 即t =1.5s 时波刚好传到距波源0。

75m 的质点,最前面的波峰是位于x =0.3m 的质点(1分)
设再经过t ′最前面的波峰传到x =5.4m 处,因此波速v =t ′Δx =T λ
所以t ′=λΔx ·T =0.6(5.4-0.3×1.2s =10。

2s(2分)
故t ″=1。

5+10。

2=11.7(s )时x =5。

4m 的质点,第一次到达波峰。

(2分)
(2)由(1)知从t =0开始至x =5.4m 的质点第一次到达波峰经历的时间为11。

7s ,即历时943T 。

所以s 源=4A ×9+3A =39A =1。

95m 。

(4分)
(其他方法均可)
25 (1)子弹击中滑块A 的过程,子弹与滑块A 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
mC =(mC+mA )v A m/s (2分) B 的速度为Vb=0 (1分)
(2)对子弹、滑块A 、B 和弹簧组成的系统,A 、B 速度相等时弹性势能最大。

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和功能关系可得:
(2分)
m/s =6 J(3分)
(3)设B 动能最大时的速度为v B′,A的速度为v A′,则
(2分)
(3分)
m/s
解得:
(1分)
B 获得的最大动能J
1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