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前急救有三要素,您应当知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院前急救有三要素,您应当知道
院前急救其实就是危重症患者、急症患者入院前进行的医疗救护,是帮助患
者维持血压、体温、呼吸频率与脉搏的关键救治措施,可有效减轻患者的伤痛,
稳定患者病情,预防再损伤发生,降低患者的伤残率,让患者迅速获得有效救治。
院前急救的主要特点是“急”与“救”,若不能做好院前急救工作,则难以保证
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及顺利生存率。
有医学数据表明,若在患者的心脏停止时间内
实施抢救,救治成功率是50%;若在患者的心脏停止8分钟后进行抢救,救治成
功率是10%;若在患者的心脏停止10分钟后进行抢救,救治成功率是1%。
时
间属于院前急救的关键所在,直接决定着患者的生存结局与预后情况。
但院前急
救的临床实践无疑表明,在各种急症、危重症发生后,能够第一时间进入事故现
场的医护人员非常少,所以患者的院前急救成功率与生存率并不理想。
一、急救医学发展现状
中国的急救诊所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成立,有一半及以上的地级城市与34个省、市、自治区创建相应的急救体系。
但受各地经济发展情况、医疗行业发展情况、人们健康意识等因素影响,各个地区所创建的急救模式存在鲜明差异,急救
体系呈多元化发展倾向,多数地区的急救体系无法获得良好的发展,现场询问患
者的相关信息标准也不一致。
我国急救调度原则如下,在接到120急救电话后,
询问患者所在地区,及时指派一辆救护车,救护这按照患者或事故现场人员提供
的信息前往事故地点,继而为患者提供相应的院前救治,将患者送入医院并进行
治疗。
但从急救体系的实际时尚情况可发现,很多调度人员在和电话对面人员沟
通期间,有部分患者自觉病情较轻,在呼救后并不进行相应治疗。
部分急救中心
同时有较多急救电话拨打过来,无法对拨打电话人员提供的信息进行判断分析,
难以保证所提供的急救分配合理科学,所以部分患者会错失最佳救治时间,最终
导致死亡。
我国较多地区的急救工作尚处于发展不平衡、缺乏完整急救培训体系、急救支援相对短缺、缺乏相应评价标准等状态,所以不利于医疗系统发展,甚至
会造成负面影响。
国外急救体系起步较早,发展相对成熟,具有英美式与法德式
两种类型。
我国可积极学习国外先进国家的急救体系,结合国内实际情况引入相
应急救理念与急救措施,促进急救体系发展,提高急救医学的价值,让急救体系
为更多为需求的患者提供服务,让更多患者在黄金时间得到有效救治。
二、院前急救发展现状
现今很多国家均创建相对完善科学的急救医学体系与急救培训体系,并对急
救培训实施相应法律约束。
有调查表明,波兰居民中有73%接受过相对专业的院
前急救培训活动,澳大利亚居民中有50%接受过相对专业的院前急救培训活动。
美国针对院前急救培训相关问题做出明确规定,要求警察、消防队员、司机与学
校师生均接受相应的心肺复苏培训与现场抢救与、自我救治培训,要求75%及以
上公民必须掌握院前急救基本技能。
英国则要求所有公民均掌握相应的急救技能,其中从事抢救工作的人员需要进行更专业、更先进、更科学的院前急救专业技能
培训。
英国甚至创建了相应的医疗保健研究发展所,该机构属于英国最大急救培
训加授权机构,可为专业人员、普通公民提供专业的院前急救培训活动。
我国人
口数量众多,院前急救的起步速度较晚,整体普及范围比较低,自上世纪发展到
现今,才有少量院前急救培训活动问世。
有研究学者对乡镇居民、高教园区展开
调查分析,有一半及以上群体不明白溺水者如何进行抢救,不知晓抢救操作前需
帮助溺水者清除口腔腔内的杂物与污水,才能保证患者可正常进行呼吸通气;有60%不知晓如何为触电患者进行急救,不明白应及时应用绝缘体分开患者、电源,之后将患者转移至通风区域,结合患者实际情况为患者提供相应的心外按压与人
工呼吸。
这是导致溺水患者、触电患者无法及时获得有效救治的关键原因,更是
我国院前急救应该大力发展,应第一时间前往事故地点,为患者提供专业可靠院
前急救的根本原因。
三、院前急救的三要素
想要院前急救充分发挥作用,首先要明确院前急救的三大要素,落实相关要素,才能保证其价值。
第一,可靠灵敏的通信网络;只有具备可靠、准确、及时、灵敏、先进的通信网络,才能和患者或事故现场人员进行有效沟通交流,才能第
一时间获取患者所在地址,及时派遣救护车与医护人员为患者提供救治服务。
我
国现今所使用的通信网络如下,无线通信网络、通信指挥平台、设备特服号码120、车载终端系统(包含急救监控系统、对讲机与数传系统等)与卫星定位系统。
第二,性能优良的急救传输工具;只有在明确患者所在地址后,第一时间派
遣并使用急救传输工具,充分保证工具的应用性能,才能尽快到达事故现场为患
者提供院前急救。
我国现今所使用的急救传输工具如下,救护车、救生快舰艇、
救护直升机、相关急救器材(包含呼吸机、各种急救药物、心电监护仪、自动担架、除颤仪与吸引器等)。
第三,良好素质的院前急救队伍;若前往事故地点为
患者提供服务的院前急救队伍人员存在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不理想的现象,则难
以保证其提供的院前急救服务价值,也不能保证患者是否能够获得高质量的院前
急救服务。
若院前急救队伍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娴熟院前急救知识与院前急救技能、掌握和患者疾病相关的临床医学知识、具有较强的疾病诊断与护理能力、具
有良好的病情分析能力、问题解决能力,无疑可为患者提供高质量服务。
院前急救可在急重症患者、危重症患者的救治中发挥显著作用,但想要保证
院前急救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可靠灵敏的通信网络、性能优良的急救传输工具、良好素质的院前急救队伍缺一不可。
但在科学技术与通信技术、医学技术高速发
展的现在,还需进一步优化通信网络,比如院前急救通信网络与城市交通网络进
行有效衔接,明确各个道路的交通现状,科学规划出车计划,才能缩短出车时间,尽快前往事故地点,为患者提供相应的院前急救服务。
四、小结
为有效发挥院前急救的作用,需明确院前急救实施的各大要素,积极进行院前急救改进,最大化院前急救作用,让患者尽快获得相应救治,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改善患者的最终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