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语文-高一高中语文 第12课失街亭 学案 粤教版必修4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2课失街亭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这是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的主题曲,也是小说的卷首词。

歌声高亢浑厚,意境深邃悠远,在它那明白如话的歌词里却包含着笔墨难尽的历史沧桑。

每当这首歌回响在耳畔,我们的思绪都会情不自禁地被它引向电视剧《三国演义》中那动人的画面,引向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那动人心弦的争霸故事。

节选自第九十五回和第九十六回的“街亭失守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的故事早已脍炙人口。

用人之道
去过庙里的人都知道,一进庙门,首先是弥勒佛,笑脸迎客,而在他的北面,则是黑口黑脸的韦陀。

但相传在很久以前,他们并不在同一个庙里,而是分别掌管不同的庙。

弥勒佛热情快乐,所以来的人非常多,但他什么都不在乎,丢三落四,没有好好管理账务,所以依然入不敷出。

而韦陀虽然管账是一把好手,但成天阴着个脸,太过严肃,搞得人越来越少,最后香火断绝。

佛祖在查香火的时候发现了这个问题,就将他们俩放在同一个庙里,由弥勒佛负责公关,笑迎八方客,于是香火大旺。

而韦陀铁面无私,锱铢必较,则让他负责财务,严格把关。

在两人的分工合作中,庙里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其实在用人大师的眼里,没有废人,正如武功高手,不需名贵宝剑,摘花飞叶即可伤人,关键看如何运用。

微感言:
1.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诸葛亮《诫子书》
2.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陆游《书愤》
3.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
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杜甫《蜀相》4.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三国演义》卷首词
一、作者视窗
最能“忽悠”的作者——罗贯中
上榜理由:现在人们对三国史的了解,九成以上是从《三国演义》这本小说开始的。

作为能把小说写成比正史还值得研究的架空小说作者,罗贯中的上榜当之无愧。

颁奖辞:作为一个演义写手,罗贯中三虚七实的风格让三国成为世人眼中最群星闪耀的时代。

他让现在的三国网络论坛明确地分为演义派和史实派,他让人们把三英战吕布作为史实研究,他让人们把诸葛亮作为智慧的象征,他让刘关张成为义气的典范。

他的小说甚至影响了一个新兴王朝的军事知识教育,他的小说甚至衍生了数以千计的游戏。

一己之力,篡改历史,是对罗贯中这位史上最能“忽悠”的小说家最大的褒奖。

【注】罗贯中(约1330—约1400),名本,字贯中,别号湖海散人,山西太原人,元末明初小说家。

他出生于元代,死于明初,生平不见史传。

据一些片段材料说,他性格孤僻,“与人寡合”,因“遭时多故”,东奔西走,“不知其终”。

著有《三国演义》、《隋唐两朝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等。

剧本有《赵太祖龙虎风云会》、《忠正孝子连环谏》等。

二、写作背景
《失街亭》选自《三国演义》第九十五回和第九十六回。

在此之前,马谡为诸葛亮连出两条妙计。

其一是“平蛮”之策,且劝诸葛亮“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所以才有“七擒孟获”的故事,为蜀国稳定了大后方。

其二是马谡献离间之计。

在此次出兵
之前,魏国重用司马懿,诸葛亮为此发愁,马谡巧用魏国内部矛盾,派人到处散布流言蜚语,言司马懿要造反,结果司马懿被解职还乡,所以蜀军长驱直入。

当时诸葛亮以为马谡“亦当世之英才也”。

后魏国无奈,又起用司马懿,才有街亭之战。

三、文体知识
演 义
演义,是一种以一定的历史事迹为背景,以史书及传说的材料为基础,增添一些细节,用章回体写成的小说。

它与历史有着本质的区别。

历史要求客观真实,所写的都是真人真事,不能带有史学家的个人主观情感。

演义是文学,要求所写的故事和人物要形象生动感人,因而在一定的历史材料的基础上,增加一些细节,使故事更曲折生动,使人物形象更鲜明深刻,往往带有作家的主观情感;是作家进行必要的集中概括、适当的想象和虚构的产物;但作品中的基本情节却不能违背史实,更不能杜撰历史。

四、基础梳理
1.字音识记
(1)单音字 ①司马懿.
( ) ②鲧.禹( ) ③掎.角( ) ④祁.
山( ) ⑤马谡.( ) ⑥汲.水( ) ⑦张郃.
( ) ⑧隳.( ) ⑨辎.重( ) ⑩旌.
旗( ) ⑪杀戮.( ) ⑫谙.熟( ) (2)多音字
①裨⎩⎪⎨⎪⎧ 偏裨. 裨.益 ②什⎩⎪⎨⎪⎧ 什.物 什.么 ③栅⎩⎪⎨⎪⎧ 栅.栏 栅.极 ④参⎩⎪⎨⎪⎧
参.军 人参.
参.差 2.辨形组词 (1)⎩⎪⎨⎪⎧ 撤 撒 (2)⎩⎪⎨⎪⎧ 嚷 攘 (3)⎩⎪⎨⎪⎧ 戮 戳 (4)⎩⎪⎨⎪⎧ 禄 碌
3.近义词辨析
(1)冲要·要道
“冲要”指处于全国的或某一个地区的重要道路的会合点,因而形势重要;重要的职位。

“要道”指重要的道路,重要的道理、方法。

例句:①徐州地处津浦铁路和陇海铁路的交叉点,是个十分________的地方。

②京沪高铁是一条交通________,成了南北大动脉。

(2)干系·关系
“干系”指牵涉到责任或能引起纠纷的关系。

“关系”指事物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状态。

例句:①贪污案开庭在即,使涉案众官员诚惶诚恐,怕脱不了________。

②纳尔科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表示,进入前沿市场的时候需要做一种战略的承诺,要处理好客户________,还要确定好政府的伙伴。

4.词语解释
(1)军令状:
(2)四至八道:
(3)言过其实:
(4)倍道而行:
(5)土崩瓦解:
(6)片甲不回:
一、文本助读
《失街亭》这个故事,通过对魏、蜀两国对街亭的争夺战役的描述,赞扬了诸葛亮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深谋远虑,以及严肃执法、勇于自责的优良作风,批判了马谡狂妄自大、脱离实际、言过其实和违反军令的严重错误。

【结构图示】
失街亭⎩⎪⎪⎨⎪⎪⎧⎭⎪⎪
⎬⎪
⎪⎫开端:马谡受任⎩⎪⎨⎪⎧ 马谡立状领兵孔明谨慎布兵发展:马谡布阵⎩⎪⎨⎪⎧ 马谡刚愎自用王平分兵下寨高潮:马谡兵败⎩⎪⎨⎪⎧ 马谡被围失败孔明紧急退兵结局:马谡被斩⎩
⎪⎨⎪⎧ 孔明怒责王平孔明痛斩马谡失街亭谁之责 二、小组合作
1.本文的线索是什么?
答:
2.作者是如何围绕线索把错综复杂的矛盾组织起来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
答:
三、师生探究
1.课文中描写了马谡的三次“笑”,表现出他怎样的性格?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答:
2.“挥泪斩马谡”这一情节是如何展现诸葛亮丰富而复杂的内心世界的?
答:
3.街亭之失,谁之过?结合课文谈谈你的看法。

答:
一、阅读延伸
给诸葛亮的一封信
惊悉街亭失守,阁下深追先主遗言,思过责己,且自贬三级,窃以为不智也。

先生既为“中化智星”,又有“鬼神不测之机”,应善为自谋,如何能陷自己于不义,自毁前程呢?小子虽不敏,也愿为先生谋划一二。

其一,街亭之失,马谡之过。

两军相接之初,先生运筹帷幄,调兵遣将,且一一授以战术要诀,可谓劳心尽力,周详之至。

然马谡违先生节度,举动失宜,最终失了街亭。

先生完全可以“舍车保帅”,将干系推得一干二净,何苦大包大揽呢?自古“刑不上大夫”,先生贵为一国丞相、三军统帅,即使担当“领导责任”,亦不过检讨反省、做做样子而已。

而先生竟自贬三级,亦太过耳。

其二,失掉街亭有道,保全军民有功。

街亭既失,先生并未惊惶失措,而是指挥若定,设疑兵扰敌,设伏兵断后,令修剑阁,以备归路,使蜀兵尽回汉中。

且智收姜维,拔天水、南安、安定三郡,吏民入蜀,粮草辎重并无一失,保存了出祁山、定中原的实力。

更不用说于空城之上,焚香操琴,以一人之力退十五万魏兵。

如此看来,先生非但无过,而且有“惊天地,泣鬼神”之功。

而先生居然不懂辩证法,看不到北伐的大好形势,只盯着“阴暗面”,“钻牛角尖”,先生虽谓孔明,何其不明也!
其三,可虚美,可隐恶。

街亭之失,往好处想,可以说为六出祁山、九伐中原积累了经验(哪怕是负面的)。

按时下的说法,只当交了“学费”。

先生一出空城计,军民看得真切。

可以差一支“笔杆子”写成《三尺瑶琴退雄兵》的长篇报告文学,在《蜀国日报》头版头条刊发。

白帝城托孤时,先主曾嘱咐,马谡其人,不可重用,这段历史委实对先生不利。

但除了先生之外,谁能知之?
不想先生竟在诸将面前抖露此事,弄得一班酸腐文人吠吠不已,直到如今还在搞什么“失街亭,谁之过”的讨论。

有人更是把矛头指向先生,说什么“知人不明,用人不善”,
严重影响了领导的威信,以后的工作如何开展?真是“成也宣传,败也宣传”呐!
先生深谙行军用兵之理,于为官之道则一窍不通。

长此以往,怎能不落得个“出师未捷身先死”的结局?故为先生谋划,望先生三思。

【赏析】本文作者穿越时空,致信1700多年前的蜀国名相,以杂文的形式、诙谐的语言结构全篇,颇具“旧瓶装新酒”之妙。

全文以街亭失守后孔明思过责己、自贬三级为话题展开,在信中“为先生谋划一二”:一是提醒先生应将街亭之失的罪过尽皆推与马谡;二是嘱咐先生要懂辩证法,别盯着“阴暗面”,“钻牛角尖”;三是告诫先生学会“虚美”“隐恶”。

行文在尊重历史事实的基础上,巧妙联系当今社会上的不良倾向,以古讽今,文笔揶揄,富含机趣和幽默。

二、写法迁移
用好对比写活人物
正反对比、衬托是本文描写人物的一个重要手法。

如将诸葛亮的知己知彼、小心谨慎同马谡的纸上谈兵、狂妄自大对比,用王平的谨慎谦恭反衬马谡的自骄蛮横,用王平的正确建议衬托诸葛亮部署的正确,用诸葛亮的自责沉着侧面衬托马谡的无知幼稚,用司马氏父子的机警善谋反衬马谡的无能。

对比手法写人的两种情况:一是通过一个人的过去和现在的对比,突出人物的变化;二是通过两个人的对比,突出一个人的特点。

无论是将一个人的过去和现在对比还是两个人对比,都要注意通过具体事例的叙述来进行。

可以在一个方面如外貌、动作、语言、爱好、性格方面进行对比,也可以几个方面同时进行对比。

【我来练笔】
请你选取身边熟悉的一个人物来写一个作文片段,注意运用对比手法来刻画人物形象。

300字左右。

答:
问题生成——带着更多的问题而非答案去学习
通过合作探究,你还想解决哪些问题?请写下你的新问题,或与同学、老师交流,或在课后自己独立解决。

提醒:完成作业《分层训练》
答案精析
12 失街亭
自主积累
1.(1)①yì②ɡǔn③jǐ④Qí⑤sù⑥jí⑦hé⑧huī⑨zī⑩jīnɡ⑪lù⑫ān
(2)①pí/bì②shí/shén③zhà/shān④cān/shēn/cēn
2.(1)撤兵/撒播(2)叫嚷/攘除(3)杀戮/戳穿(4)俸禄/忙碌
3.(1)①冲要②要道(2)①干系②关系
4.(1)戏曲和旧小说中所说接受军令后写的保证书,表示如不能完成任务,愿依军法受罚。

(2)四至,东南西北四方的界限。

八道,八面通行的道路。

(3)本意指说话过分,不符合实际,课文中指言语浮夸,超过实际才能。

(4)用加倍的速度进军。

(5)形容彻底崩溃。

(6)形容全军被消灭。

合作探究
二、
1.本文以街亭的攻守作为线索。

首先写马谡立军令状守街亭和诸葛亮周密部署,命令马谡“谨守”,当道下寨;而马谡却违令拒谏,屯兵山上。

然后写司马懿采取“围山断水”的战术,夺取了街亭;诸葛亮布置退却。

最后写因街亭失守而斩马谡。

全文始终不离街亭的攻守。

2.(1)节选部分人物众多,矛盾复杂。

首先有蜀、魏之间的矛盾。

其次在蜀汉内部,有诸葛亮和马谡、马谡与王平之间的矛盾;在曹魏内部,有司马懿和朝廷、朝廷和孟达之间的矛盾。

这些矛盾有的趋向激化,有的逐渐缓和。

(2)围绕这些矛盾展开的情节更加错综复杂。

作者以蜀汉为主要方面,以诸葛亮为主要人物,以街亭的攻守作为线索来组织这些情节,前后反复照应,因此故事情节组织得井井有条。

三、
1.作者突出地描写了马谡的三次“笑”,一“笑”孔明“多心”——“丞相何故多心也?量此山僻之处,魏兵如何敢来!”在他看来,孔明对街亭的战略地位的估计是过多的思
虑和操心。

二“笑”王平无能——平曰:“参军差矣。

若屯兵当道,筑起城垣,贼兵纵有十万,不能偷过;今若弃此要路,屯兵于山上,倘魏兵骤至,四面围定,将何策保之?”谡大笑曰:“汝真女子之见!兵法云:‘凭高视下,势如劈竹。

’若魏兵到来,吾教他片甲不回!”笑王平的进谏是“女子之见”,轻蔑之意,无以复加,他目空一切,一意孤行,执意不从,最后发展到公然违令的地步。

三“笑”司马懿胆怯——当司马懿亲自夜间巡哨街亭,马谡在山上见了大笑曰:“彼若有命,不来围山!”他自陷绝境,还口出狂言;大祸临头,还自鸣得意。

骄横自大已达可悲的地步。

三次“笑”,逼真地写出了马谡的傲慢自狂。

告诉我们妄自尊大、目空一切、不可一世的人是必然要失败的,这是不可抗拒的规律。

2.文章主要是通过诸葛亮的“三哭”来展现他丰富而复杂的内心世界的。

3.(观点一)街亭之失,马谡应负主要责任。

马谡狂妄自大公然违令,使蜀军咽喉之地迅速丢失,造成全局被动。

诸葛亮对马谡的缺点并非全无认识,对街亭布防十分细致周密,如果马谡屯兵当道抵挡司马懿大军,战局会朝着有利于蜀军的方向发展。

(观点二)街亭之失,诸葛亮应负主要责任。

诸葛亮识人不深,用人不当,致使街亭失陷全局被动。

司马懿评曰:“孔明用如此人物,如何不误事!”诸葛亮自认“深恨己之不明”,可见诸葛亮用人不当是失败的主要原因。

文本拓展
高中-语文-精心校对-打印版
二、(示例)
“嗯!……不错,……”奥楚蔑洛夫严厉地说,咳嗽着,动了动眉毛。

“不错。

……这是谁家的狗?这种事我不能放过不管。

我要拿点颜色出来叫那些放出狗来闯祸的人看看!现在也该管管不愿意遵守法令的老爷们了!等到罚了款,他,这个混蛋,才会明白把狗和别的畜生放出来有什么下场!我要给他点厉害瞧瞧……叶尔德林,”警官对巡警说,“你去调查清楚这是谁家的狗,打个报告上来!这条狗得打死才成。

不许拖延!这多半是条疯狗。

……我问你们:这是谁家的狗?”
“这条狗像是日加洛夫将军家的!”人群里有个人说。

“日加洛夫将军家的?嗯!……你,叶尔德林,把我身上的大衣脱下来。

……天好热!大概快要下雨了。

……只是有一件事我不懂:它怎么会咬你的?”奥楚蔑洛夫对赫留金说。

“难道它够得到你的手指头?它身子矮小,可是你,要知道,长得这么高大!你这个手指头多半是让小钉子扎破了,后来却异想天开,要人家赔你钱了。

你这种人啊……谁都知道是个什么路数!我可知道你们这些魔鬼!”
……“我自己也知道。

将军家里的狗都名贵,都是良种,这条狗呢,鬼才知道是什么东西!毛色不好,模样也不中看,……完全是下贱胚子。

……他老人家会养这样的狗?你的脑筋上哪儿去了?要是这样的狗在彼得堡或者莫斯科让人碰上,你们知道会怎样?那儿才不管什么法律不法律,一转眼的工夫就叫它断了气!你,赫留金,受了苦,这件事不能放过不管。

……得教训他们一下!是时候了。

……”
“不过也可能是将军家的狗……”巡警把他的想法说出来。

“它脸上又没写着。

……前几天我在他家院子里就见到过这样一条狗。


“没错儿,是将军家的!”人群里有人说。

“嗯!……叶尔德林,给我穿上大衣吧。

……好像起风了。

……怪冷的。

……你带着这条狗到将军家里去一趟,在那儿问一下。

……你就说这条狗是我找着,派你送去的。

……你说以后不要把它放到街上来。

也许是名贵的狗,要是每个猪猡都拿雪茄烟戳到它脸上去,要不了多久就能把它作践死。

狗是娇嫩的动物嘛。

……你,蠢货,把手放下来!用不着把你那根蠢手指头摆出来!这都怪你自己不好!……”(节选自《变色龙》)
打印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