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当前导师与研究生之间的关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当前导师与研究生之间的关系
作者:李春丽宋金生
来源:《科技创新导报》 2014年第22期
李春丽宋金生
(河南大学特种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河南开封 475004)
摘要:在研究生教育中导师与研究生的关系是最基本的关系,应以教学相长、民主平等为
基本特征。

但是随着市场经济浪潮的侵袭、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研究生招生规模的扩大、导
师科研任务的加重等诸多因素都导致了导师与研究生之间的关系渐渐向不健康的方向变化。


裂了师生关系的本意,扭曲了师生关系的本质。

该文总结了当前的几种不健康的导师与研究生
之间的关系,并提出缓解这种关系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研究生教育导师研究生关系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8(a)-0249-01
导师与研究生之间关系的本质应该是“教”与“学”、“指导”与“被指导”、科研工作
中的“合作者”。

在高校及科研院所的研究生培养活动中,导师既是管理者,又是研究者,除
了对研究生有学术规范的要求之外,导师还肩负着帮助研究生发挥其潜质的作用。

在整个培养
过程中,导师应一直扮演引路者、督促者、指导者的角色。

导师与研究生之间由于穿插了科研
合作关系,需要同时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既是指导与被指导的“规定型角色”,又在合作过程
中近于“开放型角色”。

[1]
当前,由于社会风气的影响、市场经济浪潮的侵袭、研究生招生不断扩大、导师科研任务
的加重等诸多因素都导致了导师与研究生之间的关系渐渐向不健康的方向变化。

割裂了师生关
系的本意,扭曲了师生关系的本质。

就导师一方的影响因素包括导师承担科研项目的多少、导
师对研究生的指导方式、导师自身的科研能力和科研水平、导师个人的为人方式等;就研究生
而言,包括研究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个人求知和社会成熟等。

鉴于上述导师与研究生的各自特
点及所需使他们在以下两个方面容易产生分歧:(1)导师与研究生共同发表论文的署名顺序及
科研酬金发放容易产生分歧;(2)由于教育资源有限、研究生扩招引发的科研团队扩大,使每
位研究生得到的指导不均衡。

鉴于上述因素产生了两种不健康的师生关系。

1 老板雇员型”的导师与研究生关系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增长,研究生的规模不断扩大,导师跟研究生之间也存在关系的变化。

导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被打上了社会世俗的烙印,且变得愈来愈复杂。

人们日益忽视研究生教
育中“导”与“学”的关系,并逐渐用“做课题、发工资”的形式代替“导学”关系。

导师与
研究生之间日益突出的经济关系极大的冲击了研究生教育的“导学”关系,导师被称作“老板”已是普遍现象。

有些导师把研究生看做为其做科研项目的劳动力,而不是接受教育和攻读学位
的学生。

在这个问题上,研究生没很好的理解导师与研究生之间除了基本的师生关系,还有课
题负责人与课题成员上下属之间的关系,导致“指导”与“研究”概念日益模糊,使师生之间
关系出现问题。

这也是一种比较极端的关系,这种关系往往促成恶性循环,老师以成果评价学
生是否优秀,渐渐淡忘了科学研究的特点即科学研究要允许其中的失败。

学生的心里惦记着工资,认为我做出了成绩导师得给我相应的酬金,还有就是对导师交代要做的事情大打折扣。


资料显示,27.8%的研究生认为导师与自己是“老板与雇员”的关系,即有相当大比例的研究生充当了为导师打工的角色。

[2]在这种关系体系中,导师和研究生之间缺乏真诚的交流,然而,
在这种关系中,研究生很难得到科研的能力,很难做到对科学忠诚,很难具备良好的团队协作
精神。

2 所谓的“从属型”的导师与研究生关系
研究生教育中“导”与“学”的关系被很多人渐渐误解为“从属关系”,认为导师处于主
宰地位,具有绝对的话语权,研究生也从心里上也这么理解,渐渐的对老师产生一种误解及逆
反心里。

实际上闻到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导师之所以能成为导师是因为他们已经通过自己的
努力具备了指导研究生应该具备的知识体系,他们是研究生专业培养目标的设计者,是研究生
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结构的构建者和设计者,是研究生科研工作的指导者也是研究生培养
质量的最主要监控者。

[3] 而不是人们误解的“主宰地位”,具有“绝对”的话语权。

作为研
究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具有挑战导师,挑战权威的勇气,因为不论是导师还是研究生都是从事
的科学研究工作,是科学研究就要尊重科学事实、对科学忠诚而不是盲从于所谓的权威。

导师与学生的良好关系是院校的质量教育保证,但在研究生教育的过程中,师生关系并没
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标准模式。

师生之间的“和谐”与“匹配”才是良好指导效果的关键。


师生矛盾中,导师无疑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因此,作为导师,积极主动的与学生构建权威性的
学术关系、建设性的合作关系,以及健康的交往关系是抑制导师与研究生关系不健康发展的关键。

同时导师要先做人后做导师,要以自己的才德影响并引导研究生,培养研究生各项科研能力,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

研究生的自学能力、求知欲、社会成熟度同样影响导
师与研究生的关系。

如果研究生以消极的眼光看导师,不能客观的对待并片面的接受社会上一
些对导师与研究生关系的偏激看法,对老师布置的任务漠然处置或胡乱应付,必然影响导师与
研究生的关系。

作为研究生应该积极的理解“导”与“学”的关系,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自己要有较强的求知欲、较强的团队协作精神,积极的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对导师的
指导性建议融会贯通,做好研究生应该做的事情。

笔者认为改善当前导师与研究生的关系应从以下三方面着手:(1)以导学关系为主导,以
经济关系为基础,实现师生关系的优化。

导师要规范自己的行为,注意师道尊严。

导师要提供
更多的学术指导,并为研究生创造更多的发挥自己分析、综合、创新、设计方案与实施的机会,对待研究生要坚持公平公正。

(2)加强研究生教育中导学关系的若干对策,完善导师业绩制度、完善研究生培养制度,加强导师与研究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

(3)研究生应积极主动地与导师
交流。

主动向导师汇报学习及课题进展情况,与导师探讨课题进程中的困难与问题及自己设计
的解决方案。

参考文献
[1] 陈桂生.“德育过程的主体”问对[J].江西教育科研,2004(3):9-11.
[2] 张静.导师与研究生之间的和谐关系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07(9):19-22.
[3] 许克毅,叶城.唐玲.导师与研究生关系透视[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0(2):59-6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