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用于新教材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考点规范练6湘教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点规范练6
(2022湖南3月百校大联考)图1为澳大利亚北领地的“魔鬼大理石”。
当地有着一块块大大小小
的圆形石头,最奇妙的是不少圆石看上去就像被谁特意摆在了另外的石头上,维持着微妙的平衡,似乎随时会滚落下来,实际上它们是典型的花岗岩球状风化平衡石。
图2为该地平衡石形成之前的岩石结构。
我国福建漳州东山的风动石、津巴布韦埃普沃斯平衡石公园都是此类平衡石的典型,但是世界范围内还有很多不同形状和成因的平衡石。
据此完成1~2题。
图1
图2
1.有关图中平衡石形成过程,顺序组合正确的是( )
①岩浆喷出地表,冷却凝固②岩浆侵入地壳,冷却凝固③雨水沿花岗岩内部节理侵蚀削切④
地下水沿着花岗岩内部节理侵蚀削切⑤地壳抬升,上覆砂岩被外力剥蚀⑥岩块棱角处易受侵蚀,形成球状岩石
A.①③④⑥
B.②④⑤⑥
C.①④⑤⑥
D.②③⑤⑥
2.下列关于平衡石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冰川作用也可能形成平衡石
B.平衡石可以用来检测当地地震的强度和发生频率
C.平衡石的形状一定要接近椭球或圆球,这样更有利于保持平衡
D.风动石——“风来石微动,风止石岿然”,其下面的基座必须是坚硬的岩石
答案 1.B 2.C
解析第1题,平衡石是典型的花岗岩球状风化地貌,最初是岩浆侵入地壳,冷却凝固形成的,①错,
②对;澳大利亚北领地地区气候干燥,降水稀少,③错;降水稀少,花岗岩内部节理应该是地下水侵蚀削切的,④对;随后地壳抬升,岩石突出于地表,在风力、昼夜温差等物理风化作用下,最终形成球状
的风动石,⑤⑥对。
B正确。
第2题,观察“魔鬼大理石”外观形状可知,实质是花岗岩的球状风化物,若平衡石的形状接近椭球或圆球,这样反而更不利于保持平衡,C符合题意。
(2022河北高考预测卷)平潭位于福建沿海地区,该地有一种特殊的花岗岩地貌景观——“千层石蛋”(图1),“千层石蛋”上有一层层的圆圈式纹理,独特的地貌吸引了众多游客。
图2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部分)。
据此完成3~4题。
3.形成“千层石蛋”的岩石属于图2中的( )
A.甲
B.乙
C.丙
D.丁
4.与“千层石蛋”的形成密切相关的地质作用有( )
①岩浆活动②冰川侵蚀③变质作用④球状风化⑤流水堆积⑥海浪侵蚀
A.①⑤⑥
B.①④⑥
C.③④⑤
D.②④⑥
答案 3.A 4.B
解析第3题,形成“千层石蛋”的岩石为花岗岩,属于侵入型岩浆岩。
结合所学知识推断出图2中甲为侵入型岩浆岩,乙为喷出型岩浆岩,丙为沉积岩,丁为变质岩。
A正确。
第4题,“千层石蛋”属于花岗岩地貌,岩浆侵入形成花岗岩,后地壳抬升出露地表。
平潭地处沿海地区,海浪作用强烈,岩
石表面受海浪侵蚀和球状风化影响一层层剥落,露出岩石内部的部分,后逐渐形成了一层层的圆圈
式纹理,①④⑥对。
B正确。
(2022湖南部分学校开学考试)科罗拉多大峡谷位于美国科罗拉多高原的西南部,全长约446千米,
平均宽度16千米,平均深度1500米以上,最深处达2133米。
科罗拉多高原为典型的“桌状高地”,顶部平坦,侧面陡峭。
下图为科罗拉多大峡谷景观示意图。
据此完成5~6题。
5.科罗拉多大峡谷的形成,主要经历的地质过程是( )
A.流水(风力)沉积作用—地壳下陷作用—河流下切作用
B.地壳下陷作用—流水(风力)沉积作用—河流下切作用
C.河流下切作用—流水(风力)沉积作用—地壳抬升作用
D.流水(风力)沉积作用—地壳抬升作用—河流下切作用
6.科罗拉多高原顶部平坦,说明其岩石的形成环境为( )
A.大面积沉降地带
B.大面积隆起地带
C.大范围褶皱地带
D.大规模断层地带
答案 5.D 6.A
解析第5题,早期外力搬运的物质在温暖的浅海、沿岸海滩或沼泽中沉积下来,固结形成沉积岩;
在板块活动引起的地壳运动中被抬高,形成科罗拉多高原;这一抬高使科罗拉多河及其支流的落差
增大,流速加快,流水下切侵蚀作用增强,形成科罗拉多大峡谷,D正确。
第6题,科罗拉多高原平坦
的顶部是沉积岩的原貌,沉积岩是水平状一层一层沉积的,说明该地区经历了地壳的水平下沉,可能
是大面积沉降地带,A正确,B错误;大范围褶皱地带和大规模断层地带不会出现顶部平坦的面貌,C、D错误。
(2022河南安阳开学考试)南设得兰群岛位于西南极大陆威德尔海西部,距离南极半岛西北约120千米,距离南美洲马尔维纳斯群岛约1200千米,群岛呈东北—西南向分布,长达550千米。
南设得兰
群岛位于古太平洋板块和南极板块的衔接部位,其形成与自三叠纪以来古太平洋板块逐渐向南极大
陆板块俯冲有关。
下图示意南设得兰群岛地理位置和南极大陆大地构造单元。
据此完成7~8题。
7.构成南设得兰群岛的岩层主要为( )
A.石灰岩
B.大理岩
C.玄武岩
D.花岗岩
8.横贯南极山脉的主要成因是( )
A.海水下降,海底山脉逐渐出露
B.火山喷发,喷发碎屑堆积
C.地壳断裂,岩层发生相对位移
D.板块碰撞,浅海地带缓慢抬升
答案7.C 8.D
解析第7题,南设得兰群岛位于古太平洋板块和南极板块的衔接部位,其形成与自三叠纪以来古太平洋板块逐渐向南极大陆板块俯冲有关,且岛上有晚新生代火山爆发,岩浆喷出形成玄武岩,所以构成群岛的岩层主要为玄武岩,C正确。
第8题,横贯南极山脉的岩层中含有早泥盆世—侏罗纪沉积盖层,可能是古太平洋板块向南极大陆板块俯冲,导致浅海地带地壳抬升隆起,形成褶皱山脉,D正确。
(2022湖南五市十校联考)2015年初,群岛国家汤加附近洋面形成了一个新岛屿。
读汤加位置与新岛形成图(下图),完成9~10题。
9.紧邻汤加东侧的海底地形名称为( )
A.大陆架
B.海沟
C.洋盆
D.海岭
10.从塔斯马尼亚岛(位于澳大利亚东南部)经汤加到南极大陆边缘一线,洋底地壳年龄的大致变化趋势是( )
A.年轻→年老
B.年老→年轻
C.年轻→年老→年轻
D.年老→年轻→年老
答案9.B 10.D
解析第9题,汤加附近洋面新岛屿处于印度洋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消亡边界,是海底火山喷发,岩浆冷却形成的岛屿。
板块挤压在海洋里形成海沟,大陆部分形成岛弧、山脉,B正确;大陆架,是大陆沿岸土地在海面下向海洋的延伸,汤加远离大陆,A错误;洋盆位于板块内部,C错误;海岭是海底分裂产生新地壳的地带,是板块生长扩张的边界,D错误。
第10题,岩浆活动活跃有可能形成较新的洋壳,可以看出汤加以及附近岛屿是新的洋壳的诞生地,新的洋壳应该最年轻,离其越远,洋壳年龄就
越老,塔斯马尼亚岛与南极大陆边缘距离汤加较远,所以洋底地壳年龄变化趋势为年老→年轻→年老,D正确。
(2022河北保定高三期末)火山锋是指板块交界处火山活动频繁的线状前沿地带。
马提尼克岛地处
加勒比海向风群岛北端,火山锋的移动、停滞在该地塑造出三道壮观的火山带(如下图,箭头为板块
运动方向)。
据此完成11~12题。
11.造成马提尼克岛火山锋分布的主导板块及其运动形式是( )
A.加勒比板块间歇性俯冲
B.大西洋板块间歇性俯冲
C.加勒比板块间歇性张裂
D.大西洋板块间歇性张裂
12.火山锋的存在,导致马提尼克岛( )
①面积缩小②平均高度增加③面积扩大④海岸曲折度增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11.B 12.C
解析第11题,根据材料可知,火山锋应位于大西洋板块与加勒比板块交界处。
火山锋是向加勒比
板块方向移动的,由此可知图中板块运动方向是大西洋板块向加勒比板块运动。
由材料“马提尼克
岛地处加勒比海向风群岛北端,火山锋的移动、停滞在该地塑造出三道壮观的火山带”可知,火山
锋形成中间有停滞。
所以应是大西洋板块间歇性俯冲,加勒比板块被抬升形成三个火山锋。
故选B。
第12题,火山锋是大西洋板块向加勒比板块俯冲,使加勒比板块抬升形成的。
地下物质喷出较多且
堆积在岛屿及其周边地区,因此会导致马提尼克岛平均高度增加,面积扩大,②③正确,①错误;海岸
线的曲折度与海浪的侵蚀和沉积作用有关,无法判断海岸曲折度的变化,④错误。
故选C。
(2022湖南长郡中学考前冲刺)伟晶岩是由巨粒矿物组成的淡色结晶岩,是富含挥发分的硅酸盐残浆
侵入到火成岩或围岩裂隙中缓慢结晶而成的,按矿物的组合可分为花岗伟晶岩、霞石正长伟晶岩和
辉长伟晶岩。
花岗伟晶岩是伟晶岩中最常见的一种,富含锂、镀等多种稀有元素。
下图示意我国东
秦岭花岗岩和花岗伟晶岩的形成时代。
据此完成13~14题。
13.推测东秦岭地区的花岗伟晶岩可能分布于( )
A.地壳表层顶部
B.地壳较深层处
C.下地幔顶部
D.火山口外围
14.距今500百万至425百万年间东秦岭地区地壳板块的多次碰撞俯冲,有利于( )
A.缩小海陆间差异,抑制季风环流形成
B.发育地表河流,形成多种河流地貌
C.形成多种沉积岩,奠定植物生长基础
D.发育各类岩浆岩,促进地壳发育成熟
答案13.B 14.D
解析第13题,花岗伟晶岩属于侵入型岩浆岩,并且是富含挥发分的硅酸盐残浆侵入到火成岩或围
岩裂隙中缓慢结晶而成的,由于是残浆上侵,故花岗伟晶岩形成的位置比较靠下,多分布在地下软流
层以上的地壳深层,B正确,C错误;地壳表层顶部、火山口外围都不是侵入型岩浆岩的形成环境,A、D错误。
第14题,季风环流形成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有关,与东秦岭地壳板块的多次碰撞俯冲无
关,A错误;在距今500百万至425百万年间东秦岭地区地壳经历了数次碰撞和俯冲,形成大面积的
花岗岩,说明东秦岭地区经历了长期的、频繁的岩浆作用,此阶段主要是内力作用,B、C错误;岩浆
不断地侵入形成花岗岩,且面积不断扩大,陆地面积也在发生变化,有利于促进地壳进一步发育成
熟,D正确。
(2023届河南十所名校高三联考)板块碰撞挤压是板块构造运动的重要形式,下图示意板块碰撞挤压
的四个阶段,其中甲示意一个大洋板块和另一个大洋板块的碰撞,丙示意一个大洋板块和一个大陆
板块的碰撞,乙和丁示意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的碰撞。
据此完成15~16题。
15.与图丙中山脉成因一致的是( )
A.安第斯山脉
B.喜马拉雅山脉
C.乞力马扎罗山
D.阿尔卑斯山脉
16.按照板块碰撞挤压的演变过程,四幅图的正确排序是( )
A.甲、丙、丁、乙
B.丙、甲、丁、乙
C.丙、甲、乙、丁
D.甲、丙、乙、丁
答案15.A 16.D
解析第15题,安第斯山脉是南极洲板块和美洲板块相撞形成的,即一个大洋板块和一个大陆板块碰撞挤压形成,与图丙中的山脉成因一致。
喜马拉雅山脉和阿尔卑斯山脉都是大陆板块和大陆板块碰撞挤压形成,乞力马扎罗山是火山。
A正确,B、C、D错误。
第16题,随着大洋板块碰撞挤压(甲)的持续,大洋板块会逐渐和大陆板块挤压(丙),直到大陆板块和大陆板块相遇碰撞(乙),最后大陆板块俯冲到了大陆板块的下方(丁)。
排除A、B、C,故选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