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以内加减教学反思8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以内加减教学反思8篇
20以内加减教学反思篇1
10以内的加减法教学时让学生初步掌握了10以内数的分与合的基础上教学的。

这部分内容的编排,采用加法和减法穿插编排的方法,同时注意突出加减法的内在联系,加强操作,启发学生思考。

10以内的加减法,主要是利用数的分与合进行口算。

例如,计算5+3时,先想5和3合成8,所以5+3=8。

又如计算5-3时,先想5可以分成3和几。

因为5可以分成3和2,所以5-3=2。

更重要的是口算加减法训练,在学生理解算理的基础上,进行形式多样的口算练习。

如:把数的组成写成卡片进行练习。

以8可以分成2和6为例,出示卡片既可以看卡片让学生说出数的组成与分解,也可以看卡片说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

这部分内容的难点是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运算,要使学生能做两步计算,并记住第一步计算的结果,为学习“凑十法”打下基础。

在对这部分内容进行教学时,我认为应注意以下几点:
1、结合直观演示,理解加减法含义
教学加减法的初步认识时,要重视学生对加减法含义的理解。

每个例题都要结合操作直观演示,突出说明加减法的含义,以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

例如,教学加法时,教师可用教具或手势表示合并,引出加法算式,让学生初步感受加法的含义,即知道把两部分合起来,求一共是多少,要用加法计算;教学减法时,也可用教具或手势表示(把去掉的拿走或用手捂住),引出减法算式,让学生初步感
受减法的含义,即知道从一个数里去掉一部分,求还剩多少,要用减法计算。

写减法算式时,要着重使学生弄清从哪个数里去掉,就要把哪个数写在减号前面。

2、同时讲加减,便于加强联系
教学10以内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都在一节课内完成,这样便于加强加减法的联系。

一般是先讲加法,后讲减法。

但是学生一开始接触加减法,需要从认识加减法的含义开始,到逐步
理解,掌握计算方法,感受加减法之间的内在联系。

这一过程必须逐步扩展,不断的充实和提高。

3、通过操作演示,引导学生思考用加还是减
教学和是2、3、4、5的加法以及相应的减法时,一般都采用一幅图表示一个加法或一个减法算式,即一图一式,要通过操作和图示,联系加减法含义引导学生想该怎样算,用加法还是
用减算。

教学6、7的加减法时,出现一幅图表示两个加法算式或两个减法算式。

教师先演示,让学生列出两个加法算式。

然后,让学生比较它们的异同点,逐步知道调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再让学生自己动手摆学具,巩固对所学知识的认识。

对于减法的教学,也可以仿加法的教学进行。

教学8、9、10的加减法时,先引导学生看图说出四个算式,即两个加法和两个减法的算式,再领学生一起摆学具,边摆边说算式,最后由学生自己摆学具并将算式填写完整。

这里应该只要求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摆学具和观察教师演示,初步了解加减法中各数之间的
关系和联系,不要求学生讲出来。

4、混合运算要演示,含义要讲清
教学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式题时,要让学生联系情境理解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含义,教师要按照图意利用教具进行演示,把式题的含义讲清楚。

教学加减混合运算式题时,由于学
生学过连加连减,有了一定的基础,这时可以多启发学生想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从而初步理
解运算顺序,掌握计算方法。

在教材中,例题把第一步算出的结果写出来,主要是为了帮助学
生掌握运算的顺序,实际做题时,第一步的得数最好写出来。

5、计算要与解决问题紧密结合
把计算与解决问题紧密结合,使学生在掌握计算方法的同时,不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决问题的实际需要产生了计算,所以学习计算要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实现,同时又是为了能解决问题。

脱离生活现实的需要学习计算,就不能体现计算的价值和作用,因而也不能很好的促进学生积极学习。

现行教材中的例题,也都以现实问题为背景,让学生联系生活中常见的、需要且能够解决的实际问题,学习加减法计算,体会加减发的含义,感受计算的价值和意义。

对这些有目的、有意义的生活情境问题,教师在教学时要积极利用,充分发挥它们的价值。

总之,听、说、读、写在口算训练中都是非常重要的。

学生在说数的组成、读口算卡片、
写口算题、读口算题、听算中,口算速度逐步提高,只要每天坚持,持之以恒,定会取得良好
的效果。

20以内加减教学反思篇2
100以内加减法笔算包括不进位加和进位加,不退位减和退位减,教学这部分内容时,可
以说难度并不大,孩子们掌握的还是可以,可是计算的结果正确率却不高,不是这边错了就是
那边写漏了,教孩子们计算时一定要仔细,可是光口头上说,结果还是不尽如人意。

我们几个
平衡班老师也在互相商讨,究竟有什么好方法能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可零零碎碎,究竟也没有
什么好办法。

本人事后整理了以下,想出了以下一些不成熟的办法,正在试行中,结果有待检验。

一、抄题目有要求。

孩子们常常出现数字抄错的现象,如把89写成98,59看成56等等,因此碰到让孩子抄题计算时,我严禁看一个数字写一个数字,一定要求把整个算式读完整记在
心里,重复一遍再抄下算式,可能孩子一开始不习惯,但慢慢的总有成效。

另外,还做一些抄
数字的专项训练。

二、计算时不打断。

孩子们计算错误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没有一次性算完一题就被打断或
分心。

例如明明做的是加法题,列成竖式时却变成了减法,即使写的是“+”,却算成减法,
还有个位算加十位却算成减,连加连减,加减混合更不用说了。

究其原因,还是思想上的问题。

针对此问题,我采取多错多做,少错少做,不错不做的奖罚措施。

例如每天抽5~10分钟时间,做10道笔算,规定时间内全对的,晚上没有额外计算作业,错1~2题的,订正后,晚上重做
10道,错2题以上的除重做全对外,还要让家长仿照再出10道,全对为止。

(不过此项方法
检测起来有点难度)
三、养成检查的习惯。

有的孩子竖式算好了,横式上老忘记写得数。

有的孩子竖式上明明
算好是75,抄到横式上却变成57。

因此我要求孩子们做完题后如时间未到,务必检查,第一遍重点查每个横式的得数是否写上,竖式与横式上的得数是否一致。

我们知道计算过程的错误对
孩子来说是很难查出的,而以上两条却相对容易检查。

第二遍,把刚做的题当成改错题,假设
这道题有错,查查错在哪一步。

四、改错题。

把孩子出错的题汇总,让孩子一起来当小老师,看看错在哪里。

把错题归类,然后每次做题之前先指名提醒,不要出现哪些错误,以提高正确率。

五、坚持扑克牌累加,连减的练习。

20以内加减教学反思篇3
这个单元涵盖了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内容,既有进位和不进位,退位和不退位的情况。

前面的学习是分阶段的让学生掌握了各种口算笔算方法。

2个课时的复习课旨在将整个单元的内容联系起来再学生心中形成一个整体。

在课室的安排上,我做了一些调整。

在第一课时,归纳所有口算笔算,进行综合练习。

在第2课时,继续练习一部分笔算,再进行解决问题的练习和对数塔秘密的探究。

主要谈谈第一节课。

优点有2个。

口算、笔算的复习,都是按照算题组,通过观察比较讨论交流概括口算或笔算方法和不同情况。

口算练习中采取先同座位合作帮助蚂蚁兄弟过河,一个人算,一个人做裁判,然后交换,比一比哪一对同桌合作的好,先帮蚂蚁兄弟到河对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