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与热说课稿终极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与热》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物理实验教材 八年级下册第八章第四节的内容。
电与热
背 景 分 析
教 学
课 堂
教 学
教 学




标 分 析
构 分 析
程 分 析
价 分 析
一、背景分析
1、教材作用与地位
在学习串、并联电路规律以及欧姆定律的基础上,把电学研究拓展 到电、热转化,给出焦耳定律,为后续教学奠基。
3、学法指导
自主探究: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思考,自主探究。 合作交流:与同学合作交流,一起实验。
四、教学过程的分析
1、创设情境
2、提出问题
3、猜想假设
4、设计实验
5、进行实验
6、得出结论
7、给出定律
8、回到生活
四、教学过程的分析
1、创设情境 视频引入 引起思考
师生行为: 教师演示课件 学生观察并思考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交流和讨论培养合作学习的态度和意识。
三、课堂结构分析
1、整体设计
2、教法分析 3、学法指导
三、课堂结构分析

1、整体设计
提出问题
生活情境
猜想假设 设计实验
回到生活
给出定律
得出结论
进行实验
三、课堂结构的分析
2、教法分析
实验探究:通过改良实验装置,采用自制教具,将课堂设置为 完整的探究过程。 分组合作交流:指导学生分小组合作参与实验。
教材从生活实际出发,便于学生体会“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 走向生活”的物理价值观。
2、教学的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实验探究影响电流热效应的因素,得出焦耳定律。 难点:运用控制变量法设计探究实验电路,理解焦耳定律中电流通过 导体产生的热与电流的二次方成正比。
一、背景分析
3、演示实验的处理
1、采用混联电路,把电流、电阻两个因素对电热的影响整合 到一个电路中,同时展现,让学生观察到电流对电热的影响比电阻 对电热的影响更显著,从而为突破焦耳定律中电热与电流的二次方 成正比这一难点埋下伏笔。
1、根据自己记录的数据,推测如果继续通电, 一分钟后各烧瓶中煤油的温度是多少?
2、为什么电炉丝能引燃纸片,而电炉导线却不能 引燃纸片?
师生行为:学生讨论,拓展提高。 教师检查、当堂讲解。 设计意图:运用焦耳定律,从物理走向生活。 培养数据分析能力,加深对焦耳定律的认识,增强趣味性。
四、教学过程的分析
1、电炉丝剪掉一半后接入原电路中,在相同时间内放出的 热量与原来相比变大还是变小? 2、为什么要采用高压输电,高压电线比普通导线粗很多? 高温超导体研制成功后,用它做输电线好吗? 3、有同学认为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的热还与电压有关, 为什么焦耳定律中没有电压这一因素对电热的影响呢?
五、教学评价分析
1、教学流程设计遵循教材的内在规律和学生认 知特点 ,体现了实验探究的精神。 2、创新演示实验,采用混联电路,将电阻、电 流两个因素对电热的影响整合到一个电路中, 让学生观察到电流对电热的影响比电阻对电热 的影响更显著,为突破焦耳定律中电热与电流 的平方成正比这一难点埋下伏笔。
2、比较R2、R3两个电阻,可知在通电时间
第1分钟
一定,电阻相同的情况下,通过电流大,产生
的热多。
第2分钟
3、在电阻、电流都不变的情况下,通电时间 越长,产生的热越多。
第3分钟
师生行为:学生观察数据得出结论。 第4分钟
教师点评,引导学生思考。
第5分钟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分析数据的能力 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第5分钟
验探究过程,锻炼合作实
验和观察记录数据的能力。
R2=10Ω 电流____A
R3=10Ω 电流____A
四、教学过程的分析
6、得出结论 分析数据 得出结论
1、通过比较R1、R2两个电阻,可以知道 在电流、通电时间相同的情况电阻越大,产 生的热量越多。
温度 时间
电阻 (电流)
第0分钟
R1=5Ω 电流____A
R2=10Ω 电流____A
R3=10Ω 电流____A
四、教学过程的分析
7、给出定律 学生思考
Q = I²R t
师生行为:教师给出焦耳定律, 介绍焦耳。学生阅读思考。
设计意图:升华实验结论,点 明本节课主旨。通过对焦耳的 介绍,让学生感受科学家追求 真理的执着精神。
四、教学过程的分析
8、回到生活 学生推测 体验乐趣
3、猜想假设 学生讨论 师生交流
设计意图: 对问题进行猜想和假设,是设计实验的先导。
师生行为: 学生思考,提出猜想和假设。 教师概括 “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热的多少” 可能与电 阻、电流和时间有关。
四、教学过程的分析
4、设计实验 学生动手 设计实验
A
A
R1=5Ω R2=10Ω
R3=10Ω
师生行为:学生设计实验
3、能营造平等、民主、活跃的教学氛围,教学 信息能得到及时反馈。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实验设计过程,自觉的运用“控 制变量法”理解实验,设计实验。
四、教学过程的分析
5、进行实验
分组合作 进行实验
温度 时间
电阻 (电流)
R1=5Ω 电流____A
第0分钟
第1分钟
师生行为:教师操作实验
第2分钟
装置,学生分组合作,观
察实验现象并记录数据。
第3分钟
第4分钟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验实
设计意图:让学生注意到电、热转化, 引出“电流的热效应”的概念。
四、教学过程的分析
2、提出问题 引导分析 揭示课题
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的热的 多少跟什么因素有关? 师生行为: 教师演示课件,引导学生观 察,启发学生发现问题,提 出问题。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的分析
2、控制变量法,转换法,对比法三种科学探究方法综合运用。
3、使用电子温度计,强烈刺激学生感官,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 可以让全班同学观察;示数准确,减小读数误差。
二、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技能目标
知道电流的热效应,知道焦耳定律。
2、过程方法目标
通过探究,知道电流的热效应与哪些因素有关. 体会物理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教师巡堂、指导、点评并通过演示课件组合成能符合实
验要求的电路。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实验设计过程,自觉的运用“控 制变量法”理解实验,设计实验。
四、教学过程的分析
4、设计实验 学生动手 设计实验
A1
A2
R1=5Ω R2=10Ω R3=10Ω
师生行为:学生设计实验 教师巡堂、指导、点评并通过演示课件组合成能符合实 验要求的电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