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联考试题附答案福建福州八县一中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2018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联考试题(附答案福建福州八县一中)
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八县(市)一中期末联考
高中一年语文科试卷
命题学校:闽侯一中命题教师:高一集备组审核教师:
高一集备组
考试日期:7月2日完卷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语言基础(24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3分)
A.纺缴(zhuó)半晌(xiǎng)罗绮(qǐ)繁文缛节(rú)B.蹩进(biē)忏悔(qiàn)苇草(wěi)苌弘化碧(cháng)C.挑剔(tī)恓惶(xī)煞尾(shā)揾英雄泪(wèn)D.埋怨(mái)自诩(xǔ)凝噎(yè)冠冕堂皇(miǎn)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A.瞌头暮霭敷衍礼上往来
B.篡夺销魂惊愕咄咄逼人
C.谛听国萃弹劾残羹冷灸
D.萧鼓帷幄撕杀肉袒负荆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他的作品充满诗情画意,形神兼备,洋溢着游子浓浓
的莼鲈之思,读来犹如一曲古老的民歌,那高亢的秦腔
至今仍让人牵肠挂肚。

②欧洲杯决赛场上,随着葡萄牙前锋埃德尔在加时赛第109分钟的一脚劲射破门,整个球场顿时沸腾起来,葡
萄牙球迷热情的欢呼声、叫喊声不绝如缕。

③有人多次为芦山灾区慷慨解囊,倾尽全部积蓄;也有
人声明自己将细大不捐,以抗议某些慈善机构运作缺乏
透明度。

④在参拜靖国神社的问题上,安倍政府不仅不进行深刻
反思,还一意孤行,以邻为壑,不断指责周边国家,为
自己的行为涂脂抹粉。

⑤宁波的驴友在驱车穿越林地时迷失了方向,当时天色
渐晚,路况不清,又难以求田问舍,所以被困在山上了。

⑥我们的领导干部要勤政爱民,廉洁自律,提高自身修养,增强抵御腐败的能力,否则,难免到时像陈希同一
样对簿公堂,落得个身败名裂的下场。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③⑥
D.②④⑤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中央电视台的新节目《国家宝藏》,联合九大国家级
重点博物馆(院)讲述“大国重器”的前世今生,解读中华文化的基因密码。

B.自从《朗读者》开播以来,许多广电名嘴、企业职工、机关干部、退休教师、留学生吟诵社等朗诵爱好者,纷
纷加入文化经典诵读的行列。

C.国务院成立了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具有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金融工作的决策部署,审议金融业改革发展
重大规划等职能。

D.我国成为世界上首个在全国范围内承认网约车合法地位的国家,释放出鼓励创新、兼容并包的监管责任,赢
得了不少喝彩。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今君乃亡赵走燕追亡逐北
B.引赵使者蔺相如乃引其匕首提秦王
C.乃还,须发尽白不知东方之既白
D.施关发机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6.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吾得兄事之②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③屈节辱命④舍相
如广成传舍⑤空以身膏草野⑥外连衡而斗诸侯⑦羝乳乃
得归⑧晋军函陵⑨且庸人尚羞之⑩妙尽璇机之正
A.①/②/③⑤⑥⑨/④⑦⑧/⑩B.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⑨/⑩
C.①/②⑤/③④⑥/⑦⑧⑩/⑨
D.①/②/③⑤⑥/④⑦⑧/
⑨/⑩
7.下列语句句式归类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②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③
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④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⑤何以汝为见⑥皆为陛下所成
就⑦拜送书于廷⑧非汉所望也⑨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
乎⑩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A.①⑤/②/③⑥⑨/④⑦/⑧⑩
B.①⑤⑧/②/③⑥/④⑦⑨/⑩
C.①⑤/②/③⑥/④⑦/⑧⑨⑩
D.①⑤⑧/②/③⑨/④⑥⑦/⑩
8.下列各句中的文化常识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
A.《窦娥冤》中“春榜动,选场开”,唐宋考进士都在春季,后世称进士考试为春榜。

经考试合格录取成为进士,殿试时的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称号,即状元、榜眼、探花。

B.古代官职调动中“迁”,一般指升官,如“稍迁至栘
中厩监”;“徙”,改任官职,特定语境下可表升职,
如“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出”,京官外放,如“永和初,出为河间相”。

C.《张衡传》中“通五经,贯六艺”,“六艺”中国古代儒家要求学生掌握的六种基本才能,包括礼、乐、射、御、书、数。

礼即礼节,乐即音乐,射即射骑技术,御
即驾驭马车的技术,书为书法,数为算数。

D.《苏武传》中“故使陵来说足下”,“陵”是自称,“足下”是谦称。

古人一般不直呼姓名,只在以下情况
下称姓名:自称、平辈之间、长辈称晚辈,作传介绍,
对厌恶轻视的人。

二、古诗文阅读(40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陵字少卿,少为侍中建章监。

善骑射,爱人,谦让下士,甚得名誉。

武帝以为有广之风,使将八百骑,深入匈奴
二千余里。

还,拜为骑都尉,将勇敢五千人,教射酒泉、张掖①以备胡。

天汉二年,贰师②将三万骑出酒泉,击右贤王于天山。

召陵,欲使为贰师将辎重③。

陵叩头自请曰:“臣所将
屯边者,皆荆楚勇士奇材剑客也,力扼虎,射命中,愿
得自当一队,到兰干山南以分单于兵。

”上曰:“吾发
军多,毋骑予女。

”陵对:“无所事骑,臣愿以少击众,步兵五千人涉单于庭。

”上壮而许之。

诏陵:“至东浚
稽山南龙勒水上,徘徊观虏,即亡所见,从浞野侯赵破
奴故道抵受降城④休士,因骑置以闻。


陵于是将其步卒五千人出居延,至浚稽山止营,与单于
相直,骑可三万围陵军。

军居两山间陵引士出营外为陈
令曰闻鼓声而纵闻金声而止虏见汉军少直前就营。

陵搏
战攻之,千弩俱发,应弦而倒。

虏还走上山,汉军追击,杀数千人。

单于大惊,召左右地兵八万余骑攻陵。

陵且
战且引,南行数日,抵山谷中。

连战,士卒中矢伤,三
创者载辇,两创者将车,一创者持兵战。

陵曰:“吾士
气少衰而鼓不起者,何也?军中岂有女子乎?”始军出时,关东群盗妻子徙边者随军为卒妻妇,大匿车中。

陵搜得,皆剑斩之。

明日复战,斩首三千余级。

单于使其子将骑
击陵,陵军步斗树木间,复杀数千人,因发连弩射单于,单于下走。

陵军战一日数十合,复杀虏二千余人。

虏不利,欲去。

会陵军候管敢为校尉所辱,亡降匈奴,具言
陵军无后救,矢且尽。

单于大喜,四面射,矢如雨下。

汉军南行,一日五十万矢皆尽,即弃车去。

抵山入峡谷。

单于遮其后,乘隅下垒石,士卒多死,不得行。

昏后,
陵便衣独步出营,止左右:“毋随我,丈夫一取单于耳!”良久,陵还,大息曰:“兵败,死矣!”军吏或曰:“将军威震匈奴,天命不遂,后求道径还归,如浞野侯为虏
所得,后亡还,天子客遇之,况于将军乎!”陵曰:“公止!吾不死,非壮士也。

”于是尽斩旌旗,及珍宝埋地中,陵叹曰:“复得数十矢,足以脱矣。

今无兵复战,天明
坐受缚矣!”夜半时,陵与韩延年俱上马,壮士从者十余人。

虏骑数千追之,韩延年战死。

陵曰:无面目报陛下!遂降。

军人分散,脱至塞者四百余人。

单于壮陵,以女妻之,立为右校王,卫律为丁灵王,皆
贵用事。

卫律者,父本长水胡人,律生长汉,善协律都
尉李延年,延年荐言律使匈奴。

使还,会延年家收,律
惧并诛,亡还降匈奴。

匈奴爱之,常在单于左右。

陵居外,有大事,乃入议。

陵在匈奴二十余年,元平元年病死。

(选自《汉书李陵传》,有删改)
【注】①酒泉、张掖:地名。

②贰师:即贰师将军李广利,武帝所宠爱的李夫人的哥哥,武帝遣其伐大宛,因大宛
境内有贰师城,故号为贰师将军。

无功而还。

后因其兄
李延年犯罪被诛,害怕连坐而降匈奴。

③辎(zī)重:粮草。

④受降城:为接受匈奴左大都尉投降而筑的一座城
池,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境内。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使将八百骑,深入匈奴二千余里将:将士
B.上壮而许之壮:认为……强盛
C.徘徊观虏,即亡所见亡:通“无”,没有
D.关东群盗妻子徙边者随军为卒妻妇妻子:妻子女儿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文字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军居两山间/陵引士出营外/为陈令/曰/闻鼓声而纵/闻金声而止虏/见汉军少/直前就营。

B.军居两山间/陵引士出营外为陈/令曰/闻鼓声而纵/闻金声而止虏/见汉军少直前/就营。

C.军居两山间/陵引士出营外为陈/令曰/闻鼓声而纵/闻金声而止/虏见汉军少/直前就营。

D.军居两山间/陵引士出营外为陈令/曰/闻鼓声而纵/闻金声而止/虏见汉军少直前/就营。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陵年青时曾得到皇帝赏识,接受重任,深入匈奴二千余里。

皇帝下诏李陵到龙勒水后,立即查看敌情,如
果没有发现敌情,就到受降城休整士兵,并置马把情况报告朝廷。

B.李陵希望自己能独当一面,为国效力。

当汉武帝要给他增派军队时,他却提出只要率领五千步兵出征,想以少胜多牵制单于的兵力,汉武帝答应了他的请求。

C.李陵军队死伤惨重,没有武器和匈奴继续作战,李陵在夜里率众突围,韩延年战死,李陵被迫投降,他的部下逃回塞内的仅有四百多人。

D.李陵和卫律都投降了匈奴,分别被封为右校王、丁灵王,成了掌权的贵族。

卫律深受单于的宠爱,侍奉单于左右。

李陵住在外面,遇到大事才召入计议。

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以及课内文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拜为骑都尉,将勇敢五千人,教射酒泉、张掖以备胡。

(3分)
(2)会陵军候管敢为校尉所辱,亡降匈奴,具言陵军无后救。

(3分)
(3)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2分)
(4)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2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1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

念奴娇登建康①赏心亭,呈史留守致道②
辛弃疾
我来吊古,上危楼,赢得闲愁千斛。

虎踞龙蟠何处是?
只有兴亡满目。

柳外斜阳,水边归鸟,陇上吹乔木。


帆西去,一声谁喷霜竹?
却忆安石③风流,东山岁晚,泪落哀筝曲。

儿辈功名都
付与,长日惟消棋局。

宝镜④难寻,碧云将暮,谁劝杯
中绿?江头风怒,朝来波浪翻屋。

【注】①建康:今南京,曾为六朝国都。

②史正志,字致道,时知建康府兼建康行宫留守。

③安石:即谢安,字
安石,早寓居会稽,晋孝武帝时任宰相,“淝水之战”
大败前秦苻坚,晚年位高遭忌被疏。

④宝镜,唐李濬《松窗杂录》载秦淮河有渔人网得宝镜,能照见五脏六腑,渔人大惊,失手宝镜落水,后遂不能再得。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开头三句,开门见山,直接点明主题。

词人登上高楼,触景生情,引起无限感慨。

“闲愁千斛”是形容愁苦极多,所谓“闲愁”是作者故作轻松之笔。

B.四、五两句,采用反问的方式,把“吊古伤今”落到实处,在问答中勾画出大声疾呼、痛苦欲绝、义愤填膺
的词人形象。

“兴亡满目”,“兴亡”是偏义词,侧重
于“亡”字。

C.“宝镜”三句,笔锋又从现实转到历史,词人用寻觅不到“宝镜”、天色将晚、无人劝酒,暗喻壮志忠心不
为人知、知音难觅的苦闷。

D.最后两句,写词人眺望江面,看到狂风怒号,预感到风势将会愈来愈大,可能明朝长江卷起的巨浪,会把岸
上的房屋推翻。

用长江风浪险恶,暗指南宋的危局。

E.“吊古”之作,大都借以抒发感慨或鸣不平。

辛弃疾
这首吊古伤今的词作,写得尤为成功,感人至深。

写景时,感情色彩极其浓郁;抒情时,笔调极为深沉悲凉。

(2)词的上片主要抒发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答:
(三)名篇名句默写(10分)
1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四个字写出了周瑜的儒将风度,“”六个字就再现了一场历史性的大战。

(2)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回顾了元嘉年间的那次北伐,宋文帝刘义隆希望能够“”,但由
于行事草率,最终却“”。

(3)《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杜甫舍己为人,至死
不悔的决心的两句是:,

(4),怎敌他、晚来风急!(李清照《声声慢》)(5)浊酒一杯家万里,。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6),铜雀春深锁二乔。

(杜牧《赤壁》)
(7)报君黄金台上意,。

(李贺《雁门太守行》)三、现代文阅读(15分)
1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暮鼓
铁凝
日落之后,天黑以前,她要出去走路。

一天的时光里,她尤其喜欢这个段落。

日落之后,天黑以前,是黄昏。

她穿上薄绒衣和哈伦裤,换上走路的鞋,出了家门。

她有些自嘲地暗想,她要保持整体的青春感。

至于下巴的松懈或者鼻梁旁边的几粒雀斑,其实无碍大局。

当一个六十岁的女人敢于穿着质地柔软、裤角裹腿、裤裆却突然肥坠以模糊臀部的哈伦裤出行时,谁还会注意她脸上的雀斑呢?……有一天,她的刚会说话的小孙女大声叫了她“奶奶”!她勉强笑着答应着,心中却是一惊:难道她真的成了奶奶?“奶奶”这个词让她觉得,如果不是她的孙女残忍,那只能是时光残忍。

时间如刀。

她走上柿子林边的这条小马路时,发现马路对面,一个
老者几乎正和她齐头并进。

老者拖着一把平头铁锨,铁
锨和柏油路面摩擦出刺拉、刺拉的让人起鸡皮疙瘩的噪音。

他为什么不把铁锨扛在肩上呢?她心里有点抱怨,
由不得偏过脸扫了一眼老者——这老头!她心说。

路灯及时地亮起来,在她斜后方的老头停住脚,从衣兜
里摸出一包烟和火柴,仿佛是路灯提醒了他的抽烟。


将铁锨把儿夹在胳肢窝底下,腾出手点着一支烟,狠狠
吸了一大口。

借着路灯和老头点烟的那一忽儿光亮,她
看见老头的齐耳短发是灰白色的中分缝,皱纹深刻的没
有表情的脸木刻一般。

他咳着喘着向路边半人高的冬青
树丛里吐着痰,确切地说,是向那树丛吼着痰,费力地
把喉咙深处的痰给吼出来。

那吼是疙疙瘩瘩低沉、粗砺
的吼,犹如老旧的轮胎隆隆碾轧着碎石。

她闻见一股子花椒油炝锅的白菜汤味儿,球馆工地正在
开饭。

她看见一个体型壮实的工人正朝她和老头这边张望,望了一阵,就扑着身子快步朝他们走来。

当他和他
们相距两三米的时候,她看出这是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

只听他急切地高喊起来:“妈!妈!”他喊着“妈”说,快点儿!菜汤都凉了!
她下意识地扭头向后看,路上没有别人。

他是在喊她吗?
他错把她当成了自己的妈?或者她竟然很像这位施工队
成员的妈?
这个端着空饭盆的年轻工人,就见他很确定地走到老头
跟前,从他手里接过铁锨,又叫了一声“妈”,他催促
说快点儿!菜汤都凉了!“老头”低声嘟囔了一句什么,不急不火的,由着儿子接过了铁锨。

她从年轻人浓重的中原口音里,听出焦急和惦记。

他的
头发落满了白灰和水泥粉末,接近了老头——不,应该
是他的妈那齐耳乱发的颜色。

那么,他没有把身穿哈伦裤的她错认成自己的妈,他是
在管那老头叫“妈”;那么,她一路以为的老头并不是
个老头,而是个老太太,是——妈。

年轻人扛着铁锨在前,引着他的妈往一盏路灯下走,那
儿停着一辆为工地送饭的“三马子”,车上有一笸箩馒
头和一只一抱粗的不锈钢汤桶,白菜汤味儿就从这桶里
漾出。

母子二人舀了菜汤,每人又各拿两个大白馒头,
躲开路灯和路灯下的“三马子”,找个暗处,先把汤盆
放在地上,两人就并排站在路边吃起晚饭。

她佯装在近处溜达,观察着从容、安静地嚼着馒头的这
对母子,怎么看也更像是一对父子。

路边的年轻人很快
就把饭吃完,从地上端起妈那份菜汤递到她手上。

妈吃
完馒头喝完汤,拍打拍打双手,在裤子两侧蹭蹭,从肥
大中山式上衣的肥大口袋里掏出两只壮硕的胡萝卜,递
给儿子一只,另一只留给自己,好比是饭后的奖赏。

她看见儿子拿着萝卜,和妈稍做争执,要把自己手中那
个大些的塞给妈,换回妈手里那个小一点的。

妈伸出举
着萝卜的手挡了挡儿子,便抢先咬下一大口,很响地嚼
起来。

儿子也就咬着手中那大些的萝卜,很响地嚼起来。

在路灯照不到的暗处,那两根在他们手中晃动的胡萝卜
格外显出小火把似的新鲜光亮,和一股脆生生的精神劲儿,让她想起在她的少年时代,夜晚的交通警察手中那
发着荧光的指挥棒。

会所传来一阵鼓声,是某个庆典或者某场欢宴开始了。

会所的承包商早年是太行山区农民鼓队的鼓手,村里的
喜事,镇上县上的赛事都少不了那鼓队。

如今他将一面
一人高的牛皮大鼓引进美优墅会所金碧辉煌的大堂,屏
风似地竖在一侧,让擂鼓成为一些仪式的开场白,让仪
式中身份最高的人手持鼓槌击鼓,如同证券交易所开市
的鸣锣。

她对会所的鼓声并不陌生,她和家人都在会所举办或者
参加过这种仪式。

虽然,和旷野的鼓声相比,圈进会所
的鼓声有点喑哑,有点憋闷,好比被黑布蒙住了嘴脸的
人的呐喊。

但鼓声响起,还是能引人驻足的。

她望望那
路边的母子,他们仍然站在黑暗中专注地嚼着胡萝卜。

她迎着鼓声往回家的路上走,尽可能不把自己的心绪形
容成无聊的踏实。

也许鼓声早已停止,她听见的是自己
的心跳。

世间的声响里,只有鼓声才能让她感觉到自己
的心在跳。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将画面定格在大城市里的一个富人住宅区,叙写一个都市暮年女人傍晚行走的故事,以独特的视角去捕
捉都市老龄女性心灵深处的惶惑,以及她内心的焦虑压抑。

B.小说中年轻人喊“妈”的情节布局巧妙,既丰富了打工母亲的人物形象,侧面展现了外来农民工生存的艰辛,也推动了情节发展,而且前后的反差造成很强的戏剧性
效果。

C.小说中“她”是都市有钱有闲的暮年女性形象,与从农村走进大城市在建筑工地打工的老年女农民工形成对比,“她”因“观察”打工母子而起了一种作为都市人
的优越感。

D.小说于朴素平实、简约凝练的叙事语言中,呈现平凡无华的小人物和日常生活场
景,散发着生活的味道,传递出宝贵的精神,流淌着对希望的呼唤,富有艺术魅力。

(2)小说中划波浪线的文字所描写的母子吃胡萝卜情景,作者运用了动作、景物细节描写,请分别简析这些细节描写对塑造人物和表现主题的作用。

(6分)
答:
(3)结尾三段写到暮色中的鼓声,请结合作品谈谈作者这样安排的用意有哪些?(6分)
答:
四、语言运用题(11分)
16.下面是为祝贺新店开张所送的贺联,不得体的一副是()(3分)
A.松涛烹雪醒诗梦,竹院浮烟荡俗坐。

(贺茶室开业)
B.顺理成章堆云卷雾皆如意;得心应手截短留长皆合时(贺裁缝店开业)
C.一剪芬芳,平添几许诗情画意;数枝淡雅,胜过千丛国色天香。

(贺花店开业)
D.一步登天,万紫千红辞旧岁;八仙过海,五光十色贺新年。

(贺烟花爆竹店开业)
17.人们习惯从正面看问题,容易形成思维定势。

其实事物都有两面性,既有一般的常规属性,也有一些特殊属性。

客观事物的两面性为逆向思维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请参照示例的方式,对下面两句名言进行反驳。

要求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50字。

(4分)
示例: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

反驳:如果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那么士兵都想着去当元帅而谁来当士兵?
(1)人多力量大。

反驳:
(2)生活中最有用的东西就是自己的经验。

——司各特反驳:
18.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4分)
电视广告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表现形式,带来的传播效果是不同的。

所以,在进行电视环保公益广告创作过程中,①。

例如青少年对于明星有一种非理性的崇拜,所以近年来选择明星代言的电视环保公益广告都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应,特别是得到了青少年的喜爱。

利用名人效应做电视环保公益广告,②
,同时也增强了青少年对广告的认同感和关注度。

五、作文(60分)
19.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6月7日,有网友爆料称,深圳一交警暴雨中送高考生赶赴考场并提供雨衣,可考生衣服还是湿了,反被家长投诉。

另外有一置顶留言说:“深圳交警在彻查此事,准备辞退该名铁骑队员”。

6月8日一早,深圳交警官方微博回应:“查清了!要隆重表扬!”“暴雨天护送考生反被投诉”的消息引发关注,被网友称为高考版“农夫与蛇”。

请你以考生晋的名义给投诉交警的那位家长或深圳那位交警或深圳交警官方写一封信,跟他们说说你的想法,并加以阐述。

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统一以“考生晋”为写信人,不得泄密个人信息。

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八县(市)一中期末联考
高一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1.(3分)C【解析】A.晌(shǎng),缛(rù);B.蹩(bié),忏(chàn);D.埋(mán),噎(yē)。

2.(3分)B【解析】A.“瞌”应为“磕”,“上”应为“尚”;C.“萃”应为“粹”,“灸”应为“炙”;
D.“萧”应为“箫”,“撕”应为“厮”。

3.(3分)B【解析】莼鲈之思:比喻怀念故乡的心情。

符合语境。

不绝如缕:形容局势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

与前文“球场顿时沸腾,欢呼声叫喊声”矛盾。

细大不捐:小的大的都不抛弃。

形容所有东西兼收并蓄。

常指
收罗的东西多,毫无遗漏。

也形容包罗一切,没有选择。

捐,非捐献,实为舍弃。

望文生义。

以邻为壑:拿邻国
当做大水坑,把本国的洪水排泄到那里去。

比喻只图自
己一方的利益,把困难或祸害转嫁给别人。

符合语境。

求田问舍:指只知道置产业,谋求个人私利,比喻没有
远大的志向。

望文生义。

对簿公堂:在法庭上受审问。

簿:文状、起诉书之类;对簿:受审问;公堂:旧指官
吏审理案件的地方。

运用正确。

4.(3分)A【解析】B.不合逻辑。

“留学生吟诵社”不
属于“朗诵爱好者”;“许多”和“等”出现了语意重复。

C.成分残缺。

“具有”前可加“该机构”,或把
“国务院成立了”的“了”改为“的”。

D.搭配不当。

第一,“释放”不能搭配“责任”,应该改为“释放……的信号”。

“释放出鼓励创新的信号,明确‘兼
容并包’的监管责任”;第二,最好在释放前明确同位语:此举。

5.(3分)C【解析】A.动词,逃跑;名词,逃跑的士兵。

B.动词,延请;动词,拿起。

C.动词,变白、变亮。

D.
动词,拨动;动词,打开。

6.(3分)D【解析】①名作状,②形作动,③⑤⑥使动
用法,④⑦⑧名作动,⑨意动用法,⑩形作名。

7.(3分)A【解析】①⑤宾语前置句②定语后置句③⑥⑨被动句④⑦状语后置句⑧⑩判断句)
8.(3分)D【解析】“足下”,是敬辞,不是谦称。

9.(3分)A【解析】“将”,率领。

10.(3分)C【解析】军队居于两山之间,李陵领兵冲出营垒摆开队伍,下令:“听到击鼓声就进攻,听到鸣金
就收兵。

”匈奴见汉军人少,径直向前扑向汉军营垒。

11.(3分)B【解析】汉武帝并没有要给他增派军队。

12.(10分)(1)(3分)授予他骑都尉的官职(被授为骑都尉),带领五千精兵,在酒泉、张掖教习箭术来防卫匈奴。

(“拜”,授予官职;“勇敢”,形作名,精兵(或勇敢之士)1分;大意1分。


(2)(3分)恰逢李陵军中的军候管敢被校尉凌辱,逃
出投降了匈奴,详细地说出李陵的军队没有后援。

(“为……所”,被动句,1分;“具”,详细地,1分;大意1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