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跆拳道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跆拳道教案
第一篇:第二章跆拳道教案
第二章跆拳道技术
内容提要:
l 跆拳道品势(太极一章)
l 跆拳道的使用部位、基本步型和防御受型。

使用部位包括,拳、掌、贯手、手臂、肘、膝和脚;基本步型有,并立步、开立步、马步、弓步、三七步、虚步、屈立步和交叉步;基本防御手型有,防上段(上挡)、防中段(中挡)和防下段(下挡)。

l 跆拳道基本技术。

包括允许的技术和攻击的部位、实战姿势、步法、主要进攻技术、基本防守技术、基本防守反击技术、基迎击技术、假动作技术和组合技术。

第一节跆拳道使用部位、基本步型和防御手型
使用部位、基本手型和防御手型,主要是用在跆拳道品势练习中。

因竞技跆拳道比赛的规则限制,所以很多使用部位、手型,在对抗比赛中是不能使用的。

一、使用部位:跆拳道使用部位有,拳、掌、贯手、手臂、肘、膝和脚。

(一)拳:根据握法和使用部位的不同,拳基本可分为正拳、反拳和平拳。

1.正拳:先将拇指以外的四指伸直并拢,然后四指向内折叠弯曲,拇指弯曲贴于食指和中指的第二指节上,握拳完成。

使用部位是食指和中指的第三指节。

2.反拳:反拳的握法与正拳相同。

使用部位是食指和中指关节根部的突出部分。

3.锤拳:锤拳的握法与正拳相同。

使用部位是小指同侧拳的肌肉部位。

4.平拳:先将拇指以外的四指伸直并拢,然后四指向内折叠弯曲,四指尖紧贴于指根处,拇指弯曲紧贴于食指一侧。

使用部位主要为中指第二指关节,食指和无名指为辅助。

5.中指拳:先握好正拳,然后突出中指。

使用部位为食指突出部位。

(二)掌
1.手刀:将拇指以外的四指伸直,中指稍微弯曲,拇指弯曲紧贴食指。

使用部位小指一侧掌外沿。

2.背刀:握法与手刀基本相同,但是,拇指尽量向小指出弯曲。

使用部位是食指一侧。

3.底掌:握法与手刀基本相同,手掌微向后仰。

使用部位是手掌底部。

4.熊掌:握法基本与手刀相同,拇指尽量打开。

使用部位是虎口。

(三)贯手
1.四指贯手:握法与手刀基本相同,但拇指更紧贴内侧,中指微微弯曲,使食指、中指和无名指尽量长度相同。

使用部位是食指、中指和无名指的前端。

2.一指贯手:伸直食指,其它手指弯曲握紧。

使用部位是食指指端。

3.二指贯手:拇指、无名指和小指弯曲握紧,将食指和中指分开伸直。

使用部位是食指和中指指端。

(四)手臂:使用部位为手臂的内外侧和整个腕部。

主要用于防守。

(五)、肘:手臂折叠,突出肘部。

使用部位是肘尖部。

主要用于近距离攻击。

(六)、膝:大小腿折叠,突出膝部。

使用部位是膝部。

主要用于近距离攻击。

(七)、脚
1.脚尖:脚五趾上勾,脚碗伸直。

使用脚趾前下部攻击。

2.脚背:使用部位为脚的正面部位。

主要用于前踢、横踢、旋风踢和双飞踢等。

3.脚底:使用部位是脚底中前部位。

主要用于下踢和后旋踢等。

4.脚刀:使用部位是脚外沿。

主要用于侧踢等腿法。

5.脚跟:使用部位为脚跟部。

主要用于后踢等腿法。

二、跆拳道基本步型跆拳道基本步型有,并立步、开立步、马步、弓步、三七步、虚步、屈立步和交叉步。

(一)并立步:身体自然直立,两脚并拢,两手握拳(或自然伸直)置于身体两侧。

(二)开立步:身体自然直立,两脚分开,距离与肩同宽,双脚外展22.5。

角,两臂自然下垂,双手握拳(或自然伸直)置于身体两侧。

(三)马步:两脚分开,距离略大于肩,双脚平行,挺胸收臀,膝关节微屈,身体重心落在两腿中央。

(四)弓步:前后脚开立,距离大于自己两个肩的距离,身体正向前方,前脚正对前方,前腿膝关节弯曲,膝关节投影不过踝关节,后腿伸直,后脚外展45。

角,前后脚不能在同一条线上,后脚内侧和前脚内侧大约有一拳到两拳的距离,挺胸抬头,重心在两腿之间。

(五)三七步:又称半马步,在马步站立方法的基础上,身体向外侧旋转45。

角,前脚正对前方,后脚和前脚垂直成,70%身体重心落在后脚,挺胸抬头。

(六)虚步:两脚间距离约同于肩,后腿稍微弯曲,后脚外展90。

角,前腿弯曲,脚尖点地,脚跟提起,两个膝关节稍微里扣,身体重心完全落在后脚上,挺胸抬头。

(七)屈立步:身体直立,正对前方,两脚前后站立,前后脚之间的距离约半个肩的距离,前脚正对前方,后脚外展45。

角,大部分身体重心落在后脚。

(八)交叉步:两腿稍微弯曲交叉站立,后脚脚跟提起。

三、跆拳道基本防御手型:跆拳道基本防御手型有,防上段(上挡)、防中段(中挡)和防下段(下挡)。

(一)防上段(上挡):
上段防御的方法,大多数采用一手握拳自腰间旋转举向额部前方,使拳背向自己颜面。

置于额部中央前方,手腕距额部约一拳距离(图27-1-29),肘关节角度越100角,用手腕外侧防守自上而下的攻击。

(二)防中段(中挡)
1.手臂(或手腕)防:一手握拳从外侧向内侧或从内侧向外侧格挡至胸前,肘关节约成90。

角,拳心正对自己或背向自己,用手腕和前臂的内侧或外侧防守对中段部位的攻击。

2.手刀防:手握成手刀,于胸前自内侧向外侧截击来自对方的进
攻。

(三)防下段(下挡)
1.手臂(或手腕)防:一手握拳,自腰间先举至对侧肩部,然后下挡至腹部前方或侧方,拳心向里,手腕正对腹部中央或腹部侧方,用手腕外侧防守对下段的攻击。

2.十字防:两手握拳,自腰间十字交叉,截击至自己的腹部下方,防守对下段的攻击。

第二节跆拳道品势
跆拳道品势,也就是跆拳道的套路,它将跆拳道的基本功、基本进攻技术、基本防守技术等编排在一起,是跆拳道修习者必须练习和掌握的,也是升级、升段必须考试的内容。

跆拳道品势有太极(一至八章八个套路)、高丽、金刚、太白、平原、十进、地跆、天拳、汉水和一如等套路。

现只介绍太极一章。

太极八个套路,是十级至一级跆拳道修习者练习和应该掌握的品势。

太极源于我国《周易》,太有至的意思;极有极限之义, 就是至于极限, 无有相匹之意。

既包括了至极之理,也包括了至大至小的时空极限。

放之则弥六合,卷之退藏于心,可以大于任意量而不能超越圆周和空间,也可以小于任意量而不等于零或无。

太极包含了天地万物的共通规律在内。

太极生八卦,八卦为乾、兑、离、震、巽、坎、艮、坤,乾为天,坤为地,震为雷,巽为风,艮为山,兑为泽,坎为水,离为火。

太极品势就是运用太极学说而组成了动作套路。

太极的八个套路的演练路线和动作风格都是根据八卦演变而来的。

太极一章至太极八章(略)
第三节跆拳道基本技术
此部分主要介绍的是跆拳道比赛中使用的技术。

一、允许的技术和攻击的部位
(一)允许的技术
1.拳的技术:使用拳的技术须紧握拳,使用正面的食指和中指部分击打。

2.脚的技术:使用脚的技术须用踝关节以下脚的部位击打。

(二)允许攻击的部位
1.躯干:可用拳或脚的技术攻击攻击躯干被护具包裹的部分,但背部没有被护具保护的部位禁止攻击。

2.面部:从两耳向前的头颈的前部,只允许用脚的技术攻击。

二、跆拳道实战姿势:跆拳道的实战姿势,是即有利于进攻又有利于防守的最佳实战姿势。

左脚在前称左势,右脚在前称右势。

本教材均以左势为例。

具体做法,两脚前后站立,距离略宽于肩,前脚尖内扣45。

角,后脚跟稍微抬起,后脚与前脚内侧约有一拳距离,膝关节微屈,重心落在两腿中央;上身自然直立45。

角斜向侧前方,双手握拳,拳心相对,两臂弯曲置于胸前;头部直立向前,目视前方。

·
正:身体自然,肌肉放松;两膝关节松而不懈,富有弹性;心无杂念。

·
误:肌肉僵硬,全身紧张;重心偏前或偏后,不利于启动;膝关节不弯曲,缺乏弹性。

与对手相关的站立,有开式站立和闭式站立。

开式站立指,左势对右势,右势对左势(图27-2-2);闭式站立指,左势对左势,右势对右势。

三、跆拳道步法
步法是根据对方的姿势、位置、距离变化,为摆脱对方的攻击范围,进行反击,或将对方逼进攻击范围,对其进行有效的攻击而采用的脚步移动方法。

可分为前进步、后退步、上步、撤步、侧移步、弧形步、组合步等。

(一)前进步
根据比赛场上攻防转换的实际需要,前进步有三种,前后脚同时向前移动;前脚先向前移动一小步的同时,后脚立即向前跟进一小步,还原成实战姿势;后脚先向前移动一小步的同时,前脚立即向前移动一小步,还原成实战姿势。

(二)后退步
根据赛场上攻防转换的实际需要,后退步有三种,前后脚同时向后移动;后脚先向后移动一小步的同时,前脚立即向后移动一小步,还原成实战姿势;前脚先向后移动一小步的同时,后脚立即向后移动一小步,还原成实战姿势。

(三)上步
根据赛场上攻防转换的实际需要,上步的具体做法是,以前脚掌为轴,后脚迅速向前上一步,由左势实战姿势立即变成右势实战姿势。

(四)撤步
根据赛场上攻防转换的实际需要,撤步的具体做法是,以后脚掌为轴,前脚迅速向后撤一步,由左势实战姿势立即变成右势实战姿势。

(五)侧移步
根据赛场上攻防转换的实际需要,侧移步有左移步和右移步二种。

左移步具体做法是,前脚先向左水平移动一小步,后脚再立即向左水平移动一小步,迅速还原成实战姿势;右移步具体做法是,后脚先向右水平移动一小步,前脚再立即向右水平移动一小步,迅速还原成实战姿势。

(六)弧形步
根据赛场上攻防转换的实际需要,弧形步有左环绕步和右环绕步。

左环绕步具体做法是,以前脚掌为轴,身体向左旋转90。

角,后脚迅速随身体移动到实战姿势;右环绕步具体做法是,身体向右旋转90。

角,后脚迅速随身体移动到实战姿势。

(七)组合步
根据赛场上攻防转换的实际需要,以战胜对手为目的的,把各种基本步法有针对性地相互组合。

四、跆拳道主要进攻技术
跆拳道主要进攻技术,是跆拳道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前踢、侧踢、横踢(抡踢)、下踢(劈腿)、后踢、推踢、后旋踢、钩踢(摆踢)、拳击打和跳踢等。

(一)前踢
身体处于实战姿势,目视攻击目标;后腿屈膝提起,送髋、顶髋,
小腿快速向前踢出并迅速放松弹回,脚落下,还原成实战姿势,用前脚掌或脚背攻击目标。

·
正:膝关节夹紧,小腿放松、有弹性;髋往前送,小腿回收与前踢的速度一样快。

·
误:直腿踢,小腿与大腿不折叠,膝关节不夹紧,转髋。

(二)侧踢
身体处于实战姿势,目视攻击目标,后腿屈膝提起;支撑脚以脚掌为轴外旋180。

角,躯干同时扭转,后脚快速向前方直线踢出,此时头、躯干和攻击腿在一个平面内,用脚跟或脚刀攻击目标。

(此技术示范为右势实战姿势站立)
·
正:提膝时,大小腿、膝关节夹紧;头、躯干和攻击腿在一个平面内;直线踢出、直线收回。

·
误:大小腿折叠不够;头、躯干和攻击腿不成直线,伸展不够;缺乏弹性,不收腿。

(三)横踢(也称“抡踢”)
身体处于实战姿势,目视攻击目标,后腿屈膝提起,支撑脚以脚掌为轴外旋180。

角,躯干同时扭转,将小腿快速向前踢出,击打目标后迅速放松,收回小腿,用脚背攻击目标。

·
正:膝关节夹紧,向前提膝,尽量走直线;支撑脚外旋180。

角;髋关节往前顺,身体与大小腿成直线;击打的力点在正脚背;踝关节放松,击打的感觉:“面团、鞭梢”。

·
误:提膝时,膝关节不夹紧,大小腿折叠不够;外摆的弧形太大;身体后仰,重心在后,踝关节不放松,脚内侧击打。

(四)下踢(也称劈腿)身体处于实战姿势,目视攻击目标,后腿屈膝提起,后腿尽最大限度上举至头部上方,放松下落,用脚跟或
脚掌攻击目标。

·
正:腿尽量往高、往后举,重心往高起;脚放松向前落;落地有控制;起腿要快速、果断;踝关节放松。

·
误:起腿不够高,不够充分,重心不往高起;踝关节紧张,向下太用力;重心控制不好,腿落地太重;上身后仰,应随重心一起前移,保持直立。

(五)后踢
身体处于实战姿势,目视攻击目标,前脚以脚掌为轴内旋180。

角,上身同时向后旋转,后腿屈膝提起,快速将腿直线踢出,用脚跟攻击目标。

(此技术示范为右势实战姿势站立)
·
正:提膝时,大小腿尽量折叠;转身、提膝、踢腿,同时、一次性完成,不能停顿;髋关节内扣;击打目标在正前方稍右。

·
误:大小腿不折叠,直腿上撩;转身、踢腿有停顿;旋转发力(应为直线发力)。

(六)推踢
体处于实战姿势,目视攻击目标,后踢屈膝提起,重心前移,向前方直线踢出,用脚跟或脚掌攻击目标。

·
正:提膝后尽量收紧;重心向前移;踢腿的时候路线水平向前、送髋。

·
误:收腿不紧,直腿起;身体后仰,重心在后;踢腿路线不是水平向前。

(七)后旋踢。

身体处于实战姿势,目视攻击目标,以前脚掌为轴,身体向后旋转360角;同时,后腿屈膝提起,利用旋转力向目标快速踢出,用
脚跟或脚掌攻击目标。

·
正:转身、提膝、旋转、踢腿连贯,一气呵成,没有停顿;击打点应在正前方,呈水平弧线;屈膝起腿的旋转速度要快;重心在原地旋转360度。

·
误:提膝、转身、踢腿中有停顿,二次发力;踢腿太早,最高点不在正前方;上身后仰、偏左或偏右,失去平衡。

(八)钩踢(也称“摆踢”)
身体处于实战姿势,目视攻击目标,前脚以脚掌为轴外旋180度,后腿屈膝提起,由里向外划弧踢向目标,用脚跟或脚掌攻击目标。

·
正:击打点在正前方,呈水平弧线。

·
误:小腿发力,击打点不在正前方、不呈水平弧线;身体后仰。

(九)拳击打
1.后拳击打
身体处于实战姿势,目视攻击目标,后脚(右脚)蹬地身体向左旋转,后拳(右拳)以正拳向前击出,力达拳面,左臂下落防下段。

2.前拳击打
身体处于实战姿势,目视攻击目标,后脚(右脚)蹬地身体右转,前拳(左拳以正拳向前击出,力达拳面,右臂下落防下段。

·
正:充分利用身体的协调能力;击打的一瞬间,肩、肘、腕、指各关节紧张用力。

·
误:只用手臂的力量去击打。

(十)跳踢
将身体跳起在空中,踢出各种腿法的技术。

有旋风踢、双飞踢,跳前踢、跳横踢、跳后踢、跳下踢、跳后旋踢等。

下面只介绍最常用的旋风踢和双飞。

1.旋风踢
身体处于实战姿势,目视攻击目标,以前脚掌(左脚)为轴,身体向右旋转360度,后脚(右脚)向前撤步变成前脚,同时利用旋转力左脚快速向前横踢,击打目标后迅速放松,收回小腿,用脚背攻击目标。

·
正:后脚向前撤步时尽量走直线,脚尽量接近地面;充分利用旋转力;当身体变成右式实战姿势时在快速将左腿向前踢出。

·
误:后脚向前撤步时走弧线;脚离地面太高;身体没有转到位就踢腿。

2.双飞踢
身体处于实战姿势,目视攻击目标,前腿向前横踢后,迅速收回小腿,在前脚还没有落地的同时,快速将后退向前横踢,击打目标后迅速放松,落地变成右式实战姿势。

·
正:两个横踢衔接要快,身体重心水平前移。

·
误:两个横踢衔接不好;身体后仰;重心起伏太大;直腿踢。

五、跆拳道基本防守技术
这里讲的防守技术主要是用于跆拳道比赛中的防守技术。

(一)格挡
格挡,主要是指用手掌或手臂(大多使用手臂内侧),将对方进攻技术格挡住或阻碍对方的进攻,并使自己处于最佳的反击位置。

格挡最好和步法结合起来运用,在比赛中会起到更佳的效果。

(二)闪躲
闪躲技术是跆拳道比赛中运用最多的防守技术。

是在对对手的动作和距离做出准确判断的基础上,然后利用步法和身法,避开对手的进攻,使自己处于最佳的反击状态。

比赛中,闪躲技术和格挡技术应该结合起来运用。

闪躲技术基本有左闪躲、右闪躲、后闪躲和环绕步闪躲。

左闪躲
和右闪躲,主要是结合侧移步技术来运用的技术;后闪躲,主要是结合后退步和撤步技术来运用的技术;环绕步闪躲,主要是结合弧形步技术来运用的。

六、跆拳道基本防守反击技术
跆拳道基本防守反击技术,是比较高级的技术,既首先防守对手的进攻,然后再进攻的技术。

也就是指利用各种防守技术,防御对手的各种进攻,然后再利用各种进攻技术,给对手以有效的打击。

运用比较多的基本防守反击技术有: 以格挡技术进行防守,然后立即运用横踢、下踢、双飞踢、后踢、后旋踢、旋风踢和拳击打等技术进行反击。

以撤步技术进行防守,然后立即运用横踢、下踢、双飞踢、后踢、后旋踢、旋风踢和拳击打等技术进行反击。

以后退步技术进行防守,然后立即运用横踢、下踢、双飞踢、后踢、后旋踢、旋风踢和拳击打等技术进行反击。

以弧形步技术进行防守,然后立即运用横踢、下踢、双飞踢、后踢、后旋踢、旋风踢和拳击打等技术进行反击。

七、跆拳道基本迎击技术
跆拳道基本迎击技术,即当对手进攻的同时,迎击对手的技术。

就是指,当对方进攻时,运用各种合理的进攻技术进行迎击,给对手以致命的打击。

进攻时,只有一脚着地支撑,身体重心前移,当对手运用合理的迎击技术进行迎击时,不宜防守,容易遭到致命的打击,如果迎击技术运用的好,很容易K.O获胜。

运用比较多的基本迎击技术有,下踢技术迎击、后踢技术迎击、后旋踢技术迎击、横踢、侧踢等技术迎击等。

八、跆拳道假动作技术
跆拳道假动作技术,是指利用表情、身体、步法等,先给对方造成假象和判断失误,然后立即运用各种进攻技术给对方以有效打击的技术。

假动作技术,在跆拳道比赛中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项技术,主要有,
以表情为主,结合进攻技术的假动作;以身体姿势为主,结合进攻技术的假动作;以步法为主,结合进攻技术的假动作等。

九、跆拳道的组合技术
组合技术是跆拳道比赛中运用最多的,也是最重要的技术。

它是根据对手的不同变化而相应变化,将腿法、拳法、步法等技术组合成最实用、最有效、最合理的技术。

组合技术可以根据赛场上的实际情况,进行二个技术、三个技术甚至更多的技术组合。

跆拳道组合技术,主要有腿法与拳法的组合技术、腿法与腿法的组合技术、腿法与步法的组合技术等。

腿法与拳法组合技术,主要是把拳击打技术和主要腿法技术(横踢、下踢、双飞踢、后踢、后旋踢、旋风踢、侧踢等)技术进行合理的组合。

腿法与腿法的组合技术,主要是把腿法技术(横踢、下踢、双飞踢、后踢、后旋踢、旋风踢、侧踢等)进行合理的组合。

腿法与步法的组合技术,主要是把步法技术(上步、撤步、前进步、后退步、侧移步、弧形步等)和主要腿法技术(横踢、下踢、双飞踢、后踢、后旋踢、旋风踢、侧踢等)。

思考题:
1、跆拳道练习者为什么要进行品势练习?
2、对跆拳道进攻技术是如何理解的?
3、请组合出适合自身特点的组合技术?
第二篇:跆拳道教案
跆拳道教案
热身:跑步,单腿跳,蛙跳,往返跑,高抬腿跑,接力,四肢爬,蜘蛛爬,鸭子步,前滚翻,游戏(搭火车,贴人,摸人,打沙包)第一周:1-2分钟整队 20—35分钟热身
15-20分钟活动关节和压腿 10-15分钟休息
30-45分钟训练:白带白黄(前踢)黄带(下劈)黄绿绿带(横踢)绿蓝蓝带(侧踢)蓝红红带(后旋踢)5-10分钟体能(仰卧起坐俯卧撑控腿)
第二周:1-2分钟整队 20—35分钟热身
30-45分钟训练:白带白黄(前踢)黄带(横踢)黄绿绿带(腾空前踢)绿蓝蓝带(后踢)蓝红红带(后旋踢)5-10分钟体能(仰卧起坐俯卧撑控腿)
第三周:1-2分钟整队 20—35分钟热身
15-20分钟活动关节和压腿 10-15分钟休息
30-45分钟训练:白带白黄黄带(下劈)黄绿绿带(横踢)绿蓝蓝带(侧踢)蓝红红带(旋风踢)
5-10分钟体能(仰卧起坐俯卧撑控腿)
第四周:1-2分钟整队 20—35分钟热身
15-20分钟活动关节和压腿 10-15分钟休息
30-45分钟训练:白带白黄(下劈)黄带黄绿(横踢)
绿带绿蓝蓝带蓝红红带(实战对抗)5-10分钟体能(仰卧起坐俯卧撑控腿)
第五周:1-2分钟整队 20—35分钟热身
15-20分钟活动关节和压腿 10-15分钟休息
30-45分钟训练:白带白黄(前踢下劈)黄带(横踢下劈)黄绿绿带(腾空前踢横踢)绿蓝蓝带(后踢)蓝红红带(后旋踢)5-10分钟体能(仰卧起坐俯卧撑控腿)第六周:1-2分钟整队 20—35分钟热身
15-20分钟活动关节和压腿 10-15分钟休息
30-45分钟训练:白带白黄(前踢下劈)黄带(横踢下劈)黄绿绿带(腾空前踢)绿蓝蓝带(侧踢控腿)蓝红红带(后旋踢)5-10分钟体能(仰卧起坐俯卧撑控腿)
第七周:1-2分钟整队 20—35分钟热身
15-20分钟活动关节和压腿 10-15分钟休息
30-45分钟训练:白带白黄(前踢下劈)黄带(横踢下劈)黄绿绿带(腾空前踢横踢)绿蓝蓝带(后踢)蓝红红带(后旋踢旋风踢)5-10分钟体能(仰卧起坐俯卧撑控腿)
第八周:1-2分钟整队 20—35分钟热身
30-45分钟训练:白带白黄(前踢下劈)黄带(横踢下劈)黄绿绿带绿蓝蓝带蓝红红带(对抗)5-10分钟体能(仰卧起坐俯卧撑控腿)
第九周:1-2分钟整队 20—35分钟热身
15-20分钟活动关节和压腿 10-15分钟休息
30-45分钟训练:白带白黄(前踢下劈)黄带(横踢下劈)黄绿绿带(横踢步法)绿蓝蓝带(后踢)蓝红红带(步法组合腿法)5-10分钟体能(仰卧起坐俯卧撑控腿)
第十周:1-2分钟整队 20—35分钟热身
15-20分钟活动关节和压腿 10-15分钟休息
30-45分钟训练:白带白黄(前踢下劈)黄带(横踢下劈)黄绿绿带(腾空前踢横踢)绿蓝蓝带(后踢侧踢)蓝红红带(后旋踢旋风踢)全部复习
5-10分钟体能(仰卧起坐俯卧撑控腿)
第十一周:1-2分钟整队 20—35分钟热身
15-20分钟活动关节和压腿 10-15分钟休息
30-45分钟训练:白带白黄(上中下格挡)黄带黄绿(太极二章前6个动作)绿带绿蓝(太极5章前11个动作)蓝带蓝红(太极六章前6个动作)红带(太极8章前10个动作)5-10分钟体能(仰卧起坐俯卧撑控腿)
第十二周:1-2分钟整队 20—35分钟热身
15-20分钟活动关节和压腿 10-15分钟休息
30-45分钟训练:白带白黄(太极一章前6个动作)黄带黄绿(太极二章前12个动作)绿带绿蓝(太极5章前16个动作蓝带蓝红(太极六章前16个动作)红带(太极8章前20个动作)5-10分钟体能(仰卧起坐俯卧撑控腿)
第十三周:1-2分钟整队 20—35分钟热身
15-20分钟活动关节和压腿 10-15分钟休息
30-45分钟训练:白带白黄(太极一章前12个动作)黄带黄绿
(太极二章整体)绿带绿蓝(太极5章整体)蓝带蓝红(太极六章整体)红带(太极8章整体)
5-10分钟体能(仰卧起坐俯卧撑控腿)
第十四周:1-2分钟整队 20—35分钟热身
15-20分钟活动关节和压腿 10-15分钟休息
30-45分钟训练:白带白黄(太极一章整体)黄带黄绿(太极二章整体)绿带绿蓝(太极5章整体)蓝带蓝红(太极六章整体)红带(太极8章整体)
5-10分钟体能(仰卧起坐俯卧撑控腿)
第十五周:1-2分钟整队 20—35分钟热身
15-20分钟活动关节和压腿 10-15分钟休息
30-45分钟训练:检测复习白带白黄(前踢下劈)黄带(横踢下劈)黄绿绿带(腾空前踢横踢)绿蓝蓝带(后踢侧踢)蓝红红带(后旋踢旋风踢)
检测复习白带白黄(太极一章前12个动作)黄带黄绿(太极二章整体)绿带绿蓝(太极5章整体)蓝带蓝红(太极六章整体)红带(太极8章整体)
第十六周:1-2分钟整队 20—35分钟热身
15-20分钟活动关节和压腿 10-15分钟休息 30-45模拟考级
第三篇:跆拳道教案
跆拳道教案
上课时间()
上课地点()上课教练()
上课的任务:
一、宣布上课的内容。

课时的安排:
二、介绍跆拳道的基本知识,使学员了解跆拳道,以礼始、以礼终。

三、热身练习、活动关节,学员互动,学习基本跆拳道动作。

1、结合整队:(教学员如何立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