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神妈祖(中)解说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搜神记·海神妈祖》中——央视系列纪录片解说词明代一位御史朱水制记载了他所见拆庙的景象:人们拆毁妈祖庙,毁坏神像,庙里粗大的梁柱被拆走移作它用。
这位御史朱水制,虽然是妈祖的莆田同乡,但他还是一位不折不扣的无神论者。
对于拆庙,他积极响应。
妈祖信仰的衰落,表现在她获得封号最少,整个明代三百年,能确定的官方封赐只有两次,而元代仅在几十年间,就连续加封六次之多。
为什么妈祖信仰在明代如此衰落呢?这与明太祖朱元璋保守的海洋政策有关,在朱元璋看来,海洋并不那么重要。
海外贸易带来的财富虽然诱人,却是一只毒苹果,因为强大的经济实力足以催生抗衡王权的颠覆势力,这潜在的威胁,不可不察。
明朝初期时就确立闭关锁国的大方向,对后代王朝制定海洋政策影响深远。
海洋既然不那么重要,海神林默也就难以接续昔日的风光。
但妈祖信仰,并未就此消亡。
明代以来,道
教和佛教开始介入妈祖林默的新一轮塑造。
她由
此进入更为精彩的富于佛道意蕴的神话世界。
福建长乐西关天后宫,始建于明朝。
它建筑
规模不大,正殿前方的藻井很有特色,在狭小的
空间里,以传统木作工艺层层叠架起精巧的穹隆
结构,藻井中央,描画我们熟知的八卦和阴阳鱼
图形,这是典型的道教符号。
过去在重要的纪念日,当地道士都会来庙中
作法事。
这位海神妈祖,与道教之间有着怎样的妈祖像前的船模
渊源呢?
明代中期时流传的一部名为《太上老君说天妃救苦灵验经》,首次将林默引入道教神话体系。
书中假借太上老君之口,述说林默出世经历和她种种得道故事,将她塑造成为道教的神仙。
距离林默祖居地不远处,有一口宋代古井,非常出名。
在明代传说故事里,林默第一次拥有神奇的法术,就是在这井边。
那一年林默十三岁,与几个女伴在井边玩耍,突然听到水声鼎沸,一位长相怪异的神人,拥井而上,女孩儿们惊骇四散,只有林默一人静静观看,神人双手托着一部古书,也不讲话。
林默似有所悟,上前接过这奇怪的礼物。
展卷观看,密密匝匝尽是些奇怪的道教符号。
但林默天资聪明,无师自通,一夜之间通读全书,从此拥有了神奇的道教法术。
这幅画讲的是林默铁马渡江故事,更富于道术色彩。
一次林默听到海上有呼救声,赶忙走出自己的庙宇打算去营救。
可是从声音判断,是在很远的地方,怎么办?有人看到林默扬手一指庙门口的铁马,铁马立刻活了起来,林默翻身上马,径直冲向海面,踏浪远去。
为什么妈祖神话故事的道教色彩如此浓厚?这些超现实的道术怎样使人信服呢? 古代航海,技术往往与道术难解难分。
古代远洋船只,大多配备一个专用房间,放置导航工具:如指南针、罗盘、星图等等。
由专人负责日夜职守,是船上受尊重的技术人员,称作针师。
指南针与罗盘是最可信赖的导航工具,是古代中国为世界作出的莫大贡献。
然而古代针师先生却认为指南针能否正确指南,取决于某种神秘力量。
这是明代另类的航海手册(明·《地罗经下针文》)规定行船下针必须礼拜的上百位神明,其中大部分是道教神明。
有走针童子,转针童子,下针力士,走针神兵等等。
拉拉杂杂不下百位,都与指南针有关。
航行途中居然有如此之多的道教神明深度介入,技术道术难解难分。
船员们耳濡目染,对道术信以为真。
妈祖神话显现出浓重的道教色彩,也就不足为奇了。
而佛教的塑造,手法更为高明,她注定与众不同,因为她是观音菩萨送给林家的神圣礼物。
这幅画讲到林默降生经历,林家夫妇平时笃信观音菩萨,进香礼拜非常虔诚。
一天他们得到观音许诺,会有六个女儿降生。
此后果然如愿,五个女儿陆续降生。
在最后一个女儿出生时,奇迹出现。
红云飘飘,观音菩萨示现云中,
玉净瓶倾出一道红光,林默降生人世。
观音菩萨是佛教中最具威望的神,自宋代以来,就有家家弥陀佛,户户观世音的说法。
林默进入观音神话体系,获得了更大的发展空间,但同时也有所限定,因为观音菩萨地位崇高,林默注定只能是陪衬人物,当然能做这样的配角也是荣耀无限。
那么观音菩萨身边有哪些陪衬角色呢?
湄州莲花石胜景
湄州妈祖出巡场面
这边是一位男童,名叫善财童子,这边是个女孩儿,妈祖就是从这个配角做起,她就是小龙女。
这让人摸不着头脑:到底妈祖是谁
呢?她是龙王的女儿,小龙女,也是观
世音菩萨的随身侍从?还是林家的小
女儿林默?
观音收留小龙女,是很早就出现的
传说故事。
这一天,顽皮的小龙女趁虾兵蟹将
疏忽,悄悄遛出龙宫,化身为一个渔家
女孩,在闹市游玩,不料被水打湿身体,
现出原形,一个鱼贩子将这条怪鱼收入
网中,卖给了一位厨师。
这一幕都被一
个小和尚看在眼里,他不动声色尾随其
后,当厨师举起钢刀的一刹那,小和尚
湄洲妈祖诞辰场面
及时出现,用重金赎买下来,小龙女幸
运得救。
原来这个小和尚就是观音菩萨的手下——善财童子。
龙宫的救兵也匆匆赶到,不由分说将二人押送回宫。
东海龙王听说小龙女险遭不测,又心疼又气愤,自责平日太娇纵小女儿,又担心被玉皇大帝知道,一定会怪罪自己教女不严,于是狠心搬出家法,要施以重刑。
小和尚见此情景,赶忙向观音菩萨汇报。
观音沉吟半晌,想到自己身边只有善财一人,遇到事务繁忙难以支应,不如留下小龙女,一来便于言传身教,严加管束,二来又多了个帮手。
观音道出此意,龙王喜出望外,频频点头称谢,小龙女因祸得福,荣幸的成为观音菩萨的随从侍女。
那么人们是何时将小龙女与妈祖林默联系在一起呢?
可能很早,在林默去世不久,就有了龙女的说法:南宋丁伯桂《顺济圣妃庙记》中说她号通贤神女,或曰龙女。
为什么认定林默就是小龙女下凡呢?他们有什么相似之处呢? 或许是因为她们都年轻貌美,几乎
所有神像画像,林默都有着少女的妩媚靓丽,另外她终生未嫁,小龙女也没有过婚姻经历,更重要的是她无私救难的义举。
她总是闻声赶来,无条件的施出援手,这一点很有观世音菩萨风范。
观音菩萨,慈悲济世,普度亿万众生,寻声救苦,即时化现。
但天下的苦难实在太多了,观音菩萨一定很忙,而
她的助手小龙女常常下凡代她完成救难大事。
人们也就很容易将林默与小龙女联系起来,另一个直观证据,或许来自亲眼所见。
每年的农历三月二十三林默诞辰,和九月九她的升天日期间,过去常能见到一种奇异景象:平时要驾船下海才能捕到的蛤蟹鱼虾,这时会自动送上岸边。
这是怎么回事呢?这是因为这期间是甲壳动物的产卵期,所以在岸边会出现大量聚集的现象。
但人们宁愿相信有趣的神话:这恰恰是林默龙女身份的有力证据,因为她是龙王之女,在女儿的纪念日,龙王理应有所表示。
可是他碍于父亲的尊严,不便亲自出面,于是派手下众水族上岸祭拜,以表殷切之情。
受这传说故事的影响,莆田湄洲岛地区形成特有的民俗,在妈祖的纪念日,虽然水族纷纷靠岸,但绝不允许捕捞伤害,这时他们不是网中的海货,而是龙王派来,探望小龙女林默的座上客。
进入观世音神话体系,林默获得了小龙女身份,使她得到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却也由此开启了妈祖与龙王之间的一段恩怨较量。
龙王,这位传说中的海上暴君,自古就是沿海民众敬畏的海洋主宰。
他的邪恶力量来自令人畏惧的海洋,和人间帝王的九五之尊。
湄洲妈祖诞辰等待出巡的妈祖像
湄洲外景
妈祖怎样与龙王展开较量,能否从容胜出呢?
海上讨生活,渔民对龙王的感情极为复杂,他的邪恶力量,顷刻间夺取性命,令人心惊胆寒。
而同时人们也以各种方式模仿和追随龙王,这是早期闽越族先民形象。
他们身体描画着奇特的花
纹,据专家考证,这是先民想象中龙的花纹图案,目的是希望通过形体上的接近,拥有龙神的超强神力。
渔船表面的装饰,透露更多模仿龙神的意味。
龙骨,龙脊,龙爪,龙舌,龙目……几乎所有的渔船部件,都被冠以龙的名字。
船体外观的花纹图案,更竭力模仿龙的特征。
唐代以来,有了四海龙王的说法,
四位龙神被奉为龙王,列入国家祭祀典仪,地位很高。
尤以东海龙王敖广在民间影响最大,神话也最丰富。
小龙女就是东海龙王的女儿。
然而进入明代以来,龙王的尊贵有名无实。
在古代人观念里,地位崇高的神总是有着圣人的儒雅外观,但龙王的形象总是摆脱不了神怪气息,龙王,始终与海上灾难联系在一起,清代的地方志曾经出现拆毁龙王庙建妈祖庙的记载。
民间故事里屡屡出现妈祖降伏龙王的情节。
人们不禁要问,原本是小龙女身份,为什么父女反目,小龙女的神威反而高过父王,龙王屡屡成为小龙女降伏的对象呢? 这当然是因为观音菩萨法力无边,赋予小龙女降伏龙王的神力。
而后来故事里,人们又巧妙淡化林默小龙的女身份,也因此妈祖信仰达到了更高境界,她成为观音菩萨的化身。
在规模较大的妈祖庙,天后宫,妈祖前方往往有十八位配祀神灵。
这是模仿观音殿里,十八罗汉拜观音的格局。
而妈祖像前面两位长相怪异的神,更是为妈祖是观音化身的说法作了绝佳注解。
右边这一位,手搭凉棚,眺望远方,名作千里眼,左边这一位,以手指耳,凝神谛听,名作顺风耳。
这一看一听,观其形听其音,巧妙的暗示,妈祖就是
闽越先民
莆田港里天后祖祠
观音菩萨的化身。
然而在神话里的无尽风光,并不意味着官方的首肯。
在神话里的地位再高,也高不过人间的世俗皇权。
明朝万历年间一次出使遇险的故事,就显示这历史的真实。
这是一只明代出使琉球的封舟模型,使臣携有皇帝敕封诏书,对琉球中山国国王册封,强调明朝宗主国地位。
这里的两层阁楼称为官舱,后面是针房,针师就住在这里面。
神的位置在这里面,共有上下两层,下面一层供奉天妃林默的神像,上面一层是更为神圣的所在,供奉着皇帝的诏书。
明朝万历年间陈侃出使琉球,遇到
险情。
《琉球录撮要补遗》中有记述:
行驶到距琉球国不远,海面上突然起
风,前方现出一道深沟,深不可测。
几
座白色的水柱腾空而起,高达百米,挡
住去路,使臣错愕不已,一位老船员解
释说这是龙神赶来迎接。
使臣将信将
疑,不置可否,这时风浪越来越大,几
乎掀翻封舟。
人们纷纷倒地,叩头不已,
希望海神林默下凡遏制龙神,但是这举
动并未奏效。
老船员提议由使臣写一道
表明身份的令牌投入水中,或许能起作
用,但使臣认为这荒诞不经,不予理睬。
莆田湄洲祖庙妈祖像
船员们非常不满,认为使臣身居要位,遇事不作为,罔顾大家生命,是严重的失职。
最后使臣让步,勉强写了八个字“诏敕在船,龙神免朝”,意思是说:皇帝诏书在船上,龙神不必朝拜。
说也凑巧,八字令牌一发,立即云开雾散,海面重归宁静。
与以往的显灵故事全然不同,这次平息风波的不是海神林默,而是皇帝的一纸诏书。
这倒是反映了古代造神运动的真实情况,神的地位再高也高不过皇帝。
郑和下西洋,代价最为昂贵的远洋出使,带给妈祖信仰短暂的幸福时光。
公元1407年,第一次下西洋的船队刚刚归来,郑和向永乐皇帝提出一项特别请求,希望在下洋的起点--龙江--建造一座天妃宫。
两年后,郑和船队第二次下洋归来,龙江天妃宫已落成,郑和奉御旨前往祭祀,同时带去明代开国以来的首度御赐封号。
封号为:护国庇民妙灵昭应弘仁普济天妃。
这在明朝还是破天荒的第一遭。
由此开启妈祖信仰在明代的短暂兴盛时代。
每到规模较大的妈祖庙,郑和都会亲率部下进庙拜谒,十分虔诚。
其实郑和本人信奉伊斯兰教和佛教,对妈祖未必了解很深。
他出生于西南腹地昆明,幼年时被永乐皇帝带入宫中作了太监,伴随皇帝征战,所经战役多在内陆地区,未必有机会了解这位闽南的海神。
他向永乐皇帝倡议推崇妈祖,是因为他的手下多为漳州泉州一带优秀的船工水手,和高级技术人员,而他们大多是妈祖林默的忠实信徒。
推崇妈祖,能够起到凝聚人心的作用。
虽然永乐皇帝随后又一次加封妈祖林默,但并没有将她列入朝廷礼部正式祭祀程序。
直到明嘉靖年间,才由一位使臣提请受到得朝廷重视。
这位使臣
就是前面提到的陈侃,他曾经多次奉命出使琉球,据说他屡屡在海上遇难,每次都得到妈祖林默显灵救助。
他后来也开始笃信妈祖。
陈侃上疏皇帝,希望将妈祖列入官方祭祀正式程序,他写道:“臣等感其功,不敢不厚其报….伏望圣慈悯念,下之礼部详议可否”
礼部随后做出答复,但用词显得很是谨慎:“屡遭风涛之险幸获保全,海神职效,不可谓无,赐之以祭礼亦有据。
”
尽管显得有些勉强,但礼部毕竟同意了陈侃的提议,并规定了具体实施的祭祀程序。
赴琉球的册封使船,前后要举行两次祭祀仪式,一次是在出发时,祈求妈祖保佑出行顺利,一次是在返回抵达时,举行祭祀仪式来报答妈祖。
这一祈一报,相当于许愿和还愿,一次越洋出使活动才算大功告成。
直至陈侃这次上疏,提请礼部定下祭祀程序,明朝政府终于算是给了妈祖林默一席之地。
使官民日常的祭祀有章可循,为她日后的发展奠定基础。
与此同时,妈祖神话中开始出现更多儒家教化内容。
比如强调她的出身,是官宦人家,世代书香门第的千金小姐,比如她出面惩治作恶乡里的恶霸,劝诫人们多做善事。
神话去除以往林默浓厚的巫女色彩,尽力塑造她成为儒家道德楷模。
然而这般塑造,也很难改变民间信
莆田文峰宫宋代妈祖像
莆田文峰宫妈祖像
仰的常态,古代民间信仰,鬼神观念根深蒂固。
面对灾难险情人们仍旧仰赖虚无的神灵。
同时代一位将军的经历道出其中无奈。
他是明朝嘉靖时一位武进士,名叫俞大猷,是杰出的抗倭爱国将领,与戚继光齐名,时人并称“俞龙戚虎”。
他是一位不折不扣的无神论者,在一次海战当中,遭遇坏天气,风浪毁坏战船。
手下士兵号呼叩首,祈求妈祖林默显灵下凡救援,唯有俞大猷将军岿然自若。
但他的不信鬼神,却无法改变手下士兵的迷信观念,反而是他要做出让步。
每次出战前,他也要当时其他部队一样,举行祭祀海神仪式。
明隆庆二年,俞大猷奉命征讨海寇曾一本,战前举行盛大的祭祀海神林默典礼,他的祭文语气前后矛盾,显示他的尴尬处境。
第一段先是不客气地指出神明的
失职:海上贼寇横行,不只是我等在朝
为官的人有责任。
你们作为神明本该奖
善惩恶,维护海上安宁,你们也有失职
未察之过。
但后面却又祈求神明的佑护,用词
谦恭:“愿我神明,临战就示,助以顺
风,而神明之威灵斯显,远近之感戴无
已也!”
为什么会有这样矛盾的语气?
正如俞将军在其它文章里所说,是
为了“壮我士气”“固我将士之心”。
要稳固军心,取得战斗的胜利,就要祭
莆田文峰宫妈祖像
拜海神妈祖林默。
以神话的虚无缥缈,却能产生如此真实的现实力量。
在中国古代,理性的无神论,始终难敌顽固的迷信鬼神,这其间的无奈,正是古代知识分子所共同面对的尴尬处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