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串”在物理探究教学中的应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问题串”在物理探究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物理课堂探究中应用/问题串0进行教学能有效促进科学探究活动的顺利开展。

通过理论研究和案例实践,阐述了应用/问题串0进行探究教学时,教师如何设定探究目标,设置一系列有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反应,在识别学生反应的基础上,进行有效指导,促进学生不断达成探究目标,获得探究活动的精髓。

关键词:/问题串0;探究教学;物理
中图分类号:G63317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0-0186(2006)11-0059-04
#61#
一、设定探究学习目标
在进行教学活动之前,通常都会设置一定的学习目
标,学生的科学探究活动也一样。

探究目标是探究活动
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整个探究活动的灵魂和核心,是教
学设计首要解决的问题。

探究目标是确定探究内容、选
择学习材料、安排教学条件、调控教学环境、评价教学效
果、学生自我评价的依据。

探究目标还为学生提供了一
个明确的活动方向,当具体目标不断被达成,总目标不断
被接近时,学生产生一种成就感和不满足感,这将转化为
学生的内部兴趣和动力,激励学生不断向前探索。

在探究活动设计中,通常把探究活动分解成一系列
的活动单元,如观察、猜想、实验、交流讨论等,探究活动
的每一个活动单元都应有一个明确的子目标,而且每一
项活动单元的子目标又都必须有助于最终目标的实现。

在探究开始之前,教师应认真思考每一项探究活动单元
的作用,如果某一项活动对探究目标不起作用,那么这项
活动就没有存在的意义。

在实施的过程中,教师还应该
根据活动进行的具体情况,适当调整探究活动目标。

确定探究目标可以依据以下两方面进行:[4]
1.探究目标的设定必须立足于对教学内容的系统
分析,要考虑所选取的特定内容在整个知识体系中所起
的作用、所处的位置。

探究目标不仅要服务于内容本
身,还要服务于整个内容体系。

同时,教师还要思考这
部分内容可以培养学生的哪些探究能力,这些能力对学
生发展的意义何在。

2.探究目标的确定还应考虑学生的学习准备和学
习特点。

对学生学习准备情况要从知识、能力和态度三
个方面来考虑,对学生学习特点则要从知识基础、个性
和个人社会特性以及学习类型等来把握。

二、利用/问题串0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引导性提问能够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知道什么或者能
够做什么,并帮助学生学会共享探究活动中的信息。


师在设置和应用/问题串0进行提问时,要能激发学生积
极参与,推动学生进行集体或独立的探究活动。

所提出
的问题需要学生通过信息的处理和加工,改变信息的形
式或组织结构,应用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思维
形式来回答问题。

不能简单要求学生叙述所获得的信
息,而要尽可能把目标转向培养学生获得信息的潜能。

在探究活动中,教师可引导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
上进行猜想、预测,为他们的解释提供证据,对实验得
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归纳,反思探究的过程和探究的结论
等等。

表1列出了探究活动不同阶段引导学生思考的一
些问题类型,教师应根据具体的探究活动和学生的实际
情况来灵活设置具有针对性的问题。

表1 探究活动不同阶段的问题举例
探究活动举例
提出问题

猜想假设
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遇到相似的现象?
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这个现象与什么
有关?你猜想的依据是什么呢?
如果改变某个条件,你认为会出现什么现象?
你的观点与某同学的观点有什么不同?
设计方案怎样检验你的预测?还有什么因素会影响到你观察的现象?如何控制这些因素?使用什么器材,怎样使用这些器材?
还需要使用什么器材?
分析论证在探究过程中你们观察到了什么?采用什么方法处理收集的证据?怎样解释你所收集到的数据中的规律?
请解释实验数据或图象?
评估根据使用的实验方法,如何评价收集的数据?假设与实验结果有什么差异,差异是由什么原因导致的?探究活动中有什么未解决的问题?
如何改进探究方案?
交流合作你这句话具体的意思是什么?有多少人同意这个观点?你的陈述中包含有什么证据? 你认为这个概念的物理意义是什么?
引导性问题可以在课堂的任何时刻运用。

例如,在
开始一项新的活动中,教师可以运用引导性问题了解学
生已有的知识,或者围绕调查结论对重要概念展开讨
论。

或者,教师可以在课前将引导性问题编制成/探究
活动卡0,这样可以帮助一些在探究活动中遇到困难的
学生,为他们提供清晰的问题线索。

三、通过/问题串0识别学生的反应
在探究活动中,由于学生经验背景的差异,他们对问
题的理解常常有不同的表现,这些都折射出每个学生不
同的知识水平、心理状态和思维能力,教师要认识到这种
差异本身就是宝贵的学习资源。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回
答,识别他们的想法,洞察这些想法的由来,同时通过恰
当的引导,引发学生互相交流和质疑,引导学生丰富、调
整自己的理解,使各自的想法、思路明晰化和外显化。

教师如果成功地引导了学生的回答,那么,就在一定
程度上识别了学生的反应。

识别学生的反应不是逐字逐
句地重复学生的话,教师应该把学生的评论引入到课堂讨
论,让学生了解、共享他人的观点,实现学生对自己元认知
策略中漏洞的弥补。

需要注意的是,在这一环节中不仅仅
是要提出问题,还要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恰当的点评。

为了更好地理解/问题串0在教学中的应用,下面以
教师引导学生探究/自感断电现象0为例,阐述识别阶段
几种主要问题的类型。

(表2列出了几种用于识别学生
反映情况的问题类型)
#60#
收稿日期: 2006 09 10;修回日期: 2006 09 29
作者简介:陈峰(1962) ),台湾省台北市人,福建师范大学物理与光电信息科技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福建省普通教育
教学研究室副主任,国家高中物理课程标准组核心成员,主要从事物理课程与教学论研究。

在有些情况下,学生的回答可能不清楚或者不完整,
在了解学生的反应后,教师应根据这一类学生的认知水
平,设置一些水平相当的问题进一步启发学生,使他们获
得解决问题的信息,帮助学生达到最终的学习目标。

四、利用/问题串0有效指导学生理解探究活动的
精髓
问题教学的目的在于使学生不断达成最终的学习目
标,因此,应用问题串进行探究教学的第三步就是要在
前两步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有效指导,学生逐渐发现
事物或事件之间的规律性关系,挑战并扩展对概念的理
解,使学生形成更深刻、更广泛的理解,逐步构筑自己
的认知和元认知策略,提升探究技能。

在这一阶段,教
师给学生提供合作的机会,让他们讨论当前的理解,陈
述自己的解释并为它辩护,使学生真正从探究中有所收
获。

就学生在探究活动中的表现来看,这是最后的,也
是至关重要的一步,因为,这一步可以引导学生学到活
动的精髓,这也是达到最终学习目标所需要的。

在实践研究中我们发现,对学生的指导可以采用一些
策略。

如,学生中出现相互矛盾的回答时,教师可以鼓励
学生运用举相反事例或者进行解释的方式与他人展开讨
论,允许学生为自己的观点进行辩护,但必须要有证据。

教师也可以通过提供有意义的反馈更直接地指导学生。

表3提供了在探究教学中指导性问题的类型及实例。

表3 指导性问题的类型及实例
指导性
问题的类型举例
帮助学生将
证据与结论
相联系
王磊认真分析了i t图,发现在断电前iA
<iL,断电后iA仍然不为零,iA、iL的电流
在逐渐减少,iA与iL是关于X轴对称的,
大家能否从王磊的发现中找到为什么断
电瞬间灯泡发生闪亮的原因呢?
促进理解在断电瞬间,iA从正值变为负值,联系已学的自感现象知识,找出这一问题的根本原因。

促进学生讨

电路在断电后,iA为什么一定要减小,
而不是增加呢?
提供描述性
的、有帮助
的反馈
经过同学们的热烈讨论,现在大家可以
利用所得到的i t图,对前面引入时的
实验现象进行完整的解释。

五、重视对学生学习的评价
在探究过程中,教师应避免陷入这样的提问误区:
提问、听取学生回答、对答案进行点评,然后迅速进入
下一个问题。

在探究教学中,教师应该不断地对学生的
学习状况进行评价,并针对学生的情况进行教学。

例如,在设计实验方案阶段,学生要根据问题选择变
量,确定实验原理、选择实验器材、制订实验探究方案。

课堂上,教师可通过/怎样检验你的猜想0引导教学。


学生设计探究方案时,教师要注意对学生进行仔细观察,
看他们在做些什么,听他们在谈些什么,并不断地对其学
习状况进行评价。

教师要重点关注学生是如何识别并选
择变量的,依据什么原理、如何控制变量,使用什么器材
等,找准学生需要学习哪些东西,他们处于哪个认知水
平。

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还有什么因素会
影响到你观察的现象?如何控制这些因素?使用什么器
材?怎样使用这些器材?还需要使用什么器材?0等一系
列问题串,有针对性地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在探究教学中,问题串不仅可以引导学生积极思
考,帮助教师识别学生的反应,同时也为教师评价学生
所达成的探究目标的程度提供机会,帮助教师应用正式
和非正式的程序来评估学生的观念、态度和技巧。

综上所述,在应用/问题串0进行探究教学时,教
师所设置的问题要对准探究目标,突出探究内容的重
点;要问在学生有疑问的地方,促进学生对问题的理
解,帮助学生将证据与结论联系起来;要能引起学生的
积极思考,将学生的观点引入到课堂,促进学生的参与
和讨论;还要能为学生的进一步学习留有空间。

只有这
样,探究才能有效地开展。

教育的本质是促进人的全面的发展,教与学的过程
应当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
个维度上得到充分体现。

应用/问题串0进行探究教
学,不仅能够帮助教师更清楚地了解学生的思维状况并
为教学活动提供依据,还能有效地促进学生不断地反思
自己的思考,逐步构筑自己的认知和元认知策略。

当探
究目标不断被达成,学生就会产生一种成就感和进取
感,这将转化为学生的内部兴趣和动力,激励学生不断
探索,使学生在探究活动中不仅学到了知识,同时获得
了探究活动的精髓。

参考文献:
[1]〔美〕国家研究理事会科学、数学及技术教育中心.科学探究与国家科学教育标准)))教与学的指南[M].罗星凯,
等,译.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 2004. 30.
[2 ] Van Zee E, J Minstrell. Using Questioning to Quide Student Thinking [J].The Journal of Learning Sciences,
1997, 6 (2): 227-269.
[3] Erin Marie Furtak, Maria Araceli Ruiz-Primo. Questioning Cycle: Making Students.Thinking Explicit during Scientific Inquiry [J].Science Scope, 2005, (1): 22)25.
[4]靳玉乐.探究教学论[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20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