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蛋白复合纤维的漂白和染黑色工艺探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豆蛋白复合纤维的漂白和染黑色工艺探讨
刘学文;孙立国;吕天民
【摘要】介绍了大豆蛋白复合纤维的漂白和染黑色工艺.通过对比试验选用合适的漂白工艺和染黑色工艺:漂白采用氧化-还原双漂工艺;染乌黑色工艺选用HUNTSMAN亨思迈棉用活性超级黑G和超级黑R以及毛用活性Unisol尤纳素黑CQ组合;染色采用元明粉促染纯碱固色的95℃高温染色工艺.漂白和染黑效果非常理想,成功解决了大豆蛋白复合纤维很难被漂白和染成乌黑色的技术难题.
【期刊名称】《毛纺科技》
【年(卷),期】2014(042)008
【总页数】3页(P29-31)
【关键词】大豆蛋白复合纤维;氧化-还原;漂白工艺;黑色染色工艺
【作者】刘学文;孙立国;吕天民
【作者单位】吉林洮南恒盛毛纺织有限公司,吉林洮南 137100;上海雅运纺织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201812;吉林洮南恒盛毛纺织有限公司,吉林洮南 137100【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S192
大豆蛋白复合纤维是一种新型的绿色环保纤维,吸湿性好,蓬松度高,具有山羊绒般柔软手感,兼有天然纤维和化学纤维的诸多优点,可用于各种高档针织或机织面料[1]。
为了适应毛纺产品向高支轻薄化、功能化方向发展的需求,纤维原料结构
的多元化已经成为必然趋势,一方面弥补超细羊毛资源的不足,另一方面是为了利用其他纤维与羊毛性能的互补性,以改善优化毛纺产品的性能,丰富拓展毛纺产品的花色、风格。
大豆蛋白复合纤维细度甚至小于超细羊毛和羊绒,外观有丝光感,手感柔软、滑爽、悬垂性好,其芯层为合成纤维,故纤维强度高,而皮层为植物蛋白质丝,具有生态纤维功能,能达到良好的舒适性与一定的保健功能,但缺点是大豆蛋白复合纤维呈现出自然的“大豆黄色”,而且很难漂白以染成乌黑色,成为业内公认的难题,这给产品开发带来一定的局限性,因此探讨大豆蛋白复合纤维的漂白工艺,扩展其应用范围,具有重要意义。
1 漂白工艺方案
大豆蛋白复合纤维自身所具有的大豆黄色源于大豆植物天然色素,纤维本身具有较强的耐酸碱性,因此针对其本色的漂白,从经典的传统漂白方法入手,分别采用双氧水氧化漂白法,漂毛剂保险粉还原漂白法及氧化还原双漂法,通过变化助剂量进行对比实验,根据漂白效果选择工艺参数。
1.1 漂白助剂选择及工艺条件
1.1.1 氧漂助剂
氧漂法工艺处方为:30%H2O2 10~30 g/L,纯碱2%(owf),pH值10左右,螯合分散剂雅洁瑞ARSK (上海雅运)1 g/L,稳定剂定牢卡维BAC 2 g/L,匀可灵FFA (上海雅运) 1 g/L。
氧漂工艺图如图1所示。
图1 氧漂工艺图
1.1.2 还原漂助剂
还原漂白法工艺处方:保险粉2 g/L,漂毛粉2 g/L,纯碱2 g/L,匀可灵
FFA 1 g/L,尤辉得NFW 0.2%(owf)。
还原漂白工艺图如图2所示。
图2 还原漂白工艺图
1.1.3 氧化-还原双漂
氧化-还原双漂工艺及条件:将以上2种工艺按先后顺序组合使用,第1浴先做氧化漂白,第2浴进行还原漂白。
工艺条件分别同1.1.1、1.1.2。
氧化-还原双漂工艺图如图3所示。
图3 氧化-还原双漂工艺图
2 实验结果及分析
2.1 氧漂法
单独氧漂,随着双氧水用量的增加,漂白效果提高,但大豆蛋白复合纤维漂白后白度不够理想。
2.2 还原漂白
单独使用还原法漂白,随着漂毛粉和保险粉用量的增加,大豆蛋白复合纤维漂白效果会有提升,但明显不及氧化漂后的白度好,并且在空气中久放之后,白度会有所下降,这是因为被空气中氧气氧化的结果,白度稳定性会变差。
2.3 氧化-还原双漂
进行双漂实验,目的是使大豆蛋白复合纤维漂后白度好且稳定持久,当助剂量取最大值试验后发现,漂后白度达到预期效果。
因此,工艺参数确定为,氧漂:30%H2O2 30 g/L,纯碱2%(owf),pH值10左右,螯合分散剂雅洁瑞
ARSK 1 g/L,稳定剂定牢卡维BAC 2 g/L, 匀可灵FFA 1 g/L;还原漂:保险粉
2 g/L,漂毛粉 2 g/L,尤辉得NFW 0.2%(owf),纯碱2 g/L。
3 大豆蛋白复合纤维黑色染色工艺
3.1 黑色染色方案
大豆蛋白复合纤维的组成是外层为植物蛋白质丝,芯层为合成纤维,染色工艺要兼
顾它的组成特点。
先后使用了媒介染料、中性染料对其染深色,效果均不理想,于是把大豆蛋白复合纤维当作“蚕丝”来处理,采用活性染料染蚕丝的染色工艺对其试验,染黑效果也不理想,最终选用HUNTSMAN公司的超级黑G和超级黑R以及上海雅运的尤纳素黑CQ进行实验,染色工艺采用毛活性染料上染“柞蚕丝”的高温染色工艺[2]进行。
3.2 染色实验
3.2.1 染色前处理
工艺处方:纯碱2 g/L,匀可灵FFA 1 g/L。
3.2.2 染色工艺处方
HUNTSMAN超级黑G 5.0%(owf),HUNTSMAN超级黑R 5.0%(owf),Unisol 尤纳素黑CQ 3%(owf),元明粉80 g/L,纯碱15 g/L,洗剂2%(owf),
HAc 1%(owf)。
染色后的黑色深度达到预期效果。
黑色染色工艺图如图4所示。
4 生产中需注意的问题
4.1 松球
图4 黑色染色工艺图
由于大豆蛋白复合纤维光滑如天丝、蚕丝,抱合力差,单独成球较难成形,如果是普通的“圆柱体”纤维团包装,需通过松球机进行松球,如果要漂白则可将内层先缠入5~10 cm厚的白涤纶条,然后再缠入大豆蛋白复合纤维,外层再包裹上白涤纶;如果是染黑色内层则可以缠上一层原液黑涤纶,外层也缠上原液黑涤纶。
如果进厂的大豆蛋白复合纤维条是经“圈条器”式的成球的用捆绳扎住的,就不用再松球,可将其大团的捆扎绳剪断,重新手工捆扎成2~3个小团,直接装缸,大缸可装入100 kg左右。
4.2 装缸
为防止漂白处理液或染液短路影响效果,可以将染缸芯子高度充分装实,可压入6只松好的纤维团,并将染槽盖子和芯子孔用销子锁住,使得每只芯子装入的纤维密度保持恒定,从而保证漂白液或染液均匀通过各个纤维团,漂白效果均匀。
如果将“锁芯销”只穿在笼盖的上方,染泵开启后,处理液或染液会将染芯子整体向上推起,造成纤维团被迫挤压,使得纤维密度被进一步加大,因而加大了处理液或染液通过纤维团的阻力,流量会明显减少,会降低处理液或染液与纤维接触的几率,从而降低漂白或染黑效果。
如果采用的是手工捆扎方式装缸的,就只能把销子插在染笼盖的上方,通过泵力将被染物向上推起,防止因被染物装入的密度不匀造成局部短路色花。
4.3 复洗理条
复洗大豆蛋白复合纤维时,烘房温度不要超过70 ℃,不可烘得太干,必须控制好回潮,需加些抗静电剂,采用同批次里已经复洗过的羊毛伴梳成球。
5 结论
大豆蛋白复合纤维的漂白工艺为氧化-还原双漂工艺,工艺参数为:氧
漂:30% H2O2 30 g/L,Na2CO3 2%(owf);螯合分散剂Argaguest ARSK 1 g/L,双
氧水稳定剂定牢卡维BAC 2 g/L,匀可灵FFA 1%(owf),90 ℃,60 min;还原漂:漂毛粉5 g/L,保险粉5 g/L,Na2CO3 2 g/L,尤辉得NFW 0.2%(owf),
90 ℃, 60 min。
黑色染色工艺:选用HUNTSMAN亨思迈棉用活性超级黑
G 5%(owf)和超级黑R 5%(owf)和毛用活性Unisol尤纳素黑CQ 3%(owf),元明
粉80 g/L,纯碱15 g/L;前处理:匀可灵INKKOLFFA 2%(owf),
Na2CO3 2%(owf),70 ℃,30 min;染色采用元明粉促染纯碱固色的95 ℃高温染色工艺。
漂白白度及黑色深度达到预期,成功解决了大豆蛋白复合纤维自身豆黄色很难漂白和染黑的技术难题。
参考文献:
[1] 蔡永东.山羊绒/大豆蛋白复合纤维半精纺针织纱线的生产技术[J].毛纺科技,2008(10):28-32.
[2] 刘正超,邢仪泽,孙洪年,等.染料应用手册[M].北京:纺织工业出版社,1989: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