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数与单位换算教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数与单位换算教学设计
时间:2017.04.18教者:姚小燕(龙门学区)
课型:新授课班级:四(2)班
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认识、理解生活中的小数,掌握名数的改写方法。
2.理解名数改写原理,并能正确进行改写。
3.认识渗透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观点。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名数的改写方法。
难点:正确进行名数间的转化。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题目见课件)
二、创设情境。
出示4个小朋友的身高数据,按高矮顺序排排队。
引导学生观察。
三、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80cm=()m
(1)引导学生思考并完成,然后总结自己的换算方法。
(2)师生小结算法。
(3)1米45厘米=()米又该怎么换算呢?学生尝试交流。
(4)给4个小朋友排队。
小结:低级单位是如何改写成高级单位的名数的?
(5)做一做1.
2. 教学例2. 0.95m=()cm
(1)学生思考后独立完成,俩人一组互相讨论自己的算法。
(2)指名汇报。
你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呢?
想一想:1.32m=()cm
3. 小结算法。
四、巩固练习。
(习题见课件)
五、课堂小结。
六、板书设计。
小数与单位换算
1m45cm > 1.32m>0.95m>80cm
一看:看“低”改“高”还是“高”改“低”
二想:想两个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
三定:定乘除(大化小乘,小化大除);
四移:“乘”小数点往右移,“除”小数点往左移,移几位看进率;
七、教后反思。
小数与单位换算说课稿
龙门学区姚小燕
我上的课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小数与单位换算例一和例二。
接下来我将从说教材、说方法、说过程、教学反思四个方面来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小数与单位换算这部分内容是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内容,学习这部分的内容需要综合运用计量单位和单位间的进率、小数的性质、小数点移动位置引起小数大小变化规律等知识。
在改写时,学生先要判断哪个单位大,哪个单位小;单位间的进率是10、100、还是1000;还要确定是该扩大多少倍,还是缩小原来的多少分之一;以及怎么样移动小数点,这部分内容是教学的一个难点。
在前几册书中已经出现过了整数单名数的改写,而这节课中主要内容是学生要掌握小数低级单位向高级单位改写,而且还涉及到复名数的改写,所以对学生来说是不容易掌握的。
所以这节课以学生自己探究、合作讨论、归纳为主。
根据以上对教材的分析以及对教学现状的分析,我将教学目标设置为:1.学生掌握小单位数转化成大单位数的方法。
2.经历单位换算的过程,体验迁移学习的方法和解决问题思路的多样化。
3.渗透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观点;体会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难点
重难点:掌握小单位数转化成大单位数的方法。
突破方法:引导学生用旧知识迁移,掌握学习方法。
二、说方法
根据新课程所提出的观点,所以这节课我根据课本提出的例一,创设帮小朋友排队的情景,引导学生采用自主探究、小组合作讨论的方法进行学习本节课。
三、说过程
(一)复习铺垫,通过几道填空题,让学生回忆各个单位之间的进率,再回顾整数的换算方法。
(二)情境导入。
四年级二班选了四名同学去参加舞蹈比赛,进场之前需要根据他们的身高从
高到矮排成一队,下面是他们的身高,你能帮他们排排队吗?(课件出示教材第48页主题图)
先观察图片,说一说这些小朋友的身高分别是多少?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80cm,1m45cm, 1.32m,0.95m)我们现在知道每位同学的身高了,是不是就可以直接帮他们排队了?
(组织学生议一议,使学生明白这些数据的单位不一致,要按高矮顺序给小朋友排队的话,必须先把数据的单位改成相同计量单位的数)
在实际生活和计算中,有时需要把不同计量单位的数据进行改写,改成相同计量单位。
这就涉及到了单位的换算,而我们今天要想帮光明小学的同学们排队,就必须好好学习小数的单位换算。
(板书课题:小数与单位换算)。
(三)探究新知
刚刚同学们说了,要先把他们的身高单位不一样,我们要把他们改写成一样的单位,那我们就先把上面的数据全部改写成以米为单位的数。
可以吗?
1、80cm=()m
(1)学生先独立练习,然后总结自己的改写方法。
(2)学生汇报。
(3)全班交流。
(可能会有二种方法)
方法一:1m=100cm80cm=80/100m=0.8m=0.80m=0.8m(根据计量单位之间的关系改写)
方法二:80÷ 100,可以直接利用小数点移动的规律80÷ 100=0.8m。
(4)你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呢?(指名学生回答)
2、1米45厘米=()米
(1)自己尝试(2)小组交流(3)小组汇报
1米45厘米,1米已经是用米作单位了,只要将45厘米改为米作单位,再将1米作整数部分,45厘米化成米的小数作小数部分就可以了,45厘米=0.45米,因此1米45厘米=1.45米.
(4)理解1米45厘米表达的意义
小结:像1米45厘米这样,同时含有大单位和小单位的数改写成大单位时,其中大单位的书不动,作为小数的整数部分,只将其中小单位的数改写成大单位
的数,作为小数部分,而且也可以通过小数点向左移动来实现。
3、现在我们把所以同学的身高都换算成以米为单位的数,现在我们可以按从高到矮的顺序排出来了吗?那么一起排出来吧。
从高到矮依次是:1m45cm >1.32m>0.95m>80cm
4. 教学例2. 0.95m=()cm
(1)学生思考后独立完成,俩人一组互相讨论自己的算法。
(2)指名汇报。
你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呢?
想一想:1.32m=()cm
5. 小结算法。
(四)实践应用第49页“做一做”
(1)先引导学生判断是由低级单位换算成高级单位。
(2)想一想:它们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3)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独立练习。
四、教学反思
1.复习时间太长,导致后面课讲完之后没有时间练习和总结。
2.学生板演之后,我只关注了学生的答案,而没有关注到学生答案后面没有带单位。
3.练习题应该讲解一个出示一个题的答案,而不是等讲解完之后再出示答案,浪费时间。
4.课件衔接不太好,略显生硬。
5.由于时间的原因,没有总结,所以板书缺少了最重要的一点。
6.课堂组织能力不够,学生课堂学习激情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