荞麦联合收获机 作业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荞麦联合收获机作业质量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荞麦联合收获机作业质量指标、检测方法和检验规则。
本标准适用于全喂入式荞麦联合收获机作业质量的评定。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5262农业机械试验条件测定方法的一般规定
NY/T1004秸秆还田机质量评价技术规范
NY/T1335玉米收获机作业质量
NY/T995谷物(小麦)联合收获机械作业质量
NY/T498水稻联合收割机作业质量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荞麦联合收获buckwheat combine harvesting
用荞麦联合收获机收割荞麦,一次性完成切割、脱粒、分离和清选等项作业。
3.2
损失率total lose rate
荞麦联合收获机械损失籽粒质量之和占籽粒总质量的百分率。
3.3
破碎率broken rate
荞麦联合收获时,因机械损伤而造成破裂、裂纹、破皮的籽粒质量占所收获籽粒总质量的百分率。
3.4
含杂率rate of chips/grasses-containing in buckwheat
荞麦联合收获后,粮仓中收获物中所含非籽粒杂质质量占其总质量的百分率。
3.5
自然落粒natural falling grain
收获前,自然落到地表的籽粒。
3.6
割茬高度stubble altitude
作物收获后,留在地面上的禾茬高度。
3.7
作物倒伏程度rate of lodging
用不倒伏、中等倒伏和严重倒伏表示。
主茎顶端和茎杆基部连线与地面垂直间夹角为倒伏角,0°~30°为不倒伏,30°~60°为中等倒伏,60°以上为严重倒伏。
3.8
秸秆切碎长度合格率rate of lodging
秸秆切碎长度15cm以下为合格,15cm以上为不合格,切碎长度合格秸秆质量占秸秆总质量的百分率。
3.9
污染contamination
指由于机具漏油对籽粒、茎秆和土壤等造成的污染。
4作业质量指标
4.1本标准规定的作业质量指标值是按下列一般作业条件确定的:作业地块的条件应基本符合机具作业适应范围,作业机手应经培训合格并有上岗证。
收获应在荞麦籽粒有70%成熟(种皮呈现品种固有色泽)时进行。
地块中自然落粒小于5%,作物不倒伏、地表无积水、荞麦籽粒含水率为15%~30%,荞麦草谷比为1.5~7.0。
4.2在一般作业条件下,荞麦联合收获机的作业质量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荞麦联合收获机作业质量指标
项目指标
类型全喂入式
总损失率%≤8.0
表1
荞麦联合收获机作业质量指标(续)
5检测方法5.1
抽样方法
沿地块长度方向对边的中点连十字线,把地块化成4块,随机选取对角的2块作为检测样本。
5.2检测点位置的确定
采取五点法测定。
从样本地块的4个地角沿对角线,在四分之一至八分之一对角线长的范围选定一个比例数后,算出距离,确定4个检测点的位置,再加上某一对角线的中点。
5.3检测方法5.3.1
损失率
(1)每平方米自然落粒质量
可与5.3.1(2)同时进行。
收获作业前,在试验区内按五点法确定取样点位,按GB/T 5262-2008中
9.4的规定,每点位测定1cm 2
面积内自然落粒及落穗的籽粒重量并计算算数平均值。
5
∑=
CZ
Z W
W (1)
式中:
W z ——每平方米自然落粒质量,g/m 2
;
W cz ——第i个测点每平方米自然落粒及落穗的籽粒重量,g/m 2。
(2)每平方米籽粒重量
在试验区内按五点法确定取样点位,按GB/T 5262-2008中9.6.1的规定,每点位割取1cm 2
面积内的植株。
割下后,立即脱粒并称其重量。
5
∑=
h
ch W
W (2)
式中:
W ch ——每平方米籽粒重量,g/m 2
;
W h ——第i个测点每平方米籽粒重量,g/m 2。
(3)损失率
收获作业后,在试验区内按五点法确定取样点位,该点位不应与5.3.1(1)和5.3.1(2)取样点位
重合。
每点位应涵盖一个完整的割幅B,且沿收获机前进方向选取1m,形成(1×B)m 2
生物取样区域。
在取样区域内收集所有的落地和夹带籽粒和穗头,脱粒干净后称其质量,并将其换算为每平米籽粒损失质量。
按式(3)和式(4)分别计算损失率,取5点损失率的平均值。
100i ⨯-=
ch
z
sh W W W S (3)
式中:
S i ——第i个取样点损失率,%;W sh ——每平方米籽粒损失质量,g/m 2
;W z ——每平方米自然落粒质量,g/m 2;W ch ——每平方米籽粒重量,g/m 2。
5
i
∑=
S
S (4)
式中:
S——平均损失率,%。
5.3.2
含杂率
在联合收获机正常作业收获的籽粒中随机抽取5份样品,每份不少于2000g,集中并充分混合,从中取出含杂样品5份,每份1000g,对样品进行清选处理,将其中的茎秆、颖糠及其他杂志清除后称质量,
处理前与处理后样品的质量之差即为样品中杂质的质量。
按式(5)、式(6)分别计算含杂率,取5份样品含杂率的平均值。
100z ⨯=
zy
z
W W Z (5)
Z z ——第i个样品含杂率,%;W z ——样品中杂质质量,g;W zy ——样品质量,g。
5
∑=
z
Z Z (6)
式中:
Z——含杂率,%;5.3.3
破碎率
将去掉杂质的籽粒样品混合后,用四分法从中取出5份,每份100g,挑选出其中的破碎籽粒并称量,
按式(7)、式(8)分别计算破碎率,取5份样品破碎率的平均值。
100
p p zp ⨯=
y
W W Z (7)
式中:
Z zp ——第i个样品破碎率,%;W p ——样品中杂质质量,g;W py ——样品质量,g。
5
p
p
∑=
z Z Z (8)
式中:
Z p ——破碎率,%;5.3.4
秸秆切碎合格率
在5.3.1(3)取样点内收集所有的还田秸秆称其质量,再从中挑选出切碎长度大于15cm的不合格秸
秆称其质量。
按式(9)、式(10)分别计算秸秆切碎合格率,取5点的平均值。
100
-jz
jb
jz h ⨯=
W W W F (9)
式中:
F h —第i个取样点秸秆切碎合格率,%;W jz —测点还田秸秆质量,g;W jb —测点不合格还田秸秆质量,g。
5
h
∑=
F F
(10)
式中:
F—秸秆切碎合格率,%;5.3.5
割茬高度
在5.3.1(3)取样点内,每点在割幅宽度方向上测定左、中、右3点的割茬高度,其平均值为该点
处的割茬高度,求5点的平均值。
5.3.6
收获后地表状况及污染情况
用目测法观察收获的籽粒中有无联合收获机造成的污染,茎秆和地块内有无联合收获机造成的明显污染;观察地块中有无漏割,地头、地边的处理是否合理。
6
检验规则6.1检测项目分类
6.1.1
被检测的项目凡不符合标准第4章要求的均称该项不合格。
6.1.2被检测的项目按其对作业质量的影响程度分为A、B两类。
对于有秸秆切碎机构的联合收获机检测项目分类见表2,对于无秸秆切碎机构的联合收获机检测项目分类见表3。
表2有秸秆切碎机构的联合收获机不合格项目分类不合格分类项目
类项
A 1损失率2破碎率3含杂率
B
1秸秆切碎合格率
2割茬高度
3收获后地表状况
4油污染
表3无秸秆切碎机构的联合收获机不合格项目分类不合格分类项目
类项
A 1损失率2破碎率3含杂率
B 1割茬高度
2收获后地表状况3油污染
6.2判定规则
根据GB2828第4.4和4.8条的有关规定,采用逐项考核、按类判定,对于有秸秆切碎机构的联合收获机抽样判定表见表4,对于无秸秆切碎机构的联合收获机抽样判定表见表5。
表中AQL为质量合格水平,Ac为合格判定数,判定数Re为不合格判定数。
表4有秸秆切碎机构的联合收获机抽样判定
不合格分类A B
样本地块2
项目数34
检查水平S—1
样本字码A
AQL 6.525
Ac Re0112
表5无秸秆切碎机构的联合收获机抽样判定
不合格分类A B
样本地块2
项目数33
检查水平S—1
样本字码A
AQL 6.525
Ac Re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