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临汾市林木覆盖率31.4%年总产值20亿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西临汾市林木覆盖率31.4%年总产值20亿元
第一篇:山西临汾市林木覆盖率31.4% 年总产值20亿元
山西临汾市林木覆盖率31.4% 年总产值20亿元
这是一组可圈可点的数字:2012年,全市林业用地面积1846.1万亩,占国土面积3041.25万亩的 60.7%。
其中,有林地面积879万亩,森林覆盖率28.9%,林木覆盖率31.4%。
在有林地面积中,以红枣、核桃、连翘为主的干果经济林340万亩,干果总收入4.3亿元,林业总产值20亿元,农民人均林业收入800元,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6084元……
简单的数字,折射出一个无可非议的事实:2010年以来,我市积极深化林业改革,大力加强林业生态建设,由过去以生态建设为主,转变为以身边增绿、富民强民为主的生态理念,实现农民群众增收、森林资源增加、林业经济增长,加快城乡绿化和创建林业生态县建设步伐,实现林业又好又快发展。
重点工程提速生态建设
我市按照“山上治本,身边增绿,促民增收”的发展战略,以工程建设为载体,科技为先导,改革为动力,全力构建“点、线、面”相结合的森林生态网络体系;以“创新平原林业,修复汾河生态,开发林下经济,提升人居文明”为主题,突出身边增绿,提升绿化档次,打造精品工程,大力实施省级造林绿化工程。
同时,全面启动了通道绿化、交通沿线荒山绿化、村庄绿化、环城绿化、厂矿绿化、城市绿化为主要内容的六大造林绿化工程,又相继启动实施了汾河流域绿化等省级重点林业工程。
截至2012年上半年,全市完成营造林41.508万亩,占计划任务的80.68%。
其中“两山”造林已完成22.668万亩花卉苗木,占计划任务的75.06;“两网”绿化工程,占计划任务的97%;四旁植树完成1320万株,占计划任务的110%。
通过实施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三北”防护林、太行山绿化等国家林业重点工程,全市森林资源得到了快速增长,生态状况有所改善,使我市森林面积和蓄积实现大幅增长、水土流失面积全面萎缩、水土流失程度不断减轻。
永和县县城至永和关26公里,沿线第一山脊
线范围内石质山区就占到总面积的80%以上,在省造林局的帮助和支持下,以采取垒石筑坑、PVC管异地取土的办法,对沿线2.6万亩石质山区进行了全部绿化,栽植1米以上侧柏大苗170多万株,山桃、山杏、紫穗槐等乔灌木200多万株,做到了“林带有厚度、环城有景现、荒山见绿树、村庄有花果、城市像园林”。
推进林改积蓄发展后劲
集体林权制度是农村继土地家庭联产承包经营之后的又一项重大改革,对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2010年,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在我市全面铺开,全市林改工作先后经过宣传发动、调查摸底、确权发证、检查验收4个阶段逐步展开。
目前,全市勘界确权已完成891万亩,占省定年度任务411万亩的217%,在全省位居前列。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激发了农民发展林业的积极性,为农民致富增收拓宽了渠道。
市委、市政府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作为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一项重要工作高度重视。
在工作中,相关部门上下联动,确保主体改革全面完成;档案按照“收集齐全、分类合理、立卷科学、归档及时、保管安全、使用方便”的档案管理原则统一规范;在主体改革基本完成的同时,积极推进林权配套改革;不断增强林改发展后劲。
全市初步建立了西山红枣花椒、东山核桃连翘经济林等干果生产基地。
同时,种苗、花卉产业不断发展壮大,林下经济势头强劲,林业产业体系基本成型。
清查森林资源加强管护
2010年,全国第八次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正式启动,这项任务每五年开展一次,主要是为了在国际上发布林业建设信息,并为下一个五年计划提供建设依据。
我市的调查工作的任务量和工作难度位居全省第一。
我市共历时7个月的时间对全部连清固定样地进行了清查,任务完成的质量、数量在全省名列前茅。
森林资源连续清查工作非常艰苦,全市所有连清人员连续几个月奋战在连清第一线,硬是扎扎实实地完成了森林资源清查任务。
此外,还通过开展森林防火、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林地资源管理、林业行政执法等工作,不断加大森林资源
管护力度,确保全市森林资源的安全。
第二篇:森林覆盖率及林木绿化率计算方式
森林覆盖率及林木绿化率计算方式
㈠森林覆盖率
森林覆盖率(%)=(乔木林地面积+竹林地面积+特殊灌木林地面积)/总土地面积×100% ㈡林木绿化率
林木绿化率(%)=(乔木林地面积+竹林地面积+灌木林地面积+四旁树占地面积)/土地总面积×100% 备注:四旁树占地面积按1650株/hm2计(每亩110株)。
第三篇:2012年红河工业园区总产值345亿元跻身全省三甲2012年红河工业园区总产值345亿元跻身全省三甲
2013年02月21日 12时53分00秒来源:云南日报
作为全省唯一获得国家批准的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红河工业园区抓住和发挥大资源、大企业、大项目“三大”优势,全力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营造具有前瞻性的投资环境。
随着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全面配套,一大批重大项目相继建成投产,园区的产业集聚效应日益彰显,2012年,园区完成工业总产值345亿元,在全省57个省级园区和4个国家级园区综合排名中跻身三甲。
红河工业园区成立于2003年8月,自国家锡基新材料产业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批准以来,园区坚持内涵增长与外延扩张并举,在探索中创业,在创新中发展,因势利导全力以赴抓好产业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园中园”建设和招商引资,通过积极申报国家级红河经济技术开发区、红河综合保税区、国家级外贸转型示范基地的“三个申报”工作,有力推进了园区的开发建设,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
2012年,园区完成工业总产值345亿元、同比增长43.9%,完成工业增加值65亿元、同比增长43.8%,进出口总额达到21.28亿美元,其中特色产品进出口总额20.45亿美元。
在全省综合排名中,红河工业园区已经从2011年的第14位为跃升到第3位,仅次于昆明经开区和昆明高新区。
去年,红河工业园区已有入园企业214户,园区基础设施累计投
资9.92亿元,企业固定资产总额221.24亿元。
一大批重大项目相继建成投产,形成了年产12万KK高精度BGA锡球、200万吨钢铁、15万吨电解铝、10万吨铜等金属、化工以及粮油食品等产品的生产和加工能力,还有一批新的产业项目正如火如荼地加快建设或抓紧开展前期工作。
目前,园区产业发展的平台已基本搭建成型,支柱产业正在形成,产业成效已经显现,投入产出比不断提高,已发展成为昆河经济带最具活力的增长极。
记者杨红川(云南日报)
第四篇:中国机械工业总产值首次突破10万亿元
中国机械工业总产值首次突破10万亿元
2011-01-20 13:48:52 来源:41899阀门网作者:41899阀门网阀门网导读:次跃上10万亿元的新台阶,达到了10.75万亿元,比08年增长约一成六。
中国机械产业联合会有关负责人27日在中国机械产业经济运行分析会上表示,从2008年四季度开始,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全国机械产业主要经济指标增长出现了近年来最大的降幅,2009年2月份触底,主要经济指标增长数据创近7年来新低,在政府实施应对金融危机的一揽子计划后,“保增长”...2009年全年机械产业总产值首次跃上10万亿元的新台阶,达到了10.75万亿元。
中国机械产业联合会27日透露,2009年全年机械产业增加值比2008年约增长一成四,总产值首次跃上10万亿元的新台阶,达到了10.75万亿元,比08年增长约一成六。
中国机械产业联合会有关负责人27日在中国机械产业经济运行分析会上表示,从2008年四季度开始,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全国机械产业主要经济指标增长出现了近年来最大的降幅,2009年2月份触底,主要经济指标增长数据创近7年来新低,在政府实施应对金融危机的一揽子计划后,“保增长”的政策效果在机械行业较早显现,主要经济指标逐月稳步回升。
2009年机械产业增加值比2008年增长一成四,比全国产业一成一的增速高出2.8个百分点,比全国GDP的增速高出了5个多百分点。
特别是,汽车行业在2009年产销实现高速增长,是当年机械全行业增长的“发动机”,汽车产业产值回升速度明显快于机械全行业。
2009年汽车行业产业总产值占同期机械产业总产值近3成,而产值增量占机械产业全行四成四,利润增量占机械产业全行业六成二。
中国已跃居世界第一汽车产销大国。
他同时夸大,中国机械行业发展中尚存在诸多突出题目:一是“加强基础”的步伐必须加快,比如,大型铸锻件的研制虽有进展,但尚未进进稳定生产阶段。
二是高端装备国产化的环境仍不理想,突出表现在设备招标中歧视国产设备的现象仍屡见不鲜。
三是很多重点产品的需求增幅明显回落。
四是进出口形势仍很严重,2009年机械产业累计出口创汇比上年下降一成九。
进口用汇比08年下降7%,进口降幅明显小于同期出口,进出口顺差由08年476.69亿美元大幅下降为149亿美元,凸现了中国国际竞争力不强的弱点。
第五篇:赴山西临汾市自来水公司考察报告
赴山西临汾市自来水公司考察报告公司领导:
为了确保深度水质处理工程、设备运行更加合理。
根据公司领导安排到临汾市自来水公司二分厂去考察学习,学习该公司采用“纳滤膜”法深度处理水质工艺流程及设备运行的经验。
现将学习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1、临汾市自来水公司二分厂坐落于市区西南,占地面积4.3万平方米,设计供水能力8万吨/日。
1988年投产使用,取水于龙子祠泉排泄形成的地表水为供水水源。
2、生产工艺流程:引龙子祠源水加压两趟
DN700管道
净化水厂石灰软化+机械搅拌过滤(D型滤池/快滤池)
消毒处理用户。
3、深度处理工艺流程:
原水
还原剂/阻垢剂/酸
勾兑水外供
4、纳滤膜早期称为松散反渗透膜,纳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