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把盐藏起来》教后反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科学《把盐藏起来》教后反思
学校科学《把盐藏起来》教后反思时间很快,学校的各项工作和活动开展的也很快,貌似才刚刚开学就又到了每学期必不行少的个人展现活动周,繁忙之余便开头琢磨该选哪一课,该选哪个班。
几经比较之后,我最终选择了在三五班讲授《水和盐的故事》单元中的第一课《把盐藏起来》。
把教材从头到尾的认真敲打了N遍之后,脑子中冒出了隐隐的想法,但还不成轮廓。
网络是当今人类学习的万能钥匙,我当然也忘不了它,在百度上搜寻了许多相关的教案,同时也品鉴了很多相关的教学设计,渐渐头脑清楚了许多。
一周之后我的教学设计大功告成,后来又几经揣摩和修改最终收官,顺当的在三五班给组内的其他老师展现了本节课。
但现实总是和抱负有肯定的差距,一堂课下来,有精彩也有瑕疵,我先以反思的形式对这节课做最终的收工。
本节课采纳应用《科学大闯关》的模式贯穿课堂始终,让孩子们在闯关的刺激体验中来熟悉水和盐之间究竟有多少科学学问。
在第一关"看谁懂的多'当中,通过同学的已有学问阅历和猜想来引出这节课的主角"盐'。
这一关我设计的难度很低,孩子们毫不费劲就可以闯过去,这样不但保持了孩子们的奇怪心,也增加了他们对后面几关的自信念。
所以课堂开头部分的效果我自己还是比较满足的。
但是假如这一
部分只有引出孩子们很熟识的"盐'而已这样简洁,好像课堂还不够丰满,于是我把课本上没有的一些学问给加了进去,那就是盐的分类:粗盐和细盐。
通过幻灯片中的图片加上我的讲解,孩子们用几个感叹词给了我很好的回应,,比如我在讲粗盐是由海水直接晾晒过后形成的结晶,是没有经过任何加工和提炼的、含有一些杂质的盐时,孩子们用"哇!'和"哦?!'来回应我,我便知道他们对这一内容很受用。
接下来的其次关是"智力猜猜猜',这个环节包含了本节课的重点学问溶解的感念。
通过孩子们对"小红军巧带盐'故事的猜想,想到盐可能会化到水里,这个时候我没有给孩子们确定或否定的回答,而是先让他们先亲自体验一下这一过程,让孩子们动手试验,让他们自己得出盐的确可以溶化到水里,然后再给出科学定义:像盐这样"消逝'到水里的现象其实就叫"溶解'。
原来教材上给出的这个概念就比较直白,孩子们也很简单理解,但他们自己可以意识不到这个概念中为什么要对消逝一词加上双引号,这个地方我特意放慢了速度,让孩子用自己的话来表述一下他们对此处引号的理解,我想这样可以培育孩子们的科学表述力量。
下面的第三关是秉承其次关的故事,让孩子们帮小红军快速的把盐溶解到水里,比比谁最快。
这一环节其实是自主探究,但其实孩子们的自主力量是很有限的,假如完全放手,那可能会探究的五花八门。
所以探究之前,我先让孩子们争
论和相互沟通有哪些方法可以使盐快速溶解。
总结之后才让他们有目的的去动手试验。
最终一关属于拓展内容:"看谁想得多',这一关是让孩子们结合实际说一说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溶解,这个环节我让孩子们充分发挥其学习的主导地位,完全放手,让他们畅所欲言,课堂氛围很热闹,效果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