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文学英译汉翻译策略——以《小公爵》为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语外文
2学法教法研究
课程教育研究
20世纪70年代,德国出现了功能派翻译理论(Nord ,2001:9-13),其中目的论是该翻译理论的核心部分。

目的论主要强调:为适应译文的功能、新的交际环境和目的读者的需求,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应从译文读者的立场出发,根据译文的预期功能来决定自己的翻译策略,从而使译文功能得以很好实现。

该翻译理论与传统的“等值观”不同,翻译目的论注重的不是译文与原文是否对等,而是强调译文既要尊重原文的故事情节又要符合译文的文化背景,以达到译文预期功能为目的,选择最佳处理方法。

从而本文结合《小公爵》的英汉翻译,以翻译目的论为理论依据,从译文的目标读者—儿童的特点出发,总结了翻译方法和策略。

1、直译加注与意译(1)直译加注
英语和汉语之间虽有一些共同点,例如:英语中的一些单词、短语都能在汉语中找到意义相同的相对应的词或短语,在这种情况下,通常采用直译的方法将英文直接翻译过来。

如:He knew that his papa had been an Englishman.译:他知道他的爸爸曾是英国人。

但对于一些涉及国外文化的句子,虽然可以很轻松的通过直译翻译成中文,但对于不了解国外历史文化的读者尤其是儿童读者来说,并不能真正读懂文中所要表达的句子意思。

针对这种情况,主要采用直译加注的翻译方法。

例一:It was quite surprising how many things they found to talk about —the Fourth of July , for instance. When they began to talk about the Fourth of July there really seemed no end to it.
译文:他们所谈论的话题都很让人吃惊,例如:他会谈论7月4日(美国国庆日)。

一说到7月4日的时候,真的是似乎有说不完的话题。

这句话中,the Fourth of July 很容易直译为7月4日,但对于儿童读者来说,他们并不知道这个日子对于美国人的真正意义,所以要采用直译加注的翻译方法。

例二:When they were boys at Eton , they were not popular ;译文:在伊顿公学(英国最著名的贵族中学)读书时,他们不受欢迎的。

(2)意译
英语和汉语之间虽在词义和词性上有很多共同点,但仍然存在很大的差别。

很多时候采用直译加注的翻译方法也是无法清楚地表达原文意思,或者是表达了原文意思,但不符合汉语的表达方式,这样就会造成汉语读者的费解。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要采用意译的方法。

意译就是不拘泥于原句的结构、形式,用符合汉语的表达方式表达意义即可。

这种方式尤其适用于文学作品。

①关于句子的意译:例:But it so happened that Nature had given to the youngest son gifts which she had not bestowed upon his elder brothers.
译文:但是,凑巧的是,上天居然把礼物给了家里的小儿,而没有两个哥哥。

Nature 通常翻译为“自然界, 性质, 自然, 自然状态, 本性, 类型”等,但在这个句子中,采取任何一种译文都不恰当,只能根据这个词本身的含义和上下文所表达的意义来确定这个词的译文。

在这里译者将其翻译成“上天”。

第一,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放在句子中通顺连贯。

第二,“上天”这个俗语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辞典编辑室(2002)编撰的《现代
汉语词典》(修订本)中的解释为“古人观念中的万物主宰者,能降祸福于人”,其意思非常符合这里的句意。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本句采用意译的方法比较合适。

例:“One , to make ready!” yelled the starter. “Two , to be steady. Three —and away!”
译文:“各就,各位,跑!”发令员发号施令。

此句翻译的虽然与英文中的句意差别较大,但符合中国语言习惯,通常在比赛前会这样喊口令。

2、词类转换法
因为英语和汉语两种语言在表达方式上有一些差别,原文中单词的词性,在译为汉语后并不一定要与原文中该词的词性相同。

连淑能(2006)曾指出,英语的特征是大量使用名词化的表达法,而汉语更倾向于使用动词化的表达法。

根据英语的句法学,一个简单的英语句子一般只有一个谓语,所以英语句子中常常使用抽象名词代替动词,也就是说英语句子中名词化的表达法很常用,而汉语句子中,一般可以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动词连用,所以不常用抽象名词。

在英译汉的实践中,为了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词类转换法是一种很常用的翻译方法。

而最常见的词类转换法是英语中的名词和动词的转换。

当然,还有英语名词、形容词转换为汉语中的动词、副词等等。

以下例句采用了英译汉词类转换中最常用的名词转换为动词的方法。

例一:Since his papa ’s death , Cedric had found out that it was best not to talk to his mamma about him.
译文:自从爸爸去世后,塞德锐克发现最好不要跟妈妈说起爸爸。

就本句而言,原句中的“death ”是名词,在这里并不受原句词性的限制,把名词转换为动词“die ”是比较容易想到的。

然而,如果笔者保留“death ”的词性,将其译为汉语的名词,那么这句话的译文就应该是“由于他爸爸的去世,塞德锐克发现,他最好不要跟妈妈说起爸爸。

”虽然也可以表达,但是前后衔接不当,相比较而言,后者的翻译腔过重,读起来不如第一个译文通顺连贯。

虽说英译汉的过程中,最常用的词类转换是英语中的名词转换为汉语中的动词,但也不仅限于此,在实际操作中,词类转换可以很灵活,并没有什么特殊的限制,可以是英语中的名词、形容词转换为汉语中的动词、副词等等的方式,下面列举一个动词转换为名词的例子:
例二: But , somehow , it did not console him to hear that he was to be a very rich man when he grew up , and that he would have castles here and castles there , and great parks and deep mines and grand estates and tenantry.
译文:他听到当他长大,他将是一个非常富有的人,,他将在各处拥有城堡、有很大的公园、深矿井、很大的庄园和很多承租人。

但是,不知为什么,这些没有给他任何安慰。

儿童文学的翻译过程中,译者既要保持语言的原本童趣,又要符合译入语的语言特点和文化习俗。

本文主要以儿童文学为列,采用直译和意译、归纳发音、拼写规律翻译法、词类转换和增补法等翻译方法,通过原文与译文的比对,详细地分析了这些翻译策略的使用方法。

希望这些方法能为儿童文学类文本英译汉的翻译者提供一些参考,从而使广大儿童读者能够有
儿童文学英译汉翻译策略
——以《小公爵》为例
张利华 曹成佳
(呼伦贝尔学院 内蒙古 呼伦贝尔 021000)
【摘要】儿童文学作品对于儿童的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我国,关于儿童文学翻译的研究相对较少,儿童文学翻译在翻译研究中处于边缘地位,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

本文通过对儿童文学读本《小公爵》的英译汉翻译实践,结合目的论总结儿童文学翻译的方法和策略,并附以大量的实例。

儿童文学翻译策略将对儿童文学的英译汉研究有所启示,同时也会提高人们对儿童文学翻译理论和实践的重视,促进儿童文学翻译的发展。

【关键词】儿童文学 翻译策略【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8-0002-02
外语外文
3
学法教法研究
课程教育研究
更多喜欢的阅读作品。

参考文献:[1]Dollerup , C. (2007). Basics of Translation Studies. Shanghai :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Gentzler , E. (2004). Contemporary Translation Theories (revised 2nd edition ). Shanghai :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3]Munday , J. (2001). Introducing Translation Studies :Theories and Applications. London and New York : Routledge
[4]Nord , C. (2001).Translating as a Purposeful Activity. Shanghai :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5]黄雨石,(1988),《英汉文学翻译探索》.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
[6]刘宓庆,(2006),《英汉翻译技能指引》.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7]连淑能,(2006),《英译汉教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8]左梦兰,(2004),《儿童认知发展研究》.云南:云南教育出版社
[9]张今,(1987),《文学翻译原理》.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
前言
在传统教育体制与思想的影响下,教师的教学态度较为积极,治学态度严谨,但传统的教学观念让教学行为与方式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也阻碍了学生主观能动性在课堂中的发挥。

更多的教师将课堂当作自己的舞台,视自己为主角,在课堂活动中对学生进行学科知识的单方面传递。

学生的学习需求在课堂中得不到满足,不利于教学进度的追进。

本着以学定教的思想开展创新英语教学,会让初中学生的英语学习大有不同。

一、以学定教在初中英语课堂中的实施原则
第一,主体性原则。

新课程标准提出,学生是教育事业的核心。

在现代化的教育思想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应当得到强调。

在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帮助学生在主人翁角色中建立英语知识体系,通过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进行知识的领悟与探究,是当代教学的重要特点。

英语,是一门语言学科,从本质上来讲具有较大的抽象性。

在教学中,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进行想象,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比如在讲解《Is this your pencil?》的时候,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学生在本节课中需要学习人称物主代词与询问物品主人的基本句式。

教师不要在课堂一开始就组织学生翻开书进行知识点的学习,而是将学习目标与重难点告诉学生,给学生一段时间自主学习,并鼓励学生利用最适合自己的方法进行学习。

一些学生选择大声朗读,一些学生选择边读边写。

教师肯定学生的方法,让学生成为课堂中的主体,有利于教学活动更加贴合学生的发展需求。

第二,互动性原则。

教学过程就是教师与学生互动的一个过程,在课堂中促进师生、生生之间的平等交流,有利于以学定教思想的。

在人与人的互动中,初中英语学习内容也在进行互动。

英语是一门基础性的语言学科,学习的目的是实现独立、有效地交流。

在英语教学中组织学生进行互动,打破了传统教学中教师灌输知识的模式,让学生的信息接受更加主动。

比如在讲解《This is my sister.》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结组,并对合作伙伴介绍一个自己身边的人,利用课本上或者结合自己所识得的句式进行英语表达。

教师可以先给学生做一个示范,介绍一下自己的家庭成员,明确学生的学习方向,促进学生互动活动的科学性与高效性。

让学生互动起来,就给了学生选择的机会,也给了学生表达的机会,有利于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成为课堂的主体要素。

二、以学定教在初中英语课堂中的实施方法
要促进以学定教思想在初中英语课堂中的实施,需要教师做好教学工作,给以学定教思想的实施提供良好的条件。

1、全面掌握学情
在素质教育全面落实的今天,每一位初中英语教师都应当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限制,响应新课程改革的号召,深入落实
以学定教思想。

传统的教学活动过于关注学生成绩与考试结果,所有的教学活动都以成绩为中心开展。

在以学定教思想的指导下,教师要尊重学生的独立性与个性,在制定教学方案时,更多地考虑学生的智力水平、英语学习能力以及学习态度等因素。

全面考虑每一位学生的个体差异,不独以学生的学习成绩为依据对学生进行评判,有利于调动学生的英语学习积极性。

对班级内学生的学习水平进行全面了解,提供满足学生需求的教学活动,让学生自己已有的英语知识基础上进行学习,有利于初中英语课堂内容的丰富与活动的灵活。

作为教师,要以学定教,就会多发现初中学生的英语学习优势,正视学生的不足,利用积极的态度对学生进行引导,无歧视地进行教学,让每一个层次的学生都在英语学习中获得成就感。

2、开发课程资源
开发课程资源,是教学活动设计与实施的第一步。

在教学前,教师要对初中英语教材进行有效挖掘,做好课程资源的开。

与教学辅助用书相比,教材的权威性更大,教师可以从教材中分析出正确的教学目标。

在课程资源的开发过程中,教师要思考如何将课本中的知识转化为灵活的知识,如何让学生乐于接受课本知识,促进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提高。

比如在讲解《My favorite subject is science 》的时候,除了发现课本中的英语词汇、句式知识,教师还要调查学生喜爱的科学知识类型,将一些科学知识作为课外资源进行引进,让学生在学习英语知识的同时接触到一些感兴趣的科学知识,深化教学主题,促进以学定教的实施。

三、结语
综上所述,教师的教学思想与教学模式,对于学生的学习感受有着直接的影响。

在教学准备阶段更多地考虑学生的需求,分析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活动的针对性,让学生在课堂中产生满足感。

要促进初中学生英语学习效率的提高,教师需要利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将以学定教思想落实到教学中,推动初中英语教学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卓.以学定教的初中英语课堂问题设计[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3,01:130-131
[2]张海珠.“以学定教”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有效实施[J].英语广场(学术研究),2013,08:141-143
[3]梅亚丽.以学定教背景下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对策初探[J].教育教学论坛,2014,27:207-208
[4]林梅妹.“以学定教”英语教学模式探究[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4,02:87-88
以学定教下的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分析
张亚尼
(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卓尼县第一中学 甘肃 卓尼 747600)
【摘要】随着课课程改革的快速发展,于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中的主人,是每一位教师应当遵守的教学原则。

以学定教思想的提高,要求广大教师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

从学生的学习需求入手进行课堂教学内容的设计与教学活动的安排,有利于教学针对性的提高,也有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

在以学定教思想的指导下开展初中英语教学,有利用高效初中英语课堂的构建。

【关键词】以学定教 初中英语 课堂教学 原则 方法【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8-0003-0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