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见性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护理中的效果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预见性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护理中的效果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
【摘要】目的:预见性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护理中的效果及对生活质量的影
响分析。
方法:本文中研究对象具体构成为:我院诊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根
据需要分组后,组别为:对照组、实验组,指导依据为:电脑随机法,且2组急
性心肌梗死患者总例数为80;其中,40例在对照组中收入,40例在实验组中收入,2组入院时间开始于2021年10月,结束于2022年9月,在治疗阶段,将常
规护理为对照组提供,预见性护理管理为实验组提供,就2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最终疗效展开比较。
结果:两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指标,护理前没有显著
差异,护理后,实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诊治时间指标比较,实验组均比
对照组短,P<0.05;两组患者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实验组均高于对照组,P<
0.05。
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护理中应用预见性护理,能够改善和优化护理效果,生活质量改善效果显著。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预见性护理;护理效果;生活质量
急性心肌梗死属于危重症疾病,病情发展速度比较快,会出现部分心肌坏死,需要及时采取有效治疗措施,避免出现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和休克,针对急性心
肌梗死患者临床仅采取药物缓解治疗和手术治疗方案,不能够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需要联合护理干预方案,强化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1]。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对照实验研究样本:我院诊治的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验时间:2021年10月-2022年9月,按照实验要求分组处理,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
别实施常规护理和预见性护理。
实验组:40例患者中包括男性22例、女性18例,年龄分布区间42-78岁,均值(60.21±6.65)岁;对照组:40例患者中包括男
性23例、女性17例,年龄分布区间41-77岁,均值(60.51±6.49)岁。
两组
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1.2方法
对照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方案,包括常规性的生命体征监测、健康教育和用药护理。
实验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预见性护理,针对影响患者治疗有效性因素
综合,针对性开展预见性护理措施。
(1)高风险时期的预见性护理,总结可以
发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高危时间晚间9-12点,在这个时间段要强化针对患者
生命健康巡查力度,一旦患者在诊疗期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出现意外,及时处理
解决,能够降低并发症发生率[2]。
(2)特别关注女性患者,男性和女性之间存
在较大差异,女性症状更不显著,因此要强化针对女性患者关注力度,以免出现
不良事件[3]。
(3)药物护理,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实施药物控制性治疗前,
应该调查患者状况,详细了解患者病史状况,是否存在药物过敏史,用药期间应
该强化对于患者生命体征的监护,保障用药安全[4]。
1.3观察指标
(1)心功能指标,包括N端前脑钠肽(NT-proBNT)、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护理之后NT-proBNT越低、LVEF指标越高实施护理效果越好;
(2)诊治时间指标,包括卧床时间和住院时间,时间指标越短护理保障效
果越好;
(3)生活质量评分,应用SF-36量表评定,指标包括总体健康、生理机能、社会功能、身体疼痛以及精神健康,总分均为100分,评分越高护理越好。
1.4统计学方法
SPSS21.0数据处理,计量资料(x±s),t检验,用P<0.05表示有意义。
2 结果
2.1心功能指标
两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指标,护理前没有显著差异,护理后,实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
表1 心功能指标比较(x±s)
组别
例
数
NT-proBNT(μg/L)LVEF(%)
护理前护理后护理前护理后
实验组
4
526.65±2
6.65
411.02±12
.12
43.02±
3.95
68.02±6.
32
对照组
4
526.12±2
6.78
458.69±15
.21
43.15±
3.85
48.57±5.
65
t-
-
0.0815.500.1414.51
P-
-
0.920.000.880.00
2.2诊治时间指标
诊治时间指标比较,实验组均比对照组短,P<0.05。
表2 诊治时间指标比较(X±S,d)
组例卧床时间住院时间
别数
实验组
4
2.24±0.6511.15±2.42
对照组
4
4.17±0.8514.58±3.02
t-
-
11.40 5.60
P-
-
0.000.00
2.3生活质量评分
两组患者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实验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
表3 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X±S,分)
组别例
数
总体健
康
生理机
能
社会功
能
身体疼
痛
精神健
康
实验
组4
86.65±
5.26
83.52±
4.56
82.55±
5.02
89.65±
4.85
87.52±
4.85
对照4
74.12±
6.32
72.52±
5.96
73.33±
5.32
76.42±
5.09
73.65±
5.01
组
t-
8.869.277.9711.9012.58
-
0.000.000.000.000.00
P-
-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属于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相关的临床调查数据显示,急性心肌梗死患病率约占心血管疾病的70%以上,由于急性心肌梗死疾病患者在发生疾病的时候,没有明显的症状,在确诊的时候,会错过最佳治疗时间,最终会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急性心肌梗死疾病在患病之后预后效果较差,影响了病情恢复[5]。
为了进一步优化临床治疗效果,改善预后效果,探究影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安全性诱因进行探究,实施预见性护理,避免并发症对于治疗效果造成负面影响。
预见性护理是一种比较新颖的护理模式,实现针对患者症状以及个体差异性作为依据,给予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更加全面、细致和预见性的护理保障,减少心肌梗死面积[6]。
预见性护理还能够防止病情加重,对于改善心肌缺血情况效果显著,通过为患者实施的预见性护理,还有助于增强患者机体的抵抗力以及免疫功能,对于促进患者病情康复效果十分显著。
两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指标,护理前没有显著差异,护理后,实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诊治时间指标比较,实验组均比对照组短,P<0.05;两组患者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实验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在急性心肌梗死护理中应用预见性护理,能够针对影响治疗不良因素进行预防,提高护理优化效果,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陈丹蕾.基于早期预警评分的预见性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心率指标变化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21,40(23):4376-4379.
[2]陈燕青,郭燕鸿.预见性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预后效果的影响[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22,12(15):68-70.
[3]谢鸿鸣,董丽梅,林美英.预见性护理模式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护理效果及睡眠质量的影响[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21,11(28):65-68.
[4]吴巧妹.基于早期预警评分的预见性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的护理效果分析[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21,11(12):85-87.
[5]赵禹.预见性护理联合认知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绞痛发生率及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1,6(11):163-165.
[6]邓映莲,黎柳章,马少健,等.预见性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和满意度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21,7(01):131-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