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十大名山民间传说故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承德十大名山民间传说故事
承德十大名山民间传说一尊罗汉倚东山,北掷磬棰南挂冠。
护宝蛤蟆堪称职,神针定海千万年。
金鸡腾飞无有翅,越过天桥难上难。
朝阳古洞藏奥妙,风洞直通地下泉。
硕大元宝无人取,天梯难登双塔山。
风靡岭上纵目望,承德风光如眼帘。
一、僧冠峰僧帽山位于河北省承德市市区南部,状似僧帽,故名僧冠峰。
海拔650 米,相对标高300米,山势险峻,怪石嶙峋,因山似僧帽,清帝乾隆题名:“僧冠峰”。
山的传说:传说热河奇峰怪石上仙草神药丛生,凡人采食长生不老。
唐僧闻之大喜,派降龙罗汉来热河经管仙草神药,以普救丛生。
罗汉领法旨就带领两个小罗汉来热河看管,浇水采药十分认真。
有一天其师弟伏虎罗汉来此,在饮酒时伏虎罗汉言道:“你我在上界享的神仙之乐,现在让你下界在此养花种草,为弟心中不平。
”此后,降龙罗汉便终日饮酒作乐,昏睡不醒,两个罗汉也开始偷懒饮酒,不去过问仙草神药之事。
时间一久,仙草枯萎,神药荒芜,加上小魔小妖偷盗,草药所剩无几。
一日斗战胜佛
孙悟空云游此地,在空中就闻到一股酒气,不由向下观望,只见降龙罗汉酒醉坐在河边呼呼大睡,旁边两个小罗汉也是烂醉如泥,相扶而坐,身周是杯盘狼藉。
悟空按下云头大喝一声不见动静,又喝一声,三人仍无反应,悟空又气又笑,顽皮心起,就从武列河抓了一把河泥糊到了三人的脸上,把嘴眼全都封上了,也不见醒来,就到各山观望,只见仙草神药竟然枯萎,被盗所剩无几,心中大怒,便一个筋斗云回到佛国,禀明师傅。
唐僧听了,急映八宝金身罗汉下界查看。
金身罗汉奉命下界,来到武烈河旁,见降龙罗汉等三人是满脸泥污,面目不分,依然大醉昏睡,就到各山巡视一遍,一看天桥山上的万年蟠桃、棒槌山上的千年桑萁、鸡冠山上的金色蘑菇、双塔山上的七叶韭菜、元宝山上的九叶灵芝、朝阳洞里的不死仙药等仙草神药都已经枯萎,不由勃然大怒,手指一点,顿时狂风大作,飞沙走石,不但下界凡间被吹得天昏地暗,就是佛国也未幸免,连唐僧的帽子也被吹了下来。
狂风过后,降龙罗汉小和尚变成了石头。
八宝金身罗汉正要把唐僧帽子拾回,此时唐僧也已来到,便说道:“不要往回捡了,就放在降龙罗汉南边的高山上吧,以警示他们不要懒惰,把这些山管理好,以造百姓。
”这样,唐僧的帽子就永远留在了承德,成为全市的最高山峰,人们为感谢唐僧爱民之意就把这座山叫做僧帽山了。
二、罗汉山相传,罗汉山这尊天然大佛,是玉皇大帝派来镇守承德的大肚弥勒佛。
因为承德的东山,即大佛的身后是玉帝的金库,里
面有一盘金磨,在长年累月地磨着金豆子,玉皇大帝派别人来都不放心,就把他派来了。
玉皇大帝为啥派大肚弥勒佛来镇守承德就放心呢?据说,大肚弥勒佛出家时,非常勤奋,非常大公无私,他每天背个大布袋出去化缘,别人都把他叫布袋和尚,他所化来的钱财,个人分文不要,全部交到寺中。
这样不贪不占又勤奋的人当然是看守金库的最佳人选了。
于是,玉皇大帝就把他超度成神,派到承德来了。
弥勒佛受到玉皇大帝的重用,非常高兴,赶紧穿带整齐,拿上木鱼和磬锤来到了承德。
他到承德一看,承德是一个四面环山的盆地,他心里有了谱,心想,只要我守住这四周的山,承德也就守住了。
于是,他就背倚着东山,面对市区,抚膝而坐,然后把手中的磬锤抛向北边,把木鱼抛向西边,把头上的帽子抛向南边,让这三件宝物镇守承德的南北和西面,与他形成一个包围圈,他重点保护天廷的金库。
他抛出了这些宝物就是现在的棒槌山,元宝山和僧冠山。
大肚弥勒个人不喜欢钱财,但对承德的黎民百姓却非常体恤,他每隔 60年就送给人们一个开山门金库的钥匙,让人们打开山门,取些金子,所以承德人都非常富足。
可是后来因为一个贪得无厌的无赖得罪了他,山门就再也没有开过。
事情是这么个经过:在罗汉山下有个叫李厚的小伙子,以种菜为生。
他勤劳、善良、忠厚。
这年,在他种的瓜中,有一个长得非常大,跟8印锅那么大。
一天夜里,他梦见一个大肚和尚站在那个瓜的跟前对他说:“这个瓜是开山门的钥匙,你把它养到立冬就长成了。
那时,你用它往东山上一撞,山门就开了。
山里面有一盘磨在磨金豆子,你领着乡亲们进去抓点出来。
记住,不要贪。
”一连三天,他都做这个梦。
他跟老人一打听,知道这是真的,因为又到60年了。
他把这消息告诉了乡亲们。
立冬这天,他把瓜摘下来,往罗汉山上一撞,山门果然开了。
只见里面是一座用金砖金瓦盖的金房子。
房子里面有一盘金磨,一头金毛驴拉磨,在磨金豆子呢。
李厚领着乡亲们进去,每人到磨盘上抓一把金豆子就出来了。
可是,有个叫吴二的无赖,这家伙贪得无厌,他抓了一把还抓,把身上的衣兜都装满了还不走,还想爬上房揭几块金瓦,可是没爬上去。
就又去抠墙上的金砖,也没抠动,最后他盯住了那头金毛驴。
心想,毛驴会走,把它牵出去,不
就得个金毛驴吗?想到这就去牵驴,可是毛驴不跟他走,怎么拽也不走。
这会儿就听着山门在吱嘎吱嘎地响,眼见就要关上了。
他打这次以后,山门就再也没开过。
山里面的金磨至今还在磨着金豆子,在夜深人静的时候,人们从山下走过,还能听到里面轰轰的磨响呢。
由于玉帝的金库还在,所以大肚弥勒佛就一直忠诚地守在这里。
一着急打了毛驴一下,毛驴一蹶子把他踢出了山门摔死了,这时山门咣当一声关上了。
三、鸡冠山在很早很早以前,承德南面的山下有一个小部落,住着十几户人家,他们以放牧和打猎为生。
突然有一天,一个放羊的小孩儿没有回来,同时还少了几只羊。
过些天,又有两个猎人相继失踪。
部落人一起上山去找,发现他们已经变成骨头架子。
看来山里出了妖怪。
从此,谁也不敢上山放牧和打猎了。
部落中有个小伙子叫山虎,从小失去了父母,整天跟着爷爷上山打猎,练了一身好本领。
这天,爷爷带着猎物外出换米,山虎带上钢叉和大砍刀上山了。
他决心要铲除山里的妖怪。
山虎来到山上,四处搜寻妖怪。
当他来到山顶一个大山洞口时,忽然觉得一阵冷风吹来,紧跟着一只一丈多长的巨大的蝎子从洞里向他爬来。
山虎明白了:'原来是你这只大毒蝎子在吃人呀,今天我非杀死你不可!'山虎迅速顺过钢叉,向毒蝎刺去。
毒蝎竖起它那带毒钩的尾巴,来迎战山虎。
山虎与毒蝎战在一起。
斗了一阵子,山虎渐渐地力不从心了,突然,脚下被石头一绊,跌倒了,毒蝎趁势把大毒钩朝山虎猛蛰过来。
在这关键时刻,爷爷赶来了。
爷爷换米回来见山虎不在家,钢叉和砍刀也没了,估计他是上山找妖怪去了,
就赶紧带上了弓箭上山来了。
爷爷迅速搭弓向毒蝎射去一箭,箭中在毒蝎背上。
毒蝎见背后有人,放下山虎转头奔向爷爷。
山虎趁机起来,与爷爷一起又与毒蝎拼斗起来。
爷爷岁数太大了,腿脚不灵便了,战了不大一会儿,爷爷就让毒蝎用尾巴扫倒,蛰死了。
山虎一看爷爷死了,心疼得象要掉出来了一样,两眼冒火,扔掉手中的钢叉,拔出背上的砍刀,左杀右砍,与毒蝎拚死一战。
俗话说,硬的怕横的,横的怕不要命的。
山虎豁出命去了,越战越勇,大砍刀连续砍中了毒蝎几次,谁知那毒蝎的皮特别厚,都没砍到肉里。
山虎急了,使出全身力气,把砍刀抡圆,狠狠向毒蝎砍去。
这一刀终于砍进了肉里。
毒蝎被砍痛,'滋'地一声怪叫,将满口的毒液一下都喷到了山虎的脸上。
山虎顿时觉得天旋地转,马上就要不行,他用尽最后的力气喊道:'我死了也要变成鸡,与你斗到底!'山虎喊完就人事不知了。
山虎的精神感动了天神,天神真的把他变成了一只金鸡。
毒蝎见眼前突然出现了一只金鸡,吓得它赶紧钻进洞里藏起来了。
金鸡守在洞口等呀等,等了三天三夜,毒蝎也不出来,气得它展开双翅,用力去拍打洞口岩石,震得山摇地动,毒蝎终于出来了。
毒蝎刚出洞口,金鸡就冲了上去,先啄瞎了毒蝎眼睛,又啄断了它的尾巴,再照准脖子猛啄几下,然后把它吞下去了。
大蝎子的后面跟着许多小蝎子,它们见大蝎子被金鸡吃了,就都掉头往洞里跑。
金鸡追上去,边追边啄着吃,从洞外追到洞里,吃到洞里,吃呀吃,肚子撑得越来越大,等金鸡把小蝎子全吃光了,它的肚子把山洞撑塌了,整个山都压在了金鸡的身上,只有那巨大的五齿冠子露了出来,形成了一座山峰,就是现在的鸡冠子山。
金鸡变成了宝鸡,从此就住在了山里。
四、朝阳洞朝阳洞不仅洞形和古建筑奇特,还有奇特的传说。
相传,在秦始皇修万里长城的时候,官府到此处派民工,人们不愿服劳役之苦,被指定的17名劳工与人称'二军师'的老石匠刘江商议对策,刘江闷头想了半天说:'与其送死,还不如上山去躲躲。
'就这样,18人趁夜深入静,偷偷逃进了深山老林。
他们跑累了,正在一个山坡上歇息时,发现了一个一丈多深的石洞,他们就一起动手凿洞,凿啊,凿,终于将洞口凿大。
进洞后还发现了一道地河,他们又在地河边的石壁上凿了18铺炕安歇下来。
冬去春来,三年过去了,他们想念家中亲人,就派年纪最小的李三回村探信。
李三因怀念媳妇,当然想回家看看。
可当他摸黑进村一看,心里就凉了半截,房子烧光了,人也逃光了,媳妇也没见到。
好不容易找到一个老婆婆,听老婆婆说,才知道村里的人除被官兵抓走外,都跑到山上去了。
李三将他们18人的地址告诉了老婆婆,请她转告各家的亲属。
不几天,李三的媳妇找来了。
大伙又在地河的另一边凿了一个房子,并在地河上架了桥。
使李三的媳妇住了下来。
又过了不久,官兵发现了他们躲藏的地方就找了上来,他们发觉后,很快躲进新建的石房,并撤了独木桥。
官兵过不来,就隔河射箭,因躲避不及被射死二人,官兵走后,为了安全,他们又将洞加深加宽,在他们认为比较安全的时候,16个石匠就全部出去采野果。
可是,他们一出洞口不远,就与埋伏的官兵遭遇。
一场血战,石匠全部身亡。
从此,洞中只剩下李三媳妇一人。
过了几个月,她生下一男孩,孩子稍大后,她就将从父亲那所学医道,全教给
了儿子。
后来,她们母子经常给当地贫苦百姓看病。
只要用过她们药的,十有八九见效,消息一传开,前来求医讨药的人越来越多,可是人们只见药,见不到她们的面。
因此人们就把她们说成天上下凡的仙子,后来人们为了感激她们,就在洞内建了庙,人们因不知仙子是什么样,就凭想像在庙里塑了观音,关帝和十八罗汉......不知那位先人还留下了“热河风物最引人,朝阳古洞天下闻,仙子不知何处去,唯见洞口点点痕”的诗句。
五、元宝山元宝山山双塔山东六七里路南山岭上有一块状似元宝的巨石,横卧山巅,故名元宝山。
“元宝”石长100余米,两头翘起,北有洞,深8米,宽6米,高1.6米,终年不见阳光,阴历五月洞内仍有冰雪。
元宝山、双塔山中间有一条沟,东侧山崖是一个高百仞、长300余米的绝壁,壁上洞洞极多,宛若蜂窝。
石洞大小深浅不等,是鸟类的理想巢穴,筑巢的树枝,有的看上去像有一、二百斤,大多是雕鹰所筑,故称雕砬子,这条沟称雕沟。
雕砬子体积庞大,造型奇特,非常壮观,除雕砬子。
雕沟里还有许多怪石,千姿百态有小棒槌山,有椅子山、骆驼山、石人、石猴等。
雕沟里头有几个大洞,最大的一个深30米,宽15米,高5-10米,洞内空山水,涓涓细流,终年不竭。
元宝山的传说:很早以前,有一个村庄闹瘟疫,家家染病、天天死人。
邻近有一药铺,掌柜的姓王,见此情景,药价提高三成,弄得穷苦人为治病卖房、卖地,倾家荡产。
村里有户穷苦人家,两女儿已病死,还剩下母子二人。
儿子栓儿心眼好,又勤劳,帮这家
买药,帮那家买粮,又为母亲熬药、煎汤,整天忙里忙外为大家。
一天,母亲说:“不用为我忙了,我不行了。
”说完就昏了过去。
这时外面有敲门声,栓儿开门一看,是一个道姑。
道姑说:“我出游至此,天色已晚,想借宿一夜。
”栓儿怕她染病,便如实相告。
道姑说:“施主,我会行医治病,不妨为你母亲诊治一下如何?”说完,就为其母看脉,栓儿忙下灶做饭。
道姑告诉栓儿说:“你母病重,明早你去西南山顶端的凹地,那里有个元宝形石盘,盘中有一株青草,开着紫花,把它掐回来熬汤,喝下病就好了。
切记,只许掐,不许拔。
”栓儿照此做了。
说来也怪,药一进口,不多时母亲就睁开眼,一会儿就能下地走动了。
栓儿很感激这花,第二天提了水上山顶去浇花。
一看怪了,昨天被掐的花,今天又开了。
他想乡亲们还病着呢,就又掐了花给病人熬汤喝。
就这样,他天天去掐花,天天盛开。
不到半月,村里病人都好了。
药铺王掌柜想借机发大财的美梦成了泡影,非常生气,就派人跟着栓儿,找到产这种花的地方。
王掌柜想把这株花刨回家去,用它来发财,他带上几个家人一齐上山去刨,可是,不管他们怎样用力,却连一块石片也弄不下来。
而那小石盘却突然越长越大,越长越高。
王掌柜忙喊:“快往下爬!”他一边死死抓住盘沿不放,可元宝盘一下子高出了十几丈,一座大山峰逐渐形成。
盘上的人不是摔死,就是饿死了。
后来人们就根据山峰形状,把它叫“元宝山”了。
至今,承德还流传着“元宝穴内灵芝草,消灾灭病宝中宝,谁要黑心去偷挖,必死洞内跑不了”的顺口溜。
六、蛤蟆石传说老早以前,承德这儿闹过一次大旱灾。
一冬没飘过一片雪花,一春没下过一滴雨,旱得地里的土直冒烟,连武烈河底都干得裂了缝,别说种庄稼,就连人们吃的水都难找,那真借油比借水还难的年月啊!那时候,棒槌山下有个小山村,二、三十户人家,只有一个富户。
平时,村里的人都吃一个山泉的水。
天这样旱,山泉的水也少了。
后来富户索性占了山泉,谁要吃水,得花钱买。
在棒槌山南边的山坡上,住着个七十多岁的孤老头子,他给富户家干了一辈子活,穷的叮当响,哪有钱去买水吃?只好到山下去找水。
有一回他正在找水的路上歇着,忽然看见坐着的石头下有一只小碗口大的蛤蟆,四条腿伸着,嘴一张一张的,眼看就要干死了,老人想蛤蟆是好东西,别让它这么旱死了,他就把蛤蟆捡起来放在桶里带回家去了。
老人把找回来的水倒在缺边少沿的破水缸里,留了点浑水底儿在桶里养着蛤蟆,老人还冲着蛤蟆磨叨说:“得了,你就将就着喝点浑水,跟我一起度过灾年吧!”蛤蟆就好象听懂了他的话,冲着他“呱!呱”地叫了两声。
老人高兴地笑了,笑着笑着,他忽然惊奇地睁大眼睛,愣住了:桶里那点水变成满满的一桶清亮亮的水了,那个蛤蟆浮在水面上划划水缩得只有手指肚那么大,还冲老人直点头呢!老人把水带蛤蟆全倒进缸里,一眨眼,水缸也满了。
这可把老头乐坏了:“哈!这下子我老头子吃水可不发愁了。
”他舀了一碗水咕咚咕咚喝下去,嘿真甜。
老人正高兴,忽然想起乡亲们吃水的艰难,立即担起水给乡
亲们送去了。
大家见老人给送来了水,又高兴,又过意不去,“如今找点水这么难,您老还给我们送水……”老人说:“这回好了,咱们有水吃了!”他就把蛤蟆的事对乡亲们说了。
乡亲们一听,喜从天降。
从此谁也不去买山泉水了。
老人得了宝蛤蟆的事,很快传到富户耳朵里,他的眼珠子都红了,恨不得立刻把蛤蟆弄到自已手里。
有一天,他乘老人出门去,就偷偷溜到老人屋里。
只见半缸清水,却不见宝蛤蟆的踪影。
他满屋子乱翻,盆里、碗里、锅里、犄角旮旯,是地方全都翻遍了,也没翻到。
他怕有人来撞见,就蹑手蹑脚地溜走了。
老人回来一看,满屋子翻得乱七八糟的,吃了一惊,三步并做一步奔到缸面前,只见蛤蟆从水缸底下钻出来,“呱呱”地叫了现两声,老人才把心放下了。
富户没偷到宝蛤蟆,当然不死心,他干脆带几个家人去抢。
老人正扒着缸沿跟蛤蟆聊天,富户带着打手一个个捋胳膊挽袖子地闯了进来。
黑心的富户一边伸出爪子在水缸里捞,一边说:“抢!这原是我家的宝贝,丢了好几年了,是你偷了我的。
等我拿了宝贝,还得送你吃官司呢!” 可是他左捞,蛤蟆右闪,右捞,蛤蟆左闪,急得他满头大汗,就是抓不着。
富户气急了,回身抓起一块石头,“咣”一声,把水缸砸碎了,水“哗”地流了出来,蛤蟆也随水跳了出来,三跳两跳就没影了。
富户和打手到处都找遍了,直折腾了天黑夜没找到。
他们找不到宝蛤蟆,就拿老人的东西撒气:锅也砸了,盆也摔了,碗也打了,这才灰溜溜地走了。
老人顾不得满地泥水。
爬到碎缸边儿,心疼的热泪长流。
忽然他觉得手背一凉,睁开眼一看,蛤蟆就在手上,还脆生生地“呱呱”叫着呢。
老人含着眼泪笑了。
他把宝蛤蟆放到破缸底儿里,手扶破缸对蛤蟆说:“只要你在就行,咱们坏了什么都没关系!”话刚落音,咦!破水缸变好了。
老人高兴的摸摸脑袋笑了,嘿,脑袋也好了。
一天,贼心不死的富户又来老人家,恰好看到那里也早有一个人在鬼鬼祟祟地张望,就上前问:“咳!你在这干什么呢?”“我呀,找宝贝呢!”富户一听明白了:感情是个憋宝客呀!“你找什么宝贝呢?”“一只金蛤蟆!”
七、天桥山
很早以前,承德还是一片汪洋大海,后因地壳变迁形成了陆地,也有一部分海水被山挡住退路,变成了一条条小河。
一天,玉皇大帝往下界一看,看到了承德的美景,他想如果有座通天桥,下凡看看美景多好啊!于是他让天兵从山半腰凿穿了一个大洞,造成了一座悬空的通天桥。
玉皇大帝到人间一看,见勤劳的人们在泥土地上耕种收获,溅得满身满脸的泥浆,心中很不好受。
一天,他把金牛星叫到跟前说:“金牛呀,你到凡间去一趟,告诉那里的百姓们,每天要洗三次脸,吃一顿饭。
”金牛领旨沿桥走来,见到凡间到处是鸟语花香,蜂飞蝶舞,他忘情地欣赏着,来到了田间,对百姓们说:“玉大帝让我老牛告诉你们,每天要洗一次脸,吃三顿饭。
”当玉帝知道金牛传错旨时,对金牛说:“这点小事,你都办不成,天宫不能留你了,下凡去吧!”金牛早喜欢人间了,就高兴地来到人间和百姓一块生活、耕作,分享着人间的欢乐。
劳动中,他发现骡马都比自己走得快,自己也想走快些,好帮百姓们多干点活。
他回天宫求玉帝让他走快些,可在谈话过程中王帝听金牛说凡间风不调、雨不顺时,又来气了,想借此机会整治金牛一下,就装出笑脸说:“金牛呀,让我把你的蹄儿修修就好了。
”于是把他的蹄子给切成了两瓣。
金牛回到凡间干活,发现比以前走得更慢了,气得他“眸眸”直叫。
百姓们感激他错传旨意,不然一天一顿饭非得挨饿不可。
对他走得慢很同情。
于是就时常劝慰金牛,让他慢慢走,别着急。
可是金牛心中很憋气,心想总得找机会和玉帝算帐。
又是一个春天,天不下雨,百姓天天求雨,玉帝也不理。
金牛尾巴一撅,脖子一梗,“眸儿”的一声,气呼呼回天宫找玉帝去了,
玉帝自知理亏,怕老牛上来牛劲,搅乱天宫,他就站在天桥南端,乘金牛上桥还没站稳之机,就猛地跺三脚,天桥突然猛颤三下,金牛没有准备,身子一晃摔下桥去,跌进了万丈深谷,死在天桥山下。
后来就化作石牛长卧与此。
当你摇动那块石牛,所听到的“眶眶”声,人们说那就是死后的金牛星,对玉帝发出愤愤不平的叫喊声。
八、双塔山双塔山风景区位于承德市区西南30里处,有两颗巨大岩柱南北排开,比肩而立,状似宝塔,峰顶各有砖塔一座,故名双塔山。
两峰高低大体相同;北峰粗大,高40余米,周长74米。
南峰上粗下细,周长34米。
双塔山陡直而立,高不可攀,近代无人上去过,峰顶砖塔何人、何时、何故所建,不得而知,一直是个谜;今人用望远镜观测,北峰顶的砖塔高约2米,圆锥形,无门。
南峰顶砖塔座北朝南,高5米余,方形,边长2米多,门高约1.5米,宽1.3米,四角置木据,有铁棍挑出,上挂铜铃。
东、西、南三面墙是青砖压缝,北墙齐缝直茬。
1976年前北墙裂缝较大,宽处大约有20多公分,唐山大地震以后,砖塔不但没倒,裂隙反而拼合。
《承德府志》记载:“东塔(南峰)之巅有古庙,不详何人所建,已就倾圮,旁有一小碑镌“王仙生”三字”。
清人纪晓岚《阅微草堂笔记》说:山庄之西“有双塔峰,亭亭对立,远望如两浮图,拔地涌出,无路可上,或夜闻上有钟磬经呗声,昼时有云片往来。
乾隆庚戌(五十五年,1790年),命
守吏构木为梯,遣人登视,一峰周围一百六步,上有小屋,屋中一几一香炉,中供片石,镌王仙生三字。
一峰周围六十二步,上种韭二畦,塍畛方正如园圃之所筑,是决非人力之所到。
”该书还说:“香炉下有草鞋—双,供桌上有旧书一本”。
“距双峰里许,有关帝庙住持僧悟真云:乾隆壬寅(四十七年,1782年),一夜大雷雨,双塔峰坠下一石佛,今尚供庙中,然仅粗石一片,其一面略似佛形而已。
”《阅微草堂笔记》是小说,所载之事可信亦不可信,然而避暑山庄博物馆确留存一石片,推测是纪晓岚说的那块石片。
就佛像花纹、手势、背光图案鉴定,像是辽代以前遗物。
故双塔山顶上“小庙”(砖塔)的建设年代应在辽代以前。
相传,古时候承德一带是一片大海,岸边住着一家王姓兄弟俩,打鱼为生。
老大娶了媳妇,老二也有了情人,日子过得很红火。
一天老二进山打柴跌伤了腿,从此不能干重活。
嫂子渐渐对老二厌气起来,不但不给成亲,还动辄打骂,进而要撵他出门。
老二不忍羞辱;就在一个狂风骤起的夜里,坐了条船砍断缆绳,任其漂流死活。
第二天黎明,风平浪静,老二漂流到两个石礁中间,缆好船,上了岸,发现两礁各有一个小庙。
他来到北礁,见一个姑娘正在拜佛,旁边放着渔网、镐头,还有一包菜籽。
近前一看,姑娘正是自己梦寐以求的情人,两人相见若悲若喜,痛哭一场。
姑娘说,昨夜见一个大旋风把你家房子卷起,无影无踪,自己也就只身跳海,到阴间同你成亲。
不料黎明自己漂到这个礁岛上,刚才正是为你祈祷,求佛保佑九死一生。
于是两人就在此成家,……有情人终成眷属。
他们就住在北礁的庙里,打鱼种菜度日,南礁的小庙当仓库。
过了许多许多年,地壳变迁,这一带海水退去,成了陆地,两个石礁就是现在的双塔山。
纪晓岚在书上说见到的东西,怕就是这对夫妇的遗物。
还传说乾隆皇帝有一年命人搭构云梯,想亲自上去看个究竟。
上去之后,他看到小庙里有神龛、石几、香炉、石几上摆一部旧书,乾隆翻了翻,一个字也不认识。
石几下放一双破草鞋,庙前有两畦韭菜。
他很失望,什么也没拿就下来了。
回到避暑山庄当晚做了一个梦:一个白子老头问他,陛下登双塔山看到了什么,乾隆照实作了回答。
老头说,旧书是天书,草鞋是登云靴,韭菜是灵芝草,香炉是生云坛。
皇上什么也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