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马克思主义克服异化消费理论及其启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济大视野
77
新马克思主义是当代一种激进的政治思想,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中反资本
主义的左翼思潮和理论。

它试图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某些观点和方法,以独特的理论视角,对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种种现象进行批判,尤其对资本主义社会经济迅速膨胀时出现的异化消费现象进行无情的揭露和批判,其思想具有一定的理论深度和启发性。

新马克思主义克服异化消费理论的代表人物有美籍德裔哲学家、法兰克福学派主要代表人物之一马尔库塞,新弗洛伊德主义的最重要的理论家美籍德裔学者弗洛姆,生态学的马克思主义著名代表人物、美国得克萨斯大学教授本·阿格尔等。

新马克思主义者主要是立足当代社会,在国际政治经济秩序由一国独霸向多国均势发展共筑和谐世界的演变道路中,对存在的重重障碍进行理性分析与
批判,其中之一便是异化消费。

20世纪70年代末,
在法兰克福学派对资本主义社会批判的基础上,新马克思主义又分化出一个新流派———生态社会主义。

该流派从社会生态的角度出发批判当代资本主义的种种危机,第一次提出了异化消费理论,指出资本主义制度本身导致了异化消费现象,引起整个资本主义社会经济、
政治、文化出现不同程度的异化,造成不同领域不同程度的危机出现,必须针对此种情况进行改革,提倡绿色消费、
公平消费和文明消费,在当今世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一、新马克思主义对异化消费问题的认识(一)异化消费现象的产生二战以来,西方发达国家借助科技革命的力量,经济飞速发展。

但由于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模式是建立在对自然资源掠夺性开发的基础上的,资本主义生产力方面的矛盾日益显现和突出,资产阶级追求经济增长的无限性与自然资源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日益激化,生态危机日益严重。

当代资本主义国家为了攫取高额利润,采用大规模工业生产的方式进行不断扩张,使物质生产出现了“过剩”,为了实现经济持续增长目的,消费变成了新的生产力,成为资本主义争夺市场的法宝。

因而各国政府通过各种有效途径极力向国人倡导所谓的理想消费,以满足其无视生产赢取暴利的目的。

同时,为了缓解经济危机,当代资本主义诱使人们把追求消费当作真正的满足,从而导致了异化消费。

以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为范例进而扩展成为全球理想的经济无限增长模式和高消费的生活方式,造成了过度生产和过度消费,导致了人的异化,产生了异化消费现象。

新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
美国学者弗洛姆为此指出:“我们发现,在现代社会中,异化几乎是存在于各种情况中,存在于人与工作、人与消费品、人与国家、与他的同
胞、与他自己等关系中。

”[1]
20世纪90年代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代表人物大卫·佩珀
在其代表作
《生态社会主义———从生态学到社会正义》中指出,异化消费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与统治者对消费的操纵和控制,制造某种
“虚假需求”有关,但最根本的是,异化劳动对人们来说仍然是单调、
乏味、枯燥的苦役,在劳动中人是不自由的。

人追求自由的本性驱使人们把注意力转向消费领域,试图通过“自由地”购买并消费商品的行为来实现自己尚处于萌芽状态的一种欲求。

进一步明确说来,异化消费是受到劳动异化的辐射,受到当下社会机制、经济环境及文化背景的影响,才在当今社会中愈演愈烈。

且异化消费现象现今不再是资本主义世界的专一现象,已经逐步蔓延到发展中国家,成为一种国际现象,并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

(二)异化消费现象的表现
异化消费使得整个社会的消费越来越膨胀。

人们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
通过刺激消费,依靠把资源持续不断地变成废弃物来实现经济的数量型增长,并且对资源的利用常常是粗放的和一次性的,造成了一系列无效消费现象。

主要表现为:
第一,广告消费。

现如今的人们越来越依赖于媒体的广告宣传。

这些形形色色、精心打造的广告遮蔽了人们原有的理性目光和理智思维。

人们盲目相信广告,
相信名牌,而不管其产品是否真正需要,沉迷于购买的狂热之中。

人们是因为广告而消费而不是为需要而消费,“因为广告上有漂亮的青年在喝可口可乐的照片,我们也就喝上一瓶,我们是在喝那幅照片,我们是在喝‘停一下,提提精神”的广告
标语。

”[2]135
这里,弗洛姆所揭示的其实就是马尔库塞的“虚假的需要”。

也就是说人们购买商品不是从实用角度出发,而是相互间的攀比心理在作怪。

这种消费会
造成资源的浪费,实际上是一种无效的消费。

第二,一次性消费。

为了加快产品流通环节的速度,缩短购买力时间,加速资本循环与扩大再生产,广大生产者和销售者鼓吹一次性产品的优越性,加快其普及程度。

一次性筷子、一次性塑料袋、一
次性纸杯大量充斥于人们的视野之内。

这造成大量资源被无端浪费,
进入无效循环当中。

人们一方面贪婪地向大自然索取资源,另一方面又肆无忌惮地向大自然抛洒废弃物,其结果是生态环境面临全盘崩溃。

第三,独我消费。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进一步提升,人们的消费需求也越来越高,甚至走向一种“独我”的变态消费模式。

有些人购买商品并不是为了消费,而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占有欲和作为炫耀
论新马克思主义克服异化消费理论及其启示

琳,李振
(滨州学院,山东滨州256603)
基金项目:2009年滨州学院青年人才创新工程科研基金项目“新马克思主义异化消费思想与构建和谐社会研究”(BZXYQNRW2009007)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周琳(1982-)女,山东东营人,山东滨州学院社科部教师,研究方向:西方国际关系理论与国内外马克思主义理论;李振(1983-),男,山东寿光人,教育学硕士,滨州学院体育系教师。


要:新马克思主义者的克服异化消费理论指出,消费的出发点已经背离了人基本的生存需要,消费作为一
种自我满足的手段使人的主体性越来越受控于物的世界。

异化消费现象已经带来一系列不良影响,造成整个国际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出现不和谐现象。

新马克思主义者主张克服异化消费现象,大力提倡绿色消费、公平消费和文明消费,这对构建和谐世界具有重要的启示价值。

关键词:新马克思主义;异化消费;和谐世界
中图分类号:F0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7408(2010)09-0077-03
经济大视野
的资本。

“我们获得物品就是为了占有它们。

我们满足于无使用价值的占有。

”[2]133人们都在盲目的占有世界上稀有的资源才能满足自己的欲望和心理。

“一切以消费者为本”,商家冠冕堂皇的理念背后实际上为达到盈私利的目的,不惜牺牲生态环境与自然资源。

人们为了满足一己之所欲而进行的消费活动令人错愕。

人们对珍稀野生动物的猎杀不减就充分说明了人们为了满足一时的、独我的消费欲望,而对大自然无情地剥夺,长此以往,必将遭受大自然的无情报复。

(三)异化消费现象的危害
第一,异化消费现象加剧经济的恶性循环。

种种异化消费所能带来的只是经济的暂时发展,这种过度消费使得有限资源和人类无限索取之间的矛盾进一步激化,必然会带来经济的恶性循环。

资本主义无视这种恶果,只看到所带来的巨大收益,这种方式成为资产阶级极力倡导的“理想类型”。

从发达国家辐射到发展中国家,进而成为全球公认的最佳发展模式。

如此的经济发展模式,根本不可能达到一种和谐状态。

异化消费表面看来是在最大限度地刺激消费,进而促进经济的发展。

但实质上这只是一种“虚假繁荣”的现象。

“对消费不断增长的需要迫使我们不断地去购买,从而使我们依赖于这种膨胀的消费需求,依赖于那些可以满足我们需要的人和机构。

”[2]135正如马克思所说,在私有制度下,每个人都千方百计在别人身上唤起某种新的需要,以便迫使他作出新的牺牲,使他处于一种新的依赖地位,诱使他追求新的享受方式,从而陷入经济上的破产。

[3]这种被调动起来的消费欲望,使购买的行为成了强迫性和非理性的目的。

这背后更为深层次的是,异化消费破坏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阻碍了经济的正常运转,也就加剧了经济的恶性循环。

第二,异化消费现象导致政治的不稳定。

当今世界,虽然地球只有一个,但是世界却有两个:一个是富人的世界,他们越来越富裕;另一个是穷人的世界,他们越来越贫困。

富人的世界,主要是西欧和北美发达国家,虽然他们的人口只占世界人口的25%,但是控制了世界国民生产总值、国际储备和出口的80%以上;穷人的世界,主要是南方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占世界人口一半以上的最穷国,他们所占的上述份额只有3%—4%;在消费生活上,四分之一人口的富人世界消费世界60%—80%的资源,四分之三人口的穷人世界只消费世界20%—40%的资源,这样就形成当今世界消费生活的主要特征。

[4]异化消费加剧了人与人之间、国与国之间的不平等,也是导致人们之间、国家之间的关系变得紧张和疏离的根源之一。

不仅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贫富差距扩大,就连中国在内的很多发展中国家的贫富差距也是越拉越大,国内城乡之间的收入矛盾、消费差距有时已经明显影响社会稳定。

在一定程度上,异化消费也是产生腐败的温床。

正如江泽民同志所说,“奢侈消费既是消费颓废的表现,也是腐败问题得以产生和蔓延的温床。

”[5]这就会导致穷人仇视富人,因而在富人消费区制造恐怖事件时有发生。

他们不是针对某个人,而是仇视富人,认为富人挥霍浪费,而他们却饥不择食,造成心理极端不平衡,从而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

无论是一个国家还是整个世界,当某些人或组织在某个时候占有更多的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并用更加有利的生产方式积聚和消费财富时,实际上就意味着剥夺其他社会成员和子孙后代赖以生存的消费资料。

当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过度集中于某些人或某些组织手中,其他社会成员的生存就受到威胁,社会冲突就不可避免。

在这个问题上,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是同一个过程,自然界的恢复平衡要靠生物规律进行调节,而社会要达到同样的目的,则必须要用消费正义原则进行调节。

不仅要体现国内公正,还要体现国际公正;不仅要体现代内公正,还要体现了代际公正。

也就是说,消费者在消费的时候不仅要考虑到自身效用最大化,还要考虑他人和社会的利益;不仅要考虑当代人的利益,还要考虑到子孙后代的利益。

消费同时必须跟经济发展结合起来,要兼顾生产能力和消费愿望,最有利地促进经济和财富的增长。

第三,异化消费引起价值观念扭曲。

异化消费可以说是一种病态化的思想形态,它造成了人们对物质的极端崇拜,造成了全社会的奢侈浪费之风,导致人的价值取向的错位,具有极大的危害性。

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首先,异化消费对全球意识形态的影响。

意识形态特有的传播作用使得异化消费带来的全球效应凸显。

在经济日益全球化的今天,异化消费造成消费主义蔓延的背后,必定是意识形态和文化的全球化。

这种病态化的思想形态正在由发达国家向不发达国家渗透,进而成为一种全球化的意识形态。

各国为了本国经济利益,竞相打“消费牌”,在国际贸易中也是纠纷不断,争论不止,甚至引发到政治领域,使得国际社会出现一系列不和谐局面。

其次,异化消费对阶级意识的影响和依赖。

这在资本主义国家尤为突出。

异化消费一方面增强了人们对资本主义制度的依赖性。

人的欲望是无限的,厂家不断制造出新奇的商品,统治者不断地借助强大的媒体宣传迫使人们不断地购买与消费,从而大大增加人们对现存制度的依赖性。

这使得人们越来越离不开资本主义制度,通过消费增加人们对资本主义制度合法性的认同感。

另一方面,异化消费瓦解了工人阶级的斗志,巩固了资本主义制度。

这被认为是异化消费带来的最严重的后果。

正如马尔库塞所说:“日益增加的对需要之满足是否由专制或非专制制度来实现,似乎无关紧要。

”[6]这种社会心理的蔓延极易导致人们转移对社会制度的注意力。

资产阶级正是看中了这一点,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人阶级正在被“同化”,在工人的消费欲望基本得到满足时,他们反抗这个制度的要求也就被取消了,特别是某些国家的高额福利政策,正在腐蚀着一代代工人阶级的阶级意识,使他们安于现状,不再反抗。

最后,异化消费对个人意识的影响。

异化消费使人在对物的过分崇拜、高度依赖中丧失了自我,变成了物质追求的奴隶,也影响到人们的价值判断。

以前衡量一个人的价值标准是人格、才能、知识等精神上的贡献。

而今天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已将评估标准转为物质贡献,即成功的标准是能否赚到更多的钱。

消费也被标志化,消费水平成为等级和财富的标志,人们力图通过奢侈浪费来换取他人的尊重和信任。

这造成人们日益严重的攀比心理和价值观念扭曲,也使得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行为广泛传播,以权谋私贪污腐败现象滋生,整个社会乃至全球犯罪现象严重。

二、新马克思主义关于克服异化消费的措施
(一)提倡绿色消费,克服异化消费带来的经济恶性循环
人类无节制的异化消费,使得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加工改造远远超过了自然资源的再生和复原能力,因而生态危机开始产生并随之蔓延。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的异化消费不但没有得到有效地纠正,从消费的程度上来说反而得到进一步强化。

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尽管世界各国、联合国以及各种政府和非政府组织、民间环保人士都呼吁关注地球、善待生态,但是,生态问题不但没有缓和,反而呈现出愈来愈严重的迹象。

生态的恶化要求我们要关注生态环境,就必须深刻反思和有效遏制来自于我们人类自身的异化消费,这是地球发出的对人类的一线希望。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要倡导构建和谐世界,在经济方面克服异化消费,就要大力提倡绿色消费。

绿色消费是现代消费生活的一种新趋势。

它区别于物质第一主义的过度消费,是高品质生活的一种表现。

其主要特点是,公众在决定是否购买某种商品时,越来越多地增加环境考虑和经济效益,甚至宁肯多花一点钱也要购买绿色产品。

当然这不是哪一个人、哪一个国家的行动就能改变目前整个国际社会大环境的。

只有每个人,每个国家都注重绿色消费,才能共同维护我们地球的生态平衡,为世界经济的和谐发展创造良好的氛围。

(二)提倡公平消费,克服异化消费带来的政治不良局面
2 78
为西方
7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