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例中老年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体会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8例中老年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体会
摘要】目的:探究中老年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临床治疗方法,以期改善患
者预后。

方法:68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34例,观察组患者
实施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对照组34例,实施手法复位并小夹板外固定术。

对比
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优良率(91.2%)明显高于对照组(67.6%),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
桡骨远端骨折优良率较高,功能恢复良好,缺点在于具有创伤性,花费相对较高。

【关键词】骨质疏松桡骨远端骨折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683.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4)04-0141-02
桡骨远端骨折为老年人多发骨折之一,占骨质疏松骨折的第2位,目前常用
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法复位小夹板、石膏外固定等保守治疗,以及闭合复位外固定
支架固定术、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术[1]。

我院自2005年2月至2012年5月
共收治中老年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68例,现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
1.1 一般资料:68例患者均是我院骨伤科自2005年2月至2012年5月收治
的病人。

观察组34例,男性14例,女性20例,年龄在46-71岁之间,平均年龄64.3岁,病程在8h-7天之间,平均病程2.4天,右侧损伤者16例,左侧损伤者
18 例,按照AO分型:A型15例,B型12例,C型7例;对照组34例,男性12例,女性22例,年龄在47-76岁之间,平均年龄65.8岁,病程在4h-6天之间,
平均病程2.7天,右侧损伤者15例,左侧损伤者19例,按照AO分型:A型18例,B型10例,C型6例.两组患者在基本资料方面无明显差异性(P>0.05),存在
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DR诊断明确;年龄大于45周岁;单侧桡骨远端骨折,骨小
梁损伤大于30%;
1.3 排除标准:陈旧性骨折;合并尺骨或其它部位骨折;影像学检查示桡骨
远端骨小梁损伤不超过30%。

1.4 骨质疏松诊断标准[2]:骨密度(BMD)< M-2s(M为同种族、同性别、同部
位骨峰值骨量,s为标准差),伴1处或多处骨折为严重骨质疏松症。

本研究68
例患者入院后均进行骨密度检查,皆小于M-2s。

1.5 疗效判定标准[3]:优:外形正常,功能完全恢复,无疼痛;良:外形轻
度畸形,功能恢复,无疼痛或外形正常,腕关节活动度接近正常,无疼痛;可:
外形轻度畸形,仍有一定的功能障碍,无疼痛;差:外形畸形明显,有一定的功
能障碍,时有疼痛。

2 方法
2.1 治疗方法:观察组实施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具体方法:根据骨折类型及
骨折部位选择合适的入路。

掌侧入路自桡侧腕屈肌的桡侧逐渐向深层显露,分别将
拇长屈肌、腕屈肌及正中神经向尺侧牵拉,桡动脉及其连同的软组织则向桡侧牵拉,充分暴露深层的旋前方肌,沿旋前方肌的桡侧将部分肌纤维切断,暴露骨折端及关
节面。

采用牵引的方式将骨折部位复位,恢复关节面的平整,必要时可进行植骨,用
锁定钢板固定骨折块,C臂观察满意后缝合切口。

背侧入路则选择背侧纵切口,将拇长伸肌向桡侧牵拉,显露骨折端,恢复骨折复位, 然后用螺丝钉固定骨折端。

对照组手法复位并小夹板外固定术,患者坐位或平卧位,将患肢外展,屈肘
呈90°,前臂呈中立位,实施牵引,纠正移位,在掌侧、背侧、尺侧、桡侧放置
夹板,桡侧及背侧的夹板超过腕关节,以绷带固定,使患肢呈中立位并用三角巾
悬吊于胸前。

术后需进行X线检查以观察复位情况,2周后再行检查避免出现错位,2月后拆除夹板。

两组患者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注意进行补钙,半年后观察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2.2 统计方法:运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采用t检验,以
P<0.05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3 结果
3.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例)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由上表可知,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4 讨论
大多数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发生在中老年人群,患者普遍存在骨质疏松,干骺端常伴有不同程度的粉碎、压缩、嵌插和轴向短缩,背侧成角小,尺骨茎突
撕脱常见,但下尺桡关节脱位或半脱位并不多见[4]。

中老年人骨质疏松的发生与
其本身激素情况、营养状态、自身免疫功能及物理因素等因素相关。

激素方面,
中老年人由于性激素及降钙素分泌量的减少,骨生成减少,破坏增加;同时,由
于1,25(OH)2D3合成减少,钙吸收量降低,引起甲状旁腺激素分泌增加,导致骨
代谢增加,加重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的发病率女性多于男性,可
能与绝经期前后女性钙流失,骨质疏松严重有关。

本组资料中,女性患者亦明显
多于男性。

手法复位并小夹板外固定术具有无创伤性,操作简单,费用低廉的特点,虽
然其最终优良率相对较低,但是由于多数老年人对于腕关节的功能需求相对降低,因而本治疗方式仍是众多中老年人,特别是60周岁以上老年人的首选治疗方式。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更利于患者腕关节功能的恢复,改善预后,提高优良率,不利
处在于其创伤性较大,花费相对较多。

有资料显示,实施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患
者骨组织下降速度明显慢于手法复位并小夹板外固定术者,且疗效更为确切,患
者术后生存治疗更优[5]。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术后优良率为91.2%,而
对照组仅为67.6%,与上述资料相符。

总之,我们认为,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患者的术后生存质量优于手法复位患者,优良率较高,但是手法复位仍有其存在必要性,临床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治疗方式。

参考文献
[1]毛国庆,孙玉明,杨挺.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2种治疗方法疗效分析[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27(5):434-435.
[2]中国老年医学学会骨质疏松委员会骨质疏松诊断标准学科组.中国人原发
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试行)[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9,19(10):639.640.
[3]刘文忠.老年人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体会[J].中医临床研究,2012,4(6):103-104.
[4]刘毅,陈海云,朱书敏.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比较[J].中国骨科临床与基础研究杂志,2012,4(1):18-19.
[5]邵芳.切开复位内固定及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法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3,17(13):128-12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