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的复习课》教学反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圆的复习课》教学反思
数学的复习课一贯难于把控, 枯燥, 很难调动课堂的气氛。
那是因为复习课除了知识点多, 想面面俱到, 深层挖掘, 特别的困难之外, 学生对已经学习的知识, 再次重新, 没有了新鲜感, 很难提起学习的兴趣。
这次的研修活动, 有幸地听了潮安区实验学校黄奕敏老师的《“圆”的复习》一课。
这节课, 黄老师以自然的课堂对话引入课题——“圆”的复习。
在复习反馈的这一环节中, 首先以复习卡和课件同步依次重现圆的主要内容:圆的特征、圆的周长、圆的面积。
再每一部分展开提问, 总体以教师提问——学生用复习卡汇报作答——课件显示的方式开展课堂。
提问的问题有:
问题1: 什么是圆?圆的有什么特征?如何画圆?
问题2: 什么叫做圆的周长?圆的周长计算公式是什么?如何推导的?根据圆的周长计算公式我们还推导了那些计算公式?计算周长用什么单位?常见的长度单位有哪三个?
问题3: 什么叫做圆的面积?圆的面积计算公式是什么?如何推导的?根据圆的面积计算公式我们还推导了那些面积公式?计算面积用什么单位?常见的面积单位有哪三个?
问题4: 什么叫做弧?什么叫扇形?什么叫做圆心角?什么叫做环形?
从提问中, 可看出圆的知识点多, 涉及面广, 知识点之间的
联系密切。
其中, 特别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的推导和圆的知识的延伸——扇形、环形, 这两方面是学习的重中之中, 难中之难。
而通过黄老师精心的备课, 总结出的这些问题非常全面。
并且有顺序地展现, 在依次提问中, 帮学生理清了复习圆的知识的思路, 从而在学生的大脑中形成了一条圆的完整知识链。
在练习这一环节中, 黄老师设置了形式多样、有层次性的练习。
从基础知识的填表到填写最简整数比, 再到联系生活的解决问题, 最后是拓展练习, 以此提高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这些练习环环相扣, 层层深入, 实现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综观这节课, 黄老师比较凸显的特色有: 第一, 思路清晰, 复习全面。
第二, 能结合多年的工作经验, 总结出更适合学生的计算方式。
如: 面积公式的计算易化为S=Π·r·r。
第三, 能在复习的过程中细化知识, 提醒学生一些注意点。
如: Π取近视值3.14等。
第四, 课堂带动力强, 师生的互动到位, 课堂气氛良好。
第五, 注重习题的层次性训练, 也能有目的培养学生的能力。
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有待探讨的问题: 第一, 课堂复习的知识过多, 以致整节课整体上过于饱和。
第二, 课堂语速过快, 以致学生是否能跟得上复习的步伐。
第三, 习题的分析偏少, 以致中下层生是否能理解掌握。
第四, 课件的演示偏呆板, 以致学生理解起来不够直观形象。
第五, 课堂缺少兴趣和情感的培养, 以致缺少教学的灵动, 比较枯燥。
第六, 教学缺少良好习惯的培养, 以致学生的思维只能被老师牵着走, 不能够自主发挥。
在这节复习课中, 我觉得可从下面几点进行调整:
1.复习的重点可由教师引导, 学生自行梳理并回答。
2.复习的内容可适当减少。
将圆的知识复习分为两个课时, 圆的特征、圆的周长复习为一个课时, 圆的面积、扇形和环形复习为一个课时。
3.课件的设计增加灵动性。
例如图形的讲解可以通过分割、平移直观演示, 帮助学生理解。
4.适当放慢语速, 教学语言注重抑扬顿挫, 更能体现课堂的立体感, 拉近与学生的距离, 学生更容易接受。
5.注重训练习题的难易程度, 关注中下层学生。
6.注重好习惯的培养和情感的熏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