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河南导游基础通关宝典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年河南省导游人员资格考试










第一章自然地理基础 (1)
第一节区位与区划 (1)
一、区位 (1)
二、区划 (1)
第二节地形与地貌 (1)
一、地势特征 (1)
二、山地 (1)
三、盆地 (1)
第三节自然旅游资源概况 (2)
一、自然旅游资源特点 (2)
二、自然旅游资源类型 (2)
第四节山岳景观 (2)
一、豫北山地 (2)
二、豫西山地 (3)
三、豫南山地 (3)
第五节水体景观 (4)
一、水体景观概述 (4)
二、河流景观 (4)
三、湖泊景观 (4)
四、泉水景观 (5)
五、瀑布景观 (5)
第六节气候 (5)
一、气候要素 (5)
二、气候特点 (5)
三、气象灾害 (5)
四、河南的气象气候景观 (5)
第七节生物景观 (6)
一、生物景观概述 (6)
二、主要景观类型 (6)
第二章社会发展史略 (6)
第一节社会发展沿革 (7)
一、北宋以前的河南(石器时代至1127年) (7)
二、12世纪以后的河南(1127至1949年) (7)
第二节重要历史线索与事件 (7)
一、豫州的来历 (7)
二、英雄时代与三皇五帝 (7)
三、盘庚迁殷 (7)
四、问鼎中原 (7)
六、官渡之战与曹操统一北方 (7)
七、孝文帝改革 (8)
八、鸿沟与大运河 (8)
九、玄奘取经与唐代佛教 (8)
十、武则天与武周政治 (8)
十一、开封府与包拯 (8)
十二、陈桥兵变与靖康之难 (8)
十三、岳飞抗金与宋金对峙 (9)
十四、贾鲁与贾鲁河 (9)
十五、于谦抚豫与黄河治理 (9)
十六、朱仙镇兴衰 (9)
十七、京汉铁路与二七大罢工 (9)
十八、花园口决堤与黄泛区 (9)
十九、千里跃进大别山 (9)
第三节科技与文化 (9)
一、先秦诸子 (9)
二、文学艺术 (10)
三、科学技术 (11)
四、学术教育 (12)
第四节名人名家 (13)
一、政治军事名人 (13)
二、思想科技名人 (13)
三、文学艺术名人 (13)
第三章人文旅游资源 (14)
第一节人文旅游资源概况 (14)
第二节历史文化名城 (14)
一、十三朝古都洛阳 (14)
二、八朝古都开封 (14)
三、殷商故都安阳 (15)
五、中原名城南阳 (15)
六、豫东门户商丘 (15)
七、千年古城浚县 (15)
八、龙乡濮阳 (15)
第三节文物古迹 (15)
一、古文化遗址 (15)
二、古墓葬 (16)
三、古代建筑 (16)
第四节祖根文化 (17)
一、祖根文化与姓氏概说 (17)
二、血脉之根在河南 (17)
三、寻根谒祖到河南 (17)
第五节宗教与武术 (17)
一、宗教 (17)
二、武术 (18)
第六节红色旅游 (19)
一、红色旅游概述 (19)
二、河南红色旅游景区(点) (19)
第四章地方民俗风情 (19)
第一节节庆民俗 (19)
一、传统节庆民俗 (19)
二、现代节庆 (20)
第二节饮食文化 (20)
一、豫菜概述 (20)
二、豫菜代表性品种 (20)
三、老字号餐饮名店和夜市、名筵 (21)
第三节休闲娱乐 (21)
一、民间戏曲与曲艺 (21)
二、现代旅游演艺 (21)
第四节旅游工艺品 (22)
一、汝瓷 (22)
二、钧瓷 (22)
三、唐三彩 (22)
四、南阳玉雕 (22)
五、棠溪宝剑 (22)
六、开封汴绣 (22)
七、浚县泥咕咕 (22)
八、淮阳泥泥狗 (22)
九、洛阳铲 (22)
十、麦秆画 (22)
第五节土特名产 (22)
一、土特产品概况 (22)
二、著名土特产品 (23)
第五章旅游产业发展 (24)
第一章自然地理基础
第一节区位与区划
一、区位
(一)自然地理位置
从自然地理位置看,河南位于我国的中东部,黄河的中下游,华北平原的南部,秦岭山系余脉的东端。

因省域的大部分地区位于黄河以南,故称河南。

从经纬度线看,河南地处北纬31°23′~36°23′,东经110°21′~116°39 ′。

河南全省土地总面积16.7万平方千米,占全国总面积的1.73%,在全国34个省级行政区中,位居第17位。

整个省域的轮廓犹如一片叶柄朝东的树叶,南北纵跨530千米,东西横亘580千米。

河南省与周围6省毗邻,东接安徽、山东,北接河北、山西,西连陕西,南临湖北,处于我国第二阶梯向第三阶梯的过渡地带。

二、区划
截至2015年年底,河南辖郑州、开封、洛阳、平顶山、安阳、鹤壁、新乡、焦作、濮阳、许昌、漯河、三门峡、南阳、商丘、信阳、周口、驻马店、济源等18个省辖市。

城镇化率达到48%。

河南是全国第一人口大省。

河南还是全国散居地区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省份,除汉族外,河南还有55个少数民族成分,少数民族人口占全省人口的1. 36%。

第二节地形与地貌
全省地貌可概括为“三山一原二盆地”。

所谓“三山”,指豫西北的太行山脉、豫西的秦岭余脉和豫南的桐柏一大别山山系;所谓“一原”,指东部的黄淮海大平原;所谓“二盆地”,指南阳、洛阳两大盆地。

一、地势特征
河南地势西高东低,处于我国地形的第二阶梯和第三阶梯的过渡地带。

全省土地总面积16.7万平方千米,其中,山地面积4. 44万平方千米,占全省总面积的26.6%;丘陵面积2.96万平方千米,占全省总面积的17.7%;平原和盆地面积9.3万平方千米,占全省总面积的55. 7%。

五大地貌类型中,河南没有高原。

二、山地
豫西北:太行山脉。

河南境内的太行山通称为“南太行”,山势伟岸,壁立万仞,流泉飞瀑,雄秀兼具,是太行山脉中最美的一段。

这里名山聚集,有“世界地质公园”——云台山,“道教十大洞天之首”、愚公故里——王屋山,“太行风光最胜处”、国际滑翔基地——林虑山,“中华第一古军校”、鬼谷子隐居地——云梦山。

豫西:小秦岭、崤山、熊耳山、嵩山、外方山、伏牛山。

伏牛山为秦岭余脉,为豫西山系中最大的一支山脉,是黄河、淮河与长江三大水系的分水岭。

有“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宝天曼,“中国最美的地方”之一——白云山(地跨三域、山水大观、原始林海、避暑胜地),“中国嶂谷第一峡”“古海洋天然博物馆”——龙潭大峡谷,“北国水乡”——重渡沟,“万山之祖”——中岳嵩山,“华夏第一盆景”——嵖岈山,集“雄、险、秀、奇、幽”于一体的尧山。

豫南:桐柏一大别山脉。

桐柏山是千里淮河的发源地,主峰太白顶。

三、盆地
南阳盆地位于河南省西南部,东、北、西三面环山,为一向南开口的簸箕形山间盆地。

洛阳盆地地处黄河中游的河南省西部,属中原腹地。

盆地周围山峦相交处的交通孔道上,历代设有多处关隘要塞,号称“东有成皋轩辕之险,西有降谷崤函之固”。

第三节自然旅游资源概况
一、自然旅游资源特点
丰富多样性、过渡综合性、古老厚重性、区域差异性(东西差异、南北差异、垂直差异)。

二、自然旅游资源类型
河南的自然旅游资源大体可分为地质旅游资源、地貌旅游资源、水体旅游资源、生物旅游资源、气象气候旅游资源五种类型。

河南省观赏矿物也很丰富,且不少为国内外闻名,如南阳的独山玉、新密市的密玉、淅川县的松石(土耳其玉)、淅川和西峡的黑绿玉、淅川县的虎睛石(又称淅川玉)、息县的蔡州玉、南阳的紫水晶、沁阳的花色水晶和无色水晶。

2009年8月,西峡县被中国地质调查局地层与古生物中心授予“中国恐龙之乡”称号。

河南动物类型较多。

其中在全国具有优势地位的动物有猕猴、大鲵和鸟类三类。

第四节山岳景观
一、豫北山地
(一)太行王屋山
王屋山位于河南省济源市西北40千米处,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世界地质公园。

誉满中外的“愚公移山”故事就发生在这里。

王屋山是中国古代九大名山之一,汉魏时列为道教十大洞天之首,为“天下第一洞天”。

王屋山主峰天坛山海拔1715米,是中华民族祖先轩辕黄帝设坛祭天之所,世称“太行之脊”“擎天地柱”。

还能观赏到“天坛云海”“天坛倒影”“天坛日出”和“王母仙灯”等天象奇观。

阳台宫、迎恩宫、紫微宫被称为王屋山著名的“道教三宫”。

唐朝李白在《寄王屋山人孟大融》中写道:“愿随夫子天坛上,闲与仙人扫落花。

”王维在《送张道士归山》中说:“先生何处去,王屋访茅居,别妇留丹诀,驱鸡入白云”。

古人在描述“王母仙灯”景色时说:“光来天上照天明,夜半双双空际行。

应是瑶台迎法驾,故教玉女捧仙灯。


(二)太行云台山
云台山位于焦作市东北30千米的修武县境内,因山岳高峻,森林茂密,山间常有云雾缭绕,故也称“云台山”。

云台山同时又是河南省唯一一个集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A级景区、国家文明风景旅游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地质公园、国家水利风景名胜区、国家猕猴自然保护区七个国家级于一体的风景名胜区。

云台山景区面积190平方千米,含泉瀑峡、潭瀑峡、红石峡、子房湖、万善寺、百家岩、仙苑、圣顶、叠彩洞、青龙峡、峰林峡等十一大景点。

(三)云梦山
云梦山,又名青岩山,在河南省鹤壁市淇县西南15千米。

云梦山是驰名中外的“中华第一古军校”。

战国时期纵横家鼻祖鬼谷子在这里隐居,聚徒讲学,培养出的苏秦、张仪、孙膑、庞涓、毛遂、慰缭等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外交家、军事家。

(四)林虑山
位于安阳林州市西部的一段被称为南太行林虑山。

林虑山形成了以“人工天河”红旗渠、太行大峡谷、太行之魂王相岩、冬夏倒置桃花谷、林虑山国际滑翔基地等景观为主体的独具特色的风景名胜区。

(五)大伾山
大伾山,位于河南省鹤壁浚县城东,故又称东山。

大伾山有中国最早、北方最大的大石佛,该石佛始建于北魏,依山开凿,总高八丈(22.7米),藏于七丈高的楼内,素有“八丈佛爷七丈楼”之称。

(六)神农山
神农山景区位于河南省沁阳市城区西北23千米的太行山麓,是世界地质公园、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A级旅游区。

神农氏曾在这里尝百草、辨五谷、设坛祭天,神农山也因此而得名。

主峰紫金顶海拔1028米,号称“中天玉柱”。

位于峰顶的神农祭坛以其海拔之高,时间之久而被文物专家誉为“天下第一祭坛”。

神农山还被誉为“天然的动植物乐园”。

景区内独有的16000余株形态各异的国家珍稀保护树种白皮松更是被誉为“森林里的白雪公主”。

(七)万仙山
万仙山位于辉县市西北部太行山腹地沙窑乡境内,由影视村——郭亮、清幽山乡——南坪、人间仙境——罗姐寨3个分景区组成。

二、豫西山地
(一)嵩山
嵩山,位于河南省中部,山脉的主体部分包括太室山、少室山。

嵩山之名源于《诗经》:“嵩高维岳,峻极于天”,遂简称为“嵩山”。

嵩山形成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五代同堂”(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的地质现象。

按五行学说排列,在木、火、土、金、水五行中,中岳嵩山居于“土”的位置,土为黄色,黄色是最尊贵之色,故几千年来,皇帝的龙冠、龙袍、宫殿的房顶等都是黄色的。

嵩山也是一部华夏历史发展的史书。

嵩山是佛、儒、道三教荟萃之地,宋代以后出现三教合一。

有禅宗祖庭和少林武功的发源地少林寺,有我国现存最古老的砖砌佛塔北魏嵩岳寺塔,有我国现存最大的古塔群少林寺塔林,有我国现存规模最大的道教庙宇中岳庙,有书法史上素称“北碑之祖”的中岳庙内的中岳嵩高灵庙碑;有我国古代四大书院之首和理学产生地之一的嵩阳书院,有素称中原第一碑的嵩阳书院大唐碑;有反映汉代建筑艺术的汉代三阙(太室阙、少室阙、启母阙),还有中国最古老的天文台遗址周公测影台和元代观星台。

(二)尧山
尧山风景名胜区位于河南省平顶山市鲁山县西,地处伏牛山东段。

因尧孙刘累为祭祖立尧祠而得名。

主峰玉皇顶(蛤蟆石)海拔2153.1米。

尧山集“雄、险、秀、奇、幽”于一体,专家评价具有“华山之险、峨眉之峻,张家界之美、黄山之秀”。

战国时,伟大思想家、社会活动家墨翟出生于尧山脚下,现有墨子故里遗址。

(三)白云山
洛阳白云山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嵩县南部伏牛山腹地,是世界地质公园、国家级森林公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堪称“中原山水大观”之绝品。

被誉为“人间仙境”“中原名山”“中国最美的地方”。

(四)老君山
老君山位于河南省洛阳市栾川县城南3千米处,是秦岭余脉八百里伏牛山的主峰,海拔2200米,原名景室山。

后因西周朝“守藏室史”李耳(被道教尊为太上老君)到此归隐修炼,而被唐太宗易名为“老君山”,沿用至今。

正是“天连五岳全雄晋,地接九州巍伏牛”。

与武当山并称为“南北二顶”,世称“南有武当金顶,北有老君铁顶”。

(五)天池山
天池山风景区位于洛阳市嵩县境内,是国家级森林公园、国家AAAA级景区。

三、豫南山地
(一)鸡公山
鸡公山位于河南省信阳市南38千米的豫鄂两省交界处,国家AAAA级景区,是华中地区著名的游览、避暑胜地。

主峰鸡公头又名报晓峰,像一只引颈高啼的雄鸡,因此名之鸡公山。

被誉为“云中公园”。

(二)嵖岈山
位于河南省驻马店市遂平县城西25千米处,是国家级地质公园、国家AAAA级风景区。

素有“中原盆景”“华夏图腾林”“地质公园”“西游记全书”和“东方第一社”之美誉。

嵖岈山由密蜡山、南山、北山、六峰山四座彼此相连的山峰组成,景点的精华主要集中在南山。

明代小说家吴承恩到嵖岈山观光览胜,从嵖岈山石猴汲取艺术灵感,创作了千古名著《西游记》,新中国成立后,这里是我国第一个人民公社诞生地,又是中央电视台电视剧《西游记》续集和《长征》等剧组主要外景拍摄地。

(三)灵山
灵山还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其中灵山寺已有两千年历史,为佛教传人中国最早所建寺院之一。

唐玄宗时曾被封为国庙;明太祖朱元璋曾到此降香,封当时的住持陈大用为金碧禅师,并亲笔为大寺题写“圣寿禅寺”匾额。

灵山寺三大奇观:庙门东开、僧尼同颂、蓄发修行。

第五节水体景观
一、水体景观概述
河南省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414亿立方米,全省水资源总量在全国居19位,人均占有量为445立方米,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五分之一。

河南横跨黄河、淮河、海河、长江四大水系,境内1500多条河流纵横交织,流域面积100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流有493条。

省境中南部的淮河,是境内最大的水系。

省境北部的卫河、漳河流入海河,是最小的水系。

二、河流景观
(一)黄河流域河流
黄河干流在灵宝市进入河南省境,流经三门峡、洛阳、郑州、焦作、新乡、开封、濮阳7个市中的24个县(市、区)。

伊河、洛河、沁河是黄河三门峡以下主要支流。

(二)淮河流域河流
淮河流域的主要河流有淮河干流及淮南支流、洪河、颍河和豫东平原河道。

颍河水系,位于河南省腹地,是淮河流域最大的河系。

在河南省境内,颍河水系也俗称沙颍河水系,以沙河为主干,周口以下至省境段也俗称沙河。

(三)海河流域河流
海河水系的主要河流有卫河干支流和徒骇河、马颊河。

卫河是河南省海河流域最大的河流,有漳河和淇河两大支流,淇河是卫河的最大支流。

(四)长江流域河流
河南省长江流域汉江水系的河流有唐河、白河、丹江。

三、湖泊景观
(一)黄河小浪底风景区
黄河小浪底为国家水利风景区,地跨洛阳、三门峡、济源三市。

小浪底水利枢纽是治理开发黄河的关键性工程,由小浪底大坝、荆紫山、八里峡、三门峡大坝4个片区,13个景区,113个景点组成。

孤山峡、龙凤峡、大峪峡被称为“黄河三峡”。

小浪底被誉为“小千岛湖”。

(二)薄山湖风景名胜区
薄山湖风景名胜区位于河南省驻马店市确山县城南18千米处,素有“中原漓江”“百里画廊”之美誉。

(三)青天河
青天河风景名胜区位于河南省焦作市西北20千米处的博爱县境内,是世界地质公园、国家AAAAA级旅游区。

素有“北方三峡”和“桂林山水”之美誉。

(四)群英湖
群英湖位于焦作市北部。

(五)宿鸭湖
宿鸭湖位于驻马店汝南县城西北部,是我国堤坝最长、面积最大的平原水库,被誉为“人造洞庭”。

(六)昭平湖
河南省昭平湖风景名胜区位于平顶山鲁山县城西部10千米处,既是刘姓发源地,又是水利风景名胜区。

(七)丹江水库
丹江水库是丹江风景名胜区的主体部分,位于豫、鄂、陕三省接合部的河南省淅川县境内。

这里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楚始都——“丹阳”的所在地,是楚文化的发祥地之一。

丹江水库是亚洲第一大人工淡水湖,“中国第一大运河”——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位居淅川境内陶岔闸首,规模宏大,气势雄伟。

被誉为“流动的黄金海”“内陆的太平洋”。

燕口峡、太白山峡、云岭峡,人称“小三峡”。

(八)南湾湖
南湾湖风景区位于信阳市西南8千米处的狮河上游,有“豫南明珠”之美称。

(九)雁鸣湖
雁鸣湖景区位于中牟县城北部,有“天然氧吧”之美称,雁鸣湖大闸蟹、黄河鲤鱼已成为吸引游客的特色食品。

四、泉水景观
中州四大名泉:百泉(位于辉县,被称为“西湖缩影”)、珍珠泉(位于安阳水冶)、马坊五泉(位于焦作市修武县,圣井泉、海子泉、龙母泉、吴公泉,与马坊泉合称五泉)、西平龙泉(位于西平县)。

济渎池位于济源市,与长江、黄河、淮河并称为“四渎”。

五、瀑布景观
(一)云台山瀑布
此瀑落差314米,是中国目前发现的落差最大的瀑布,因此,又被称为“天瀑”。

(二)嵩山瀑布群
包括庐崖瀑布、龙潭瀑布、珠帘飞瀑。

(三)鸡公山瀑布群
鸡公山共有3个瀑布群落,即避暑山庄瀑布群、滴水崖瀑布群和大东沟瀑布群。

第六节气候
一、气候要素
1.降水量季节分布不均匀;
2.降水量年际与地区间变化大,全省多年平均降水量为738.7毫米。

最多的是淮南的光山县,为1380.6毫米;最少的是豫北的长垣县,只有532.6毫米。

3.降水量的强度变化大
二、气候特点
河南气候总体上讲,具有四季分明、雨热同期、过渡性明显、气象灾害频繁的基本特点。

三、气象灾害
主要有干旱、洪涝、大风、冰雹、霜冻等。

四、河南的气象气候景观
(一)云、雾、雨景
云雾景:鸡公山十二景中,有四景都和云、雾有关,即“晓峰朝晖、云海浮鸡、鹃山红云、坳雾疾飞”。

“天坛云海”“天坛倒影”和“王母仙灯”。

雨景:鸡公山十二景之一的“云头观雨”、洛阳八景之一的“铜驼暮雨”、汴梁八景之一的“金池夜雨”。

(二)冰、雪景
郑州古八景之一的“龙岗雪霁”、汴梁八景之一的“梁园雪霁”、嵩山八景之一的“少室晴雪”。

(三)雾凇、雨凇景
雾凇北方多于南方,山区多于平原。

雨凇南方多于北方,山区多于平原。

(四)旭日、夕阳和霞景
白云山的“玉皇顶日出”,王屋山的“天坛日出”,鸡公山的“晚霞夕照”,汴梁八景之一的“夷山夕照”,洛阳八景之一的“邙山晚眺”。

(五)佛光景
佛光又称宝光,多发于云雾较多的山地,是由光线的折射和衍射作用形成的。

(六)夜月景
嵩山八景中的“嵩门待月”,鸡公山十二景中的“山庄夜月”,洛阳八大景之一的“天津晓月”,汴京八景之一的“州桥明月”,以及中秋季节各地所出现的中秋明月。

第七节生物景观
一、生物景观概述
河南省现已知的陆生脊椎野生动物有520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15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75种。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信阳鸡公山、内乡宝天曼、伏牛山、太行山猕猴、罗山董寨鸟类作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列人世界自然基金会优先保护及其具有国家和全球重要意义的区域。

宝天曼自然保护区2001午被纳入世界生物保护区网。

二、主要景观类型
(一)森林景观
宝天曼自然保护区位于河南省西部内乡县境内,秦岭东段,伏牛山南坡,自古被誉为“茂林修竹之地”“桐漆之乡”“山茱萸之乡”,被誉为“中原植物王国”。

(二)古树名木
登封少林寺的古银杏,封丘县陈桥驿的“宋太祖系马槐”,登封嵩阳书院的“二将军柏”和“大将军柏”,内乡县衙内的“元代桂花树”。

(三)奇花异卉
历史上曾将洛阳牡丹、鄢陵蜡梅、嵩山碧色玫瑰称为“中原花卉三绝”,久负盛名。

洛阳牡丹初植于隋、盛于唐、甲天下于宋,已有1500多年酌栽培历史。

(四)珍奇动物
济源猕猴、卢氏大鲵、西峡大鲵、罗山董寨鸟类、三门峡水库湿地的白天鹅。

五龙口猕猴又称太行猕猴,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大鲵俗称娃娃鱼,属于国家二级保护珍贵稀有的两栖类动物。

三门峡也因此有了“天鹅之城”的美誉。

第二章社会发展史略
从原始社会到封建社会中期的北宋以前的4000多年时间里,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重心基本上都在黄河中下游地区的长安、洛阳、安阳与开封一带。

第一节社会发展沿革
一、北宋以前的河南(石器时代至1127年)
考古学根据生产工具的变革,将人类古代的历史分为石器时代、青铜时代和铁器时代。

在中国,这三个时代基本上是和社会发展的三个阶段——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相一致的。

石器时代又分为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人们使用打制石器进行生产的时代是旧石器时代;而使用磨制石器的时代则被称为新石器时代。

距今五六十万年前,南召猿人已开始在河南境内劳动、生息和繁衍。

距今8000年前,河南进入新石器时代,以新郑裴李岗文化为代表的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展示了母系氏族社会初期的景象;距今7000~5000年前的渑池仰韶的红陶、彩陶文化则代表了母系氏族社会繁荣的情况;到了距今5000年左右,中国进入父系氏族社会阶段,河南发现的大批龙山文化。

公元前2070年,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在河南建立。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灭掉商纣王,建立周朝,史称西周。

西周在全国实行分封制,在河南境内也分封了许多小诸侯国,如陈(今淮阳)、宋(今商丘)、蔡(今上蔡)、许(今许昌)、卫(今安阳)、虢(今三门峡)、杞(今杞县)、郑(今新郑)等。

二、12世纪以后的河南(1127至1949年)
1127年,在徽、钦二帝被金兵北俘后,徽宗的另一个儿子赵构在南京(今商丘)称帝(高宗),建立南宋。

1129年,金兵再次南犯,南宋被迫迁都临安(今杭州)。

河南政治、经济地位下降的原因:都城迁移、战争破坏、黄河水患的加剧。

5000年以来,黄河有两个安澜期和两个泛滥期,西汉以前为安澜期,西汉到东汉为泛滥期,东汉至隋唐为又一个安澜期,唐末以后进入第二个大规模泛滥期。

河南的地上文物仅次于陕西,居全国第二;地下文物则居全国第一。

第二节重要历史线索与事件
一、豫州的来历
《尚书·禹贡》把当时的中国分为九州,豫州地处中原,位于九州的中心,因而也称中州。

二、英雄时代与三皇五帝
三皇:伏羲、神农、燧人。

五帝:炎帝(颛顼)、黄帝(帝喾)、尧、舜、禹。

(说法不一)
三、盘庚迁殷
公元前1300年,商王盘庚把都城从奄(今山东曲阜)迁到“左孟门而右漳、滏,前带河,后背山”的殷,即今安阳西北小屯村一带。

在历史上盘庚迁殷就成为商王朝由衰落走向中兴的一个转折点。

四、问鼎中原
公元前606年,楚庄王问鼎中原。

相关人物:楚庄王、周定王、王孙满。

五、信陵君窃符救赵
魏国信陵君与齐国的孟尝君、赵国的平原君、楚国的春申君合称为战国四公子。

六、官渡之战与曹操统一北方
公元200年(建安五年),袁绍率领十万大军与曹操在官渡(今中牟东北)展开决战。

曹操虽然只有三万人马,但足智多谋,以少胜多,消灭了袁绍七万大军,牢固地控制了中原地区,并为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