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读书笔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朝花夕拾》读书笔记
(经典版)
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
序言
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合同协议、条据文书、规章制度、心得体会、策划方案、祝福语、经典语录、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
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normative docu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personal experiences, planning plans, blessings, classic quote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sample essays, please stay tuned!
《朝花夕拾》读书笔记
《朝花夕拾》读书笔记
当赏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需要好好地就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书笔记了。
可是读书笔记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本店铺为大家收集的《朝花夕拾》读书笔记,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朝花夕拾》读书笔记1
翻开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一行行文字映入眼帘,那些文字仿佛有神奇的魅力,把我带进那一幕幕逼真的画面里,令我浮想联翩。
书中,我得知鲁迅先生通过对自己的童年生活和青少年时代的回忆及恩师和故友的深情怀念,真实反映了自身的心路历程。
然而,这本散文集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鲁迅先生那些对当时腐朽的封建社会的一个个讽刺,一个个嘲笑,形象刻画了那时的封建社会的腐朽,政府的无能,人民的麻木。
作者也从一个个侧面描绘了从清朝到辛亥末年时期的社会现实。
作者对俗及文化的深刻揭露、讽刺和批判,正表达了作者对像现代一般美好自由生活的向往。
这些,都让我充满了惊奇与无奈。
因为当时的社会,是如今的我们无法想象的黑暗,腐败,与无能。
《朝花夕拾》中,《五猖会》这篇散文中提到的:父亲要求鲁迅背诵《鉴略》,背熟了才能去看五猖会,作者儿时天性爱玩,对什么都好奇,又不爱学习的孩子来说,是十分痛苦的,当然鲁迅也不会例外。
因此,背完书后,鲁迅看会的心情也没有原来那么好了。
这表现
了鲁迅对当时强制的封建教育的不满以及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的强烈控诉。
可见,当时的封建社会是多么死板呆滞。
而相对于我们现在来说,如今的教育制度,学习方法,可是比鲁迅小时候要好得多了。
无独有偶,鲁迅曾到三味书屋去学习那枯燥无味的四书五经,每一天都是摇头晃脑地去背许许多多的古文、诗经。
这,同样说明了封建教育的呆板。
书中还有一篇散文令我记忆犹新,那就是《父亲的病》。
文中提到了两个所谓的名医,为鲁迅的父亲开了妙方。
一位是绍兴城中的名医,开的药方是生姜两片,竹叶十片去尖,他是不用的了。
起码是芦根,须到河边去掘;一到经霜三年的甘蔗,便至少也得搜寻两三天,梧桐叶。
只一服,便霍然而愈了。
奇怪的是,父亲的水肿却越发严重,这位名医却极其诚恳(此处打双引号)地说:我所有的学问,都用尽了。
这里还有一位陈莲河先生,本领比我高。
我荐他来看一看。
而陈连河的药方,也是稀奇古怪:蟋蟀一对,要原配,即本在一窠中者。
还有平地木十株,普通都称为老弗大。
然而,还有一种特别的丸药:败鼓皮丸。
显然,这两位名医,都只是虚有其表,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
当第一位名医手足无措时,却假似好心介绍了另一位庸医陈连河。
由此可见,当时的封建年代,有多少这样的徒有虚名而实质上却是勒索钱财的名医,不像现在,大部分的医生都有自己的医德,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去帮助病人。
可先,我们所生活的年代是一个多么幸福的年代啊!有如此好的教育环境、学习氛围,那我们是否应
该不再抱怨学习科目太多,内容太无趣了呢?因为与那个封建年代相比,我们现在的学习,生活环境实在是好的太多了,我们应该好好珍惜,才对得起这来之不易的幸福。
鲁迅先生儿时在那样枯燥无味的学习环境下,未来依然创作了那么多脍炙人口的书籍,那我们就要以他为榜样的基础上,少点抱怨,珍惜我们难得的大好时光勤奋努力的学习,珍惜现在的学习环境,珍惜当今的学习机会,勤学勤问,才对得起这些难能可贵的改革教育啊!有句话说的好:不会抱怨的人才是智者。
还有一句话也说得妙: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所以,不要再抱怨,珍惜现在吧。
《朝花夕拾》读书笔记2
这是一本众所周知的作品集;也是一本中小学生必读的作品集;也是一本如亦师亦友的作品集。
它曾深深吸引各个年龄段的读者,令人常常品他们都会兴味盎然!但是随着岁数的提高,我们可以从这当中读取它深层次的文化底蕴来,这便是《朝花夕拾》的独特之处。
总算,我还有机会细细品读这书了。
在我还沉浸在饶有兴趣的故事里时,展现在我眼前的也只不过是一张白纸,不经意间,这书早已被我看完了。
但是,在其中含有深刻人生哲理,怎是我看一遍就可充分理解的?追忆这一部书整体的具体内容,它的记录是鲁迅先生从幼时到少年时期的生活道路和经历。
有小时候的阿姨长妈妈;也有在深受岐视的环境里给与过他真心实意关注的藤野先生;有一生坎坷、傲气洒脱的老友范爱农;及其给过他无限
乐趣的百草园。
这种丰富多样的角色和事件生动形象的还原了清朝末年的生活场景;彰显了当年的世态人情、民俗风情,莫不流露鲁迅先生对社会发展深刻细致观察对家庭师友的真诚情感。
这种描述亲近感人,它不但融进了很多的描绘、抒发感情、讨论,并且文笔流畅舒适、清新淡雅。
自然,通过学习这种短文,大家也看到鲁迅温暖和仁德的一面。
《朝花夕拾》使我了解到中国封建社会的腐烂机制和那时候整个社会冷酷无情,更加懂得了作者对新美好的向往与追求。
如今的我们,已尽情享受新时期给予的幸福与快乐。
而且当时社会发展的人群,如同监禁在笼里的鸟一样,没有自由。
如同鲁迅吧!它的观念一直与当年的落伍思想交流,他对于封建社会的孝道给出了严历地抵制;他对于操有反革命谬误的人群给出了剧烈地批判。
他为了开化中国人的思想而做的了优异的奉献!可要我不清楚的是:时迄今日,还有很多我们中国人都还没从传统观念中解放出来,这真的是一种非常大的悲哀啊!
那只是我第一次读《朝花夕拾》的感受,坚信之后重读会出现更加深入、更专业的感受。
《朝花夕拾》读书笔记3
暑假中,我读完了《朝花夕拾》。
《朝花夕拾》全书十篇文章,外加一篇《小引》和一篇《后记》,是鲁迅唯一一本散文集,也是鲁迅回忆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不同的生活经历的一本散文集,它记载了鲁迅先生的苦与乐。
就像鲁迅小时候和他的保姆阿长,阿长不识文断字,又有些愚昧迷信,甚至连真实姓名都不为人所知,是在是再普通不过。
而鲁迅却对她有着亲人一样的心。
起初鲁迅也不是很喜欢她,只是因为她做的一件事,改变了鲁迅的看法。
鲁迅很喜想读《山海经》这本书,但是他却买不着,没想到阿长却给他买来了,这让他对阿长产生了极大的尊敬和好感。
回忆鲁迅小时候的时代,有着封建社会的思想,也有着革命的风气。
书中多数写的是童年往事和自己的亲身经历。
鲁迅生在一个县城里家境很好的度数人家,遭逢社会的变革和家庭的日渐败落,书中写的虽是他个人的生活,却具体生动的凸显了当时中国的风气和社会的形态,如:家庭怎样教育儿童,孩子读什么书,旧的书塾和新的学堂是怎样的,留学日本受到的启示和正直老师对他的慈爱等。
《五猖会》记录了鲁迅儿时要去看五猖会的事。
这是个难逢的盛大庙会,儿时的鲁迅笑着跳着,兴奋的不得了。
就在他和伙伴们要出发的时候,他的父亲却命令他背书,背不出来就不准去看庙会。
一盆冷水把他的兴致全浇灭了,等他背完书,他的伙伴们陪着他高兴的出门了。
但是每当鲁迅回忆起这件事情,他都不高兴,他对盒子里的点心,沿途的风景以及五猖会的热闹都不感兴趣了,他只是想不通,为什么父亲偏要他在那个时候背书。
《朝花夕拾》中有着许多鲁迅的童年往事,我非常喜欢。
鲁迅的弟弟小时候身体多病,他很喜欢风筝,每当看到天上的风筝,他都可以看上半天。
而鲁迅并不喜欢,他认为这是一种极其可笑的事。
有一
次,他弟弟在做一个风筝,鲁迅发现后,却把这个风筝踩在脚底,他也没看弟弟的表情就生气的走了。
到了中年时,鲁迅看到一本书,才知道当年的做法伤害到了弟弟,他才明白,玩是孩子的天性,玩具是孩子的天使。
当他再次向弟弟提起这件事时,没想到弟弟却早已忘记,这让鲁迅多少有些内疚。
童年往事是人生中最值得回忆的,它有着酸甜苦辣。
鲁迅的童年和每一个人的童年都一样,是个多姿多彩的童年。
我在读过文章后有很多感动,童年虽已渐渐遥远,留下的只是些散琐的记忆,但是我依然会记得童年之梦,学着和鲁迅一起热爱自然,向往自由。
朝花夕拾读书笔记4
读《朝花夕拾》有感初次接触《朝花夕拾》是在初中,当时它是我们初中生必读的一本名著,《朝花夕拾》中包含了鲁迅先生的十篇作品。
为什么叫《朝花夕拾》呢?顾名思义,这是鲁迅先生对过去童年的回忆录,原名是《旧事重提》。
初中时读完后,觉得鲁迅先生的童年充满了欢乐,充满了笑声。
幼年的鲁迅趁大人不注意,钻进了百草园,与昆虫为伴,又采摘野花野果。
然后与玩伴一起捕鸟,但由于性子急总是捕不到很多。
这与枯燥无味的三味书斋形成了强烈的反差,整天除了读书还是读书。
《五猖会》中作者也目睹了一个迎神赛会,难逢的盛大庙会。
长妈妈送给鲁迅的《二十四孝图》也带给鲁迅许多欢乐。
还有一只可爱的隐鼠,虽然后来被长妈妈踩死了。
这些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但它们给鲁迅的童年增添了许许多多的欢乐。
这次国庆放长假,在家里看到了初中时买的名著《朝花夕拾》,于是就又把它细读了一遍,读完之后才发现,原来鲁迅的童年早已被封建社会扼杀了。
鲁迅虽然在课间陶醉在百草园,玩得正尽兴时,先生喊他去上课,去死读书,这不正是受封建的影响吗?《父亲的病》中,鲁迅回忆几位名医的行医态度、作风等表现,揭示了这些人巫医不分,草菅人命的实质,展现了当时人情世态和封建社会的面貌,父亲因庸医愚昧而去世后,还要避开那无聊的流言。
阿长迷信,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在《阿长与山海经》中也表现的淋漓尽致。
在日本学习解剖时,连日本的老师藤野先生也知道中国敬重鬼神。
《二十四孝图》更能体现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封建社会摧残了中国的儿童。
《五猖会》中鲁迅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指出了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
可见鲁迅先生的童年虽然充满了欢乐,但同时也充满了封建对他的迫害,封建社会对他的摧残。
所以他在《朝花夕拾》中体现了对儿童的教育,免得他们受封建社会。
想想我们的童年,没有捡过贝壳,没有见过鬼见愁、观音手,没有管过西瓜,也没见过猹,没有在雪地上捉过鸟儿,没有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没有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没有听过油蛉在低唱,没有蟋蟀在弹琴,有的只是电脑,手机,电视。
除了这些还是电脑,手机,电视。
当我们老去时,如果要写回忆录,恐怕没有什么可以写,除非把现在每天的生活都拍下来,这样才可以使自己老了以后
才有东西可以回忆,我觉得我们应该多亲近大自然,参加一些公益活动,这样才能使我们的童年更加丰富,更加生动!
朝花夕拾读书笔记5
初读《朝花夕拾》我并不明白鲁迅先生为什么要用这么个另类的名字作为书名。
也很难对这本书的内容猜想个一二、
《朝花夕拾》这本家喻户晓的巨作是鲁迅先生在风烛残年之际写成的,书中记录了他童年的点点滴滴。
我以一个晚辈小生的角度来评价鲁迅先生的这本巨著,如果说了以下的话或许有些不敬,也会引起大家的反驳,但是这是我心中的话,如果以如今大师们的写作水品,那些优美的词句华丽的语言,《朝花夕拾》可能比不过,但是,这本书的妙处就在于鲁迅先生用朴实的语言把他的童年有声有色地讲给了我们听,正因为没有过多的文字来修饰,所以读者们会认为它是一本好书,好评如潮。
对往事的回忆,只是现实生活的一点安慰,而每一个美好的回忆又都有一个悲惨的结局:百草园和绣像摹本卖掉了,长妈妈也匆匆告别了人世,本应是激发人们的爱心的《二十四孝图》背后,却隐藏了谋人性命,教人看的丑恶祸心。
去留学,并且碰到了一位令自己敬仰的师长,却因为感受到医治人的精神比医治身体病症更重要而离别了,在学校办事兼教书,实在勤快的可以的老友范爱农,终究摆脱不了贫困潦倒落水而逝的命运。
我想到了我的童年,那些年,我们都傻过、笑过、哭过、天真过。
每个人的童年都是一幅五彩缤纷的画卷。
我们最爱的游戏是捉迷藏;
我们会向父母撒娇;我们会聚在一起玩弹珠;我们还会一直问为什么我现在都对我的童年充满留恋,那等我到了鲁迅先生的那个年龄,可能只会躺在摇椅上,回想起我的童年,津津乐道地对着儿孙讲,他们却满不在意。
鲁迅先生一切语言虽然平淡朴实,炽热的情感却展露无遗。
一篇文章的好坏要看字里行间有没有感情流露出来,鲁迅先生把这点做到淋漓尽致,这是篇有血有肉的作品,它会读者想起自己,会联想到自身的某一点,这也是阅读的本质,是所有读者都想体验的,如果一篇文章能让人做到这一点,那这就是一篇好文章,我很佩服鲁迅。
想到这里或许我也可以解决心中的疑惑,朝花夕拾的真正含义,表面上是早上的花傍晚再去捡拾,其实一朵花从早上到傍晚,沐浴了阳光,经历了雨水的洗礼,风的吹打,它早已不是早上那朵没有故事的花朵了,这也好似人,一个人从出生到年老,必须经历很多,磨练很多,使人成长,再到花甲之年回忆起来别有一番情趣。
朝花夕拾读书笔记6
即便人逝世了真有灵魂,因为最恶的心,应当陷入地狱,也将决不改悔。
——《二十四孝图》。
读了鲁迅先生的作品,让人凭有感想的。
在初一时学了《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知道《朝花夕拾》底本叫做往事重提,收录了鲁迅先生记述他童年跟青年生涯片断的10篇文章。
那个本应该是个快活的童年却覆盖在那封建社会里,时不断透出些陈腐的气味。
于是鲁迅要骂,骂那个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
骂
得酣畅淋漓,骂得温柔顺转,骂得你都要很难猜他到底在骂什么。
但柔软的舌头在那个时候通常是最伤人的兵器,鲁迅先生也许也就是应用这一点!
再接触本学期的阿长与《山海经》一文,让我觉得鲁迅先生是一个如许可恶的人儿。
长妈妈这个角色,须要分一为二对待。
因为当时封建社会的影响,阿长保存了许多迂腐的风俗。
像要在新年的凌晨对她说祝贺,而后还要吃福橘;喜欢切切察察,喜欢告状;还盲目标对长毛的故事乱加评论;甚至还踩死了我最爱好的隐鼠。
因而,那时的鲁迅对她怀恨在心。
呵呵,这个粗鄙、保守的妇女却做了些让人对她要刮目相待的事——卖《山海经》。
在长妈妈晓得我爱好《山海经》后,跑了很多路,帮我买来了《山海经》。
由此,我又以为她有巨大的神力。
在《阿长与山海经》的结尾,鲁迅抒发了他对阿长在《阿长与山海经》的结尾,鲁迅表白了他对阿长的爱,他盼望善良的地母能让阿长安眠。
在这,我不得不信服鲁迅先生的人格。
对长妈妈,他说不出爱戴,也说不出冤仇。
兴许说这是他仁慈,抑或说这是他愁闷。
由于,文字的发明者赋予了文字的心坎一种更加深沉的情感。
名义或者是你看到的样子,内在你却是那么难揣摩到的。
放开心去想,放开心去看。
你会在这本书里,看到另外一个世界,而这个世界只属于那时侯的鲁迅一个人的。
让咱们敞开心扉,去领会体会。
《朝花夕拾》读书笔记4
我是常不免于弄弄笔墨的,写了下来,印了出去,对于有些人似乎总是搔着痒处的时候少,碰着痛处的时候多。
万一不谨,甚而至于得罪了名人或名教授,或者更甚而至于得罪了负有指导青年责任的前辈之流,可就危险已极。
为什么呢?因为这些大脚色是不好惹的。
怎地不好惹呢?就是怕要浑身发热之后,做一封信登在报纸上,广告道:看哪!狗不是仇猫的么?鲁迅先生却自己承认是仇猫的,而他还说要打‘落水狗’!这逻辑的奥义,即在用我的话,来证明我倒是狗,于是而凡有言说,全都根本推翻,即使我说二二得四、三三见九、也没有一字不错。
这些既然都错,则绅士口头的二二得七、三三见千等等,自然就不错了。
鲁迅的《兔和猫》的侧重点明显不在于毒死猫,而在于不修善。
然而,群众或者好事者的目光总是集中到毒死上面——这一点是可以解释的。
用勒庞的《乌合之众》的理论,群众能接受的思维都是形象的,也就是说画面感越强、越不需要思考的内容,他们记得越多越牢靠。
显然,毒死这个动作有着强烈的形象意味,而不修善这个层面并不浮于表面,是需要思考深究的,但这往往为群众或好事者忽视,或者有意忽视。
再加上,群众的逻辑推演能力几乎是没有的,经过所谓的名人或者名教授或者负有指导青少年责任前辈的故意引导,用些车轱辘逻辑好像真的能把一个人变成一条狗。
如果鲁迅是狗,即使他说二二得四、那必然是错的了,而那些反对他的绅士说二二得七则必然是对的。
这简直与《1984》中关于自由就是2+2=4的自由何其相似!
真理并不在客观中,而在娱乐舆论中!
朝花夕拾读书笔记篇迎神赛会这一天出巡的神,如果是掌握生杀之权的,——不,这生杀之权四个字不大妥,凡是神,在中国仿佛都有些随意杀人的权柄似的,倒不如说是职掌人民的生死大事的罢,就如城隍和东岳大帝之类。
那么,他的卤簿中间就另有一群特别的角色:鬼卒、鬼王,还有活无常。
凡有一处地方,如果出了文士学者或名流,他将笔头一扭,就很容易变成模范县。
人是大抵自以为衔些冤抑的;活的正人君子们只能骗鸟,若问愚民,他就可以不假思索地回答你:公正的裁判是在阴间!想到生的乐趣,生固然可以留恋;但想到生的苦趣,无常也不一定是恶客。
无论贵贱,无论贫富,其时都是一双空手见阎王,有冤的得伸,有罪的就得罚。
然而那又究竟是阴间,阎罗天子、牛首阿旁,还有中国人自己想出来的马面,都是并不兼差,真正主持公理的脚色,虽然他们并没有在报上发表过什么大文章。
当还未做鬼之前,有时先不欺心的人们,遥想着将来,就又不能不想在整块的公理中,来寻一点情面的末屑,这时候,我们的活无常先生便见得可亲爱了,利中取大,害中取小,我们的古哲墨瞿先生谓之小取云。
凡下等人,都有一种通病:常喜欢以己之所欲,施之于人。
虽是对于鬼,也不肯给他孤寂,凡有鬼神,大概总要给他们一对一对地配起来。
无常也不在例外。
至于无常何以没有亲儿女,到今年可很容易解释了;鬼神能前知,
他怕儿女一多,爱说闲话的就要旁敲侧击地锻成他拿卢布,所以不但研究,还早已实行了节育了。
《朝花夕拾》读书笔记5
朴实中带有点韵味,让读者细细体会其中。
长妈妈这样一个艺术典型形象,独特而不平凡,也揭示了封建社会比较黑暗、腐朽的事实。
作者此篇文章包含的爱心与同情,让我们再一次回到纯朴的年代,去关怀身边的一个人。
鲁迅朝花夕拾读书笔记7
揭示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
作品着重分析了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等孝道故事,指斥这类封建孝道不顾儿童的性命,将肉麻当作有趣,以不情为伦纪,诬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
让我们唱起普通人的赞歌吧,赞美那些挺立于平凡身躯中的铮铮傲骨。
《朝花夕拾》读书笔记6
最近,我看了一本散文书——《朝花夕拾》。
这是一本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就更加充满了个体生命的童年时代与人类文化发展的童年时代所特有的天真之气。
书中有批判,有嘲笑,可以视为鲁迅的杂文笔法向散文的渗透,不仅使其中的韵味更加丰厚,而且显示了鲁迅现实关怀的一面,这也是真正的鲁迅。
这本书确实非常好看。
《狗猫鼠》记述了童年时对猫和鼠的好恶。
《阿长与〈山海经〉》回忆了保姆长妈妈的淳朴善良。
《二十四孝图》对荒谬愚昧的封建孝道进行了抨击。
《五猖会》回顾了儿时一次看庙会的经历。
《无常》栩栩如生地描写了乡间迎神赛会时的活无常。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回味了纯真快乐的童年和在三味书屋读书的日子。
《父亲的病》在叙
述父亲生病长期治疗的过程中,对庸医误人表示出了深深的愤慨。
《琐记》记述的是作者去南京读书的经历。
《藤野先生》怀念日本留学期间的老师藤野,并记述了作者弃医从文的经过。
《范爱农》回忆和悼念了青年时代的挚友范爱农。
《朝花夕拾》以清新、平易、深情、舒缓的笔调记述了鲁迅童年、少年、青年时代的生活片断,展现了家乡的风土人情,抒发了对亲朋师友的挚诚怀念,寄予了对现实的思考。
有些不同。
鲁迅在自家的百草园中与昆虫做伴,上学后在书塾的后院里嬉戏,这让我们也能从中体会到当时生活的快乐
《朝花夕拾》中,给我影响很深的是《阿长与〈山海经〉》这篇文章。
阿长是鲁迅家给他请的保姆,这个乡下人的要求很多,生活很不检点:总之在私底下对别人指指点点;给鲁迅讲长毛的故事来吓唬他;还害死了鲁迅的隐鼠;睡觉摆人字形,差不多要要霸占整张床铺。
但就是这样的阿长却给鲁迅买了他最想要的《山海经》,满足了他的愿望。
这本书她甚至不认得是什么名字,却趁回家的时候买了。
这使鲁迅对她的不满全都消除了。
因为长妈妈这颗未被旧道德泯灭的爱心,使作者忆起她,追念她,委实不易。
鲁迅写了这篇文章,表达出自己对阿长的感激与怀念。
一个孩子因为一本书就满足了,他的这份童心与天真在现在可能很少见了。
现在的孩子们不知什么时候变得很成熟,成人的世界吞噬了他们。
父母的职位,家庭的富裕程度成了他们炫耀的资本。
看到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