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思想品德复习课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思想品德复习
课件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我们将复习人教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思想品德课程。
主要内容包括:第一章“青春期的我们”,详细内容为1.1节“青春期的变化”和1.2节“青春期的烦恼”;第二章“友谊的力量”,详细内容为2.1节“朋友的重要性”和2.2节“建立友谊”。
二、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青春期的变化和烦恼,学会正确面对和解决这些问题。
2. 使学生认识到友谊的重要性,学会建立和呵护友谊。
3. 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提高他们的思想品德。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正确面对青春期的烦恼,学会建立和呵护友谊。
教学重点:青春期的变化、友谊的重要性、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的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
1. 教师准备:PPT课件、案例视频、随堂练习题。
2. 学生准备:笔记本、教材、文具。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关于青春期变化的视频,引发学生对青春期的关注,导入新课。
2. 讲解:详细讲解第一章“青春期的我们”,让学生了解青春期的变化和烦恼,引导学生正确面对和解决这些问题。
2.1 讲解1.1节“青春期的变化”,让学生认识到青春期是一个正常的生理过程,了解身体和心理的变化。
2.2 讲解1.3节“青春期的烦恼”,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学会如何应对青春期的困扰。
3. 讲解第二章“友谊的力量”,使学生认识到友谊的重要性,学会建立和呵护友谊。
3.1 讲解2.1节“朋友的重要性”,通过实例阐述友谊对个人成长的影响。
4. 随堂练习:针对讲解内容,设计随堂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互动环节: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在青春期和友谊方面的经验和感悟。
六、板书设计
1. 板书思想品德复习课件
2. 板书内容:
(1)青春期的变化
(2)青春期的烦恼
(3)友谊的重要性
(4)建立友谊
七、作业设计
1. 作业题目:
(1)简述青春期的变化及其影响。
(2)举例说明友谊对你的成长有哪些帮助。
(3)你认为如何建立和呵护友谊?
2. 答案:
(1)青春期的变化包括身体和心理两个方面,如身高、体重、嗓音、生理周期等。
这些变化可能带来一些烦恼,如情绪波动、人际
关系紧张等。
(2)友谊对个人的成长有很大的帮助,如提高自信心、增进
人际关系、培养同理心等。
(3)建立友谊需要真诚、尊重、关爱、信任等品质,呵护友
谊需要不断沟通、理解、包容、支持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关注青春期的心理健康,了解更多
的友谊故事,提高自己的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
社会热点问题,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重点和难点解析
1. 教学内容的针对性;
2. 教学目标的明确性;
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区分;
4. 教具与学具的实用性;
5. 教学过程的互动性;
6. 作业设计的有效性;
7.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际性。
一、教学内容的针对性
在复习课件中,应针对七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需求,选取
与青春期、友谊等密切相关的内容进行教学。
要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以案例、故事等形式呈现教材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目标的明确性
1. 知识目标:掌握青春期的变化、友谊的重要性等基本概念。
2. 能力目标:学会正确面对和解决青春期的烦恼,提高人际交往
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形成健康的价值观。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区分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区分应明确,以便教师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
对于本节课,教学重点是青春期的变化、友谊的重要性以及道德素养
和法治意识的培养。
教学难点是如何让学生正确面对和解决青春期的
烦恼,学会建立和呵护友谊。
四、教具与学具的实用性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应注重实用性,以满足教学需求。
例如,PPT课件应简洁明了,案例视频应贴近生活,随堂练习题应具有代表性。
同时,学生准备的笔记本、教材等应确保质量,以便于学习。
五、教学过程的互动性
教学过程应注重师生互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具体措施如下:
1. 创设情境:通过视频、故事等引入话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问答环节:在讲解过程中,教师可适时提问,引导学生思考。
3.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
达能力。
六、作业设计的有效性
1. 知识点覆盖全面:涵盖青春期的变化、友谊的重要性等知识点。
2. 难度适中:既能巩固基础知识,又能激发学生的思考。
3. 答案明确:提供标准答案,便于学生自查。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际性
2. 拓展学生视野:引导学生关注青春期心理健康、友谊故事等,
提高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
本节课程教学技巧和窍门
一、语言语调
1. 讲解时注意语速适中,发音清晰,语调富有感染力,以吸引学
生的注意力。
2. 在强调重点内容时,适当提高音量,以突出重要性。
二、时间分配
1. 合理安排讲解、互动、练习等环节的时间,确保教学过程紧凑
有序。
2. 针对重点和难点内容,适当延长讲解时间,确保学生充分理解。
三、课堂提问
1. 提问时注意问题具有针对性和启发性,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2. 鼓励学生主动提问,及时给予解答,提高课堂互动性。
四、情景导入
1. 利用视频、故事等多样化手段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结合学生实际生活,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到所学知识的重要性。
教案反思
一、教学内容
1. 教学内容是否具有针对性,是否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需求。
2. 教学难点与重点是否区分明确,是否有助于学生掌握核心知识。
二、教学过程
1. 教学过程是否注重互动,学生参与度是否较高。
2. 讲解、提问、练习等环节的时间分配是否合理,教学效果是否
良好。
三、教学方法
1. 教学方法是否多样化,是否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是否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提高他们的思想品德。
四、作业设计
1. 作业设计是否具有有效性,是否能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
的综合能力。
2. 作业难度是否适中,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考。
五、课后反思
1. 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问题,如学生的掌握程度、课堂氛围等。
2. 针对存在的问题,是否采取了相应的改进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