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沪教版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一、选择题
1 . 不小心伤害了一位朋友,想向他真诚地道歉,得体的一项()
A.对不起,但我不是故意的,你应该原谅我才对。
B.对不起,虽然我错了,但你也有不对的地方,你不能只怪我呀!
C.对不起,这次算我错了,好不好?
D.对不起,我不是故意的,请你原谅我好吗?
二、基础知识综合
2 . 下面是某同学为班级黑板报写的一段文字,请你指出画线语句的毛病并进行修改。
古建筑是我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瑰宝。
[A]许多古建筑不仅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
那精美的图案,那美丽的彩绘,那圆润的线条,[B]给人带来猛烈的震撼。
流连其间,常常令人叹为观止!
[A]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太阳雨
林清玄
对太阳雨的第一印象是这样子的。
幼年随母亲到芋田里采芋梗。
突然,被一阵巨大震耳的雷声所惊动,那雷声来自远方的山上。
不久,乌云里哗哗洒下一阵大雨,雨势极大,大到数公里之外就听见噼啪之声。
我站在田里被这阵雨的气势慑住了,看着远处的雨幕发呆,因为如此巨大的雷声、如此迅速集结的乌云、如此不可思议的澎湃之雨,是我第一次看见。
说是“雨幕”一点也不错,那阵雨就像电影散场时拉起来的厚重黑幕,整齐的拉成一列,雨水则踏着军人的正步,齐声踩过田原。
最奇异的是,雨虽是那样大,离我和母亲的位置不远,而我们站的地方阳光依然普照,母亲也没有跑的意思。
“妈妈,雨快到了,下很大呢!”
“是西北雨,没要紧,不一定会下到这里。
”
母亲的话说完才一瞬间,西北雨就到了,哗啦一声从我们头顶掠过,就在扫过的那一刹那,我的全身已经湿透。
西北雨淹过我们,继续向前冲去。
奇异的是,我们站的地方仍然阳光普照,使落下的雨丝恍如金线,一条一条编织成金黄色的大地,溅起来的水滴像是碎金屑,真是美极了。
母亲还是没有要躲雨的意思,只是对我说:“这是西北雨,如果边出太阳边下雨,叫做日头雨,也叫做三八雨。
”接着,她解释说:“我刚刚以为这阵雨不会下到芋田,没想到看错了,因为日头雨虽然大,却下不广,也下不久。
”母亲大概是看到我愣头愣脑的样子,笑了,说:“打在头上会痛吧!”然后顺手割下一片最大的芋叶,让我撑着。
我们工作快完的时候,西北雨就停了,太阳依然照着,好像无视刚刚的一场雨,我感觉自己身上的雨水向上快速的蒸发,田地上也像冒着腾腾的白气。
觉得空气里有一股甜甜的热,土地上则充满着生机。
“这西北雨是很肥的,对我们的土地是最好的东西,我们做田人,偶尔淋几次西北雨,以后风呀雨呀,就不会轻易让我们感冒。
”田梗只容一人通过,母亲回头对我说。
回到家,我身上的衣服都干了,在家院前我仰头看着刚刚下过太阳雨的田野远处,看到一条圆弧形的彩虹,晶亮的横过天际,天空中干净清朗,没有一丝杂质。
每年到了夏天,在台湾南部都有西北雨,西北雨虽然狂烈,却是土地生机的来源,也让我们在雄浑的雨景中,感到人是多么渺小。
我觉得这世界之所以会人欲横流、贪婪无尽,是由于人不能自见渺小,因此对天地与自然的律则缺少敬畏的缘故。
大风大雨在某些时刻给我们一种无尽的启发。
我时常忆起那骤下骤停、瞬间阳光普照;或一边下大雨、一边出太阳的“太阳雨”。
所谓的“三八雨”就是一块田里,一边下着雨,另外一边却不下雨,我有几次站在那雨线中间,让身体的右边接受雨的打击、左边接受阳光
的照耀。
三八雨是人生的一个谜题,使我难以明白,问了母亲,她三言两语就解开这个谜题,她说:“任何事物都有界限,山再高,总有一个顶点;河流再长,总能找到它的起源;人再长寿,也不可能永远活着;雨也是这样,不可能遍天下都下着雨,也不可能永远下着……”
在过程里固然变化万千,结局也总是不可预测的,我们可能同时接受着雨的打击和阳光的温暖,我们也可能同时接受阳光无情的曝晒与雨水有情的润泽。
山水介于有情与无情之间,能适性的、勇敢的举起脚步,我们就不会因自然的风雨而轻易得感冒。
山色在有无之间,使我想起南方故乡的太阳雨,想起苏东坡的《水调歌头》,最爱的是末后两句:“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心里存有浩然之气的人,千里的风都不亦快哉,为他飞舞、为他鼓掌!
这样想来,生命的大风大雨,不都是我们的掌声吗?
(选自林清玄《太阳雨》,有删改)
3 . 文章开篇写到“对太阳雨的第一印象是这样子的”,其中的“这样子”具体指什么?请根据文意,完成概括。
(每空三字,顺序不分先后)
①——落得齐——来得急——②——③——雨景美
4 . 品味下列语句。
(1)如此巨大的雷声、如此迅速集结的乌云、如此不可思议的澎湃之雨,是我第一次看见。
(句中三个“如此”可否删除?)
(2)觉得空气里有一股甜甜的热,土地上则充满着生机。
(用“甜甜”修饰“热”是否妥帖?)
5 . “大风大雨在某些时刻给我们一种无尽的启发。
”联系全文,请说说“太阳雨”给予了作者哪些丰富的启发?
6 . 联系自己的阅读经验,根据提示,完成填空。
“这样想来,生命的大风大雨,不都是我们的掌声吗?”保尔读懂了这句话,当现实的自己①时(填一细节),心中的自己便恶狠狠地骂了起来:“这算什么英雄,纯粹是冒牌货,老弟!……这样摆脱困境,是最怯懦、最省事的办法。
”②(填书中的人物)读懂了这句话。
无论是在舅妈家和慈善学校生活,还是在③(填人生经历),抑或在沼泽山庄当家庭教师,在芬丁庄园成家,都展现了她在人生风雨中的顽强和不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快递
①早在周代,我国便已出现快递制度。
据《周礼·秋官》记载,周王朝的官职中设置了主管邮驿、物流的官员“行夫”,其职责要求是“虽道有难,而不时必达”。
实际上,商朝已有近似于现代的快递雏形,这已在殷墟甲骨文中得到证实。
②古代快递主要用于政令、军情的传递,民间使用远没有现代广泛。
古代快递员被称为“健步”“邮人”“驿足”“递夫”,如果快递变成慢递,或将邮件递错、丢失等,都将被严惩。
③汉代设“传驿”,用于传递紧急文书。
当时的传驿机构已有专用车,这种专用车叫“传车”。
当时,用马车快递叫“传”,用马速递称“驿”。
东汉以后,“传车”逐渐被淘汰,马成为快递的主要交通工具,称为“马递”。
在投递过程中,一般是“换马不换人”,投递员一般跑完全程。
④古代快递对里程、速度都有具体的规定,这叫“程限”。
汉代“马递”要求日行四百里,这是当时的速度极限了。
隋唐时期,如果是急件,要求日行三百里。
更急的,如送赦免文书,则日行五百里。
宋代的快递“急脚递”,是在步递和马递的基础上创立的。
急脚递并非人力的步递,也是一种马递,要求日行四百里。
元代的“急递铺”,更接近今天的快递公司,程限与宋代一样。
⑤现代快递是物流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特点是“快”,能够在短时间内将物品运达目标地点。
但是,由于要经过不同的站点,环节较多,易使物品流失或损坏,安全系数相对较低。
⑥现代快递,由于运输方式和客户需求的不同,通常分为不同的快递服务种类,具体如下:
⑦目前我国有8000多家快递企业,从业人员达到90多万,已经跃升为全球第二大的快递国家。
2015年快递业务量完成206亿件,同比增长48%,最高日处理量超过1.6亿件;快递业务收入2760亿元,同比增长35%;预计2016年业务量完成275亿件,同比增长34%;快递业务收入3530亿元,同比增长28%。
中国快递行业目前处于国内快递行业和国际快递巨头竞争激烈的环境中,相对国际快递巨头而言,中国快递企业业务发展程度还很低,现在的快递业务量还不到GDP的0.3%,与发达国家达到GDP的1%相比差距还很大。
(根据《读书文摘》等资料整理)
7 . 阅读全文,比较古代快递与现代快递的异同。
8 . 本文语言准确严谨,请以第①段画线句为例简要分析。
9 . 请指出文章第⑥段使用的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10 .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什么是现代快递。
四、句子默写
11 . 根据提示补写名句或填写课文原句。
(1)__________________,散入春风满洛城。
(2)无丝竹之乱耳,__________________。
(3)出淤泥而不染,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惟解漫天作雪飞。
(5)“一砖一瓦皆是诗,一草一木总关情”。
家国情怀,是人类共有的一种朴素情感。
岑参《逢入京使》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诗写出了思念家园的悲伤;《木兰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诗写出了木兰为报效国家,奔赴战场的飒爽英姿。
五、课外阅读
阅读文言文答题
陈禾,字秀实,明州鄞县人。
元符三年进士。
累迁辟雍博士、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
天下久平,武备宽弛,东南尤甚。
禾请增戍、缮城壁,以戒不虞。
或指为生事,格不下。
其后盗起,人服其先见。
迁左正言,俄除给事中。
时童贯权益张,与黄经臣胥用事,御史中丞卢航表里为奸,搢绅侧目。
禾曰:“此国家安危之本也。
吾位言责,此而不言,一迁给舍,则非其职矣。
”未拜命,首抗疏劾贯。
复劾经臣:“怙宠弄权,夸炫朝列。
每云诏令皆出其手,言上将用某人,举某事,已而诏下,悉如其言。
夫发号施令,国之重事,黜幽陟明,天子大权,奈何使宦寺得与?臣之所忧,不独经臣,此途一开,类进者众,国家之祸,有不可遏,愿亟窜之远方。
”
论奏未终,上拂衣起。
禾引上衣,请毕其说。
衣裾落,上曰:“正言碎朕衣矣。
”禾言:“陛下不惜碎衣,臣岂惜碎首以报陛下?此曹今日受富贵之利,陛下他日受危亡之祸。
”
言愈切,上变色曰:“卿能如此,朕复何忧?”内侍请上易衣,上却之曰:“留以旌直臣。
”翌日,贯等相率前诉,谓国家极治,安得此不详语。
卢航奏禾狂妄,谪信州监酒。
遇赦,得自便还里。
(节选自《宋史陈禾传》)
12 . 下列各组句中“以”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臣岂惜碎首以报陛下”相同的一组是
A.策之不以其道B.以其境过清C.属予作文以记之D.醒能述以文者
13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禾从长久太平的局面中看出军备松弛的危机,上奏请求采取措施,起初不被理解,后来事实证明他有先见之明。
B.童贯、黄经臣、卢航狼狈为奸,权倾朝野,陈禾挺身而出,分别弹劾了三人的所作所为对国家造成的严重危害。
C.陈禾认为降免昏庸官吏和提拔贤明之士是天子的大权,不能让宦官参与其中,希望赶快把这些弄臣放逐到远方去。
D.陈禾冒死进谏,其忠心感动了皇帝并表示了赞许,然而第二天当童贯、卢航等人诋毁他时,皇帝仍将他贬谪到了信州。
14 .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或指为生事或:②人服其先见服:
③时童贯权益张益:④留以旌直臣旌:
15 . 翻译下列句子。
(1) 禾引上衣,请毕其说。
(2) 此曹今日受富贵之利,陛下他日受危亡之祸。
六、诗歌鉴赏
诗歌鉴赏。
使至塞上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6 . 下列对这首诗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首五言律诗主要写的是王维出使边塞途中的所见所感。
B.全诗通过“归雁、大漠、孤烟、长河、落日、候骑”等自然景物,展示了边塞的壮丽。
C.颈联运用对偶手法,被王国维赞为“千古奇观”,其中“圆”“直”两字极富神韵。
D.这首诗意境雄浑,与王维晚年写《竹里馆》那种清幽意境形成鲜明的对比。
17 . 有人说“归雁入胡天”中的“归雁”是作者自比,你同意吗?请说明理由。
七、名著阅读
18 . 名著阅读。
应用的物件已经搬完,家中由忙乱转成静肃了。
朝阳照着西墙,天气很清朗。
母亲、工人、长妈妈即阿长,都无法营救,只默默地静候着我读熟,而且背出来。
在百静中,我似乎头里要伸出许多铁钳,将什么“生于太荒”之流夹住;也听到自己急急诵读的声音发着抖,仿佛深秋的蟋蟀,在夜中鸣叫似的。
(1)以上文字出自名著《朝花夕拾》中的《》一文,文中父亲逼着“我”背的那篇文章是《》(2)试结合上段文字及《朝花夕拾》中其他篇目的相关内容,说说鲁迅对父亲的感情是怎样的。
(3)下面的几段文字,选自《朝花夕拾》,请在括号内写出相应的人物姓名。
示例:她生得黄胖而矮。
(阿长)
①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
一将书放在讲台上,便区性用了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向学生介绍自己道:“……”()
②这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像在渺视。
()
③但前回的名医的脸是圆而胖的,他却长而胖了。
()
(4)鲁迅在他的作品中曾写到和“长妈妈”同是中年女性的邻居“衍太太”,请概括“衍太太”这一人物形象,并说说鲁迅对她的态度是怎样的。
八、作文
19 .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站在青春的路口,回望成长的足迹,你是否发现,你所走的每一步,总是有人相伴,有情相拥,有物相随:含辛茹苦的父母、慷慨无私的朋友,无微不至地关爱、循循善诱地教诲,爱不释手的书卷、长夜厮守的明灯……请拿起手中的笔,写下你一路走来的感受吧!
请以“,与我同行”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请把题目补充完整,文体不限;
②字数不少于500字;
③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二、基础知识综合
1、
三、现代文阅读
1、
2、
四、句子默写
1、
五、课外阅读
1、
六、诗歌鉴赏
1、
七、名著阅读
1、
八、作文
1、
第11 页共1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