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向刚:国家治理能力与公共领导力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
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必然要求提升公共领导力。

从领导科学与艺术的角度,本文认为,提升公共领导力需要强化以下八个环节:以领导角色为前提,以善用领导权力为保证,以理顺领导关系为条件,以谋划领导思路为方向,以学会领导用人为核心,以强化领导沟通为重点,以保障领导执行为关键,以提高领导素质为基础。

以下选取其中两节内容:
五、学会领导用人
学会领导用人是公共领导力提升的核心环节。

“治国之道,唯在用人。

”选才用人是现代领导工作的一项重要职能。

能否真正有效地、正确地选人用人,是领导活动成败的关键。

正确用人是成事之资,错误用人则是败事之源。

一方面,从领导职责和领导活动的客观规律上看,知人善任是领导者的一项基本职责,用人正确与否是能否实现领导目标的关键。

古人云:“为政之本在于任贤。

”毛泽东也曾指出:“领导者的责任,归结起来,主要地是出主意、用干部两件事。

”选才用人作为领导者的一项基本职责,是领导活动客观规律本身的要求。

领导活动是领导者、被领导者和客观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

离开了被领导者,领导者也就成了孤家寡人,无法进行领导活动。

人才是被领导者群体的中坚力量,是实现领导工作目标的核心团队。

因此,领导者对人才的识别、选拔、任用是否准确恰当,直接关系到领导工作的效能水平和领导目标的实现程度。

另一方面,从历史经验上看,善用人者得天下,反之,则失天下。

商汤灭掉夏桀,就是因为得到了一个经世治国的精英、炒菜的厨子——伊尹的相助,才推翻了夏桀的暴虐统治。

刘备之所以能分得三分之一天下,重要原因之一也是其用人得法:桃园结义聚集英雄,三顾茅庐请出诸葛。

因此,用人问题非常重要,得人才者得天下,人才兴则国运旺。

邓小平同志曾深刻指出:“善于发现人才,团结人才,使用人才,是领导者成熟的主要标志之一。

”要知道,领导的主要职责,不是用自己一个人的优秀去代替无数个人,而是要用自己的领袖才能来造就更多的优秀者。

可以说,选拔人才、培养人才是我们党历来比较重视的工作,近年来更是对干部人事制度加大了改革力度,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但不争的事实是,当前我国干部人事制度仍存在诸多问题,严重制约了干部队伍的提升。

例如,广东茂名的买官卖官窝案8,表明在领导干部的选拔过程中,仍存在制度偏差、把关不严、提拔不透明等突出用人问题,严重影响了干部选拔的公信度。

领导者要学会科学用人,必须掌握一些基本的用人策略。

用人策略是实践中的一个开放体系,一般有以下几个要点:一是德才兼顾,以德为先。

古人云:“人可以一生不仕,但不可以一日无德”;“玉可碎不减其白,竹可焚不毁其节”,正是对德的高度赞誉。

有德无才会误事,有才无德会坏事。

所以要德才兼顾,以德为先。

二是优化环境,营造氛围。

要努力优化人才干事的环境,营造重视人才价值、鼓励人才创造的组织氛围,增强对优秀人才的凝聚力、包容性和激励度。

三是善于发现,注重培养。

通过考试鉴别、科学测评、竞争择优、民主推荐和经验观察的方式,发现人才。

同时,注重培养梯队,在重要部门和关键岗位要有后来者,有主角有配角,不要形成个别人对重要岗位的垄断。

四是鼓励竞争,激发活力。

消除人的惰性的有效方式,就是形成鼓励竞争的机制和氛围。

在组织内部要形成竞争的体制和机制,在保证权利平等、机会均等和规则平等的前提下,让人们凭借自己的能力和贡献脱颖而出。

五是结构优化,系统平衡。

在用人策略上,领导者要努力做到:年龄结构“老、中、青”三结合,避免集体保守甚至同步退休;性别结构男女比例适当;性格结构彼此相容;知识结构相互补充;专业结构相互配套。

这样,人才整体结构的优化就会产生整体功能的最大化。

六是扬长避短,发挥优势。

古人云: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清人顾嗣协在《杂诗》中写到:“骏马能历险,犁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舍长以就短,智者难为谋;生材贵适用,慎勿多苛求。

”这提醒领导者:德才兼备是导向,求全责备是误区。

领导者不要过分挑剔和埋怨下属,而要想办法带好下属并促进成长,学会扬长避短,发挥人才的优势。

七是恩威并重,培养忠诚度。

用恩威并重的两手来培养下手的忠诚度。

有恩于下属,下属会以感恩之心来报答;有威于下属,下属会以恐惧之心相追随。

有恩有威,才容易培养下属的忠诚之心。

而赢得人心永远是最重要的。

八是科学考核,公平奖赏。

考核与奖惩是组织管理的风向标,代表了组织的导向和偏好。

考核的标准和程序要科学、
透明,奖惩的制度和执行要公平、公正。

九是用管结合,动态调整。

把对人才的使用和管理结合起来,实行动态管理。

只管不用,会挫伤人才的积极性;只用不管,容易出现人才失控。

用管结合,要体现在动态调整之中,就是随着组织规模的变化、管理理念的变化、工作内容的变化,随时进行必要的人员调整和岗位交流。

当然,这种调整和交流也不宜过于频繁,否则,会影响工作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六、强化领导沟通
强化领导沟通是公共领导力提升的重点环节。

沟通是人们传达信息、交换意见、表达观念、表明态度、抒发情感以及需要的一种途径和方法,是人们得以分享彼此的感受与认识的桥梁。

人与人只有通过沟通这座桥梁,才能彼此熟悉、彼此理解,从而避免由于有时彼此隔绝所造成的误解。

具体到领导沟通,是指特定组织中的人们,为了达成组织目标而进行的领导信息的交流行为和过程。

在领导活动中,相互沟通是必不可少的。

所有主要的领导职能,如决策、用人、指挥、协调、监督等,都有赖于领导者与下属人员之间的有效沟通来实现。

为了激励下属,领导者需要与他们一起制定目标,并详细进行业务指导。

在制定决策时,领导者需要从广大下属中获取信息。

决策制定后,还需要将决策内容清楚明了地转达给下属人员。

在贯彻实施过程中,领导者要及时将工作绩效反馈给下属,等等。

所以说,在领导过程中,沟通是一项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活动。

通过沟通,领导者可以了解和掌握组织内部情况、建立并改善组织内部的人际关系,以及影响并改变组织成员的行为。

从沟通的内容来看,主要包括上情和下情两方面。

上情是领导者向下级发送的信息,或者说是下级希望从领导者那里获得的信息,包括组织的任务目标、政策制度,以及上级给下属提供的业务指导和绩效反馈等。

下情是指下属向领导者发送的信息,或者说是领导者需要从下属那里获得的信息,包括下属的需要和期望、建议和意见以及下属在工作行为中体现出来的态度和价值观等。

当前,我国各级领导部门及人员对领导沟通并不重视,实践中往往忽视沟通,或者沟通不及时,从而影响和制约组织目标的实现。

比如决策制定前缺乏调查研究,脱离群众;决策制定过程中缺失讨论环节,剥夺下属的参与;决策实施后缺少信息的反馈,无视公众意见;等等。

毋庸讳言,领导沟通不及时或缺失,其危害是巨大的。

当前许多社会矛盾和问题的产生,很大程度上就是由于党群沟通不畅、政社沟通受阻等造成的。

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缺乏公众的参与,致使“维稳”陷入困境。

信访工作缺乏沟通与协调,导致群体性上访甚至流血事件不断发生。

因此,强化领导沟通至关重要。

为了实现有效沟通,领导者必须了解和掌握一些基本的沟通技巧。

就一般的人际沟通艺术来说,应主要把握以下十个要领。

一是突出主题。

我们无论与任何人沟通,都得有目的。

因为沟通是有目的的行为,所以整个沟通的过程不能随意偏离主题。

二是把握时机。

沟通效果的好与坏,跟时机的选择关系非常密切。

三是体现身份。

与人沟通的时候,无论是信息的制作方式,还是信息的表达技巧,都要体现出对双方身份的认知和。

四是适应对象。

根据对象的特点,决定信息制作和加工表达的方式方法。

五是符合情境。

就是跟任何人沟通的时候,看清周围的场合、气氛,不要说令人难堪的话,不要说煞风景的话,不要说不合时宜的话。

六是拉近距离。

跟陌生人沟通,要通过寻找共识域和心灵相通点,来拉近距离,密切关系。

七是注意倾听。

这是对人的尊重。

认真听别人讲话,把别人的意思了解清楚和全面,并做出及时的反应和回应。

八是善于表达。

同样一个意思,用不同的表达方式,沟通的效果会很不一样。

九是换位思考。

在沟通中由己达人,善解人意。

十是注重礼仪。

与人沟通要注重礼仪规范。

(彭向刚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随机读管理故事:《看法》
父子二人经过五星级饭店门口,看到一辆十分豪华的进口轿车。

儿子不屑地对他的父亲说:「坐这种车的人,肚子里一定没有学问父亲则轻描淡写地回答:说这种话的人,口袋里一定没有钱(注:你对事情的看法,是不是也反映出你内心真正的态度?)四十五、习惯标准晚饭后,母亲和女儿一块儿洗碗盘,父亲和儿子在客厅看电视。

突然,厨房里传来打破盘子的响声,然后一片沉寂。

儿子望着他父亲,说道:「一定是妈妈打破的。

」「你怎么知道?」「她没有骂人」(注:我们习惯以不同的标准来看人看己,以致往往是责人以严,待己以宽。

)四十六、酒窝大道有两个台湾观光团到日本伊豆半岛旅游,路况很坏,到处都是坑洞。

其中一位导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