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美术八年级下册》教案说课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美术课说课稿(模板) (2)
美术教育说课教案模板(教师资格证的说课考试) (4)
第一单元艺术表现的深层意蕴和审美价值(欣赏、评述) (6)
第一课时:欣赏与评述(活动一)参考教案 (6)
第二课时:欣赏与评述(活动二)参考教案 (7)
第二单元装点我的居室 (16)
装点我的居室——装饰画说课 (16)
课题:居室装饰欣赏与感受课时:1课时参考教案 (17)
课题:写意花鸟画课时:1—2课时参考教案 (19)
《体验印刷的乐趣》说课稿 (22)
活动三课题:版画制作--体验印刷的乐趣参考教案 (23)
《变废为宝因材施艺》说课稿 (25)
课题:变废为宝——布帖画参考教案 (27)
《铅笔淡彩画》说课 (29)
课题:铅笔淡彩画创造与表现参考教案 (30)
第三单元增一分活泼添一分情趣 (33)
课型:设计、应用课时:1课时参考教案 (33)
课题:纸塑瓦楞纸动物造型常识参考教案 (36)
课题:线材人物、动物造型参考教案 (38)
课题:蛋壳造型—不倒翁参考教案 (40)
课题:泥塑参考教案 (42)
课题:折纸动物造型参考教案 (44)
第四单元和谐温馨的生活空间(综合.探索) (46)
第四单元和谐温馨的生活空间(综合.探索)参考教案 (46)
和谐温馨的生活空间教学设计 (49)
第五单元环境艺术设计 (52)
《室内设计》参考教案 (52)
《室内陈设艺术设计》说课教案 (60)
景观设计参考教案 (61)
初中美术课说课稿(模板)
尊敬的评委老师:
你们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我将围绕教什么,怎么教和为什么这样教,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法学法和教学过程七个方面来说明我的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初中美术()册第()课,依据美术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我明确了本课的课型属于设计.应用领域。
(地位与作用)。
二、学情分析
依据初中生的年龄特点和个体差异制定本课教学方法。
初中生两级分化已形成,个体差异明显,形象思维往抽象思维转化,但形象思维仍然占主体地位,因而直观性教学更贴近学生实际,。
三、教学目标
必须从学生角度出发,同时结合教材人文与科技的特色,我把教学目标分成三个维度来进行阐述。
知识与技能目标:。
过程与方法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四、依据教材内容和学情分析,我确定本课教学重、难点为: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关键:。
五、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ppt)课件、画具等。
学生准备:美术教材、收集的图片、资料和绘画工具。
六、教学方法
依据本课实际,我以体验、问答和小组合作的方式来完成本课内容,目的在于。
另外以多媒体课件贯穿课堂,通过直观、详尽的直观演示,来达到教学目标。
七、教学过程
依据美术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来组织课堂教学。
我的教学过程设置如下:
导入新课——讲授新课——学生练习——作业展示——小结——拓展。
时间分配:导入5分钟,讲授新课10分钟,学生练习20分钟,展示活动10分钟。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主动参与)。
讲授新课教师演示(精讲演示,直观生动)。
学生练习教师指导(小组合作练习,教师提出明确作业要求)。
展示作业评价交流(自评互评和师评相结合,尊重个体差异,以鼓励为主)。
课堂小结拓展提高
本节学会了什么?体会是什么?你喜欢今天这堂课吗?
你会用今天学习的内容去美化生活吗?
通过学生回顾本节内容,巩固所学知识,为今后学习美术做铺垫。
板书设计:
目的是再现过程,突出强调重点。
依据以人为本,用于赏识教育的教学理念,我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因势利导,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活动交流,以愉悦的心情体验课堂,培养学生基本的美术素养和基本技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美术。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
美术教育说课教案模板(教师资格证的说课考试) 自我介绍:
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我是_____号考生。
说课: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____________》。
首先我们来进行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本节课出自______________出版社出版的初中《________》第__册第__章第__节。
1、本节课分____个部分内容,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
2、本节课贯穿了______以后的整个教学,是学生进一步顺利、快捷操作____的基础,也是形成学生合理知识链的重要环节。
(这条基本上通用)
3、本节课联系了________和_________,在以后学习______具有重要意义。
4、本节课是在学习______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___________的关键。
(以上4条,灵活运用,不用全部说上就行。
可以参考序言中的句子,主要是说学习本节课的意义。
)接下来说一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
2、
(只要说出本节课要讲的知识点,也是重点难点就行)
能力目标;1、通过讲练结合,培养学生处理____、解决问题的能力。
2、分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与他人沟通交流、分工合作的能力。
3、通过设置问题情境,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根据需要选择能力目标)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学习态度。
2、通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增强学生的求知欲和对学习计算机的热情。
(对于教学目标,因为时间短,不一定要分成这三个目标,只要说出3点就行。
)
当我们对教材进行了分析并且了解了教学目标之后,就不难理解本节课的重点与难点
重点难点
重点:
难点:
(对于重点、难点,依然是说出本节课的内容就行,可以参考本节课的题目和各部分的标题)
那么,究竟应该怎样来完成本节课的任务呢?下面说一下本节课的教法和学法。
教法:
1、范例、结合引导探索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师精讲、学生多练,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
3、采用类比法,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自主学习,从而体验到独立获取知识的喜悦感。
4、通过“教”“学”“放”“收”突破重点和难点。
(根据需要任意选取教法。
2-3个就行。
根据时间自行安排。
)
教学相长,本节课我所采用的学法主要有两个。
学法:
1、主动学习法:举出例子,提出问题,让学生在获得感性认识的同时,教师层层深入,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探索知识,培养学生思维想象的综合能力。
2、反馈补救法:在练习中,注意观察学生对学习的反馈情况,以实现“培优扶差,满足不同。
”
最后我们说一下本节课的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本节课在多媒体教室进行,所需教具是教师机---学生机、投影仪、黑板、等。
我将本节课分为三个部分。
用约5分钟时间进行导入部分,主要是复习和引入新课。
用约20分钟时间进行正体部分。
主要是通过讲练结合的方式完成对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__几部分的学习。
最后,用约5分钟的时间进行尾声部分,主要是小结和作业。
或者说是,对本节课进行总结以及布置作业。
(1、关于讲练结合,如果是理论课,练就表示做习题,如果是操作课,就表示上机实际操作
(2、我是按一节课40分钟分配,待考证。
(3、大概模式是这样的,你根据时间要求自行取舍吧。
(4、声音一定要大,语速不能太快。
对于教学目标、重点、难点等表示你说课流程的词汇要突出。
但是,不要板书,浪费时间。
(5、注意,偶尔要看一下评委,眼神交流。
最后要说“说课完毕”
对于试讲,引出这节课,之后顺手把本节课的题目写黑板上。
要用力写清楚。
如果觉得整节课讲不完,你可以说我今天主要讲____几部分。
因为没有学生,所以讲的不要太散,要有思路.如果能显出你跟学生交流的过程就显一次,不然的话,就直接讲自己的。
试讲完毕
答辩如果是评委直接提问,简单想想回答即可。
如果是给你纸条自己看,你就不要读题了,普通话一般,呵呵`思考半分钟,说首先我来回答第一题。
答辩完毕,请老师多多指导。
(鞠躬)
说课的整体思路,按这个,就是记不住,也能顺着说出来点东西。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有时根据需要也会说上关键点)
教法和学法导入(5分钟)
教学过程正体(20分钟)
尾声(5分钟)
第一单元艺术表现的深层意蕴和审美价值(欣赏、评述)
总课题:艺术表现的深层意蕴和审美价值(欣赏、评述)
单元目标:
1.通过本单元的欣赏、评述活动,能够在感受、理解和体验的过程中,发现与描述美术作品某些层次的深层意蕴。
2.通过欣赏、评述活动,能初步了解不同美术作品的审美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并能进行判断、交流与评价。
单元课时分配:本单元包括四步学习活动,可用3-5课时进行教学。
第一课时:欣赏与评述(活动一)参考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欣赏,使学生初步学习运用直觉感受和形象思维来发现和认识在各种美术形象或艺术形式、艺术语言的深层所蕴涵的内在含义、意义或意味,并可以进行初步的表述与交流。
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学习运用直觉感受和形象思维来发现和认识在各种美术形象或艺术形式、艺术语言的深层所蕴涵的内在含义、意义或意味,并可以进行初步的表述与交流。
教法选择:
借助多媒体教学,采用多种方法,使学生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特性得到发展。
过程与方法:
欣赏、思考、讨论、表述
学法引导:通过欣赏与分析感受,引导学生在具体情景中探究与发现,找到不同的装点居室的美术作品的表现形式。
组织形式:引导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教具:欣赏挂图或其他影像资料。
选择题材内容类型相近而意蕴各异,或形式风格不同但意蕴相近的作品。
学具准备:课本、自己收集的中外美术作品图片和文献资料摘录。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启发引导阶段
美术作品是如何表现作者的思想内涵的,通过什么形式?
(设疑,引起学生的思考,教师引入本节课的教学主题)
三新授
油画棒砂纸画是用油画棒在打磨用的砂纸(砂布)的磨面所作的画。
油画棒色彩鲜艳,颗粒细腻,质地柔软:砂纸的磨面较为粗糙,有利于油画棒色附着在画面上,而且砂纸较深的底色更能衬托出油画棒的色彩。
因此,油画棒砂纸画色彩明快,画面统一,工具简单,是孩子们易学乐学的一种儿童画,深受广大师生的喜爱。
中国画的传统绘画充分地发挥了线描的表现力,不仅可以精确描绘具有空间深度和透视变形的物象,而且可以达到状物抒情、生动传神的境界。
文艺复兴首先发端于意大利,然后逐渐传播到欧洲其他国
家,在不同地区、不同国家表现的形式也不尽相同,在意大利表现为绘画和雕刻、建筑的成就,而在德国则
表现为农民战争和宗教改革运动。
意大利位于地中海区域中央、中古时期世界上最大贸易地区的心脏位置。
佛罗伦萨、米兰和威尼斯都是当时水陆交通枢纽和贸易的集散地,在那里最早出现工商业、萌芽资本主义,所以也是文艺复兴运动的发祥地。
所谓文艺复兴,是新兴资产阶级针对在中世纪被宗教所扼杀的
古代希腊罗马以人为本的科学文化走向复兴而掀起的一场意识形态领域的革命。
艺术作品的意蕴大致可分为四个层次:
物质材料形式构成作品中的物象文化意义
2主要教学手段
根据艺术作品的意蕴四个层次学生讨论、竞说课本中的美术作品,教师共同和学生进行。
3几种美术表现语言形式
建筑、雕塑、绘画、园林
四小结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
课后反思
1 学生能认真配合教师的活动,对教材内容感兴趣;
2 这一课的主要内容,含量重、密度大,但教材编写简单,为讲课带来较大的困难;
3 根据教材简化的特点,根据学生的思想,知识基础状况,对一些重要的、比较难的知识点注意了内涵的挖掘和适度的延伸,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有关知识;
4 学生能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感兴趣的内容寻找资料
第二课时:欣赏与评述(活动二)参考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欣赏活画,使学生进一步学习以审美感受为基础并结合理性分析与综合的研究方法进行欣赏,以加深对美术作品深层意蕴和审美价值的认识理解与体验领悟。
教学重点:使学生进一步学习以审美感受为基础并结合理性分析与综合的研究方法进行欣赏,以加深对美术作品深层意蕴和审美价值的认识理解与体验领悟。
教法选择:
借助多媒体教学,采用多种方法,使学生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特性得到发展。
过程与方法:
欣赏、思考、讨论、表述
学法引导:通过欣赏与分析感受,引导学生在具体情景中探究与发现,找到不同的装点居室的美术作品的表现形式。
课堂组织形式:引导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教具:欣赏挂图或其他影像资料。
选择题材内容类型相近而意蕴各异,或形式风格不同但意蕴相近的作品。
学生准备学具:课本、自己收集的中外美术作品图片和文献资料摘录。
课堂教学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启发引导阶段)
1、展示一些可能引起学生不同审美反应,即有的认为美,有的认为不美的作品,让他们进行欣赏和评述。
2、通过谈话说明,理性知识基础或理性认知与感性知觉的紧密联系,从而指出在美术欣赏中也在进行分析与研究,讨论与解释,才能有比较深刻的体验和比较准确的评价。
三授新课
启发引导阶段
1、先择如《米洛斯的阿芙罗蒂德》、《最后的晚餐》、等作品,结合希腊神话和基督教《圣经》的有关知识,
来分析和讨论作品通过什么样的人物形象,表现了什么理念和意蕴。
(教学参考资料)
《米洛斯的阿芙罗蒂德》雕像的欣赏
举世闻名的古希腊雕刻杰作《米洛斯的阿芙罗蒂德》或译《米罗的维纳斯》,一直被西方艺术学者尊为古希腊最优秀的雕刻作品之一,被认为
是西方雕塑作品中表现女性美的精湛典范。
覆盖着线条舒卷下垂的衣褶的下半身,结合得十分自然,并构成巧妙的对比,不仅更显出女神的健壮丰满,而且使整座雕像十分稳定而富于变化。
雕像中女神动作幅度不大,但异常含蓄微妙,直立而又略为倾斜,静止而又稍有转动,加上人体各部分之间的高低起伏、强弱交替的节奏感,形成了整座雕像婀娜向上的优美体态。
雕像中女神的椭圆形的面庞,简单的发髻、平平额头、笔直的鼻子、丰满的下巴、安详的目光和微微鼓起的嘴角,表现出娴静、端庄、凝重的神情。
雕像中女神既不妖艳惑人、亦非纤巧娇柔,既无媚态、也非羞涩,而是落落大方。
雕像中女神洋溢着生命的活力,充满了质朴典雅之美,给人以纯洁、崇高的感觉。
古希腊人崇尚身心健康,要求健美的体魄和内在的美德相结合的审美观念,可以说在《米洛斯的阿芙罗蒂德》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1.关于“残缺美”。
断臂的维纳斯一出土,就得到了世人的普遍的赞誉。
19世纪一些顶尖的艺术家、文学家更是极口赞美它。
比如,罗丹说:“抚摸这座像的时候,几乎会觉得是温暖的”,“这是神品中之神品!……这是中正和平的肉感,经理智熏染过的生之喜悦”。
车尔尼雪夫斯基说:“她的轮廓的美胜过活人的美。
”总的来看,这一时期人们欣赏的焦点有二:一是形体美,一是由节制的表情与动作体现出来的理性美。
对于断臂,则没有特别留意。
从维纳斯的断臂中领悟到“残缺美”,应该是比较靠后的事情。
法国作家让·艾卡尔在《鉴赏力的批评》一书中曾说:“说真的,如果《米洛斯的阿芙罗蒂德》所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完好无损的形象,她仍然拿着一只表示荣誉的苹果,那么她就不会像现在那样去支配现代精神。
而且她的作者的象征手法也不会被广大的观赏者所认识,在我们的眼里,她也不再是美的普遍典型,而仅仅是一个简单的人物,即帕里斯的裁判中的女主角。
”(编者注:流行说法认为,维纳斯手里拿着的后来成为特洛亚战争导火索的金苹果。
)现在,由断臂的维纳斯雕像引发出来的“残缺美”的概念,已普遍地为人们接受。
因此,本文作者的观点其实算不上标新立异。
此外要注意的是,“残缺美”仅只能作为一种类型,它并不就是创造艺术品时必须追求的。
比如绘画名作《蒙娜丽莎》,它的画面基本没有什么毁损,但同样向欣赏者们暗示了丰富的内容,在美术史上它的地位和影响丝毫不亚于断臂的维纳斯。
2.维纳斯雕像失去的只能是双手
作者认为,只有失去的是双手,才能唤起大家的丰富的想像,雕像也从而获得无穷的生命;失去其他任何部分,都不可能获得这样的艺术效果。
对于很多事情,我们不能在假设中作出判断。
但是,从一些事实来看,作者的话失之于武断。
比如,收藏在卢浮宫内的胜利女神雕像,头颅部分失去了,却和维纳斯雕像及《蒙娜丽莎》并称为卢浮宫的“镇宫三宝”。
对于维纳斯失去了双臂不仅无损其美,甚至更增添了美,有人则这样认为,双臂失去,如同芟除多余的枝叶,使维纳斯整个身体的优美的曲线表现得更清楚,给人的印象更鲜明。
有关资料
一、爱和美的永恒象征
《米罗斯的阿芙罗蒂德》(或译《米洛斯的维纳斯》),一般认为是公元前3世纪到公元前1世纪“希腊时期”的作品,作者生平不详。
这个雕像是西方美术史中最著名的杰作之一,历来被视为希腊雕刻艺术的珍宝和西方艺术中表现女性美的典范。
阿芙罗蒂德是古希腊神话中爱与美的女神(在古罗马神话中称作维纳斯),传说她诞生于大海之中,一出生便成年。
其美丽无与伦比。
西方文艺作品常取材有关她的传说故事,在雕刻、绘画中更为常见,许多歌颂和表现女性美的作品,往往以维纳斯命名。
而最为人们所熟悉、最负盛名的,当属这尊《米罗斯的阿芙罗蒂德》。
这尊雕像首先是由希腊米洛斯岛上的一个叫约尔哥斯的农民发现的,并由此得名。
1820年4月8日,约尔哥斯在整地时无意中挖掘出这座雕像的各个断块。
他随即报告当时法国驻该岛的领事。
经过一番周折,这座雕像终于被法国买下,运到巴黎,献给国王路易十八。
于是《米罗斯的阿芙罗蒂德》便成为卢浮宫艺术博物馆最珍贵的宝藏之一,辟专室陈列。
约尔哥斯挖掘出这座雕像时,雕像断裂成几个部分:上半身、下半身、发髻的下垂部分、右腰部的断块、刻着铭文的台座,以及拿苹果的手臂断片。
由于手臂断片技艺粗俗,很快被鉴定不属于这尊雕像的原物,明
显是后人的复制品。
这说明雕像很早就已失去双臂。
雕像断去的双臂原来究竟如何,一直是雕刻史上的一个谜。
许多专家提出过各种假设,试图恢复雕像的原来面貌,但都归于失败,都未能取得令人信服和满意的效果。
围绕所缺两臂的争论,最有意思的是下列几种说法:一说左手拿苹果,右手抓住围布;二说维纳斯的双手拿着胜利花环;三说右手拿着鸽子,左手拿着苹果;四说维纳斯准备入浴,右手抓住似乎要滑落的围布,空手抚握着一束头发;五说她站在战神马尔斯的身旁,右手握住马尔斯的右腕,左手温柔地搁在马尔斯的肩上。
真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好在雕像虽然是断臂的,但并不给人以残缺不全的感觉,无损于观赏,反倒更能激起人们丰富的想像力。
雕像可供四面观赏,无论从哪个角度看去,都是十分相宜的。
与雕像同时发现的底座,多数专家认为是属于这尊雕像的。
台座上刻有“美安得罗河畔安屈克拉亚的亚×山德尔作此”的模糊字迹。
根据铭文和书体,专家们推断雕像是公元前3世纪到公元前1世纪的作品(因为安屈克拉亚是公元前3世纪时建起的市镇)。
作者名字中残缺的字,一般认为是“历”或“格”,因此雕像作者是亚历山德尔或亚格山德尔。
但是仍有一些学者认为这个台座不一定属于这个雕像。
他们从雕像所具有的典雅、端庄、崇高的艺术风格来看,认为雕像应属更早的“古典时期”(公元前5──公元前4世纪)的作品。
而不是希腊化时期的。
有的学者还认为不一定是阿芙罗蒂德,而可能是海神阿姆菲德里特或胜利女神。
虽然有这些争议,但都不妨碍对雕像所具有的高度艺术成就的肯定和赞赏。
在古希腊雕刻中,阿芙罗蒂德的形象改由裸体出现,大致始于“古典时期”盛期的著名雕刻家普拉西特列斯(活动期为公元前375—公元前330年),由此成为一个传统,直到近代。
《米罗斯的阿芙罗蒂德》是一尊半裸雕像。
用巴洛斯岛盛产的优质大理石雕凿而成。
雕像裸露的上身和覆盖着线条舒卷下垂的衣褶的下半身,结合得十分自然,并构成巧妙的对比,不仅更显示女神的健壮丰满,而且使整座雕像十分稳定而富于变化。
雕像动作幅度不大,但异常含蓄微妙,直立而又略为倾斜,静止而又稍有转动,加上人体各部分之间的高低起伏,强弱交替的节奏感,形成整座雕像转折有致、婀娜向上的优美体态。
雕像身高2.04米,胸围1.21米,腰围0.91米,臀围1.29米,头长0.267米,约占全身的八分之一,是极为匀称的身材比例。
据测定,维纳斯从头顶到肚脐的高度与肚脐至脚底的高度之比约为1∶1.6,而从肚脐到脚底的高度与全身的高度之比,其比值也是1∶1.6,正符合古希腊毕达哥拉斯所确立的,后来被柏拉图所称谓的“黄金分割”比例。
雕像伫立在一块厚约7厘米的台座上,所以整座雕像的高度为2.112米。
雕像的脸型呈现出典型的希腊特征:椭圆形的面庞,朴素的波浪式的发髻,平额,笔直的希腊鼻子,丰满的下巴,安详的目光和微微鼓起的嘴角,表现出沉静、端庄、凝重的神情。
雕像的整个形象既不妖艳惑人,亦非纤巧娇柔,既无媚态,也非羞涩;而是落落大方,洋溢着生命的活力,充满质朴典雅之美,给人以纯洁、崇高的感觉。
古希腊人所崇尚的身心健康、要求健美的体貌和内在的美德相结合的审美观念、以及古代大师精湛的艺术技巧,在《米罗斯的阿芙罗蒂德》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米罗斯的阿芙罗蒂德》也和古希腊其他许许多多以神命名的雕刻一样,无疑是现实生活中人的美质的集中。
对神的歌颂也就是对人的力量和美的肯定。
古希腊雕刻中的神像没有丝毫脱离世俗的神秘感和程式化,而是为人们所理解、所欣赏,从中获得鼓舞和力量。
“米罗斯的阿芙罗蒂德”已成为人类美和爱的永恒象征。
从对《米罗斯的阿芙罗蒂德》雕像的欣赏中说明,对于西方雕刻绘画中的大量女性裸体形象,不能简单的加以否定、排斥。
而是应该区别对待,把像《米罗斯的阿芙罗蒂德》那样的健康、具有高度美学和艺术价值的作品与那些只注意表现外在感官因素,一味追求刺激的庸俗的作品,甚至是宣扬低级、色情、黄色的作品要严格地区分开来。
德国古典派评论家温克尔曼用这样两句话来赞赏希腊雕像的美:“崇高的庄严、伟大的静穆”。
阿芙罗蒂德正是通过特定的形体结构,造成安宁、优美、平衡和理想的视觉形象,显得崇高而静穆。
俄罗斯作家屠格涅夫在一篇小说里说:“《米罗的维纳斯》比法国大革命的《人权宣言》更不容怀疑。
”这意思是说,在保卫“人性的尊严”方面,它也许更有力量。
维纳斯那转折有致的身姿,显得大方甚至“雄伟”。
沉静的表情里有一种坦荡而又自尊的神态。
在她面前,人们感到的是亲切、喜悦以及对于完美的人和生命自由的向往,这也许就是屠格涅夫把她和《人权宣言》相比的理由吧。
总之,这座雕像是现存美神中最稀有的珍品,其躯体及衣裙,具有古典的节度,容貌与发型具有希腊化的甘美,宛若一首好诗。
19世纪法国大雕刻家罗丹,对这件不朽杰作赞叹说:“看!奇迹中的奇迹!她是古典灵悟中的杰作,是理与情的结构,知与灵的合成,生命的乐章高洁而优雅地飘散着。
现代学院派的雕刻,既不了解希腊,也不了解自然,多么美丽的希腊女人!活在雕刻家的心境里。
”(《外国雕塑掇英》,上海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
二、千古美谈的思考──话说“断臂美人”
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不同时代的审美习惯是各不相同的,审美个体之间的美感更是千差万别。
所以,美是相对的,可变的,流动的,千姿百态的。
然而,美又有绝对性的一面。
在社会生活中,不同阶级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