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人与自助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助人与自助
第一篇:助人与自助
助人与自助
XX 摘要:助人者人助,自助者天助.渡人者自渡,害人者害己.助人不是为了回报,可在无意间也可能埋下回报的种子.……
关键词:助人,自助,回报……
1.助人可无意中得回报
首先,给大家讲一个大多数人都熟知的故事:
在一场战斗中,一名军官看到敌机向阵地俯冲下来。

这时,他突然发现,离他四五米远处有一个小战士还站在那里,丝毫没有觉察危险来临。

于是,他一个鱼跃飞身将小战士紧紧压在身下。

一声巨响后,这名军官站了起来,他回头一看,顿时惊呆了:刚才他所处的那个位置已经被炸成一个大坑。

不知道大家是从这个小故事中领略了什么,就我个人来讲,是五个字“助人者自助”。

也许那名军官根本没想过会有这样额结果,但世事无常,也许是应了常言“好人有好报”,做了好事总会得到回报,当然,我们刚刚所讲的助人者自助乃是最为浅显的一方面,我所讲的助人者自助并非是让人们贪求那点助人所得的一点回报。

曾在别处看过这样一段文字:人就好比一只空杯,里面的水满了,你得施一半给别人,待杯子里又满了,再施一半给人家。

只有不断进、不断出,你这杯子才有价值,你这里的水才会是活水。

如果只进不出,你那只杯子就再也装不进了。

当你得到一杯水的时候,你别忘记了,其中的一半是奉献。

【1】假如你不愿奉献,你就再也得不到了。

助人不是为了回报,可以说是另类的奉献,就像大多数奉献也许只会为人传诵,但当你真的又困难的时候,一定会有很多的人愿意帮助你,因为你曾经帮助过别人,这也是上天给你的.助人不是为了回报,可在无意见也可能埋下回报的种子。

2.助人者自助 2.1渡人者自渡
再讲一个小故事: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艾森豪威尔出任盟军统
帅,他的军队将法西斯打的节节败退,形势一片大好。

一天,艾森豪威尔带着随从,冒着纷飞的大雪驱车赶往总部开会。

在刚刚解放的法国,一切百废待兴,正常的交通尚未恢复,路上几乎没什么车子。

忽然,艾森豪威尔看到路边有一对年老的夫妇,满脸愁容,相拥而坐,在寒风中瑟瑟发抖。

艾森豪威尔立即命令停车,让翻译官下去了解情况。

一位参谋劝阻到:“我们得赶回总部开会,这种小事还是交给当地的警方处理吧!”翻译官走过去一问才知道,原来这对老夫妇准备去巴黎投奔儿子,由于车子抛锚,不知如何是好,翻译官像艾森豪威尔汇报了情况,也建议通知当地的警方来处理。

艾森豪威尔知道,在这种恶劣的天气里,警察需要好几个小时才能到,谁也无法保证两位老人在这几个小时里不会发生什么事。

他想,如果让车子开车开得快一点,即使绕道到巴基,也不会耽误开会。

于是,艾森豪威尔当即请老夫妇上车,将他们送去了他们要去的地方。

事情至此,还有一件事,日后才发现它是一桩奇事。

盟军打败德军后,缴获了一份情报:就在那一天有几个纳粹狙击手埋伏在艾森豪威尔常走的那条路上,准备敲碎他的脑袋,却没有想到他会临时改道,是自己逃过了一劫。

艾森豪威尔在做这件事的时候并没有希望得到什么回报,然而这意外却使他躲过了纳粹狙击手的袭击。

谁能否定助人者不是在自助呢? 老子的《道德经》中讲到“助人者自助,渡人者自渡”。

焉知善恶不止在人心,亦在天心,我心本善,人助天助更自助。

2.2助人者得自助
这里还有这样一个故事:
朋友两个人结伴登山,等到他们登到山腰的时候下起了弥天大雪,寒风一阵强过一阵,路都无法分辨,他们冻得瑟瑟发抖,全身似乎要被冰冻了,艰难的移动着哆嗦的身子,摸索下山的路,一步一步,伴随着寒冷和恐惧。

突然,在不远处,他们发现了一个人躺在雪地里,也是一个登山者,但是他已经冻昏了。

望着漫天飘飞的雪花,他们沉思着,一个人坚持要救他,而他的朋友则叫他快点下山,他不同意,同朋友争吵起来,最后朋友自己走了,朋友在走的时候还气急败坏的说你会后悔的,但是他什么也没说。

朋友走后,他脱下自己的手套,
给昏厥的陌生人按摩起来,终于,他就醒了他,同时他发现自己在按摩的时候自己的身子也暖和了起来,不在感觉那么冰冻了。

经过攀谈,他就醒的那个陌生人是个气象学家,在他的指引下,他们互相搀扶,终于寻的下山之路,而他的朋友,在漫天风雪的环境下找不到路,最后被冻死了。

他在做这个决定的时候,并未想到自己能够在他人的帮助下得已还生下山,在朋友看来,本来已经困难的他不过是增加了一个累赘罢了,可是后来呢,他不仅救了人,在救人的同事是自己也获救了。

如果他和朋友一起下山的话,可能因为找不到路而双双被冻死了。

助人是不应秉承着任何回报的,即单纯的或间接的为了获取某些好处而去助人,就好像是等价的价值交换一般。

如果从间接的角度来说,帮助别人实际上就是在帮助自己。

一个人给他人以帮助,可能付出了精力、财力,但他会在精神上得到很大满足。

这才更是助人者自助啊!就像在日常生活中同学朋友老师之间的交往,难免别人会有事情需要你的帮忙,小小的帮助,也许在不经意间得到的是别人对你无比的好感,或许就会在以后的人际交往啊,竞选啊之类得到他们的赞成,助人者自助,其实就在生活中小事上就会体现。

3.自助者人助
助人者自助,但其实只有自助了才能赢来人助与天助。

有一个无比虔诚的教徒,在一次出海途中不慎掉入大海。

他说:“亲爱的上帝啊!请您救救我吧。

”不久之后,来了一艘渔船把其他人都救了起来,可这个教徒说:“不,万能的上帝会来救我的!”渔船开走了。

又过了不久,来了一艘商船,水手说:“上来吧,我们来救你了!”教徒仍回答:“不,万能的上帝会来救我的!”商船又开走了。

再过了些时候,来了一艘游艇,上面的人说:“上来吧,不能的话你会被淹死的!”这个教徒依旧坚定的说:“我相信万能的上帝一定会来救我的!”游艇也开走了。

最后这个教徒被淹死了,之后他来到了天堂,见到了上帝,他很气愤的说:“我万能的主啊,我是被淹死的,可您为什么不来救救我?”上帝说:“我不是已经派了三艘船去救你,不是被你自己拒绝的吗?”
我很喜欢这个故事,它告诉我们即使上帝也只救能够自救的人!助人者人助,自助者天助!爱人者人恒爱之,助人者天自助之。

关爱他人,可以嬴得人间最美的情感,帮助他人,换回的可能是生命!世上千金易得,惟有爱心无价。

在有限的生命之河中,大多数人不会干出惊天动地的大事,但在来去匆匆的百年历程里,你只要付出了爱、付出了真诚,就会有人记住你、爱戴你,而这种爱助人亦是其一。

有人讲,现在种的籽,将来结的果。

就像是助人与自助的关系,因果循环,助人者皆是为将来自助而已。

4.害人者害己
一个人死了,天国的导游为了让恶劣的他深切明白天堂与地狱的区别,就带着那个人去两地参观。

首先参观的是地狱,那人看到地狱与人间一摸一样。

就是明显的比人瘦小很多,面黄肌瘦,骨瘦如柴。

到他们餐厅一看,一口大锅,围着地狱的人,和人间不一样的是他们每人手里使用的是一米长的筷子,锅内是美味佳肴,那为何这般模样,探究原因,原来是他们用这么长的筷子无法把美味佳肴放到自己的嘴里。

然后参观天堂。

天堂与地狱的餐厅是一摸一样,一口大锅,里面美味佳肴。

也是使用一米长的筷子,但是观察后却发现每人肥头大耳,红光满面。

一样的设施为什么两地有天壤之别那?
原来天堂的人不像地狱的人那么自私用筷子夹在自己嘴里,而是用长筷子,相互夹在对方嘴里,你夹给我,我夹给你,都有饭吃!
天堂和地狱的区别就在于帮助别人,而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
还有这样一则寓言:不堪重负的驴请求身无一物的马驮点东西。

马拒绝道:“你凭啥让我帮你背东西呢?”不久,驴累死了,主人便将驴身上的货物全加到马的背上。

马后悔莫及。

恶有恶报,不时见效;见难不帮,等于害己。

既受惠于人当然也努力惠及于人,且从不求回报。

助人者自助,害人者害己。

其实无论什么行事的助人行为都是丰富助人者自身内心的情感,这种情感体验也能算是助人的自助。

害人者害己,渡人者自渡,助人者自助,自助者天助!
【1】《空杯心态》,吴甘霖,天津教育出版社,2012-07
第二篇:助人自助——心理健康培训心得
助人自助
——心理健康培训心得
我是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兼班主任,凭着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和热爱,在秋高气爽的十月,我参加了乐清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师上岗c 证资格培训会。

此次培训请来的都是全国各地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专家,有周红
五、吴郁葱、徐慧珠等。

培训的内容有《师生交往艺术》、《心理教育个别辅导》、《学习心理分析》等。

他们都用一个个鲜明的事例阐述了心理健康这门学科的魅力所在,并且通过理论学习、小组讨论、自我剖析等让我们意识到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门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基础教育,同时也让我们知道,加强对学生的心理教育,可以减少甚至杜绝学生心理问题的发生。

通过培训我还意识到要实现提高学生素质,促进学生的人格健全发展的目标,教师的作用是无可替代的,尤其是班主任。

所以在这几天的培训学习中,我都认认真真地上好每一节课,做好笔记,学好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帮助学生学得更好,生活得更好!
周红五老师的讲座,让我们听得入了神,他通过讲故事的形式,举了一个例子,对一名有心理障碍的高二女学生,他通过家访,了解家庭背景,倾听她的倾诉,给她以支持与鼓励,让她从自卑中走出来,重新燃起对生活的信心,最后这位学生获得精彩的人生。

这个故事给我启发很大,让我想到了自己所经历的一件事,我班有位学生家庭离异,他一直跟着外公外婆,性格固执,顽皮,老是对别人产生攻击行为。

有一次,他打了一位女生,就因为女生碰掉了他的铅笔盒,我把他叫到办公室狠狠地批评一顿,从那以后,他更叛逆,老是惹是生非,令大家都头痛不已。

听了周老师的讲座,我觉得我做法比较轻率,如果我先倾听他的想法,然后跟他家长沟通,慢慢地引导他,或许他会一点点改变,我想接下来我会多关心他,让他逐渐改变。

周老师的讲座还带给我很多的启发,比如要想改变人的心理活动
有几种方法:一是体育锻炼,二是旅游,三是读书。

听了之后,我想想,的确是啊,作为老师的我们工作如此繁忙,在忙中要抽空多锻炼,多看书,努力提高自身素质,这也是作为一名心理教师所必须的条件。

此次心理健康培训的时间虽然只有六天,但在我的心理却激起了层层涟漪。

“助人自助”!我相信这次培训给与我的东西决不止心理学的理论知识,它会有一种延续性,影响我的生活,影响我的工作,影响我的人生……它会让我更为自信更为坦然地接受一次次的挑战!
第三篇:助人自助、案主自决、越俎代庖
助人自助、案主自决与“越俎代庖”
助人自助是社会工作的价值特征,它是指社会工作者与受助者互动,在社会工作者的引导、启发和帮助下,受助者自己帮助自己,自己解决问题,摆脱困境,恢复正常的社会功能。

案主自决是社会工作原则之一,它是指社会工作者要尊重案主(受助者)自我选择和自我决定的权利,由案主对自己的事作出决定。

助人自助、案主自决等社会工作价值原则强调尊重人、相信人、平等待人,是对人文精神的高扬和有效落实。

与其他助人服务单方面施与以及被动接受的情况相比,社会工作更加注重人的发展、崇尚以人为本的特点。

案例甲:矿难,是近年来一些地方屡发频发的事件。

在市场需求剧增、丰厚利润刺激以及地方保护主义庇护下,不法私营煤矿主只管多产煤,不顾矿工的生命安全,常造成坑道塌陷、瓦斯爆炸、冒顶淹水等导致人员伤亡的恶性事故。

而事故发生后,如何做好善后工作?做好遇难矿工家属的安抚?此时,社会工作者受命于政府及相关机构之派遣,在第一时间赶赴事故现场,社会工作专业优势得以及时发挥。

面对矿难事故惨景以及痛不欲生的矿工家属,社工小郑心中沉甸甸的,深感自己责任重大,下决心要以所学专业知识帮助这些家属度过难关。

小郑和同事深入遇难矿工家庭调查研究,制订工作方案,与遇难矿工家属建立援助服务关系等,并借助来自政府的资源,调动社会和社区资源,为遇难矿工家庭提供多种救助。

但还有遇难矿工家属沉浸在矿难阴影中难以自拔,有的不吃不喝,
整日以泪洗面;有的欲寻短见……怎么办?一定要让他们摆脱困境,恢复正常的生活。

小郑他们运用团体社会工作方法,组织了好几次小组活动,促成这些家属相互见面,引导他们彼此倾诉、相互交流,宣泄和释放心中的悲哀和痛楚,渐渐地起了效应。

小郑还针对情况的发展与变化与家属访谈,启发遇难矿工家属面对现实,重新树立生活信心,发挥个人潜能,调整生活目标,以自立、自强的态度生活下去,这样才是告慰去世亲人的最好方式。

遇难矿工家属终于从矿难阴影中走了出来,小郑他们助人自助取得了成效。

案例乙:社工张云在走访居民家庭作调查时,了解到一残障老汉双腿截肢,其老伴患有心脏病,子女不在身边且多年无来往,日常生活与操持家务十分困难,有时发生老两口同时摔倒半天爬不起来的情况。

张云为这户老人家庭深深担忧,一心想要帮助他们过好晚年生活。

张云根据老人的实际状况,并积极寻求可行的政府与社会援助资源,为其设计了解决方案:
一是残障老汉入住养老院,这样一方面老伴可因此“解放”出来,卸下多年的照护重负;另一方面老汉在养老院专业护理下,日常生活与起居有可靠的保障。

二是老两口双双入住养老院,两人都能得到照护,这样可彻底解决老人的困难。

对两个方案,老两口都无法接受,一方案把相依为命的老夫妇生生分开,造成亲情的分割,给老人双方都带来(尤其是老伴)难以适应的孤独,对老人心理有伤害,不利于以后的正常生活。

二方案受经济条件限制,老两口只靠老汉一人的退休金生活,两人同住养老院每月需交近2000元的费用,而老汉的退休金还不到其二分之一,老人实在负担不起这个费用。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即老人不愿离开家的地缘和亲缘心结。

民间有俗语:“金旮旯,银旮旯,不如我的穷旮旯”,老人在家住了数十年,街坊邻居、熟悉的社区环境,怎么舍得离开?
张云又为老人推荐了第三方案,向当地政府申请“居家养老服务网”的援助。

该“服务网”以政府购买服务,民间组织运作的方式,
免费为孤寡、独居和困难老人家庭提供照应起居、买菜做饭、清洗衣被、打扫居室、陪同看病等生活照料服务。

老人乐意接受第三方案,在社工张云的帮助下,老两口终于得到“居家养老服务网”的服务。

很快,“服务网”服务员便上门照应老人起居、打扫卧室、厨房与卫生间,清洗衣被,并代买菜、购物和拿药等。

现在老人家里清清爽爽,连地上都一尘不染。

此事还感动了10多年不联系的儿子儿媳,从外地赶来“常回家看看”,并帮着做家务孝敬父母。

通常情况下,助人自助、案主自决无可非议,以上两个案例经社会工作实践检验,证明其具可操作性,并行之有效,社会工作者应当保持和遵守。

但助人自助、案主自决也有一定的适用范围,这里要强调两个必须的前提:第一,受助者(案主)在有可能、有条件的情况下自助,并具备自决的意志和能力。

第二,自助、自决的结果对受助者(案主)绝无危害,并且不会危害他人和社会。

成语“越俎代庖”,出自《庄子•逍遥游》:“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

” 越:跨过;俎:古代祭祀时摆祭品的礼器;庖:厨师。

主祭的人跨过礼器去代替厨师办席。

比喻替代别人做事。

显而易见,越俎代庖具有与助人自助、案主自决相反对立的含义,在社会工作专业理论和教科书上,越俎代庖是被否定、批判的,与其类似的还有家长作风。

家长作风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社会工作伦理较突出的特点,社会工作者往往为了受助者(案主)的利益,代做决定,以保护其权益。

社会是多元的,是在不断变化发展的,我国正处在体制转轨、社会转型“两转”时期,各种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不断产生涌现,现实社会中的人也因社会嬗变而千差万别,这些都是对当前社会工作的挑战。

社会工作者若以不变应万变,死守助人自助、案主自决行教条,有可能适得其反,产生与社会工作主旨和价值理念相悖的负面效应。

所以我们还得逆向思维,一分为二看问题,充分认识越俎代庖、家长作风的特殊性、合理性,发挥其在通常情况之外的特殊作用。

案例丙:某医院过道的坐椅上躺着一患病农民工,工友们把他送
来只交了一点钱,输了1瓶药液后,便无人过问。

医院左右为难,继续为其治疗谁来埋单?不治疗又有悖于人道主义,而病人躺在过道里也有碍观瞻,造成负面影响。

医务社工小顾闻讯赶来,与患病农民工交谈了解情况,得知其因建筑工地上常加班加点,长时间得不到休息而劳累致病。

小顾首先找医院院长,建议给予继续治疗;接着联系该患病农民工所在的建筑工地,敦促工程队负责人尽快支付医药费;在敦促无果的情况下,小顾又依据《劳动法》找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求助,代理农民工主张合法权益。

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干预下,该患病农民工医药费问题终于解决,获得正常治疗。

看起来社工小顾没有遵守助人自助、案主自决价值原则,而是自行其是,越俎代庖替患病农民工代做决定,并为其奔走呼号,主张权益。

但我们欣慰地看到患病农民工医药费问题终于解决,获得正常治疗,其正当权益得以落实和保护,社会工作的利人主旨在这里实现了,“条条道路通罗马”,越俎代庖、家长作风也有行得通的时候。

如果小顾按助人自助、案主自决教条行事,只是提供一些解决问题的建议供患病农民工选择,让农民工自己去跑门路,自己去解决。

小顾倒是省心省力了,那躺着的患病农民工他还有能力自决吗?他还有气力爬起来到处奔走求助吗?我们从小顾的助人过程看到了情感和理性的创造性结合,并从中看到了同理心——这个社会工作技巧的有效运用。

同理心,是指社会工作者准确地体察受助者(案主)的内心世界和感受,并把它传达给受助者(案主)。

此案中的农民工当时内心感受就是要看病治疗,小顾准确地体察到并及时援助,以社会工作者的良知和责任感,维护了农民工合法权益,我们应当大力提倡。

中国社会学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会长、北京大学王思斌教授认为:我们的问题和西方国家有很多不同。

助人自助是从西方、香港、台湾学来的,这不是我们自己的东西,这个概念我们可以用,但是它和我们的核心价值观有很大不同。

社会工作发展问题实际上是用机制问题解决体制问题,如果我们走得很快,在中国不太现实。

……什么是服务?要以服务对象为本,没有价值观就做不到社会工
作应该做到的职责。

因为没有以服务对象为本,而是以我们自己的工作为本,这不符合我们社会工作的要求。

所以,王思斌说:我们讲社会工作发展面临观念创新、价值创新,在中国怎么搞这个价值创新?应该对以往的概念有一个梳理,这样就会产生一个新的模式。

中国的社会工作本土化之路如何走?我们应多在实际问题、矛盾和挑战上攻关,比如助人自助、案主自决与越俎代庖的研究,以中国的社会实践检验西方的社会工作理论,并加以改造,适者用之,中西融合,转化为我们自己的观点和理论。

这样,解决一个问题和矛盾,就等于在本土化的道路上前进一大步。

第四篇:助人自助——《从心开始》电影赏析
助人自助
——《从心开始》心得
我看到什么呢?
我看到的是两个男人如何相伴过他们的生活,生活很简单,就是分享彼此的喜怒哀乐,我突然意识到空间是多么重要的一件事啊~~我有自己的空间吗?有的,我总有种被困在这里的感觉,似乎这里就得受着,而这也是我一直想走的地方。

你或许会问这不是你一直都想要的生活吗?但是我又会觉得这里的老师太强势了,她就像藤树一样想要缠绕着你,而这种感觉是很恐怖的。

查理和艾伦,都已经是中年男人,在这个阶段会遇到什么事呢?查理看上去很幸福,因为他什么都已经拥有了,幸福美满的家庭,可爱活泼的女儿,高收入,高技术,高生活品质,但为什么他还是得去看心理医生,他憋得很痛苦,生活对他来说突然失去了意义,连出门都不能自己做主,无论去哪里好像都得向大人报到,难道自己就真的一点自由权都没有了吗?
艾伦乌头垢面,一身邋遢,对于他来说生活已经一片灰暗,至于这个世界是什么已经都不重要,他仅仅是受着那份沉重到可以击垮他的悲伤游荡人间,也真是这份悲伤让他尚有一丝的眷恋。

曾经美好到如在天堂的生活霎间毁灭,在9.11事件他的妻子和三个女儿跟着离去,他们还有那么多要一起做的事情没做,再也见不到,再也没有机会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