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天津市实验中学滨海学校高一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3-2024学年天津市实验中学滨海学校高一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1. 某学生在学习中,整理了世界古代文明的部分信息(如下图)。

图示文明呈现的特征是()
A.大河文明,相对独立B.相对独立,海洋文明
C.海洋文明,交往密切D.交往密切,大河文明
2. “人类历史上的一项巨大革命改变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从此,人类从较多地依靠、适应自然转为利用、改造自然。

”这场革命指的是()
A.早期国家的形成B.建筑技术的进

C.原始农业的产

D.商业分工的出

3. 下列图片反映的文明成果应属于()
A.中古欧洲文明B.中古亚洲文明C.古代非洲文明D.古代美洲文明
4. 印度河流域的摩亨佐·达罗的遗址中发现了浴室及排水系统,宽阔的街道埋设了下水道。

古埃及的卡洪城等遗址中,在街道中央铺设砖石沟渠用以排水,并发现了浴室的残垣断壁。

这些发现表明()
A.两地人们交流密切B.城市布局更加合理
C.两地文明程度相同D.城市功能日益完善
5. 下图是某学者著作《世界通史》目录(部分),空缺处最适合填写()
第一章人类的起源和进化
第二章 _______________
第三章古埃及文明
第四章印度河畔的黎明
第五章希腊——西方文明的摇篮
A.辉煌的古罗马文明B.好为征战的波斯帝国
C.神秘的古玛雅文明D.更迭频仍的西亚文明
6. 早在10世纪,波斯的《医典》就介绍了中医的脉学。

后来,中国画与波斯绘画逐渐融合,波斯细密画由此产生,而郭守敬在研制《授时历》时也参考了波斯天文学家扎马鲁丁的《万年历》;15世纪前后,波斯著名诗人萨迪的名篇《蔷薇园》、《果园》传入中国,并流传至今。

这一现象()
A.拓展了两国的文化内涵B.极大促进了西学东渐的发展
C.有利于希腊文化的普及D.得益于亚历山大帝国的建立
7. 下表所示为中世纪欧洲教皇大事记。

据此可知()
C.教权的影响力不断扩大D.王权与教权竞争且共存
8. 从13世纪后期开始,牛津城清楚地认识到大学存在的优势,并斥巨资保证大学机构的正常运行。

同时,牛津大学培养的各类人才也有利于城市发展,如律师对商业矛盾的解决。

因此,庄园主、城市商人以及其他各个行业的人士都乐意将孩子送往牛津大学接受教育。

这反映出()
A.大学得到了政府支持B.牛津大学已成为一流大学
C.社会阶层流动性加快D.经济发展使人们观念更新
9. 下图是阿拉伯人商业活动示意图。

据图可判断,这一时期的阿拉伯帝国()
A.成为当时世界经济文化中心B.打破了各大洲间孤立状态
C.引发了欧亚游牧民族大迁徙D.加强了东西方的贸易联系
10. 下图为一历史专著中某章节的目录,据此分析该章节讲授的内容为()
一、哈拉巴文化的遗迹
二、吠陀时代
三、婆罗门教和种姓制
四、佛陀的抗争与救赎
五、后佛陀时代的帝国兴替与社会演变
A.古印度文明B.古埃及文明
C.古希腊文化D.古罗马文明
11. 有学者认为,非洲和美洲古代文明虽然独立发展,但它们都经历了农业的产生和发展,社会分工引起的社会分化和统治阶级的产生,以及国家制度的建立等过程。

这意在()
A.强调文明发展的独立性B.表达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
C.突出区域文明同源特征D.说明文明发展具有规律性
12. 下图所示为发现于东非肯尼亚曼布鲁伊村的一处伊斯兰教墓园内的中国瓷器碎片(推测出产于明万历、天启年间的景德镇民窑),它们被镶嵌在墓柱之上。

据此可知,这些发现可用于印证()
A.丝路贸易促进文化交流B.阿拉伯垄断印度洋贸易
C.瓷器在东非多用于祭祀D.中非官方交往源远流长
13. 10世纪时,庄园在日本遍布全国。

庄园主大多为中央贵族、地方豪门和大寺院,他们委派代理人——庄官管理庄园。

庄园出现之初尚须向政府交纳租税,但自9世纪中叶以后,有权势的庄园主获得“不输不入”的特权,从而使庄园摆脱了政府的财政控制。

地方中、小贵族为逃避国家赋税和徭役,纷纷把自己的土地寄进给中央权贵,自己则变成庄官。

这些现象的出现()
A.稳定了国家财政收入B.减轻了农民人身控制
C.削弱了中央集权体制D.抑制了地方豪强势力
14. 著名历史学家爱德华·吉本指出:“查士丁尼的胜利所获致的虚衔早已化为尘土,然而他作为立法者的名声却镌刻在一个公正而又持久的纪念物之上。

”“公正而又持久的纪念物”是指()
A.《汉谟拉比法典》B.《吉尔伽美
什》
C.《罗马民法大
全》
D.《大宪章》
15. 1518年3月21日,西班牙国王和麦哲伦等人订立了关于发现香料群岛的协定,其中规定:“朕愿下令赐给,从你们发现的岛屿和大陆获得的一切利润和收入,以及捐税和替朕征收的其他进款中,除去你们负担的开支后,给你们留下二十分之一……。

为了给你们以最大恩惠,朕愿意,如果在你们发现的岛屿已超过六个的情形下,你们六中取二、而且此后获得当地应交给朕的全部收入、租税的十五分之一。

”据此可知()
A.产权契约推动了新航路的开辟B.安全协定保障了远洋探险顺利
C.协定直接引发欧洲的商业革命D.协定直接引发欧洲的价格革命
16. 1498年2月,达·伽马到达非洲东海岸莫桑比克港。

据船队记载,该港有许多阿拉伯人在此经商,并对船队很友好,但获知其来历后,表现出明显的敌视,并拒绝再供应淡水和食物。

达·伽马用炮轰击阿拉伯人,并抢夺其船只离去。

这场冲突的实质是()
A.新航路对旧航路构成的挑战B.殖民地人民对殖民者的反抗
C.对世界经济中心地位的争夺D.海上商路与陆上商路的较量
17. 欧洲人对世界地理范围的认识,在17世纪发生了重大变化。

这主要是由于()
A.阿拉伯人在欧亚非频繁的贸易活动B.欧洲航海家开辟了新航路
C.亚历山大国王持续的对外战争D.罗马帝国加强不同地区间联系
18. 15世纪末,西欧人具备了向远洋进发的动力和技术条件,开始进行远洋探索。

新航路开辟的直接原因是()
A.奥斯曼帝国控制了东西方的交通要道B.《马可波罗行纪》的诱惑
C.资本主义的萌芽D.宣传宗教
19. 下图中,葡萄牙航海家哥伦布的航海路线是()
A.①B.②C.③D.④
20. 依据下图,我们能推导出来的历史结论是()
A.标志“马尼拉帆船贸易”日渐兴盛
B.贩卖黑奴给欧洲带来大量劳动力
C.该贸易使得美洲损失大量的人口
D.该贸易促进了欧洲资本原始积累
21. 两河流域的大雨和积雪融水常引起特大洪水,毁坏农田,在苏美尔人眼里,洪水之神是恶毒的。

尼罗河则温顺、可预测,埃及人把洪水之神看作是给人“带来欢乐”的喜神。

此差异说明()
A.早期文明受洪水影响大B.地理环境影响文明发展
C.自然环境决定文明形态D.世界文明多元一体特点
22. 下图所示是美国学者克罗斯比《哥伦布大交换》一书的目录,从中可以看出,作者重在强调()
第一章发现新世界
第二章细菌战役
第三章旧世界植物、动物移居新世界
第四章哥伦布将梅毒带回欧洲
第五章新世界作为旧世界的农场
第六章生物多样性遭破坏
A.美洲对全球发展的重大贡献B.新旧大陆文明的碰撞与冲突
C.疫病对人类社会的重大危害D.生态环境视角下的历史解读
23. 有学者认为,说得硬性一点,文艺复兴是一个西方精神变化的关键时刻,一个起步时刻。

一个把人当作人来认识的时刻。

这说明文艺复兴的核心是()
A.以民为本B.人文主义C.拜金主义D.个人主义
24. 有人认为:“没有文艺复兴运动就不会有宗教改革运动的产生,也不会有后来的思想与学术的发展,因为哲学与自然科学,以及史学和人文科学,无一不是在文艺复兴运动的雨露滋润下成长起来的。

”这一观点表明文艺复兴()
A.一切以人为中心B.冲破了教会的思想禁锢
C.推动文学艺术的创新D.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
25. 有学者指出:“如果没有马丁·路德的《圣经》,也许直到19世纪,德国依然因为各种各样完全迥异的方言,都还不能拥有国家的自觉。

马丁·路德的德语,抑止了德国人语言上的分裂,促进了德国人的整合。

”这反映了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
A.得到德国社会各阶层的强烈支持B.有利于近代德意志民族国家形成
C.推动了德意志教育事业繁荣发展D.以建立统一民族国家为主要目的
26. 理性时代的到来是在()
A.14世纪B.15世纪C.17世纪D.17一18世纪
27. “起源于英国,盛行于法国,率先开花结果在美洲。

”这句话描述的是()
A.文艺复兴B.宗教改革
C.启蒙运动D.资产阶级革命运动
28.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写道:“英国几乎有半个世纪没有平静下来,直到1688年的所谓‘光荣革命’时为止,那几十年中一系列激动人心的事件构成了英国革命。

”那几十年中发生了
A.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联合B.民众攻占巴士底狱
C.制宪议会颁布了《人权宣言》D.率先进行工业革命
29. 历史学家阿克顿评论美国1787年宪法:“中央政府只从州政府的权力中拿走了若干明确列举的权力,州政府则保留着中央政府拿走的权力之外的所有权力。

”这表明该宪法()
A.践行了启蒙运动的思想B.给予地方政府较大自治权
C.体现了三权分立的原则D.确保了全体公民权力平等
30. 明治初年,“欧美文明冲击着日本休眠状态中的风俗,滔滔而来”,“世道之变,令人又惊又喜”,“学制发布,火车飞驰,不用‘飞脚’也能收到书信”,“‘旧弊’成了最使人难堪的骂人话”。

据此可推知,当时日本
A.极力抵制欧美文明的冲击B.社会保守观念已基本消除
C.积极推行“文明开化”政策D.殖产兴业取得显著的成就
31. 14-18世纪的欧洲思想解放运动在反封建方面不断探索,促进了欧洲的制度变革与社会进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大家知道,文艺复兴挣脱了神的统治,确立了人的尊严。

但是那时教会势力仍很强大,人们是不敢公开提出反对基督教,否定上帝的口号的。

所以马克思说,人们只能“战战兢兢地”请出古代的幽灵,来为自己壮胆,也就是“借古喻今”的意思。

——摘自叶廷芳《十八世纪欧洲文化思潮中的“中国风”》
材料二马丁·路德认为恩典是要通过人的信仰来实现的。

马丁·路德的这种新的恩典说在基督徒与上帝之间建立了直接联系,否定了人们对教廷、教皇、仪式和神职人员的崇拜。

马丁·路德号召基督徒要尽量服从世俗政府的命令,以此作为基督徒是否过上正当生活的条件。

——摘自朱孝远《德国宗教改革与马丁·路德的贡献》
材料三启蒙思想家对那个时代面临的思想任务和社会要求进行反思,他们所提出的那些社会原则,如思想和信仰(宗教)自由、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思想、经济上的自由和不受(封建)国家干预、人民与统治者的相互制约等等,已成为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思想观念。

——摘编自何平、曾祥裕《从概念史的角度看启蒙运动》(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
指出人们请出古代幽灵“为自己壮胆”的原因。

(2)据材料二,概括马丁·路德的思想主张。

结合所学知识,阐述欧洲宗教改革运动的意义。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启蒙思想家在那个时代面临的思想任务。

他们提出的“人民与统治者的相互制约”思想在英美两国的制度变革中有何体现?
3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518年,西班牙国王和麦哲伦等人订立了关于发现香料群岛的协定,其中规定:朕愿下令……给你们留下二十分之一,也把朕在上述地方和岛屿的钦差和总督官街赐给你们……为了给你们以最大恩惠,朕愿意,如果在你们发现的岛屿已超过六个的情形下,你们六中取二,而且此后获得当地应交给朕的全部收入、租税的十五分之一。

——《世界通史资料选辑·中古部分》
材料二:15世纪,世界大洋航道开通……当世界第一次走向全球经济体系的时候,中国不但没有把握这个时机,还加以种种阻力,错过可能获得的资源。

——摘编自许倬云《中西文明的对照》
材料三:
图片说明:16世纪末,伦敦港是世界贸易新轴线的中心。

此前英国开展了一系列探险活动。

佛朗西斯·德雷克甚至攻击了运载香料的葡萄牙大帆船及满载黄金白银从美洲返航的西班牙帆船,并作了第二次环球航行。

"商人冒险家"和船主利用发达的大西洋贸易给伦敦港提供了好机会。

莫斯科公司、皇家贸易公司、东印度公司、弗吉尼亚公司为第一个不列颠殖民帝国奠定了基础。

——摘编自德尼兹·加亚尔、贝尔纳代特·德尚等《欧洲史》(1)根据材料一,概括新航
路开辟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航路开辟对中国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分析16世纪末伦敦港成为“世界贸易新轴线的中心”的原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