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西方资本主义代议制度的建立考点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3. 列强侵华战争的原因与资本主义发展阶段 • 密切相关:两次鸦片战争反映自由资本主义 时期商品输出的需要;甲午中日战争反映了向 帝国主义过渡过程中的资本输出的需要;八国 联军侵华战争反映了帝国主义阶段的资本主 义分割世界、瓜分殖民地的需要;20世纪三 四十年代日本全面侵华与20世纪30年代资本 主义经济大危机有关,日本为转嫁危机而发 动了对中国的侵略.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代议制度的建立考点
(1)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2)美国共和制的确立 (3)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 确立
• (1)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知识提要】 •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的前提、标志、发 展(内阁制、议会改革)
• (2013· 全国新课标1卷)27.1688年,英 国议会迎立荷兰执政威廉为国王,并拥立他 的妻子玛丽(詹姆士二世的女儿)为女王, 目的是 A.加强英国与荷兰的友好关系 B.否定王位世袭男性优先原则 C.通过双王相互牵制防止独裁 D.为光荣革命披上合法的外衣
• 2.关系 (1)两次鸦片战争列强主要是以战争为手段, 以打开和扩大中国市场、倾销商品、掠夺原 料为目的,反映了工业革命后西方列强要求 扩大商品倾销的愿望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 步形成的特点. (2)甲午中日战争及以后的八国联军侵华则 是以扩大资本输出为目的,反映出自由资本 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过渡和资本主义世 界市场最终形成和列强瓜分世界的要求.
• 2013浙江文综历史)近代一有识之士曾说: “一国所得,诸国安然而享之;一国所求, 诸国群起而助之,是不啻驱西洋诸国,使之 协以谋我。”上述言论针对的是 • A.领事裁判权 • B.片面最惠国待遇 • C.居住及租地权 D.“门户开放”政策
• (2012· 全国卷)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制 定的《海关进口税则》确定进口货物税率为 7.5~27.5%,这废止了近代某一条约的相关 规定。这一条约是( ) •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 2013· 四川卷)4.史学家陈旭麓指出,19 世纪40年代、60年代和90年代是中国社会 从古代到近代变革过程中前后相接的三个 历史环节。贯穿这三个历史环节的主题是 ( ) • A.反抗封建专制与建立君主立宪的统一 B.批判传统与全面引进西方文化的统一 • C.发展资本主义与建立民主共和的统一 D.反抗西方侵略与学习西方文化的统一
• (2013· 海南卷)10.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 国会有权宣战,招募陆军,建立和维持一支 海军,有权征召民兵,以执行联邦法律、镇 压叛乱和击退入侵;总统是合众国陆军、海 军和征调为合众国服役的各州民兵的总司令。 这些规定体现了 • A.军权高于行政权 • B.分权与相互制衡 • C.总统权力至上 • D.国会处于权力中心
多种史观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从革命 史观看
从现代 化史 观看 从文明 史观看 从社会 史观看 从整体 史观看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封建反侵 略的资产阶级革命 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起资 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 权利,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打击了帝国 主义势力,辛亥革命为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创造了条件,是近代一次政治民主化的革命
• (2012· 北京卷)有西方学者在分析第二次 鸦片战争爆发原因时说:“欧洲人渴望中国 做出更大的让步以实现其贸易扩张。”若对 此进行补充,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 A.西方国家希望通过“最惠国待遇”获得 更多权益 • B.西方国家想借“修约”名义攫取更多的 在华利益 • C.清朝政府没有遵守《南京条约》各项条 款的规定 • D.总理衙门拒绝了西方提出的公使进驻北 京的要求
辛亥革命顺应世界发展潮流,引进西方工业文明, 促使中国政治、经济等方面的文明发展 辛亥革命推动了社会习俗和社会风尚的变革,促 进了近代中国社会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化 辛亥革命是亚洲觉醒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亚洲各 国的民族解放运动产生了较为广泛的影响
• 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探索实践和政 策的调整 1.革命道路探索——从“二大”到井冈山 革命根据地的开辟 (1)中共“二大”提出了最低革命纲领,但 是从革命道路上基本上照搬了苏联的以城市 为中心的道路. (2)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在理论上 和实践上为中国革命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 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 (2011年江苏省单科历史14)恩格斯指出 “(德意志)帝国宪法具有一个唯一的稳固 的轴心——一个帝国首相(宰相)。联邦会 议……处于这样一种地位,这种地位使其他 责任行政权成为不可能,可能的只有帝国首 相的责任行政权,因而使帝国责任大臣无法 生存。”材料中“帝国首相的责任行政权” 表现为 • A.宪法赋予首相国家最高权力 B.帝国首相拥有内阁的控制权 • C.帝国首相只对联邦会议负责 D.内阁大臣均由帝国首相任命
(2012· 高考海南单科卷)1870年前后,湖南、江 西、江苏、湖北、直隶等地教案频发.民间传 言,“或称教堂拐骗人口,或称教堂挖眼剖心,或 称教堂诱污妇女”.此类传言盛行的主要原因 在于( ) A.清政府允许传教士在华传教 B.民众与外国势力的矛盾加剧 C.普通民众受教育程度较低 D.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
• (2012· 安徽卷)费城制宪会议召开前,华 盛顿说:“事实已经告诉我们,如果没有强 制力量的干预,哪怕是为人们的利益而设计 的最好的制度,也难以得到很好的采纳和执 行。”这表明他主张( ) • A.维护邦联制 B.加强中央权力 • C.巩固联邦制 D.保障各州权利
• (2012· 海南卷)在美国,自1856年以来,历 届总统不是共和党人便是民主党人。第二次 世界大战前的历次总统大选中,两大政党的 总统候选人所获选民票的总和,平均高达全 部选民票的95%。这种情况说明两大政党 ( ) • A.控制了美国政治生活 • B.主宰了联邦政府 • C.赢得了美国公民的一致支持 • D.保持了政策的一致性
• (3)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 的确立 • 【知识提要】 • 1.法国共和制确立的背景、成果、意义 • 2.法国1875年宪法内容、评价 • 3.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的背景、标 志、特点 • 4.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内容、意义
• (2013年全国新课标文综Ⅱ,34)19世纪晚期 德国的现代化进程中,经济突飞猛进与政治 民主发展滞后形成巨大反差。出现这种现 象的原因在于( ) • A.皇权与贵族结盟掌握政权 • B.国家分裂阻碍政治民主化 • C.经济发展消解政治改革诉求 • D.对外战争影响国内民主进程
• (2011年海南省单科历史17)一般认为, 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其主要依 据是,辛亥革命 • A.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 B.是由革命政党领导的武装斗争 • C.主力军是民族资产阶级中下层 D.实现了资产阶级的利益要求
• (2013· 海南卷)17.1941年2月,以美国 总统罗斯福代表身份来华的居里正式向蒋 介石声明:“美国在国共纠纷未解决前, 无法大量援华。中美间的经济、财政等问 题不可能有任何进展。”这表明当时美国 • A.以中国内部纠纷为由拒绝对华援助 B.反对国民党采取的反共政策 • C.敦促国共两党放弃各自的政治主张 D.借助援助促成国共两党全力抗日
• (2013· 江苏卷)16.“工业革命改变了英 国的社会结构,经济的持续增长造成中等 阶级与工人阶级力量的壮大,贵族、大地 主的地位与经济实力都大为下降了,但他 们仍把持政治权力,造成权力分配与社会 力量对比高度脱节的状态。”为了解决这 种“状态”,英国在政治上 • A.发动光荣革命,与新贵族阶层妥协 B.颁布《权利法案》,确立了议会主权 • C.建立内阁机构,限制国王的行政权 D.改革议会制度,中等阶级更多参政
• (2)美国共和制的确立 • 【知识提要】 • 1.美国共和制建立的背景、标志、评价 2.1787年宪法的内容、评价 • 3. 1787年宪法体现的原则
• (2013年全国新课标文综Ⅱ,33)华盛顿在 1787年3月至麦迪逊的信中说:“凡是有判断 能力的人,都不会否认对现行制度进行彻底变 革是必需的。我迫切希望这一问题能在全体 会议上加以讨论。”这里所说的“彻底变革” 是指( ) • A.革除联邦体制的弊端 • B.建立三权分立的共和体制 • C.废除君主立宪制 • D.改变松散的邦联体制
• 1900年6月21日,清政府颁布“向各国宣战 懿旨”。6月26日,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 总督张之洞等与列强驻上海领事商定《东南 保护约款》,规定“上海租界归各国公同保 护,长江及苏、杭内地均归各督抚保护,两 不相扰,以保中外商民人民产业为主”。这 表明( ) • A.列强在华势力受到有效遏制 • B.清政府中央集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面临危机 • C. 地方实力派成为列强代理 • D.地方势力与朝廷分庭抗礼
打击了帝国主义势力辛亥革命为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条件是近代一次政治民主化的革命从文明史观看辛亥革命顺应世界发展潮流引进西方工业文明促使中国政治经济等方面的文明发展从社会史观看辛亥革命推动了社会习俗和社会风尚的变革促进了近代中国社会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化从整体史观看辛亥革命是亚洲觉醒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亚洲各国的民族解放运动产生了较为广泛的影响?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探索实践和政策的调整1
• (2013· 海南卷)11.1811年,英国政府准 备对美战争,派人拿着议会批准的100万英 镑军费的批文前往英格兰银行要求预付,银 行审计长发现上面未盖国王印章,拒绝支付。 此事反映出当时英国 • A.议会不能支配政府财政 • B.国王掌控实权 • C.银行担心政府违约失信 • D.宪政制度确立
• .(2012· 海南卷)拿破仑帝国灭亡后,路易 十八在反法联军的护送下重返法国王宫, 波旁王朝复辟。路易十八颁布宪法,承认 《拿破仑法典》继续有效。这表明复辟后 的波旁王朝( ) • A.恢复了革命前的封建政体 • B.推动了法国大革命深入发展 • C.实行了君主立宪制 • D.继承了拿破仑的军事独裁政策
• (2012· 海南卷) 1841年,英国辉格党政府首 相墨尔本在一次内阁会议上就阁员之间的 意见分歧表态说:“我实际上不在乎哪一 个好,我在乎的是,不管我们对外说什么, 我们要说同样的话。”后因托利党在议会 选举中获得多数,墨尔本内阁辞职。这反 映出,当时英国( ) • A.内部意见一致是内阁制主要原则 • B.首相与普通阁员享有平等权力 • C.内阁集体责任制基本成形 • D.政党之间的斗争决定内阁政策
• 考纲要求: • 考纲1、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 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 考纲2、侵华日军罪行与中国军民抗日斗争 • 考纲3、太平天国运动 • 考纲4、辛亥革命 • 考纲5、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 考纲6、新民主主义革命
近代列强侵华阶段特征及与资本主义发展的关系
1.阶段特征 19世纪40 列强侵略以发动战争为打开中国大门的手段, 年代~60 以商品输出为主要侵略方式;主要国家为英、法、 年代 美、俄 列强侵略政治上由掀起瓜分中国狂潮到实行“以 19世纪末 华制华”;经济上由商品输出为主到资本输出为 20世纪初 主;主要国家:除英、法、美俄外,德、日、意 加入,尤其是日本曾独霸中国 列强侵华方式主要从“以华制华”到独霸中国; 20世纪三 侵华主要国家是美日;侵华主要格局先是由列强 四十年代 共同支配,后由日本独霸中国 [来源:学科网]
• 2.加强党的自身建设——从八七会议到遵 义会议 (1)八七会议旗帜鲜明地清算了大革命后期 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2)1935年遵义会议上,中国共产党第一次 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了党 内存在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问题.遵义会议 标志着中共逐步走向成熟.
• 3.中国共产党政策的调整 (1)1935年瓦窑堡会议,制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 战线的方针. (2)1937年日本全面侵华,中国共产党促成了第二 次国共两党合作. • (3)全民族抗战开始后,中国共产党开辟了敌后战 场. (4) 抗战胜利前夕,召开中共“七大”,将毛泽东 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完全 走向成熟. (5)抗战胜利后,中国共产党积极参加重庆谈判并 签署了《双十协定》,并在重庆政治协商会议上 为争取和平与民主取得了主动. (6)三大战役胜利后,将革命进行到底,取得新民 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