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外专科肺癌患者围手术期呼吸物理治疗策略、评估准备、呼吸物理治疗实施、多模式合作及思考总结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胸外专科肺癌患者围手术期呼吸物理治疗策略、评估准备、呼吸物理治疗实施、多模
式合作及思考总结
概述
手术治疗是肺癌患者的首选方式,手术后患者如不能进行有效咳嗽或因切口疼痛不愿进行有效咳嗽,就会导致患者发生肺不张和肺部感染等并发症。

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高达15%—40%,术后专业的呼吸道管理是预防肺部并发症的重要措施。

问题确立
P(目标人群):肺癌手术患者;
I(干预措施):呼吸物理治疗相关措施;
P(应用证据的专业人员):临床医生和临床护士;
O(应用后的结局指标):肺癌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住院时间及肺功能情况等;
S(证据应用场所):医院;
T(证据类型):指南、专家共识、临床决策、证据总结、系统评价和 meta 分析。

总结
评估与准备
1、建议在患者手术前由呼吸物理治疗师参与评估术后并发症风险,参与并计划手术患者的围手术期呼吸物理治疗策略制定。

2、在进行评估时考虑以下因素:年龄>70 岁、吸烟指数>400 年支、哮喘、气道高反应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肥胖或体表面积>1.68m2、低肺功能、呼气峰值流量<300 L/min、致病性气道定植菌、
营养代谢紊乱、既往放化疗史及手术史等。

3、肺功能降低是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的主要因素,FEV1/FVC<70%是肺部手术术后发生呼吸衰竭的独立危险因素。

4、FEV1可以独立预测肺切除的风险,肺功能结果异常的患者术后发生肺部并发症的风险更高。

5、建议FEV1<60%的患者在手术前由物理治疗部门量身定制康复计划。

6、吸烟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的增加有关,建议术前至少戒烟 4 周,可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7、建议手术前进行集体或个体化宣传教育,提供高质量信息。

8、建议由外科医生、麻醉师、物理治疗师和护理人员共同实施健康教育。

呼吸物理治疗实施
9、术后疼痛管理在实现肺功能的快速改善中起着关键作用。

10、围手术期疼痛管理推荐采用预镇痛和多模式镇痛方案。

以选择性环氧化酶(COX)-2 抑制剂、非选择性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或对乙酰氨基酚作为多模式镇痛基础方案。

11、术后有效的镇痛措施则可促进患者早期的膈肌运动和咳嗽排痰,以此减少对肺功能的损害及减少肺部合并感染的发生。

12、呼吸锻炼干预方式包括缩唇呼吸、腹式呼吸、胸式呼吸和呼吸肌训练等。

13、术前即开始练习深而慢的呼吸训练。

14、呼吸肌训练可以减少肺癌手术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术后最大吸气压(MIP)和减少住院时间。

15、建议在临床实践中,肺癌手术患者可考虑在术前 1~3 周定
期进行呼吸肌训练,并以此作为一种呼吸康复方案。

16、吸气肌训练与运动训练相结合时,效果更为显著。

17.术前呼吸运动与有氧运动相结合将减少住院时间、肺部并发症和肺炎,且在包括更多监督锻炼课程的计划中可以看到更大的效果。

18..围手术期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联合呼吸训练器进行呼吸训练,训练频次>4 次/d、时间≥15 min/次,且持续1周及以上能够改善肺癌手术患者的肺功能,降低术后肺炎发生率.
多模式合作策略
19、建议患者术后早期活动,可在手术后24h 内活动。

20、运动对肺癌患者是有益的,运动可以改善肺切除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症状负担。

21、运动方式:阻力训练与高强度间歇有氧运动相结合,每周至少2次,效果更好。

22、建议对计划进行肺切除术的患者常规进行预康复。

在住院环境中进行的短期计划是有效的。

23.手术前2—4 周进行术前运动训练可减少术后并发症和住院时间。

思考
目前,恶性肿瘤是最威胁人类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的疾病,其中肺癌的发病率在我国居首位。

手术治疗是肺癌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围手术期进行呼吸功能锻炼能有效的改善患者的术后肺功能状态,缩短住院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

临床工作中,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呼吸功能锻炼和运动训练方案,术后多模式镇痛,减轻患者的疼痛,利于患者早期下床活动,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