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发挥龙头企业在大豆产业振兴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
农场经济管理 (2020/11)
Farm Economic Management
注重发挥龙头企业在大豆产业
振兴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李运美 董春辉(九三粮油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摘要】 2019年,国家启动实施了大豆振兴计划,在大豆种植、研发端采取了一系列举措,使得农民种植积极性有所提高,大豆种植面积及产量有所增加,国产大豆供给水平有所提升。

但只在种植端发力显然还不够,还需要充分发挥加工环节龙头企业的带动引领作用,解决种植环节大豆振兴后“出口”问题,促进大豆全产业链的振兴才是一条科学可持续发展路径。

本文在对加工主体的重要性进行剖析的同时,也在促进大豆产业振兴发展过程中,如何更好地发挥龙头企业的作用进行了阐述。

【关键字】 龙头企业;大豆振兴;重要作用
【作者简介】
李运美(1982—),女,中级经济师,硕士,九三粮油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大豆产业的振兴应是实现大豆全产业链的振兴,如果只是某一个环节的振兴,那么这个振兴是不可持续的;只有大豆全产业链的健康发展,才能促进整个大豆产业的振兴。

加工环节是产业链的中间环节,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是产业健康发展的引擎。

因此,在大豆产业振兴的进程中,要通过有效的举措,充分激发大豆中间环节龙头企业的示范带动作用,来更好更快地促进大豆产业的振兴发展。

一、以销定加、以加引种,发挥龙头企业对现代农业生产发展的示范作用
龙头企业一端连着消费者,能够敏锐地感受到消费者需求变化,洞察到市场未来发展趋势,并根据市场的变化及时调整、推出适销对路的产品;另一端连着原料供给端、种植环节,能够将原料需求变化传递到种植端,促进种植端在供给数量、供给质量、供给品种等方面及时做出调整。

通过以销定
加,以加引种,最终促进农业种植环节的持续发展。

建议要大力发挥龙头企业示范带动作用,加大龙头企业与种植基地的直接联系,鼓励发展专品种、定制式专属基地,比如根据企业产品需求,发展高蛋白、高油、有机等专品种、专业化种植,并进行专品
种收储、运输,再经加工企业生产加工成专品种的产品,不断提升企业产品的质量和品牌附加值,进而带动基地种植环节价值的提升,让种植端分享产品溢价及整个产业链增值的成果,促进农民增收、企业增效。

二、强化产品和技术研发,发挥龙头企业对加快农业科技产业创新的主体作用
企业作为市场主体,要在市场上获得持续竞争力,就要不断推陈出新,生产新产品,如果在工艺上或产品上有突破性创新,将会在一定时期内保持领先的竞争优势。

要充分发挥大豆龙头企业的资金优势、人才优势、市场优势,鼓励强化产品和技术研发,抢夺大豆加工创新高地,通过技术革新、产品创新领跑行业,带动大豆产业的整体优化升级。

比如,鼓励大型大豆加工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瞄准技术前沿,开发功能油脂、专用油脂、特用
油脂、
即食磷脂、高透磷脂、蛋白素肉、豆制品等系列产品,储备具有竞争优势的技术和产品,提升生产技术水平和产品科技含量,提升企业在油脂领域的科技地位和产品溢价能力,也进一步带动种植端,促进产业良性发展。

“大基地”理论与实践
三、促进企业做大做强,发挥龙头企业对促进农产品加工流通转化增值的引领作用
中国大豆产业是一个完全放开的产业。

国产大豆的发展要在国内完全放开的市场中走出一条差异化之路,就必须要通过龙头企业的带动引领,促进大豆加工、流通、转化、增值,通过龙头企业持续走品牌化、规模化、证券化的道路,来提升行业影响力、品牌溢价力和企业获利能力,为国产大豆产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空间。

鼓励龙头企业通过收购、兼并、合资、租赁等多种方式不断提升油脂、豆制品、大豆蛋白、豆浆粉等领域的产能和规模;鼓励龙头企业不断强化品牌塑造,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鼓励龙头企业走入资本市场提升融资能力、社会影响力和行业影响力,进而不断提升大豆产业的话语权,带动地方农产品加工流通转化增值,引领国产大豆产业的振兴发展。

四、强化与基地联结,更好发挥龙头企业对农户发展现代农业的带动作用
龙头企业与基地实现更好地联结,可以探索推广以下方式。

第一,持续探索推广种植前锁定全部种植收益的“龙头+基地+金融”订单模式,促进从常规订单种植基地向高端有机定制基地升级转变;促进从价格随行就市向保底价、促增长、分收益的双赢模式转变;促进从单纯的订单农业向“农业+金融”的产融结合示范项目转变。

不仅可以使企业实现生产成本和产品原料的可控,解决产业链的最后一环“营销”环节,更可增强企业对全国大豆产业链的认知和把控能力;不仅能够提前锁定农场和农户的利润,使职工和企业获得实实在在的安全感,而且有机会使农场物产参与到全球供应链中,赢得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机会。

第二,在全国范围内持续推广“企业+基地+保险+期货(期权)”合作模式,使企业、农场(合作社)、种植大户、金融机构四者之间形成有效利益联结关系,加强农户和资本市场的联系,最大限度保障农户利益,使企业与农场(合作社)、农户建立稳固的关系,提升农户履约率,降低企业和农户的经营风险,调动种植积极性,使产业链的头尾连接更加紧密。

第三,尝试通过行政或市场化手段,推进“龙头
企业+专业公司+基地+农户”一体化模式,形成大
型加工企业带动大豆专业化种植公司、国有农场、新型经营主体和传统农户的一体化发展格局,促
进一二三产的真正融合发展。

五、实施大豆产业“外延”战略,发挥龙头
企业大豆经济“双循环”的先驱作用
当前,中国大豆产业已与国际市场紧密联动,中国大豆产业的发展要在立足国内的基础上,加
快构建深入南美、北美、俄罗斯等世界大豆主产区
的国际触角,统筹利用境内境外两个市场、两种
资源,打造境内境外双循环。

在优化我国大豆产业
内循环的基础上,逐步提升大豆龙头企业在国际
大循环中的地位和话语权,提升境外大豆种植、加工、物流环节的控制力,以境外资源做境内资源的
有效补充,以此促进和保障我国大豆产业的振兴
发展。

比如,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牵引作用,加快
开展对俄大豆产业合作的进程,建立俄豆引进通道,给予企业开展大豆等主要农产品贸易政策支持,提升农产品资源控制和保障能力,并支持中方
企业开展对俄罗斯大豆产业投资布局,通过采取
龙头企业牵头,抱团出海的形式,加快境外产业布局,提升境外大豆资源和渠道控制力,提高中国大
豆资源储备力和掌控力。

大豆产业是关系国际民生的产业,关乎中国的
粮食与营养安全、耕地安全、生态安全等重大战略
问题。

在大豆产业振兴计划实施过程中,注重培育
壮大龙头企业,充分发挥其各方面带动作用,将有
助于加快大豆产业振兴的进程,促进中国大豆产业
沿着健康和高质量发展的方向行稳致远。

(责任编辑:朱晓雨)
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