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放大器简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波放大器
本文转自“微波绘”公众号
微波放大器的用途简直就不用写,就是字面含义,用来跟自然界中物质对抗的,将被各种物质衰减的微波信号挽救回来!
需要说一点的是,如果大学学习的时候,你学习了电子线路、低频电路、高频电路、数字电路,而没有学微波工程电路,那抱歉,你知道的放大器是这样的:
可是,在微波工程里,放大器是这样的:
甚至出现了压缩点、噪声系数、S参数等一大堆概念,这些原来教科书里没有的东西,这时候,要自己补课了,“微波工程电路”或“微波电路”方向的书自己找找看吧,最多3、5本就好了,这里主要介绍一些分类及应用的知识。
放大器作为一种微波集成电路,根据使用工艺的不同,分为
1)BJT/FET放大管:这类管子就是基础书本里的双极性晶体管或
场效应管(Bipolar Transisitor/Field Effect Transistor),基于硅或锗衬底,这种器件作为单独的器件使用已经很少了,特别是工作频率不高,微波应用极少。
2)HBT放大管:异质结双极性晶体管,在BJT的基础上,发射区和基区使用不同的材料形成一个异质结,如InGaP和GaAs,扩展了放大管的高频特性,采用这种工艺的“达林顿复合管”(Darlington Pair)在微波放大管的应用十分广泛,像MINI‐CIRCUITS公司早期的ERA系列放大管均为此类型。
3)HEMT/PHEMT放大管:高电子迁移率晶体管(High Electorn Mobility Transistor),P是改变了沟道材料的晶体管,称为赝配(pseudo),此类工艺的发明,大大提高了工作频率,毫米波器件开始大量发展,采用GaAs衬底的HEMT,更表现出了超低的噪声系数,至今仍在使用,绝大多数微波芯片厂商均有此工艺的产品。
4)GaN和SiC:这两种材料工艺被称为“第三代半导体”,它们都是为了提升器件的应用温度和功率范围大量应用的,开始的时候,功率管厂家同时推进这两类器件,但GaN有更高的电子迁移率,使用工作电压也更低,因此微波工程领域逐渐变成了GaN的天下。
SiC 则在高温、高压的电力、新能源、光伏等领域应用较多。
下表可以直观的对比几种材料:
5)LDMOS
全称是横向扩散金属氧化物半导体(Laterally Diffused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在2G、3G移动通信中发展起来的功率半导体技术,具有低成本优势,适合长脉冲、高占空比应用,有较好的抗负载失配能力。
近几年,LDMOS受到第三代半导体的竞争,应用在逐渐萎缩。
从微波工程应用的角度,主要根据使用用途来进行区分,后续会对每个类别做更详细的介绍,本文中仅做个列表,包括: 1)低噪声放大器(Low Noise Amplifier)
2)功率放大器(Power Amplifier)
3)中功率放大器(Medium Amplifier)
4)分布式放大器(Distributed Amplifier)
5)高隔离放大器(High Isolation Amplifier/High Directivity Amplifier) 6)脉冲放大器(Pulsed Amplifier)
7)对数放大器(Logarithmic Amplifier)
8)饱和放大器(Saturation Amplifier/Limiting Amplifier)
9)高线性放大器(High Linearity Amplifier)
许多放大器厂商还有一类放大器叫Gain Block放大器,这类放大器直译为增益模块,一般是输出功率不高的小信号放大器。
在放大器实际选择时,虽然不少厂商都命名为Amplifier,实际上,是有管子(BJT/FET)和单片放大器(MMIC)的区分的,实际选用时,要注意看器件的详细参数。
另外,微波放大器特别是功率放大器,按照工作电流导通角的不同又分为了甲(A)类、乙(B)类、甲乙(AB)类、丙(C)类等,此部分内容也在后面的文章中详细说明。
微波放大器电路的主要构成如下图:
匹配电路:输入端一般有与前级的输入匹配电路,见下图,如果使用的是BJT/FET而不是MMIC,就需要像图中一样建立匹配电路,
还要考虑驻波匹配、噪声匹配、功率匹配等,这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
程;同样,输出端要接输出匹配电路。
在单片电路(MMIC)级联的
系统里,每个器件的输入、输出均匹配到50Ω,因此可以直接级联
使用。
隔直电容(C block):放大器输入、输出端接的电容,可以说是耦
合电容,防止上下级的直流互相影响。
理论值计算是根据电容的阻抗
公式计算的,工程的时候选择Q值尽量高、体积尽量小的贴片陶瓷
电容,避免封装效应并降低损耗,取值建议如下:
f在100MHz左右, Cblock取1nF f在400MHz左右, Cblock取100nF
f在1.2GHz左右, Cblock取10nF f在2.5GHz左右, Cblock取5nF
f在10GHz左右, Cblock取1‐2nF
偏置电感(RFC):作用是供电并阻隔微波信号,低频时选用绕线
电感,高频时使用高阻微带线,但现在常用的MMIC通常已将此元件
集成在器件内部了。
取值建议如下:
f在100MHz左右,RFC取10μH f在1.2GHz左右,RFC取100μH
f在2.4GHz左右,RFC取47μH或用1/4波长微带线替代
f>2.4GHz,采用1/4波长高阻微带线
退耦电容(B bypass):电源端接的到地连接的电容,作用是将通路泄漏的微波信号短路到地,避免干扰其它电路,取值建议与隔直电容一致,在X波段以上的高频,退耦电容往往采用分布式的扇形电容。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放大器往往在低频处增益更高,为防止低频处产生自激及电源纹波波动对放大器产生影响,退耦电容附近还需增加1000pf及0.1μf的电容。
偏置电阻:偏置电阻通过限流的方式给放大管提供合适的电压、电流,对单片放大器(MMIC),除了根据电压电流公式计算阻值外,需要着重考虑的是偏置电阻的耐功率值,通常1206封装的贴片电阻,最大功耗仅为1/4W,使用的时候,还要考虑电阻上如何散热避免损坏。
实际放大器的偏置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还需要考虑温度下的温漂问题,FET管子还有加电时序的问题,后续我们将会单独写一篇关于偏置的文章进行详述。
微波放大器的使用及选用,一定要了解放大器的各项技术指标,包括增益、输出功率、噪声系数、平坦度、线性、效率、供电电流、功耗、热阻、最大使用参数等,这些参数的定义在所有基本的相关书籍中均有描述,这些内容比较枯燥,公式也较多,在此不做详述,我想说的是——理论要多跟实践相结合,刚从学校出来的大学生切记只
看书不动手,就像我们学车一样,看似跟简单的几个动作,自己动手的时候,就不是那么回事了。
有经验的工程师在看器件资料时,不能只看器件典型(typ)值,还需看其详细S参数,封装及应用建议等。
有些公司,在你不注意的地方,往往埋了“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