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络与养生中医入门一点通讲座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1
二、 中医经络理论简述
(七)腧穴 腧穴的分类:
1.十四经穴 2.奇穴 3.阿是穴
42
二、 中医经络理论简述
(七)腧穴
腧穴的主治特点:
近治作用 远治作用 特殊作用
43
二、 中医经络理论简述
(七)腧穴 腧穴的定位方法:
1.骨度分寸定位法 2.体表解剖标志定位法 3.手指同身寸定位法 4.简便定位法
35Biblioteka 二、 中医经络理论简述(四)十二经脉
10.足阳明胃经
(消化不良找胃经)
本经一侧45穴(左右两侧共90穴),其中15穴分布于下肢 的前外侧面,30穴在腹、胸部与头面部。首穴承泣,末 穴厉兑。主治肠胃等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循 环系统某些病症和咽喉、头面、口、牙、鼻等器官病症,以 及本经脉所经过部位之病症。
十五络脉






23
二、 中医经络理论简述
(四)十二经脉
十二经脉的循行走向总的规律是:手三阴经从 胸走手,手三阳经从手走头,足三阳经从头走足, 足三阴经从足走腹胸。
24
二、 中医经络理论简述
(四)十二经脉
十二经脉循环走向与衔接规律表
商阳
迎香
隐白
手太阴肺经
手阳明大肠经
足阳明胃经
足太阴脾经
涌泉
足少阴肾经
(八)学习经络的意义
1.经络能阐明病理变化
(1)经络是外邪内传脏腑的途径:外敌入侵,无论他是从
天上来,地上来,还是从海上来,他越过国门后,要想往 纵深发展,进入城市、乡镇,必须要有路可走,这个就是 经络了。 (2)经络是内脏疾病互相传变的途径:甲城市的恐怖组织 要向乙城市发展,必须要有一条通道,这就是经络。如肝 病犯胃、犯肺;肾病凌心、射肺;都是因为他们之间有通 道相连。
34
二、 中医经络理论简述
(四)十二经脉
9.足少阴肾经
(精气不足找肾经)
本经一侧27穴(左右两侧共54穴),其中10穴 分布于下肢内侧面的后缘,其余17穴位于胸腹部任脉 两侧。首穴涌泉,末穴俞府。主治泌尿生殖系统、神经 精神方面病症、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和循环系统某些病 症,以及本经脉所经过部位的病症。
9
二、 中医经络理论简述
(一)概述
人体经络在理论上对于中医临床有着多方 面的指导作用,早在张仲景时期的伤寒杂病 论中,就利用经络学说,提出了著名的“六经 辨证法”,为中医后世的辨证论治树立了原则。
10
二、 中医经络理论简述
(一)概述
经络学说早已被广泛用于指导临床各科 的治疗,特别是针灸、按摩和中药处方。如 针灸中的“循经取穴法”,就是经络学说的具 体应用。如胃病,常循经远取足三里;胁痛 则取太冲等穴。
30
二、 中医经络理论简述
(四)十二经脉
5.手少阳三焦经
(奇难杂症理三焦)
本经一侧23穴(左右两侧共46穴),其中13穴分 布于上肢背面的正中线上,10穴在颈、侧头部。首穴 关冲,末穴丝竹空。主治胸、心、肺、咽喉病症,某些 热性病症和本经所经过部位之病症。
31
二、 中医经络理论简述
(四)十二经脉
(心烦心痛找心经)
本经一侧9穴(左右两侧共18穴)。其中8穴分布于上肢掌侧 面的尺侧,1穴在侧胸上部。首穴极泉,末穴少冲。主治胸 、心、循环系统病症、神经精神方面病症以及本经脉所过部 位之病症。
29
二、 中医经络理论简述
(四)十二经脉
4.手阳明大肠经
(头面疾病找大肠)
本经一侧20穴(左右两侧共40穴),其中15穴分布于上肢 背面的桡侧,5穴在颈、面部。首穴商阳,末穴迎香。主治胃、 肠等腹部疾病,神经精神方面病症,某些热性病,眼、耳、口、 牙、鼻、咽喉等器官病症,以及本经脉所过部位之病症。
心中
睛明
少泽
足太阳膀胱经
手太阳小肠经
手少阴心经
胸中 关冲
瞳子髎
大敦
手厥阴心包经
手少阳三焦经
足少阳胆经
足厥阴肝经


25
二、 中医经络理论简述
(四)十二经脉 十二经脉的循环流注:
十二经脉的气血流注从肺经开始逐经 相传,至肝经而终,再由肝经复传于肺经, 流注不已,从而构成了周而复始、如环无 端的循环传注系统。
5
一、养生科普市场的现状思考
前段时间刚刚从“神坛”掉下来的“京城 最贵名医”张悟本,更是给盲从“伪中医养生” 的人们当头一棒。随着张悟本的诸多虚假身份 被揭穿、养生理论被推翻,公众在“批张”之 后看到了其背后的公司、团队在利益驱使下, 对张悟本及养生理论所进行的精心包装、炒作 和夸大宣传,从而也逐渐认清了愈演愈烈的 养生乱象背后的种种问题。
20
二、 中医经络理论简述
(三)经络系统的组成
足三阴经 足三阳经
足太阴脾经 足厥阴肝经 足少阴肾经 足阳明胃经 足少阳胆经 足 太 阳 膀 胱 经 21
二、 中医经络理论简述
(三)经络系统的组成 奇经八脉
督 任冲 带 阴阳阴阳 脉 脉脉 脉 跷跷维维
22
二、 中医经络理论简述
(三)经络系统的组成
17
二、 中医经络理论简述
(三)经络系统的组成


















十 二 皮 部
18
二、 中医经络理论简述
(三)经络系统的组成
十二经脉
















19
二、 中医经络理论简述
(三)经络系统的组成
手三阴经 手三阳经
手太阴肺经 手厥阴心包经 手少阴心经 手阳明大肠经 手少阳三焦经 手太阳小肠经
6.手太阳小肠经
(吸收不好找小肠)
本经一侧19穴(左右两侧共38穴),其中8穴分布于上肢 背面的尺侧,11穴在肩、颈、面部。首穴少泽,末穴听 宫。主治腹部小肠与胸、心、咽喉病症,某些热性病症, 神经方面病症和头、面、颈、眼、耳病症以及本经脉所 经过部位之病症。
32
二、 中医经络理论简述
(四)十二经脉
13
二、 中医经络理论简述
(二)经络的概念
经络是人体内运行气血的通道。 “经”:有路径的含义,为直行的主干; “络”:有网络的含义,为侧行的分支。 经脉以上下纵行为主,系经络的主体部分; 络脉从经脉中分出侧行,系经络的细小部分。
14
15
16
二、 中医经络理论简述
(三)经络系统的组成




络脉
27
二、 中医经络理论简述
(四)十二经脉
2.手厥阴心包经
(失眠多梦找心包)
本经一侧9穴(左右两侧共18穴)。其中8穴分布于 上肢掌面的正中线上,1穴在前胸上部。首穴天池,末 穴中冲,主治胸、心等循环系统病症、神经精神方面病 症及本经脉所过部位之病症。
28
二、 中医经络理论简述
(四)十二经脉
3.手少阴心经
8
一、养生科普市场的现状思考
传统中医养生知识由于有着深厚的文化基础,而 且价格实惠、可操作性强,因此很容易为百姓所接受。 但中医讲究的是科学养生、个体化养生、综合养生。 加大科普宣传的力度,最终目的是要提高百姓的中医 药素养,提高百姓的鉴别能力,当全民的中医药素养 达到了一定水平,所谓“专家”的无稽之谈就只能成 为跳梁小丑的表演。
一、养生科普市场的现状思考 二、 中医经络理论简述 三、“四穴养生灸法”简介 四、“冬病夏治”简介
1
一、养生科普市场的现状思考
一段时期以来,“全民养生热”持续升 温,养生保健图书走进了千家万户,若能以 科学的健康观念引导百姓,以合理的生活方 式指导百姓,应当说是一件皆大欢喜的事情。
2
一、养生科普市场的现状思考
十二经脉将气血周流全身,使人体不 断地得到营养物质而维持各脏腑组织器官 的功能活动。
26
二、 中医经络理论简述
(四)十二经脉
1.手太阴肺经
(容易感冒找肺经)
本经一侧11穴(左右两侧共22穴)。其中9穴分 布于上肢掌面桡侧,2穴在前胸上部,首穴中府,末 穴少商。主治呼吸系统病症及本经脉所经过部位的病 症。
6
一、养生科普市场的现状思考
如火如荼的养生市场,或火爆、或偏激、 或疯狂、或盲目,都一定程度上折射出老百 姓对于养生保健知识的渴求。对于百姓的这 些需求,是因势利导还是因噎废食?
7
一、养生科普市场的现状思考
正如中央电视台节目主持人白岩松所说,孩子 想聪明、女人想漂亮、人们想健康长寿,这是人 之常情,因此应该顺应全社会对于养生知识的需 求,进一步以更有序、科学的方法来开展中医养 生保健知识的推广。也就是说,追求聪明、美丽、 健康无可厚非,但我们需要有科学精神作为指导, 这种科学精神是指不轻信、不迷信。
4
一、养生科普市场的现状思考
一些出版商为了给作者包装一个扎眼、 卖座的身份,可谓煞费苦心,名号也五花八 门:“担任过多位党和国家领导人及外国元 首的保健医生”、“祖传若干代名医世家”、 “著名民间奇医”、“健康教母”等称号层 出不穷。而这些经过媒体、书商层层包装的 所谓专家,则迅速成为中老年人信奉追捧的 “偶像”。
40
二、 中医经络理论简述
(七)腧穴
“腧”、“输”、“俞”三者均指腧穴。 腧穴:是对穴位的统称;是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 特殊部位。 输穴:是对五输穴中第三个穴位的专称; 俞穴:专指特定穴中的背俞穴。
人体的腧穴既是疾病的反应点,又是针灸的施术部位。 腧穴与经络、脏腑、气血密切相关。针灸通过经脉、气血、 腧穴三者的共同作用,达到治疗的目的。
38
二、 中医经络理论简述
(五)督 脉
督脉
本经穴,1名1穴,计28穴,分布于头、面、项、背、腰 、骶部之后正中线上。主治神经系统、呼吸系统、消化 系统、泌尿生殖系统、运动系统病症,以及热性病症和 本经所过部位之病症。
39
二、 中医经络理论简述
(六)任脉
任脉
本经穴1名1穴,计24穴,分布于面、颈、胸、腹的前正中线 上。主治神经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生殖系统病 症,以及寒性病症和本经所经过之部位的病症。
37
二、 中医经络理论简述
(四)十二经脉 12.足太阳膀胱经
(颈肩头背靠膀胱)
本经一侧67穴(左右两侧共134穴), 其中49穴分布于头面部、项部、和 背腰部之督脉的两侧,余18穴则分 布于下肢后面的正中线上及足的外 侧部。首穴睛明,末穴至阴。主治 泌尿生殖系统、神经精神方面、呼 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病症 和热病,以及本经脉所经过部位的 病症。
46
二、 中医经络理论简述
(七)腧穴
3.手指同身寸定位法
手指同身寸定位法:是指依据患者本人手指所规定的分 寸来量取腧穴的定位方法,又称“指寸法”。
47
二、 中医经络理论简述
(七)腧穴 4.简便定位法
简便定位法:是临床中一种简便易行的腧穴定 位方法,此法是一种辅助取穴方法。
48
二、 中医经络理论简述
然而,畅销背后却潜伏着危机。充斥市 场的许多保健书目,呈现出一派“乱花渐欲 迷人眼”的景象,不仅良莠不齐,更经常出 现观点相互矛盾的现象,让读者无所适从, 不少人表示“越读越糊涂”。
3
一、养生科普市场的现状思考
不少养生保健图书为了吸引读者眼球, 大有“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架势,诸如“肉块
能 吃死人,最好喝肉汤”,“海产品皆有毒”, “不能吃豆腐”等雷人观点被书商作为卖点刻 意放大。
7.足太阴脾经
(疲劳透支健脾经)
本经一侧21穴(左右两侧共42穴),其中11穴分布于下 肢内侧面的前份,10穴分布于侧胸腹部。首穴隐白, 末穴大包。主治脾、胃等消化系统病症、泌尿生殖 系统病症,以及本经脉所经过部位之病症。
33
二、 中医经络理论简述
(四)十二经脉
8.足厥阴肝经
(情志抑郁疏肝经)
本经一侧14穴(左右两侧共28穴),其中12穴分 布于下肢内侧,其余2穴位于腹部及胸部。首穴大 敦,末穴期门。主治泌尿生殖系统病症、神经系统 病症、肝胆病症、眼病及本经脉所经过部位之病症。
11
二、 中医经络理论简述
(一)概述
中药治疗亦是通过经络这一渠道,使药 达病所,以发挥其治疗作用。如麻黄入肺、 膀胱经,故能发汗、平喘和利尿。如治头 痛,属太阳经的用羌活;属少阳经的用柴胡。
12
二、 中医经络理论简述
(一)概述
经络疗法通常是指以经络学说为理论基 础的非内服药物之外所用施术于体表或以药 物、器具从体外进行治疗的方法,包括针刺、 艾灸、刮痧、导引、推拿、拔罐以及其他一 些外治法,也就是中医外治疗法。
36
二、 中医经络理论简述
(四)十二经脉
11.足少阳胆经
(节结肿瘤通胆经)
本经一侧44穴(左右两侧共88穴)。 其中15穴分布于下肢的外侧面,29 穴在臀、侧胸、侧头等部。首穴瞳子髎, 末穴足窍阴。主治胸胁、肝胆病症、热 性病、神经系统病症和头侧部、眼、耳、 咽喉病症,以及本经脉所经过部位之病 症。
44
指主要
以骨节为标
1
志,将两骨
骨 节之间的长
度 度折量为一
分 定的分寸,
寸 定 位 法
用以确定腧 穴位置的方 法。不论男 女、老少、
高矮、胖瘦,
均可按一定
的骨度分寸
在其自身测
量。
45
二、 中医经络理论简述
(七)腧穴 2.体表解剖标志定位法
体表解剖标志定位法是以人体解剖学的各种体表标志 为依据来确定腧穴位置的方法,俗称自然标志定位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