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丹县水土流失及治理措施探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11月第42卷第6期
地下水
Ground water
Nov. ,2020
Vol.42 NO.6
D O I:10. 19807/ki.D X S.2020 -06 - 110
志丹县水土流失及治理措施探讨
刘红梅\刘淇2,翟洁3
(1.陕西省延安市志丹县水土保持工作队,陕西延安717500;2.陕西省延安市志丹县自然资源局,陕西延安
717500:3.陕西省地下水保护与监测中心,陕西西安710003)
[摘要]志丹县位于陕西省延安市的西北部,由于长期过垦过牧的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县域土壤侵蚀加剧,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和生存条件相对较差,属全国重点水土流失区。

针对志丹县水土流失现状,持续实施了农田建设、土地整理工程、淤地坝建设、推进煤油气开采水土流失补偿项目和加强水保监督执法等具体治理措施,并就 治理过程中存在问题和对策进行探讨,以期使志丹县水土保持治理工作持续推进,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县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水土流失;治理措施;存在问题;对策;志丹县
[中图分类号]S157.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 - 1184(2020)06 -0299 -02
1志丹县水土流失概况
志丹县位于陕西省延安市的西北部,总土地面积3 781 k m2,总人口 14. 11万人。

我县属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境内 山多川少,沟壑纵横,土壤贫瘠,土质疏松,基岩裸露,自然条 件较差。

年平均气温8. 1T,年均降水量474. 2 m m,且主要 集中在6-9月,存在资源型和工程型缺水问题,由于长期沿 袭过垦过牧的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导致土壤侵蚀加剧,水土 流失严重,进一步恶化了生态环境和生存条件。

属全国重点 水土流失区。

截止上世纪90年代末,志丹县水土流失面积达3 346 k m2,占总土地面积的88. 5%,对全县农业农村经济 的发展造成极大影响,严重制约了县域经济发展。

是全国生 态脆弱、黄河流域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县份之一。

2志丹县水土保持治理具体措施
为有效控制水土流失,从根本上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县 域经济社会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志丹县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小流域为单元,按照“沟壑打坝、缓坡修田、陡 坡植树种草”的思路,山水田林路草村统一规划,加快水土流 失治理步伐,扎实推进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建设,有效遏制了 水土流失,显著改善了生态环境,为实施“统筹城乡、优化结 构、转型发展、富民强县”战略提供了有力支撑。

2006年以 来,治理小流域85条,新修改造梯田6.2万亩,新建淤地坝91座,完成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712 k m2,志丹县水土流失治理面积累计达到2 380 k m2。

2.1 实施农田建设和土地整理工程,夯实农业生产发展基础
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以后,全县耕地面积大幅减少。

为了 提高耕地质量,增强农业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人,实现水土 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相统一,我们以实现“减耕不减产”为目 标,以各级政策为导向,以国家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为依托,广 泛动员社会各界支持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累计投人资金2. 6 亿元,新修梯田近20万亩,于2006年率先在陕北地区实现了人均3亩基本农田的建设目标,于2009年获得了“黄土高 原梯田化县”荣誉称号,切实保障了农业生产稳定发展和农民基本生活水平。

在耕地面积减少108万亩的情况,全县粮 食产量从2006年起持续稳定在5万t以上,农民人均粮食产量保持在550 k g左右。

为了进一步提高梯田的蓄水保土和粮食生产能力,从2008年起连续5年实施了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基本口粮田建设项目,新修梯田1.3万亩,改造提高3. I 万亩,培肥地力1.3万亩,田间配套0.5万亩,进一步夯实了农业生产发展基础。

截至目前,全县基本农田面积累计达到36.2万亩,其中:梯田31.6万亩、川台地3. 63万亩、坝地0. 97万亩,农业人口人均3.32亩。

在扎实推进基本口粮田建设的同时,今年启动实施了4000亩沟道土地整治工程。

按照“整流域整乡整村推进、集 中连片、适度规模、一次建成、当年使用”的思路,坚持田、坝、路、林、渠、排水、退耕、产业“八个配套”,在全县各乡镇选取了 33个干部基础好、群众积极性高的工程建设点,并着力打造了双河乡毛项、金丁镇东沟湾等4个精品治理点。

目前,已治沟造地5 300亩,完成了计划任务的132.5%。

2.2大力实施淤地坝建设,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
全县有1k m以上的沟道2 057条,建坝资源非常丰富。

2006年以来,我们按照“以支流为骨架,以小流域为单元,骨干 坝和中小型淤地坝相配套,建设沟道坝系”的思路,先后实施了 孙岔、牛沟、保娃沟门坝系工程和一系列单坝工程,建成各类淤 地坝91座。

其中,孙岔坝系工程已经竣工验收,共建成各类淤 地坝43座;牛沟埂系和保娃沟门坝系工程正在紧张实施中,共 建成各类淤地坝35座。

截至目前,全县累计建成各类淤地坝 730座,总库容2. 11亿m3,拦蓄泥沙丨.26亿m3,淤地0. 97万 亩。

在充分发挥淤地坝防治水土流失功效的同时,狠抓工程运 行管护和防汛安全,并采取承包责任制、租赁合同制以及给淤地坝管护员划拨一定坝地由其自主经营的办法,大力发展农作 物、经济作物、渔业养殖,实现了“以地养坝”、“以林养坝”、“以水养坝”,为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了有利条件。

2.3深入推进煤油气开采水土流失补偿项目,优化农村人居环境
2008年省政府出台《陕西省煤炭石油天然气资源开采水土流失补偿费征收使用管理办法》以来,我们争取实施了杨畔、武家沟、叶山沟和城山流域煤油气资源开采水土流失补
[收稿日期]2020 -07 - 10
[作者简介]刘红梅(1974 -),女,陕西志丹人,工程师,主要从事水利工程及水土保持工作。

299
第42卷第6期地下水2020年11月
偿费使用项目,从山顶到坡面,从坡面到沟底,井场、道路、村 庄统一规划,山水田林路草村综合治理,完成投资3 400多万 元,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0. 18 k m2,取得了显著成效。

(1)按 照“谁破坏、谁治理”的原则,依法督促石油企业对小流域内的石油井场、生产道路进行全面治理。

(2)对小流域内的群众进行生态移民,完善配套基础设施,硬化、绿化、美化村民院落和村庄道路。

(3)因地制宜实施沟道土地整治、梯田建 设,完善排水渠等小型农田水利设施。

(4)坚持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相结合,采取乔灌草结合、多林种搭配的办法,对小 流域的坡面进行造林绿化。

(5)对未治理区域实行禁牧、禁 采、围栏等方式进行封禁治理。

通过综合治理,4条小流域的 水土流失治理程度均达到了 85%以上,基本实现了“小雨水 不下山,大雨泥不出沟”的治理目标,切实改善了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和居住环境。

2.4加强水土保持监督执法,巩固水土流失治理成果
近两年,随着油气资源开发的深人推进和基建项目的大力实施,人为造成水土流失的现象日益加剧。

为了巩固水土流失治理成果,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我们按照预防监督和综合治理“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工作方针,狠抓水保宣传、自身建设和水土流失预防工作,有效保护了水土资源和生态环境。

(1)抓水保宣传,提高社会公众认识。

按照面向领导、面向群众、面向生产建设单位的宣传思路,利用各类媒体广泛宣传,扎实开展主题宣传活动,实现了水保宣传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使群众的水土保持意识明显增强,社会各界参与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积极性空前高涨。

2006年以来,在县电 视台和政府门户网站播放公益广告12条,在各级各类报刊杂志专题报道30多次,向群众编发宣传短信6万余条,举办 大型宣传活动7次,在全县各级公路沿线、城镇驻地、村庄、水保生态项目区和水土流失重点区设置固定宣传牌21块,刷写标语、悬挂横幅160多条。

(2)抓自身建设,提高执法队 伍素质。

扎实开展“全国水土保持监督管理能力建设示范县”创建工作,大力改善办公环境、提升执法装备水平,切实 加强执法人员教育培训,合理设置工作岗位,严格目标责任考核,形成了“法有人执、事有人管、人有其责、责有人担”的工作格局。

去年9月创建工作顺利通过省级验收。

(3)抓水 保执法,提高预防监督效果。

通过积极争取,2009年我局被 纳入油气井场建设审批部门,实现了对油气资源开采造成人为水土流失现象的源头控制。

每年开展至少1次执法专项行动,对全县各石油企业、沙场、砖厂落实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的情况进行全面检查,严厉打击违法行为,有效控制了 人为水土流失。

2006年以来,共督促石油企业编制水土保持方案49项,查处人为水土流失案件16起,结案16起,依法征 缴水土流失补偿费、防治费2. 2亿元。

3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3.1存在问题
虽然近几年全县水土保持工作取得了较好成效,为县域 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但是,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也较为突出,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I)受资金和技术标准限制,以前治理过的部分区域措施不全、质量不高,有很大的提 升空间;(2)每年全县征缴的煤油气资源开采水土流失补偿费大约在7500万元左右,其中30%由省上返还给了县财政,但在实际使用中没有达到“取之于水保,用之于水保”的要 求;(3)基本口粮田建设项目中央财政预算和县财政预算都比较少,导致工程进度缓慢、配套措施不完善;(4)志丹县水 土保持主管部门不属于基础设施的建设项目审批部门,水土 保持“三同时”制度无法落实。

3.2对策分析
针对存在的突出问题和不足,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实施相应对策,使志丹县水土保持治理工作持续不断推进:(1)加 大投人。

建议进一步提高县财政水保项目前期工作经费预算,加大项目配套资金落实额度和力度,把返还给县财政的煤油气资源开采水土流失补偿费大部分投向水土流失防治工作。

(2)规范行政审批程序。

按照《水土保持法》规定,县 域内所有生产建设项目都要认真贯彻落实水土保持“三同 时”制度,做到水土保持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 工、同时投产使用。

建议尽快把水土保持方案审批、水土保 持设施验收纳人基础建设项目的立项审批和竣工验收流程,为基建项目落实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创造条件。

(3)加 强协调配合。

建议县上特事特办、急事急办,简化水保项目 前期手续办理流程,确保项目能按期开工建设,为争取更多、更好、更大的项目落户志丹奠定基础。

4结语
志丹历届县委和县政府一直高度重视水土保持和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把水保生态建设放在经济发展的首位,经过几 十年的不断努力,志丹县水土流失状况根本性好转,全县自 然植被不断恢复,水土流失得到了有效遏制,县域环境呈现出山绿水清的大好形势,水土保持治理工程为全县形成了一道天然的生态屏障,为全县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村增收起到了促进作用。

(上接第298页)
参考文献
[1 ]程力.小流域综合治理生态经济效益的研究[M].北京:科学技
术文献出版社.1992.
[2]王礼先.流域管理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9.
[3 ]可欣,于维坤,尹炜,等.小流域面源污染特征及其控制对策
[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9. (7) :20丨-205.
[4 ]John K C.Evaluating watershed management projects[J].Water
Policy.2002.3(6) : 537 -554.
[5] 孙立达,孙保平,李中魁.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动态监测与效益评
价研究进展[J].水土保持学报.1993.7(4) :84 -96.
[6] 戴全厚,刘国彬,刘明义,等.小流域生态经济系统可持续发展评
价-以东北低山丘陵区黑牛河小流域为例[J].地理学报.
2008. 60(2) : 209 -218.
[7] 吴敬东,叶芝菡,梁延丽.生态清洁小流域水生态环境监测指标
体系初探[J].中国水土保持.2007.9:8 - 10.
[8] 严尔梅,欧阳力.生态清洁小流域水土保持监测探讨[J].水土
保持应用技术.2015.3: 25 -27.
[9] 段淑怀,周玉喜,李五勤.石匣小流域坡地水土流失监测系统的
建立及应用[J].水土保持.2002. 5: 41 -45.
[1〇]刘海婧.小流域水土保持监测初探[J].环境水利.2010.4:35 -38. [1丨]和继军,蔡强国,刘松波.张家口不同侵蚀类型区水土流失治理 模式及效益研究[J].水土保持通报.2011.31 (5) : 95 -99. [12] Podwojewski 0D,Jouquet nd use impacts on surface runoff
and soil detachment withing agricultural sloping lands in Northern
Vietnam [J].Catena2008 , 74:109-118.
[13] 叶应多.天水市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成效与做法[J].甘
肃农业.2005. (10) : 56.
[14] 李建华,袁利,于兴修,等.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现状与研究展
望[J].中国水土保持.2012.6: 11 - 13.
30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