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诗词楹联看澳门卢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诗词楹联看澳门卢园
作者:关俊雄
来源:《广东园林》 2012年第1期
关俊雄
(南京大学历史学系,江苏南京210093)
摘要:澳门卢廉若花园既沿袭了岭南造园的特色,又融合了葡式建筑装饰风格,是一座不
可多得的精品园林。
文章从卢园的诗词楹联入手,阐述卢园的造园特色,探讨中国园林追求自
然的精神以及诗词楹联在拓展园林意蕴中所发挥的作用。
关键词:园林;诗词楹联;卢廉若花园;澳门
文章编号:1671J2641( 2012) 01-0016-05
中图分类号:TU986
收稿日期:2010-08-12
文献标识码:A
修回日期:2011-05-13
“竹石清幽曲径通,名园不数小玲珑。
荷花风露梅花雪,浅醉时来一倚筇。
”这是清末民
初学者汪兆镛居澳期间的诗作,诗中那个不逊于清代扬州盐商马氏园林小玲珑馆的“名园”,
便是澳门现存唯一的苏式园林——卢廉若花园。
卢廉若花园原名娱园,当年为澳门富商卢华绍(又名卢九)院宅的一部分。
该地本为龙田
村的农田菜地,被卢九购得后,其长子卢廉若聘请著名画家刘吉六在此设计营建花园。
花园始
建于1904年,建成于1925年。
后来卢家败落,原北部大宅今归一所中学所有。
而后,1973年
时花园被澳督嘉乐庇( Jos eManuel de Sousa Faro Nobre deCarvalho)购买后交由市政厅管理。
经过一番修葺整理,于1974年秋由澳督夫人揭幕,命名为“卢廉若花园”.,向广大市民开放。
陈从周先生曾言:“我国名胜也好,园林也好,为什么能这样勾引无数中外游人,百看
不厌呢?风景洵美,果然事实,但其中还有个重要因素,有文化、有历史,我曾提过风景区或
园林有文物古迹,则丰富了文化内容,游人产生更多的兴会,联想,不仅是到此一游,吃饭喝
水而已。
文物与风景区园林相结合,文物赖以保存,园林借以丰富多彩,两者相辅相成,不矛
盾而统一”。
本文对卢园的研究,正是以诗、词、匾额、楹联、题字等文化要素作为切入点,
力求以诗词为经纬,勾勒出卢园的造园艺术及精神内涵。
1纵横域外大瀛海,俯仰壶中小绿天
卢园位于澳门闹市当中,园外车水马龙、人声鼎沸,园内寂静人稀,可谓“闹处寻幽”之地。
进入卢园不远处,有题为“屏山镜海”的月洞门,对应门框内的是山石、花木与观音像组
成的框景(图1);在月洞门的另一面则题有“心清闻妙香”,乃出自杜少陵的《大云寺赞公
房四首》,此语禅意盎然,既与前方观音像呼应,又与周边种植的桂花、竹丛相和,暗香盈袖、引人遐想。
有先哲云:“亭榭之额是赏景的说明书……而联对文辞之隽永,书法之美妙,更令人一
唱三叹,徘徊不已”。
卢园中一座名为“挹翠”的六角攒尖亭,可谓是这番话很好的体现。
亭
子正面有对联日:“纵横域外大瀛海,俯仰壶中小绿天”。
亭的另外一边上有匾额:“浮绿处”,两边为对联:“莲青竹翠无由俗,柳色波光已斗妍”。
挹,意为舀出液体,“挹翠”
一名与“浮绿处”及联中“小绿天”等,均是指不远处春草堂前的水池,有点景之用。
对联用
木材刻成,字体为绿色,以行书书之,浑厚苍劲,周边景色和联中意境相融。
若再吟想梁披云
为此亭作的诗:“曲径方塘得地偏,芳亭一角自清便。
纵横域外大瀛海,俯仰壶中小绿天。
露
竹风荷呼共语,长松高树齐看肩。
闲来渐觉沧州趣,乐与园林数岁年”,确实令人回味。
2春草堂前思渺冥,水边顾影尚伶俜
从“浮绿处”可一窥1.78hm2的卢园,与前后的游览路线相结合便可看出这是采用了先抑
后扬、曲径通幽的造园手法。
首先,进入题为“屏山镜海”的月洞门,然后是一条曲折而狭窄
的清凉竹径,两侧高大浓绿的竹丛夹拥,幽深僻静。
行至春草堂前,但见一片宽广的水面,顿
觉豁然开朗。
由于狭窄阴暗空间与明朗开阔空间的对比作用,以及水面本身的浮空泛影,使人
觉得水面面积比实际面积宽广得多,正所谓:“白本非色,而色自生,池水无色而色最丰,色
中求色,不如无色中求色。
故园林当于无景处求景,无声处求声,动中求动,不如静中求动。
景中有景,园林之大镜,大池也,皆与无景中得之”。
亭、榭等开敞式建筑,是园林风景的观赏点,也是游览线上的休息点,布置极为灵活。
所
谓安亭得景,借景成榭,建筑与景境有不可分割的关系。
从内观外,周围景色如画;而从外观内,“月榭风亭绕,曲池粉墙迥”,建筑亦融合于景色之中。
卢园的主体建筑春草堂担当此功能,四周绿水环绕,形成池中小岛样式,东、西、北面均以活泼的中式小桥联系周边。
建筑前
面水面较开阔,背面则呈狭长带状。
建筑整体为黄色外墙,加以白色线条饰边;前后有廊,其
廊柱造型采用古罗马科林斯柱式和混合柱式,有圆柱和方柱两种。
堂前的檐廊为岭南建筑型制,但构造采用圆柱和弧形扇窗,中部向池中凸出的檐廊呈平面六角,以红色铁制座椅栏杆围合,
加上两旁以樽柱式的宝蓝色彩釉陶器衬托,屋顶为白色宝瓶围栏的女儿墙阳台制式,具有浓郁
的葡式建筑风格。
然而,阳台外还做了一圈中式的披檐,有绿色琉璃瓦、飘逸的檐角(图2)。
作为水榭厅堂,春草堂一方面起到观景的作用,如诗云“春草堂前思渺冥,水边顾影尚伶俜。
低昂看尽卢园柳,未折家山一段青”:另一方面又以中西合璧的独特建筑形式融入环境当中,
成为景色的一部分。
3名园集四时美景,胜境忆三代英豪
外堂内对联——“姹紫嫣红,喜名园集四时美景;吟青挹翠,寻胜境忆三代英豪”,则把
四时美景与三代园主相对,表达对卢家的怀缅与崇敬之情。
卢家在澳门曾显赫一时,这始于卢
九一辈。
据族谱记载,卢九“少年怙恃,生计殊窘。
弱冠后,始至澳门,业钱银找换。
稍有蓄积,设宝行钱号。
既而以善营商业,雄财一方。
”而其长子卢廉若也颇有成就,据《卢廉若墓
志铭》载,“少年时曾受学于南海潘衍恫学土门下,年十七补县学生,然‘秋试屡踬’,乃
授例纳粟,以道员分发浙江,赏花翎二品顶戴;善化王之春巡抚广西时,檄调至桂林。
后厌倦
吏事,告假归乡。
在家乡倡办普仁善堂,赈恤乡间贫苦。
不久即至澳门,随其父经营银号、烟赌,遂成巨富。
”此外,卢九大哥华锦之子卢光裕也是一位比较活跃的赌商。
卢九家族在澳门
的商业经营主要集中于博彩业、猪肉生意、金融业、房地产业以及其他实业。
其中以博彩业为
主营业务,卢九、卢光裕、卢廉若对赌业均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和资金,获得巨大的成功。
卢九
家族是晚清澳门规模最大、历时最久的华人赌商家族,堪称当时的赌商世家。
在政界中,卢家
亦是长袖善舞,曾担任多年澳葡政府公钞局、理商局局员,参与商务决策与市政管理,发挥了
积极的作用。
葡萄牙王室于1890年7月20日授予卢九骑士勋章,1894年4月25日又授予
Vila Vi osa勋章。
生前获颁两次葡萄牙王室勋章的华商,在晚清澳门亦仅此一人而已。
民国
初年,卢廉若亦获颁一等勋章。
在社会公益上,卢家亦不甘人后。
卢九在家乡潮连“爱护乡族,以岁饥,尝捐办本族平粜
四次,赔累逾万无吝啬”。
卢廉若踵乃父之业,“生平乐与人善,而嫉恶素严,地方公益无不
视力所至”,“又倡办阖乡普仁善堂,至今赖之。
侨寓澳门,凡关于华侨公益,尤为注意”。
镜湖医院之创设,被视为全澳华商善行的机构。
卢九、卢廉若父子长期担任镜湖医院的值理或
总理,对华人事务,充当领袖角色,时当斡旋,而对慈善公益,尤为热心,多有捐助。
卢家在
中国近代革命上也略有贡献,卢廉若与孙中山私交甚笃,孙先生在辛亥革命早期留澳期间,曾
下榻于春草堂,并在此会见爱国华侨及革命者。
4漫步曲桥寻画稿,闲凭奇石听书声
来到卢园最北面,可见奕枫亭,亭中有对联日:“漫步曲桥寻画稿,闲凭奇石听书声”,
用文字连接两个景观空间,一面是菏池中的九曲桥,另一面是怪石嶙岣的石林。
本来在空间意
义上,桥之用处为由一点到达另一点,理应以直线为妥,既省时又省工,缘何园林常见曲桥的
存在呢?原来这是小园中常用手法,可延长距程,游人信步其间,步移景异,左右顾盼而有景,“寻画稿”于其中。
而“奇石”之所在,正是今卢园之最北部,其一墙之隔的娱园大宅,现今
已为一所中学所有,当年题词非乃预知今日之景,只为表达园主追求书香门第之雅趣,然今日
却真可凭此“听书声”,实在饶有意思。
九曲桥所连接的另一端,是歇山顶的碧香亭,其上匾额题:“无边光景”,两侧对联为“如画风光饶雅兴,娱人景色此中寻”,正合眼前飞檐翘角、曲桥荷塘的如画景致(图3)。
亭的另一面,则有亭名“碧香亭”之题匾,及“碧水丹山曲桥垂柳,香风醉月词馆诗人”之对联,亭名正是取上、下联首字而成。
园林中曲与直是相对的,曲桥正与垂柳形成视觉对比效果。
“碧水”是指亭旁的河塘,“丹山”则是相邻的玲珑山。
卢园的叠石堆山手法源自苏州园林,但由于就地取材,又有别于江南园林以太湖石为主的
传统。
岭南多数园林以英德石为主,多用以表现群体美,少有玲珑剔透的、供独立欣赏的“立石”,玲珑山就是这样的例子。
它仿山涧渊潭叠石理水,山高近10 m.有一名“云淙”之山洞
与碧香亭相邻,假山分数级叠台层层跌落,山顶植参天古榕,四周灌木、花草丛生,小路回转
曲折,.更有小桥、山洞、平台增加游兴。
沿着山后石阶可登上全园最高点的假石山,俯瞰碧
香亭、九曲桥:春草堂和中央水池,景色豁然开朗。
另外园中西面有一扁六角水池,池内有一
组英石砌作,与墙上“后羿求仙丹”的浅浮雕墙及对联“三径绿荫成翠幄,一池春水跃文鱼”
相呼应,可谓佳作(图4)。
园中另有两组山石:仙掌岩和小狮子林(图5),巧妙地过渡和联系了碧香亭和人寿亭。
因堆叠得法,这两组山石将崇山峻岭、悬岩绝壁、云卷云舒、群狮傲啸之意境凝缩于园林中,
再现了大自然的宏伟奇观。
正所谓:“真山假山真喦假嵓,天下奇观人间富地”。
5年到好时樊川笑,嫣红姹紫参差过
“云洞烟深迷去路,嶙岣怪石道岔歧”,穿过分隔园林空间的假山后,可见人寿亭(图6),联云:“奇石尽含千古秀,异花长占四时春”。
卢园起初之时梅花极盛,文载“有梅花五百株”,只是“萝岗归梦冷,来此沐清芬。
纷落枝头雪,屯为心上云”的情景而今只待成追忆,只有春草堂两侧的水边有梅花数株,新建的“梅亭”和“百步廊”侧有姿态苍劲的老梅数株。
“年到好时樊川笑,看明眸瞰水,飞燕新妆。
旧日萧娘,朱门几度回肠?嫣红姹紫参差过,媵
陶篱,独耐清霜。
卷帘衣,分付寒蛩,来伴孤芳”。
过去文人雅士多在卢园赏菊后赋诗留世,
如今花园管理部门人手紧缺,已大不如昔。
现今卢园植物中最兴旺的是竹类,计有佛肚、观音、黄金间碧玉、粉麻、唐竹、青皮、崖
州等7种。
其中最大者为粉麻竹,高可参天;最小者为观音竹;最多者为唐竹,因其为散生竹种,地下茎蔓延,无处不在;最奇者为佛肚竹;颜色最美者为黄金间碧玉;最婀娜多姿者为崖州、青皮。
人寿亭中另有一联云:“出污泥而不染,亭亭净直。
干云霄以无尘,习习清冷”。
卢园的荷花有两处,一在园东北的小池中,一在九曲桥边,田田的莲叶,曾经遮遍曲桥两侧水
面,“曲桥端赖红阑傍,片片初荷漾绿池。
池畔有亭双韵在,斜看碧水听流澌”,让人如临其境。
6点缀更添卢苑胜,竭来如接屈公吟
从诗词楹联作切入点,更可一见卢园之胜。
从诗句之美到自然之美,符合中国造园思想之
哲理。
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最完整的造园学专著——《园冶》,作者是明末造园家计成。
字无否,
号否道人,从其字与号可见道家思想对其产生.的深刻影响。
《园冶》中总结了两条园林规划
设计原则:“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巧于因借,精在体宜”,说明造园所要达到的意境和艺
术效果。
园林是人工创造的艺术形式,但其终极追求是人工与自然的和谐及融合,就像天然造
化生成一般,这就要求园林的创造不是简单地抄袭自然,而是一种经过艺术概括和提炼的审美
再创造。
《园冶》传人日本后被称作《夺天工》,反映了终极追求的是“天工”,而不是“人工”,是一种源于自然而又高于自然的提升,对于这种追求,在山石水体上是范山模水;在亭榭楼阁上,是因地制宜;在诗词楹联上,是融情人景。
三者中,诗词楹联显得甚是特殊,因人工山水
是对别处自然山水之模仿,然后置入园中;亭榭楼阁是配合园中自然环境而置;诗词楹联则是
根据当前景象而出。
简言之,一为仿景而生,一为因景而生,一为自景而生。
诗词楹联把自然
景观与山水楼阁等人工景观糅合提炼,而后经诗人吟咏而来,自景而生,生而入景,循环往复,浑然一体,也正是“合”的最高追求。
综上所述,澳门卢园以其山水、花木、建筑、词句点缀其间,追求与自然相融相合,令人
回味神往,正如人寿亭中一联所言:“点缀更添卢苑胜,竭来如接屈公吟。
”卢园之美,也是
中国园林的意境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