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物理原子原子核光与物理学史专题(含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1.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开普勒发现了行星三大运动定律。

2.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卡文迪许测定了引力常量G。

3.牛顿经典力学适用于低速、宏观世界,不适用于高速、微观世界。

4.库仑从万有引力定律出发,总结出了真空中两个点电荷间相互作用规律。

5.伽利略用科学方法论证了重物体和轻物体下落一样快,推翻了了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创造了把实验和逻辑推理结合起来的科学研究方法。

6.17世纪末,伽利略利用理想斜面实验的方法,得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原因的结论,揭示了力与运动的本质联系。

7.奥斯特最早发现电流周围存在磁场,安培提出了分子电流假说。

8.法拉第首先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并通过实验定性总结出了电磁感应定律;楞次总结出了楞次定律,得出了感应电流方向的判断方法。

9.用点电荷代替带电体,应用的是理想化模型方法。

10.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的两大支柱:变化的电场产生磁场,变化的磁场产生电场。

11.均匀变化的磁场产生恒定的电场,均匀变化的电场产生恒定的磁场;周期性变化的电场产生周期性变化的磁场,周期性变化的磁场产生周期性变化的电场。

12.变化的电场和变化的磁场总是相互联系,从产生区域由近及远向周围传播,形成电磁波。

13.麦克斯韦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赫兹通过实验加以证实。

14.赫兹通过一系列实验,观察到了电磁波的反射、折射、干涉、偏振和衍射等现象,并通过实验证明电磁波在真空中具有与光相同的速度C,证实了麦克斯韦关于光的电磁理论。

(二)1.在电磁振荡中,电场和磁场都随时间做周期性变化。

2.能有效地发射电磁波需具备的条件有:频率足够高和使用开放电路。

3.在电磁波发射技术中,使电磁波随各种信号而改变的技术叫做调制。

4.电磁波的接收中,使接收电路产生电谐振的过程叫做调谐。

5.把声音或图像信号从高频电流中还原出来,这个过程叫解调。

6.电磁波按 从大到小排列:无线电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γ射线。

7.雷达利用无线电波定位,是利用的无线电波的微波波段。

8.某些物质在紫外线照射下能发出荧光,可用来设计防伪措施。

9.医疗透视和机场等地进行安检都是利用X射线。

10.红外线最为突出的是它的热效应,可以用于红外加热和红外遥感技术。

11.电视机的遥控器利用了红外线进行遥控。

12.γ射线线的贯穿能力最强,可用于工业金属探伤。

13.紫外线具有显著的热效应和化学效应,波长比可见光短。

14.从高空对地面进行遥感摄影是利用红外线有良好的“穿透能力”。

15.只有横波才能发生偏振现象。

16.地震波纵波的速度大于横波的速度,此性质可用于横波的预警.
17.电磁波是横波,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也可以在介质中传播,真空中的光速为 C 。

(三)1.机械波只能在介质中传播,机械波的波速由介质决定,频率由波源决定。

2.医学上“彩超”利用了多普勒效应。

3.波源与观察者相互靠近时,观察者接收到波的频率将增大;波源发出波的频率不变。

4.波源与观察者相互远离时,观察者接收到波的频率将减小;波源发出波的频率不变。

5.交警使用的测速仪利用的是波的多普勒效应原理。

6.利用多普勒效应可探测星球远离或靠近我们的速度。

7.狭义相对论的两个基本假设:在不同惯性参考系中,一切物理规律都是相同的;真空中的光速在不同的惯性参考系中都是相同的。

8.狭义相对论认为运动物体的质量随物体速度增大而增大。

9.爱因斯坦质能方程E=mC2,表明物体具有的能量与它的质量之间存在正比关系。

10.偏振现象说明光是横波。

11.能说明光具有波动性的现象有:干涉、衍射、多普勒效应。

12.光电效应和康普顿效应现象,说明光具有粒子性。

13.光既是波也是粒子,具有波粒二象性。

14.泊松亮斑支持了光的波动说,而光电效应支持了光的粒子说。

15.19世纪初英国物理学家托马斯·杨成功地观察到了光的双缝干涉现象,证明光是一种波。

(四)1.太阳光下的肥皂泡、水面上的油污成彩色,是光的薄膜干涉形成的。

2.用标准平面检查光学平面的平整程度利用了光的薄膜干涉现象。

3.拍摄玻璃橱窗或水中的物体时,镜头前往往要加装一个偏振片,减少反射光的影响。

4.玻璃杯的裂缝处、水中的气泡,看上去比周围更明亮,是由于光由水中射向气泡时,一部分光发生了全反射的结果。

5.立体电影、消除车灯的眩光利用了光的偏振现象。

6.雨过天晴,天空中出现的彩虹,是由于不同色光经过空中的小水滴发生折射而产生的。

7.通过两笔之间的狭缝看灯管呈彩色,是单缝衍射的结果。

8.光导纤维传送信息利用了光的全反射现象,内芯的折射率大于外套的折射率。

9.用三棱镜观察太阳光谱都利用了光的折射现象。

10.在岸边观察水中的一条鱼,鱼的实际深度比看到的要深,这是光的折射造成的。

11.水中潜水员斜向上看岸边物体时,物体的实际位置比看到的像要矮。

12.海市蜃楼的是光的 折射和全反射 造成的。

13.光学镜头上的增透膜是利用了光的 薄膜干涉 现象。

14.用分光镜观测光谱是利用光的 折射 现象。

15.门镜可以扩大视野是利用光的 折射 现象。

16.照相机镜头上的颜色是光的 薄膜干涉 造成的。

(五)1.不同色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相同 。

2.不同色光,其 波长 越大,波动性越强。

3.波长为λ的光子具有的能量为λ
νC
h
h E ==。

4.光从水到空气中发生折射时, 频率 保持不变。

5.不同色光折射率越大,发生全反射的临界角越 小 ,越容 易 发生全反射,公式为n
C 1sin =。

6.氢原子被激发后发出的可见光光子能量 小 于紫外线光子能量。

7. 爱因斯坦 提出光子说,解释了光电效应现象。

8.根据公式0W h c =ν,极限频率越大的金属材料逸出功越 大 ;同一种金属逸出功为 定值 。

9.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频率关系式:0W h E K -=ν。

10. 普朗克 为了解释黑体辐射现象,第一次提出了能量量子化理论。

11. 汤姆孙 通过对阴极射线在电场和磁场中的偏转情况分析而发现了电子。

12.密立根油滴实验表明 电荷量 是不连续的。

13.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和他的助手们进行了α粒子散射实验,并据此提出 原子核式结构模型 。

14.卢瑟福α粒子散射实验中,有少数α粒子发生了 大角度偏转 。

15.玻尔的原子理论,主要有 轨道 量子化、 能量 量子化和 定态 、 跃迁 假说,成功地解释了 氢 光谱的分立性;其局限性是不能其它复杂原子的光谱现象。

16.氢原子发光时,只能发出几种特定频率的光,因此其光谱为 谱。

(六)1.在原子核中, 核力 只能发生在邻近的核子之间。

2.各种原子的发射光谱均为 线状 谱。

3.氢原子由较高能级跃迁到较低能级时,电子动能 增大 ,电势能 减小 ,总能量 减小 。

4.光子说和玻尔原子模型都体现了 量子 观念。

5.氢原子从低能级(E 1)向高能级(E 2)跃迁,原子 吸收 光子,光子能量∆E E 2-E 1 。

6.原子核由 质子 和 中子 组成,用符号X A
Z ,A 为 质量数(核子数),Z 为 电荷数(质子数)。

7.常见粒子符号:电子0
1-e ,正电子e 0
1,质子H 11,中子n 10,α粒子He 4
2。

8.n He H H 10423121+→+,该反应类型为 核聚变 。

9.天然放射现象放出的三种射线分别为: α 射线 、 β 射线 、和 γ 射线,本质分别为 高速氦核流 、 高速电子流 、 高频电磁波 。

其中穿透能力最强的是 γ 射线;电离能力最强的是 α 射线,不带电的是 γ 射线。

10.原子核发生β衰变时,有 电子 从核内射出,其机理是核内中质转变,方程为e H n 012110-+→。

11.半衰期是对大量原子核的统计规律,对少数几个原子核来说 不成立 。

(七)1. 比结合能 越大,表明原子核中核子结合得越牢固,原子核越稳定。

2.核反应中出现质量亏损,并不是这部分质量消失了,而是转变成了能量,公式 2
mC E ∆=∆。

3.太阳辐射的能量主要来自于太阳内部进行的 核聚变 反应。

4.贝克勒尔发现了 天然放射现象 ,说明原子核是有内部结构的。

5.原子核裂变过程遵守 电荷数 守恒和 质量数 守恒,反应过程中 质量 出现亏损。

6.He Th U 422349023892+→为 α衰变 反应,H O He N 1
117842147+→+为 原子核人工转变 反应。

7.n Kr Ba n U 108936144561023593++→+是 核裂变 反应,
核电站 和 原子弹 就是利用了该反应类型。

8.放射线可以杀伤癌细胞或阻止癌细胞分裂,但同时对 正常细胞 也会有伤害。

9.放射性同位素可以代替非放射性同位素来制成各种化合物,参与化学反应,但带有“放射性标记”,用仪器能探测出来,这种原子称为 示踪原子 。

10.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由核内部的因素决定,与原子所处的外部条件 无关 。

但如果将放射性元素与其他元素形成化合物,其半衰期 仍不变 。

11.核子结合成原子核,要 放出 能量,反之则 放出 能量。

(八)1.原子核聚变过程出现质量亏损,裂变过程出现质量 亏损 。

2.现已建成的核电站能量来自于 核裂变 放出的能量,利用 镉棒 控制反应进程。

3.原子核衰变时产生的新核往往处于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时,放出 γ 射线。

4. 卢瑟福 发现质子的核反应方程为H O N He 1117814742+→+。

5.质子、中子、α粒子的质量分别为m 1、m 2、m 3,质子和中子结合成一个α粒子,释放的能量是 (2m 1+2m 2-m 3)C 2 。

6.γ射线是波长很 短 的电磁波。

7.铀核发生裂变后,生成的新核的比结合能比铀核 大 。

8.原子核所含有核子的总质量 小于 于这些核子单独存在时的总质量。

9.放射性元素原子核有半数发生衰变的时间叫做 半衰期 。

10.轻核聚变要在很高的 温度 下才能发生,因此又称为 热核反应 。

11.“两弹一星”中两弹是原子弹和氢弹,爆炸时利用的分别是 核裂变 和 核聚变 反应。

12. 查德威克 发现中子的核反应方程为n C Be He 1
012
69
44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