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社会教育工作的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博物馆社会教育工作的思考
【摘要】社会教育是博物馆的重要工作职能,在我国目前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和博物馆免费开放的新形势下,我们可以在志愿者服务、巡展进校园、网络互动,以及彰显博物馆特色,创新社教活动内容上有所作为。
【关键词】博物馆社教工作新思考
一、增强对社教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国国际博物馆协会第二十一届全体大会于2007年8月24日在维也纳通过,
际博物馆协会章程》第三条《定义》中对博物馆的定义为:“博物馆是一个为社会及其发展服务的非营利的永久性机构,并向大众开放。
它为研究、教育、欣赏之目的征集、保护、研究、传播并展出人类及人类环境的物证。
”社会教育和传播功能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博物馆、纪念馆是社会文化教育机构,是陈列展示,宣传人类文化和自然遗存的重要场所,是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的教育对象是所有的社会大众,具有极强的广泛性,博物馆与社会并存,缺一不可。
而博物馆社会教育工作是较其他博物馆工作而言,最为贴近观众、最直接服务于观众的中心环节,是博物馆工作的主要社会职能之一。
我国博物馆界对博物馆社教工作也给予了突出重要的位置。
作为博物馆评价体系的国家关于一级博物馆运行评估考核,也把社会教育项目列为博物馆重点考核工作之一。
这使我们进一步明确了以后的工作方向和新的发展思路。
面对年龄、职业、知识层次、感知能力、价值观念各异的社会民众,博物馆工作者该如何面对,如何体现其社会教育工作的职能,这是值得我们深思并长期为之努力的目标。
社会教育不同于学校教育,从形式上更具有实物性、观赏性及广博性,从方式上更是丰富多彩、详略得当、因人施讲。
相对而言,博物馆社会教育更具有广泛性,在营造人文环境、提高民众素养中,都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既是学生的第二课堂,又是成人终身受教的海洋。
如何让社会各界能在这片知识的海洋中尽情畅游,是我们文博工作者不断努力探索的方向。
二、加强博物馆社教工作是新形势下的新挑战
十八大报告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人民、推动发展的作用。
”站在新的时期,面对新的形势,我们怎样才能更好地满足广大民众多样而强烈的精神文化需要,将是文博工作者的新课题。
自2008年初全国公共博物馆、纪念馆、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免费开放以来,接待观众人次逐年增多,其中低收入人群比重加大,这一举措让所有热爱、关心、支持文博事业的民众都能走进神圣的殿堂,亲近文物、聆听历史、了解国情,在自己的精神家园尽情畅游。
每一个文博工作者看到今天文化事业的大繁荣景象都会感到欣慰,但同时又深感压力,如何加强调查研究、信息反馈、调整思路、推陈出新,在推出好展览的同时,积极开展多种渠道的社会教育工作,加强博物馆与社会大众之间的联系,这些问题都已经强烈地摆在了我们的面前。
三、博物馆社会教育工作的新思考
大胆探索、努力创新是推动博物馆社会教育工作发展前行的重要前提,我们要集思广益,不断扩宽工作思路及方法,增强博物馆的社会基础,在组织社会各界人士来馆参观的同时,广泛联络历史文化的学者、收藏家、旅游工作者等,与我们一起更好地为社会大众提供各种信息、资料和学习交流的机会。
志愿者服务是阳光下的一项伟大事业,“赠人玫瑰,手留余香”是志愿者志愿服务的意义所在,志愿者服务精神也是文明发展中一种不可缺少的精神,在为别人服务的同时,也让自己的闲暇生活充实起来,让自己的人生更加精彩。
自1907年美国波士顿艺术博物馆首开博物馆志愿者之先河起,历经一个多世纪的发展至今,志愿者的运作正在不断探索与完善中。
我们可与大专院校建立实习基地的合作,不断发展、壮大志愿者的服务队伍。
通过世界博物馆日、重要纪念日等一系列特殊日,联合相关部门或社区、学校开展多种有意义的教育活动。
不断壮大志愿者的服务队伍。
例如,大学生志愿者就是其中一支很优秀的团队,他们知识面广、服务热情高,可用他们所学的英、日、俄等多种语言为多国贵宾服务,广东来汉学习的学生也可用粤语接待广东观众,他们的能量是难以估量的。
还有一些德高望重的学者、教授也愿发挥余热,为博物馆的社教工作多做贡献,义务为观众讲解答疑、开堂讲课。
这些都是我们难得的社会资源。
为了放大博物馆社会教育工作的辐射范围,主动送精品流动展览到学校、到社区、到乡下,让博物馆社会教育工作深入基层、贴近群众,让它的光芒普照到世界各地。
比如,我馆特别制作了“在孙中山先生的旗帜下——孙中山先生与武昌首义”图片巡展,于今年5月14日至17日在武汉市首义中学展出,5月28日至31日在武汉理工大学展出,由我馆讲解员现场讲解。
在互动中引导观众认真学习、产生兴趣、强化印象、启迪灵感,受到广大现场师生的热烈欢迎。
这样,博物馆的区域在扩大,社会教育工作的功能在扩大,它的影响力更是在不断扩大、延伸······
博物馆在举办社教活动时,我们要在以“贴近实际、贴近观众、贴近生活”为指导的前提下,放开思路、创新发展、大胆尝试、因地制宜,找到新的社教工作思路。
充分利用数字信息、网络辐射效应来传播博物馆文化,将传统博物馆的业务工作与计算机网络上的活动紧密结合起来,构筑博物馆大环境所需要的信息
传播交换的桥梁,使博物馆的职能得以实现。
自免费开放以来,各馆参观人数不断上升,人群结构也较以前幅度更宽、人群更广,对我们的社会教育工作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例如,为了适应新形势,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推陈出新,寻求新模式、新思想,在重大节日组织广大观众参加“首义寻踪活动”,由讲解员带领观众踏访辛亥首义遗址、纪念设施,通过重走“首义路”,深刻领略“首义精神”。
我们可根据观众需要制作一天、两天、三天三种路线,主要有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蛇山首义公园、户部巷、起义门、中山舰博物馆等景点,形式多样地让观众切身感受当年情景。
总之,我们的工作要通过多种形式,多种渠道让更多的人接触、了解、领略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增强民族自豪感、认同感和归属感,力求将博物馆社会教育工作与多元文化资源相融合,使博物馆发展之路越拓越宽,在文化强市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