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在中国的环境监测现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在中国的环境监测现状
发布时间:2021-09-03T15:54:57.860Z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1年4月第11期作者:周玲玲沈春丽[导读] 对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来说,其不易分解和处理,且该类污染物具有较强的传播能力、周玲玲沈春丽
余姚市环境保护监测站浙江宁波 315400
摘要:对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来说,其不易分解和处理,且该类污染物具有较强的传播能力、扩散能力等,会对空气、土壤、水体造成污染,进而对动植物的生长及人类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做好环境监测工作,加强了解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主要来源以及其特征,以环境保护为出发点,进一步制定更为有效的环境监测措施。
本文就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与环境监测作出分析,提出几点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环境监测;现状分析稳定的生态环境是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保障人类健康的重要条件。
但随社会经济快速发展,近年来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类型及数量日益增多,对土壤、空气等产生了较为严重的影响,不仅降低了生态环境的稳定性,还影响人类的健康,以及社会整体效益的提升[1]。
所以为了有效防控和解决该类污染物的产生、传播及扩散,还需要分析目前我国环境监测现状,掌握与该类污染物相关的数据信息,并以保护环境为出发点,对现有的环境监测对策进行优化制定,保证环境的健康稳定。
一、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来源及特征分析
针对该类污染物的来源来说,主要可分为以下三方面。
①农药。
农业事业在发展过程中,为了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及质量,防治病虫害侵害,这种情况下会通过喷洒农药的方式进行预防处理。
但很多农药的成分中都含有该类污染物,在喷洒过程中农药会进入土壤,而该类污染物则会长期留在土壤中,无法被分解。
②工业。
工业生产过程中会使用到大量的化学物质,如多氯联苯等。
但如果这些化学物质在使用过程中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在发生泄漏等问题的情况下,就容易使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传播和扩散。
③无意识污染。
在人类进行各项活动中,某些活动可能会产生该污染物。
如在焚烧秸秆、城市垃圾处理、医疗废弃物燃烧等过程中就容易产生脂溶性物质二噁英,通过传播扩散危害人类健康。
针对该类污染物的特征来说,主要体现于以下几点。
①持久性与高毒性。
大多数污染物进入自然环境后在一定时间后会自行分解。
但该类污染物其半衰期较长,若没有及时对该污染物进行处理,会对环境造成持续性危害[2]。
同时该类污染物中像二噁英等类型的污染物具有高毒性特点,在低浓度低含量的情况下也会直接对人类的身体造成伤害,引发癌症等病症。
②生物积累性。
对于该类污染物来说,其具备亲油性等特点,能够在脂肪中快速积累,进而快速提高自身的浓度含量[3]。
该特征的存在,对生物的健康生长、人类的健康生活都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力。
③流动性。
很多持久性有机污染物都属于半挥发性物质,其不仅能够通过空气、水流等物质进行流动传播,其还能在挥发后进入大气层,在雨水等作用下进行沉降,进而对更多地区产生危害。
二、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在中国的环境监测现状(一)大气环境
针对于在大气环境中存在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来说,其存在形式为气体,或吸附在悬浮颗粒物质上,随空气流动进行污染物传播[4]。
但环境监测过程中对该类污染物的监测力度相对较弱,难以准确监测到空气中含有污染物的浓度及种类。
这种情况下该类污染物会通过空气传播扩散对更多地区的环境造成危害。
(二)水环境
该类污染物也会存在于水环境中,长期作用下对水源造成污染,影响周边自然环境中生物的健康生长,以及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及身体健康造成危害。
如我国华南地区在环境监测过程中发现地下水中存在该类污染物,主要为有机氯。
在我国各地区河段、多个出海口等区域都发现了不同类型不同浓度含量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主要为有机氯、多氯联苯等。
(三)土壤环境
土壤是植物、农作物生长的必要条件,且土壤也是部分动物的生活场所。
但现阶段农业发展过程中使用了大量的农药,喷洒后进入土壤。
污染物在土壤中不会自动分解,并在一定条件下会将其转移至动物、植物或农作物中,并在食物链作用下进一步进行扩散传播,使更多的动植物及农作物受到污染,同时严重破坏土壤环境的稳定性。
三、提高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环境监测效果的对策(一)更新观念,加大对先进环境监测技术的应用力度对我国目前环境监测工作展开分析反思,更新观念,能够积极借鉴国外优秀的监测技术和监测手段,结合我国环境污染现状及污染物类型,研发应用更多先进的监测技术。
针对此类情况,需要相关技术人员能够对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类型、浓度、危害性等相关数据资料进行收集,构建数据库,为技术的研发提供基础依据。
同时需要加大资金投入,能够为技术人员提供良好的研发环境,以不断提高监测技术的性能及应用水平。
(二)完善制度及法律法规,提高执行力首先各地区需要对我国环境监测相对应的制度、法律法规进行了解掌握,其次需要根据持久性有机物特征、污染源、危害性等条件,结合环境监测要求及当地环境的实际情况,对现有的规章制度、法律法规进行完善调整。
同时为了强化制度及法律法规的价值作用,需要提高执行力,对当地各项活动的开展加强监督管控,对违规行为进行惩处,以提高环境监测工作开展的实效性。
比如根据当地工业的生产性质、生产活动类型等,对其各个污染物的排放标准进行准确设定,一旦超出排放标准需立即通知负责人进行处理,并对该工厂进行处罚。
(三)加强监测网络建设,增强人员监测能力
一方面充分借助信息技术,利用互联网搭建环境监测网络系统,能够提高环境监测过程的信息化水平。
根据各地区污染物的浓度、类型,以及各地区的生产发展情况,建设合适数量的环境监测站点。
同时还需要针对环境监测工作,制定相应的管理方案,以保证各项工作开展的规范性。
另一方面需要开展人员培训工作,通过线上资料视频推送、线下专业人员指导讲解的方式,让监测人员能够对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类型、特征等内容进行充分了解,掌握更多有效的监测方法,以及熟练操作运用各个监测技术及设备。
另外,还需要对监测人员的思想意识、责任心等方面作出合适的教育引导,保证人员能够以正确的态度、较强的监测能力,开展各项监测工作。
(四)做好环境保护宣传工作,提升污染物防控水平
环境保护是全社会都应加强重视的问题,我国环境监测部门在日常监测过程中也应做好相应的宣传工作,让更多的行业以及人民群众都能够了解到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危害性,以及如何防控该类污染物的方法。
首先通过线下部门宣传、开展环境保护讲座活动等方式,让工业、农业等行业人员能够对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危害性和基础防控方法进行了解掌握。
其次通过线上微信公众号、抖音视频直播等方式将与该类污染物相关的信息资料推送给更多人民群众,让广大人民群众能够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以及开展环境监测的必要性,让全民都参与到环境监测中,共同对该类污染物进行监控和防治,从源头上减少污染物的产生。
结语:综上所述,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存在,会对空气环境、大气环境及土壤环境造成严重危害,进而影响到人类的健康,以及降低社会整体发展水平。
所以为有效防控和减少该类污染物,需要环境监测部门加强重视,提高对该类污染物的了解分析力度,并通过引进先进检测技术、完善制度及法律法规、建设监测网络、加大环境保护宣传等方式优化现有的环境监测工作,提高整体污染物监测能力,以更好地保护环境,创造更高效益。
参考文献:
[1] 李文敏,赵弦.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在中国的环境监测现状[J]. 资源节约与环保,2021(1):71-72.
[2] 赵栋.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在中国的环境监测现状分析[J]. 消费导刊,2021(2):93.
[3] 王军燕. 试论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在中国的环境监测现状[J]. 环球市场,2021(13):303.
[4] 王静.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在中国的环境监测现状[J]. 资源节约与环保,2021(2):5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