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果山拥立美猴王》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花果山拥立美猴王》教学设计
任教班级:叶榭中学预初(3)班任教时间:5月22日执教者:王爱华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了解《西游记》及其作者吴承恩;理解环境烘托的作用。

过程方法目标:通过圈画、朗读、讨论、交流,感受美猴王的形象,品味古典白话概括、整齐而活泼的特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作者对勇敢大胆、沉着心细、聪明机智的美猴王形象的赞美。

教学重点:感受美猴王超然出众的表现,体会其勇敢大胆、沉着心细、聪明机智的英雄形象。

教学难点:理解花果山、水帘洞等环境描写对美猴王形象的烘托作用。

说明:
《花果山拥立美猴王》作为《西游记》的开篇,讲述了石猴出世、生活、探洞、称王的故事,极力刻画了一个勇敢大胆、沉着心细、聪明机智、超凡神奇的美猴王形象。

学生对美猴王有一定了解而且一般都颇感兴趣,探究其“出世、称王”非常符合预备孩子的年龄兴趣特征,本课重在引导学生感受美猴王超然出众的表现,体会其勇敢大胆、沉着心细、超凡神奇的英雄形象。

学生对研读美猴王这个英雄形象颇感兴趣,但却容易忽视其诞生、生长的环境,加之预初学生对环境描写也接触不多(其实环境对烘托人物形象有重要作用),比较难理解作者不惜笔墨地描写花果山的“山”、“石”、“猴”、“水”等环境的意图,所以以此为难点。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种方法。

细细品味、深入文本1、引导学生思考:美
猴王为什么能够称
王?明确:美猴王
既然能称王,一定
有他出色、出众、
超常的表现,那他
的超然出众在课文
中是如何体现的
呢?圈画相关语句
并点评。

2、听学生朗读、品评、
交流,教师适时点
拨、相机范读。

1、通过扫读、跳读等方
式圈画描写美猴王超然
出众的语句。

2、预设学生交流的角度
有:(每一个角度举一个
例子;学生一定是边朗
读边品评边交流。


(一)美猴王超然出众
的体现
(1)神奇的身世:“此
山顶上,有一块仙石。

其石有三丈六尺五寸
高,有二丈四尺围圆。

三丈六尺五寸高,按周
天三百六十五度;二丈
四尺围圆,按政历二十
四气。

上有九窍八孔,
按九宫八卦。

”石猴不是
肉身凡胎,胚胎就是一
块仙石,这块仙石的高、
周长,甚至连上面洞的
多少都和周天、节气、
宫卦的数字吻合,这简
直就是巧合,巧合本身
就是神奇!神奇就是一
种美。

(2)无比的力量:如“目
运两道金光,射冲斗
府。

”“金光”孕于眼中,
金光能量能穿越斗府,
以此还惊动了玉皇大
帝。

可见石猴身上有一
本篇文章主要是讲述石猴
出世、生活、探洞、称王的
故事,刻画了一个勇敢大
胆、沉着心细、为众猴考虑、
聪明机智的英雄形象。

据于
以上文本特点,应采取以学
生朗读、品评、交流为主,
教师适时点拨、相机范读为
辅的学习方式。

当学生品评课文第二、三段
时,采取学生个别读、齐读
来感受美猴王神奇的生活,
体验古典白话文概括、整
齐、活泼的特点。

3、先小结:也正是因
为石猴勇敢大胆、
沉着心细、聪明机
智这些优秀的品
质,众猴才心悦诚
服地拥立他成为美
猴王!进而引导学
生思考:这样一位
美猴王是诞生在一
种什么样的环境里
呢?圈画相关语句
并点评。

4、补充原著中花果山
的描写:“丹崖怪
石,削壁奇峰。

……
正是百川会处擎天
柱,万劫无移大地
根。

”抓住“怪石、
奇峰、寿鹿仙狐、
灵禽玄鹤、擎天柱,
大地根”等词语,
进一步让学生感受
花果山的神奇灵
异。

5、总结:①就是这样
神奇灵异的花果山
诞生了这位超然出
众的美猴王,就是
这样的水帘洞让他
们生活得如此悠然
自在!②肯定刻画种神奇无比的力量!
(3)自在的生活:“与
狼虫为伴,虎豹为群,
獐鹿为友,猕猿为亲”,
在“与”字之下又构成
了四个排比短句,写的
是石猴的住,他既能以
狼豺虎豹这类凶猛的动
物为伴,又能对獐鹿虫
猿等小动物团结亲近,
与所有动物都能友好相
处,这是一种大者风范!
(学生齐读2、3段)
(4)可贵的品质:如“忽
见丛杂中跳出一个石
猴,应声高叫道:“我进
去!我进去!”一个“跳”
显示了猴子的性急;“应
声高叫”已让这个石猴
在众猴中初露头角;“我
进去!我进去!”,石猴
的急不可耐以及超群胆
识、天不怕地不怕的勇
敢跃然纸上。

再如“你
看他瞑目蹲身,将身一
纵,径跳入瀑布泉中”
“瞑目”就是闭上眼睛,
“一纵”就是“一跃”,
“径跳”即“直接跳、
没有丝毫的犹豫”,“瞑
目、蹲身、一纵、径跳”,
这一连串性的动作,把
石猴身手的敏捷矫健、
性格的果决勇敢刻画了
出来。

与后面“胆小的,
最后的4、5、6段,作者主
要通过石猴的语言、动作、
一个人物形象,既
可以用语言、动作、
神态等正面描写,
又可以用环境进行
侧面烘托。

6、请学生分角色朗
读,再次感受美猴
王的英雄形象。

一个个伸头缩颈,抓耳
挠腮”的众猴恰成鲜明
对比。

(二)环境描写
神奇灵异的环境:如“四
面更无树木遮阴,左右
倒有芝兰相衬。

”芝兰是
两种名贵的仙草,古时
常用来比喻德行的高尚
或友情、环境的美好。

在这里应该是指环境的
美好。

这块仙石常年有
芝兰相衬,仙石也有了
芝兰的灵气。

再如“桥
边有花有树,乃是一座
石房。

房内有石锅、石
灶、石碗、石床、石凳。


“里面且是宽阔,容得
千百口老小。

”一个“石”
字概括了水帘洞的特
点,如果没有石房和各
种石器用具,就感觉不
到天造地设,那么水帘
洞美则美矣,然而却不
能成为群猴理想的生活
环境,“福地”、“洞天”
就显得不完美。

3、学生分角色朗读第
4、5、6三段。

神态来直接刻画石猴的美
猴王形象,可采用分角色朗
读。

分角色朗读目的有二:
一方面是让学生进一步感
受并把握美猴王的英雄形
象,另一方面也让学生感受
本篇古典白话文整齐、概
括、生动活泼的特点。

总结归纳、升华主题1、引用王勃《腾王阁
序》中的“物华天
宝,龙光射牛斗之
墟;人杰地灵,徐
孺下陈蕃之榻。


州雾列,俊采星
驰。

”雄伟的洪州
学生聆听。

最后的总结归纳至关重要,
它是学生滴滴点评的归纳,
是学生阅读体验和感悟的
升华,也是对课文主旨的点
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