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瓜猝倒病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瓜猝倒病是冬春季节黄瓜苗期的主要病害,保护地育苗期最为常见,在气温低、土壤湿度大时发病严重, 可造成烂种、烂芽及幼苗猝倒。中国上海及长江中下游地区瓜类猝倒病的主要发病盛期在12月至翌年3月。年度 间早春温度偏低、多阴雨、光照偏少的年份发病重。
黄瓜猝倒病的防治原则主要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为辅;农业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苗床应选择避风、 向阳、高燥的地块,要求既有利于排水,调节床土湿度,又有利于采光,提高地温。
为害症状
为害症状
黄瓜猝倒病
黄瓜猝倒病主要危害黄瓜等瓜类未出土或刚出土不久的幼苗,大苗很少被害。幼苗染病,受害后茎基部出现 水渍状病斑,随着病情的发展,病部绕茎一周后形成缢缩,往往子叶未凋萎,幼苗即突然折倒而贴伏地面,但植 株仍保持青绿色,故称猝倒病。干燥时,水腐的茎部干枯、缢缩呈线状。发芽期染病,发病严重时造成烂种烂芽, 使幼苗不能出土;湿度大时,病株附近长出白色棉絮状菌丝。
黄瓜猝倒病
植物病害
01 病原特征
03 侵染循环 05 防治方法
目录
02 为害症状 04 流行规律 06 病害区别
基本信息
黄瓜猝倒病俗称卡脖子、小脚瘟、掉苗等,是由德里腐霉侵染所引起的、发生在黄瓜上的病害。黄瓜苗期露 出土表的胚茎基部或中部呈水渍状,后变成黄褐色,最后枯缩为线状。往往子叶尚未凋萎,幼苗即突然猝倒,导 致幼苗贴伏地面,有时瓜苗出土胚轴和子叶已普遍腐烂,变褐枯死。湿度大时,病株附近长出白色棉絮状菌丝。
侵染循环
侵染循环
病菌在病株残体上及土壤中越冬,腐生性很强可在土壤中长期存活;条件适宜,萌发侵染瓜苗引起猝倒。通 常病菌靠灌水或雨水冲溅传播。
流行规律
流行规律
中国上海及长江中下游地区瓜类猝倒病的主要发病盛期在12月至翌年3月。年度间早春温度偏低、多阴雨、 光照偏少的年份发病重;苗床间排水不良、通风不良,光照不足,湿度偏大的发病重;苗床土壤中含有机质多、 且施用了未腐熟的粪肥等不利于幼苗根系的生长和发育,也易诱导猝倒病发生。育苗期应严格控水,浇水时要小 水勤浇。
谢谢观看
防治方法
防治方法
黄瓜猝倒病的防治原则:预防为主,综合防治为辅;农业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苗床应选择避风、向阳、 高燥的地块,要求既有利于排水,调节床土湿度,又有利于采光,提高地温。
病害区别
病害区别
黄瓜猝倒病与黄瓜生理沤根的识别:通常黄瓜沤根是因低温、积水而引起的生理病害,一般发生在搭秧后遇 低温、阴雨天气,秧苗地上部分生长不良,原有根系逐渐呈黄锈色腐烂,无新根或基本不发新根,根皮呈现铁锈 色腐烂,地上部萎蔫,且易拔起,导致幼苗死亡,严霉(Pythium deliense Meurs.),属鞭毛菌亚门真菌。该菌在PDA和PCA培养基上产生旺盛 的絮状气生菌丝,孢子囊呈菌丝状膨大,分枝不规则;藏卵器光滑、球形,顶生,大小18.1-22.7微米,藏卵器 柄弯向雄器,每个藏卵器具1个雄器,雄器多为同丝生,偶异丝生,柄直,顶生或间生,亚球形至桶形,大小 14.1×11.5微米;卵孢子不满器,大小15.5-20微米。菌丝生长适温30℃,最高40℃,最低10℃,15-30℃条件 下均可产生游动孢子。
黄瓜猝倒病的防治原则主要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为辅;农业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苗床应选择避风、 向阳、高燥的地块,要求既有利于排水,调节床土湿度,又有利于采光,提高地温。
为害症状
为害症状
黄瓜猝倒病
黄瓜猝倒病主要危害黄瓜等瓜类未出土或刚出土不久的幼苗,大苗很少被害。幼苗染病,受害后茎基部出现 水渍状病斑,随着病情的发展,病部绕茎一周后形成缢缩,往往子叶未凋萎,幼苗即突然折倒而贴伏地面,但植 株仍保持青绿色,故称猝倒病。干燥时,水腐的茎部干枯、缢缩呈线状。发芽期染病,发病严重时造成烂种烂芽, 使幼苗不能出土;湿度大时,病株附近长出白色棉絮状菌丝。
黄瓜猝倒病
植物病害
01 病原特征
03 侵染循环 05 防治方法
目录
02 为害症状 04 流行规律 06 病害区别
基本信息
黄瓜猝倒病俗称卡脖子、小脚瘟、掉苗等,是由德里腐霉侵染所引起的、发生在黄瓜上的病害。黄瓜苗期露 出土表的胚茎基部或中部呈水渍状,后变成黄褐色,最后枯缩为线状。往往子叶尚未凋萎,幼苗即突然猝倒,导 致幼苗贴伏地面,有时瓜苗出土胚轴和子叶已普遍腐烂,变褐枯死。湿度大时,病株附近长出白色棉絮状菌丝。
侵染循环
侵染循环
病菌在病株残体上及土壤中越冬,腐生性很强可在土壤中长期存活;条件适宜,萌发侵染瓜苗引起猝倒。通 常病菌靠灌水或雨水冲溅传播。
流行规律
流行规律
中国上海及长江中下游地区瓜类猝倒病的主要发病盛期在12月至翌年3月。年度间早春温度偏低、多阴雨、 光照偏少的年份发病重;苗床间排水不良、通风不良,光照不足,湿度偏大的发病重;苗床土壤中含有机质多、 且施用了未腐熟的粪肥等不利于幼苗根系的生长和发育,也易诱导猝倒病发生。育苗期应严格控水,浇水时要小 水勤浇。
谢谢观看
防治方法
防治方法
黄瓜猝倒病的防治原则:预防为主,综合防治为辅;农业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苗床应选择避风、向阳、 高燥的地块,要求既有利于排水,调节床土湿度,又有利于采光,提高地温。
病害区别
病害区别
黄瓜猝倒病与黄瓜生理沤根的识别:通常黄瓜沤根是因低温、积水而引起的生理病害,一般发生在搭秧后遇 低温、阴雨天气,秧苗地上部分生长不良,原有根系逐渐呈黄锈色腐烂,无新根或基本不发新根,根皮呈现铁锈 色腐烂,地上部萎蔫,且易拔起,导致幼苗死亡,严霉(Pythium deliense Meurs.),属鞭毛菌亚门真菌。该菌在PDA和PCA培养基上产生旺盛 的絮状气生菌丝,孢子囊呈菌丝状膨大,分枝不规则;藏卵器光滑、球形,顶生,大小18.1-22.7微米,藏卵器 柄弯向雄器,每个藏卵器具1个雄器,雄器多为同丝生,偶异丝生,柄直,顶生或间生,亚球形至桶形,大小 14.1×11.5微米;卵孢子不满器,大小15.5-20微米。菌丝生长适温30℃,最高40℃,最低10℃,15-30℃条件 下均可产生游动孢子。